治疗性护患人际关系Microsoft Word 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性人际关系:是指发生在治疗环境中,求助者与协助者之间的关系,是有目的的互动,而非社交性关系,焦点集中在病人的行为上,以促进病人健康为目标。
治疗性护患关系:护士在特定的环境中(工作场所)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患者接触沟通所形成的关系称为治疗性护患关系,简称护患关系。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处理护患关系,与患者和协相处,无论对患者疾病的转归,还是降低护士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防范医疗纠纷,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
(一)了解患者基本情况
护士与患者接触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从而采取适合与患者接触的方式,选择适当的交谈内容,主动提供患者所需要的帮助。
1、一般情况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相貌、民族、籍贯、宗教信仰、文化程度、职业、
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婚姻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
2、疾病情况患者的精神症状、发病经过、诊断、治疗、护理要点、特殊注意事项等。
(二)建立护患关系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一种大脑功能紊乱。
精神疾病
患者的离奇行为或荒诞不羁的表现是疾病的表现,就像躯体疾病所具有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一样,无好坏之分,无对错之分,与人品道德无关,不能以常人的标准来评定。
许多精神疾病患者不会主动求助,甚至回避和拒绝他人帮助,这使得他们的疾病难以被发现和得到治疗。
2、尊重患者人格尊重患者人格应首先做到平等对待,不歧视,不能因为患者症状嘲笑甚
至愚弄患者,不能表现出轻视的态度,注意尊重患者,以增强患者自信心。
当进行治疗或谈话之前要先征得患者同意,及时改进和采纳患者意见或提出的方案。
应向患者介绍或说明其治疗及护理情况,尊重其知情权,以求得患者合作。
对于患者的隐私、病史要予以保密。
这样会让患者感到被尊重,从而能够信任护士、尊重护士。
治疗性护患关系才能够得到发展。
3、体会患者心境,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护士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根据患者的言
谈举止判断患者的思想、感受及需要,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理解并且体会患者的内心痛苦。
患者住院后会有强烈信息需要及被尊重和关注的需要,护士可以为患者提供与疾病有关的信息,给予患者尊重及关注,这样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
同时,患者入院初期对陌生环境产生的焦虑恐惧以及出院后能否适应院外生活所面临的担忧,护士都应给予支持性的安慰,以减轻患者痛苦的心境。
4、持续性与一致性的态度为了协助患者达到目的,护士在治疗性关系中应保持接纳、持
续性与一致性的态度和行为。
一致性是指护士对患者维持相同的基本态度,使患者得到安全感,减轻焦虑,另外还指护士应以一致性的方式处理问题,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
持续性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由相对固定的护士与患者经常接触沟通,形成一种循序渐进的沟通方式。
同时对待患者应当既不否定也不赞同,保持中立,不以批评的态度对待患者,建立信任的治疗性关系。
5、要加强自身修养护士在护患关系中起着主导地位,因此护士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树立
良好的形象,做到服装整洁、仪表大方、举止从容、精神饱满。
护士应注意保持和蔼的态度,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体会患者的心情,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
同时护士应具有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掌握疾病的症状及发展规律,做好防范及应对措施。
同时,护士的心理状态对护理质量也具有明显影响,关注护士的心理保健,也成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二、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过程
Papiau将护士与患者建立治疗性关系的过程分为介绍期、认同期、工作期、结束期四个阶段。
这几期无时间限制但有一定的顺序,可能每个期会彼此重叠,无明显界限。
(一)介绍期
介绍期是指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最初阶段,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
护士应了解患者就医的原因,做好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同时做好与患者沟通、会谈的计划,建立彼此可接受的约定。
开始时护患双方会因为陌生而产生焦虑的感觉,会影响护患关系的进一步建立,护士应主动为患者介绍环境及医务人员以消除陌生感,护士在不断评估患者,而患者也在评估护士,他们会根据护士的语言行为决定是否愿意与该护士配合。
(二)认同期与工作期
认同期与工作期的目标是确认解决患者的问题,主要的治疗工作应在此期。
在此阶段,护士和患者一起制定治疗目标,达成达标协议。
分享患者的想法、行为和感受,协助患者找到压力源,处理焦虑。
随着信任关系的建立,护患双方应该共同制定相应的治疗目标,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及饮食,应该按时完成治疗等。
达标协议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治疗的目的,护患双方都应严格遵守。
随着彼此的了解加深,护士可以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可以深入的讨论患者的感受、期望,帮助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肯定患者的能力,帮助其恢复自信,巩固治疗。
(三)结束期
治疗性关系最后阶段是结束阶段。
治疗性关系不可能无限制的持续下去,在介绍期应让患者认清并做好预期计划。
结束期患者患者应具备的条件包括症状或问题缓解,社会功能改善,自知力增强,达到预期目标。
护士应该改变相应的护理措施,比如缩短会谈的时间,慢慢使患者回归社会,使其独立面对社会。
患者可能会对出院产生不适应甚至焦虑,护士不应回避而是主动与患者沟通,加强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三、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技巧——治疗性沟通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交流信息和感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过程。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
i.治疗性沟通的要求
1、保密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接触时间较多,比其他医务人员更有机会发现和了解患者的
生活及疾病隐私。
无论是患者主动向护士披露的还是护士无意中发现的,护士都应当秉承保密原则,将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与其他生活方面的隐私同样看待,恪守保密原则,不在医疗护理范围之外进行扩散。
2、以患者为中心治疗性关系的建立是以促进患者健康为目的,一切针对患者的临床护理
决定和行为,都应当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利益。
因此,护理计划都应为了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制定。
3、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护士在整个治疗性沟通过程中应该制定完整的护理目标,并以目
标为导向完成治疗性沟通。
4、接受患者受到精神症状的影响,有些患者无法顺利的进行沟通,甚至有的患者带有暴
力倾向,与这些患者沟通时,护士必须理解患者的行为,不以批判的态度对待患者,以防阻碍治疗性沟通的进行。
5、避免过多的自我暴露为了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护士可以适当地进
行自我暴露,但不能过多的进行自我暴露,以免将沟通焦点转移到护士身上。
沟通过程中应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暴露,以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ii.切题会谈
切题会谈是精神科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与计划阶段此阶段熟悉资料、准备环境、安排时间、确定目标。
2、开始交谈阶段此阶段主要是以给患者一个良好的首次印象,使患者愿意主动说出自己
的愿望为目的。
(1)充分准备:护士与患者沟通的目的主要为评估性和治疗性,但无论何种目的,若想收获满意的答复,护士应在交谈前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交谈成功,护士应在心理和自身做好准备,举止稳重,态度温和,衣着得体。
同时还应了解交谈的任务,制定提纲,并复习患者的资料,阅读病历以了解患者的病史、治疗以及有关本次入院疾病的诊治情况。
另外,护士应根据交谈的性质和目的选择适合交谈的时间和交谈的环境。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关好门窗,为患者提供“隐秘性”的环境,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有无不适,是否需要上厕所等。
(2)良好的第一印象:患者对护士的第一印象极大地影响护患关系及交谈的结果。
如果护士在交谈之初即建立起一个温馨的气氛及表示愿意接受患者的态度,会使患者处于相对轻松的环境,从而使交谈顺利的进行。
护士在与患者开始交谈时应注意使用支持性语言,护士应有礼貌的称呼对方,介绍自己。
此外应向患者说明本次交谈的目的和大致需要的时间,告诉患者交谈中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制定护理计划,帮助患者康复。
3、引导交谈阶段此阶段是治疗性沟通的重要部分,会谈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护患治疗
性关系能否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1)共情:也称“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从对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情感,并产生共鸣。
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护士与患者之间情感联系越亲密,双方之间相互拥有的心理领域就越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小,人际关系就越亲密。
共情不同于“同情”,“同情”只涉及对对方物质上的帮助或感情上的抚慰,而“共情”涉及对方个人的精神领域,并能理解这个精神世界。
共情在护患关系中发挥作用,可以分为几个层次:①护士换位思考和体验,感受和理解患者的情感和需求;②护士通过言语和行为,表达对患者的感受和理解;③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理解,并产生积极地反馈;④护患双方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表现为行为上的密切配合及默契。
(2)提问:提问在治疗性交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快速的围绕主题进行信息收集与核实。
提问是交谈的基本工具,提问的有效性将决定收集资料的有效性。
分为:1)封闭式提问(有方向的提问):这是一种将患者的应答限制在特定的范围之内的提问,患者回答问题的选择性很小,有时甚至只要求回答“是”或“不是”。
如:“你今天解大便了吗”“你的胃还疼吗?”
封闭式提问方式的优点是:患者能直接坦率地做出回答,护士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时间效率高。
缺点是:在使用这种提问方式时,回答问题单一,患者处于被动地位,护士处于权威的主动地位。
患者得不到充分解释自己想法和情感的机会,缺乏主观能动性,护士也难以得到提问范围以外的其他信息。
2)开放式提问(没有方向的提问):提问的问题范围较广,不限制患者的回答,可引导其开阔思路,鼓励其说出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和感受。
如:“您对治疗有什么意见?”“您这几天的感觉怎么样?”“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护士在提问时注意尊重患者,尽量减少问“为什么?”,避免给患者一种被质问的感觉。
开放式提问的优点是:没有暗示性,有利于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泄和表达被抑制的感情。
患者自己选择讲话的内容和方式,护士可以获得较多的信息。
缺点是需要较长的时(3)倾听:倾听是交流的基础,它在人际交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通过倾听护士才能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的提供帮助。
倾听的技巧包括:
1)少说话:护士应尽量把自己的语言减到最少,因为说话和倾听是不能同时进行的,护士
少说话可以给患者自由表达思想和意见的机会。
2)建立协调关系:了解对方,试着从他的角度看问题,这是提高倾听技巧的重要方法之一。
3)表现感兴趣的态度:是让对方相信你在注意倾听时的最好方式,是发问和要求对方阐明
正在讨论的一些论点的有效方法。
4)眼神接触:适当的眼神交流能让对方产生你正在聆听的感觉。
5)反馈: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方谈话的要点,根据自己掌控的有效资料,不断反馈信息,以
确定对方谈话的实质。
6)推迟评判:如果聆听中发现与自己意见或所得资料不一致,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
否则会造成沟通的阴影。
学习控制自己,抑制自己要争论的冲动,放松心情,在适当的时机提问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7)不要猜测:猜测会让你偏离所要沟通的目的,虽然有时候猜测可能是正确的,但要尽量
避免,因为猜测常会先入为主,影响到沟通过程的情绪、态度,是沟通的最大障碍之一。
8)引导话题延续:除了要善于倾听,护士还应适时地对话题进行引导,将简短的语句加入
沟通的过程,如:“然后呢”?使患者觉得护士对此次交谈很感兴趣,增加了患者与护士沟通兴趣。
对于患者不愿暴露的问题切忌一再追问。
对于思维松散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引导,确定谈话目标。
(4)阐释:阐释常常用于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心存的问题或疑惑,如诊断依据、治疗反应、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各种注意事项等。
护士在进行操作时要向患者说明操作原因及目的,同时了解患者的需求,从而帮助患者解决所遇到的困惑。
在运用阐释技巧时,要注意给患者提供接受和拒绝的机会,即让患者作出反应。
阐释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是:1)尽力寻求患者谈话的基本信息,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2)努力理解患者所表达的信息内容和情感;3)将自己理解的观点、意见用简单的语言阐释给对方,尽量使自己的语言水平与对方的语言水平保持接近,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语词;4)在阐释观点和看法时,用委婉的口气向对方表明你的观点和想法并非绝对正确,对方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5)整个阐释要使对方感受到关切、诚恳、尊重,目的在于明确自己的问题,并知道该怎么做才有利于问题解决。
(5)支持、解释:患者总是容易对自身的疾病产生过多的担忧和顾虑,或将疾病扩大化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惧和不安。
而安慰性语言是一种对各类患者都有意义的一般性心理支持,它可使新入院的患者消除陌生感,使恐惧的患者获得安全感,使有疑虑的患者产生信任感,使紧张的患者得以松弛,使有孤独感的患者得到温暖。
在安慰时,护长运用共情技巧,理解患者的处境,体察患者的心情,并针对不同的患者选用不同的安慰性语言。
(6)沉默:在交流的过程中,沉默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交流,是超越语言力量的一种非语言沟通方式。
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可以促进沟通。
如:在交谈时面对一位偏激的患者,为了化解紧张气氛,以沉默待之,效果更好。
(7)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1)对妄想患者,护士要启发患者述说,以便了解其病情。
交谈时,要以听为主,对患者所述之事不做肯定也不予以否定,更不要与其争辩,以免成为患者妄想的对象,待患者病情稳定状态松动时再帮助其认识。
2)对缄默不语的患者,护士可以关切地坐在其身边,让患者充分感受护长对他的理解和重视。
3)对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护士应避免与患者单独共处一室,避免激惹性语言,不要站在患者正面,而应站在患者的两侧。
如果发生其有攻击行为可以迅速把握患者打人的手
臂,并拍其肩,用坚定而温和的态度劝说,暗示其局面已得到控制。
4)对于有抑郁情绪的患者,护士要诱导患者述说内心的痛苦,多安慰鼓励,启发患者回顾快乐的往事,并表示赞同和肯定。
5)对于木僵或者癔症的患者,患者切忌在他们面前讨论病情,做任何治疗与护理之前应向患者介绍清楚,获得患者的同意。
6)对于异性患者,患者的态度要自然,应谨慎、稳重,以免患者把正常的关心当做恋情,产生误会。
4、结束交谈阶段顺利地结束交谈可以为下一次交谈及治疗性护患关系打下基础,由于开始
交谈时提前告知了交谈大致需要的时间,使用时间快接近尾声时应给以适当的提醒。
同时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并且暗示患者本次交谈很顺利,相处很融洽。
不可以突然终止谈话,突然无故离开,这会使患者感到疑虑和不安,不仅影响了本次交谈效果,还将妨碍下次交谈。
四、影响治疗性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
(一)护士自身问题
护士如果自身心理调适能力不佳,往往会将生活中的不愉快,遇到问题产生的焦虑、不安、愤怒带到工作中,在交谈过程中会不经意将这些负性情绪传递给患者,使患者产生不信任感。
此外,护士缺乏与沟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对患者表述的意思理解不准确,以自己的想象来判断患者的感受,或对患者的病态言行表现出不应该有的态度,都会阻碍交流进行。
(二)事前缺少计划
交谈前护士如果没有对此次交谈话认真计划,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或者对于交谈目的不明确,内容不集中,就会导致交谈缺乏针对性,这些会让患者认为自己不受重视而不愿意接受谈话。
(三)双方存在的差异大
护患双方在价值观、知识层面、处事态度、语言技巧、经历及经验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会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
(四)使用非治疗性沟通技巧
非治疗性沟通技巧很多,常见的如不切合实际的保证、与事实不符的形容和赞美、批评指责患者的想法和行为、过度提问、与患者争辩或对患者进行说教等,应尽量避免少用。
(五)其他
交谈环境杂乱、泄露患者隐私、护士之间对待患者的态度不一致、交谈时护士注意力不集中等都是影响治疗性沟通的不利因素。
目标:
1、维持基本的生理需要。
2、减轻焦虑,增加身心的舒适。
3、促进病人对自我的了解、接受,增加病人的自信和自尊。
4、增加病人自我开发的意愿及与他人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适应团体生活,借此学习到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模式。
6、增加个人能力以满足自己需要,并达成现实的个人目标。
建立治疗性人际关系的总目的?
社交性和治疗性人际关系的区别:
特性治疗性人际关系社交性人际关系
目的促进病人的健康或成长,为病人提供身心支持为彼此友谊的建立或满足彼此需要并协助病人解决问题
目标以病人为中心,共同设定符合病人需求,明确无明确目标,视双方的需要而定,个别性的目标常为彼此交流愉快、满意
责任护士承担主要责任,须不断反省、改进,以目维持关系是双方责任,改进是维护标为导向并维持关系友谊所必要地
价值观接受病人,对病人的价值观或行为思想不论断双方的价值观可彼此分享或否定不批判
会晤有规则或计划,有特定的时间、地点,有时会随兴,随机的,也有可能有计划定主题
主题以病人为中心,如病人生活事件、行为、想法无特定,视双方需求或喜好而定,感受、情绪等常是双方感兴趣的话题
自我开放当护士个人资料有助于病人时,其才有限度、彼此对等开放,其程度取决于彼此有目的的开放在我关系的深度
技巧需要运用专业理论及相关技巧不需要
关系维持有时间限制,当达成目标,病人出院就结束有弹性,可达数年
时间长短
关系结束有计划的,可预期的,在双方讨论后妥善处理原因多常是逐渐的,少有计划,通的方式结束常不讨论
建立治疗性关系的基础
1、接纳接纳病人反映了护士相信病人拥有同自己一样的做人的权利,暗示护士努力去理
解病人行为的意义,一个对病人能够接纳的护士能:明白病人的行为表明了她在这段时
间的能力,主动和愿意倾听病人的感受,明白病人行为经常反应了他们的焦虑和紧张。
2、非批判性指既非谴责,也非赞同的态度。
护士可通过声音和姿势向病人传达对他们行
为有帮助的、非道德谴责的态度。
对精神病人行为持非批判性的态度,暗示护士理解病
人的行为是疾病的症状,没有正确与不正确、好与坏,但必须认识到病人有潜能和必要
改变行为和学习新的适应性行为。
3、一致性护士一致性的态度能使病人从中获得安全感,能减轻病人的焦虑避免不确定感。
精神病人大都缺乏自尊和自信,护士在与病人交往的过程中,需要帮助病人重建自尊和
自信,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保持一致性,承认病人是有价值的,对他们表示真诚、有兴趣,肯花时间与他们交谈,耐心听他们述说等能帮助病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重要
性,建立自尊和自信,相反,会加重他们的自卑和无价值感。
角色与功能
1.对病人保持真实、诚恳及一致的态度佩普洛认为,不良行为来自于焦虑的人际关系
经验,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正好可以让病人重新体验一次正向的人际交往经验,并通过该
关系来修正一些不正确的或扭曲的想法以解决其人际问题。
所以护理人员应以开放、坦
诚的态度,言行一致地照顾病人,对其保持一致性的态度,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避免
病人产生不确定、难以适应的感觉,以减轻病人的焦虑。
2.给予病人支持和持续性的关怀多数病人有长期失败的经验,安排固定的护理人员,
及时地给予病人关怀和正向的反馈。
这样病人会有温暖的感受,而达到支持的效果。
护
士的支持就是给予病人的力量。
3.建立信任、真诚和尊重信任是建立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必要条件,护理人员若能
够做好前两项,则易建立信任。
只有当病人觉得护理人员是真诚的、信赖的、可依靠的,才能放心地把自己托付给护士,而且才能有“安全”感。
信任感是人发展需要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