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中考语文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 课题申请论证活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表。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活页可加页,单独装订。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中考语文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3.中考语文专题教学模式在各年级(七年级—九年级)的通用性;
4.中考语文专题备考资源在初中各年级分阶段长期渗透的效果;
5.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助学”的和谐统一。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对本校及兄弟学校的语文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争取全方位了解同行们在中考专题复习时面临的困惑,学习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五、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1.认真研读遵义中考《考试说明》近十年的中考语文试卷,详细分析中考语文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点,研究各得分点的答题规律和应对措施;
2.研究分析本校和遵义地区各兄弟学校的学生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各个维度的掌握情况,制定详细研究计划,将老师们最擅长的复习模式与学生们最期待的复习模式综合评析;
2.素质教育理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主体地位。因此,他们的学习活动不能由教师代替解决。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探索发现。
3.有效学习理论。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效果,而拥有实践智慧的教师,也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4.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双主”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三、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随着教材的不断变革,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大多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一般还沿用着几千年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能满足和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即使有部分地区实施了新课改,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我国考察和选拔人才从科举制演变到现在的中、高考,人才选拔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中考,是学生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面临的首次竞争和选拔,语文作为必考科目之一,受到的关注度非常之高。如何进行中考语文有效备考已成为老师和考生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许多农村乡镇学校语文中考复习时,多数老师有“两不”识太多太杂,无从下手,不少教师对考纲考点和相应考题研究不到位,导致复习无系统无目标,完全依赖于书店买来的各类资料书。由于城乡差距,书店里购来的资料书脱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和层次,按资料书进行一些低认知简单无效重复教学,训练也机械封闭,训练的讲评只是对答案,不究过程,不去追究指导学生怎样得出这个结论,舍去了最有价值的“为什么”(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而,常常训练不够全面周到,复习效果也通常令人嗟叹。
鉴于我们在备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中考语文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希望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备战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并培养了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在复习课中强调发展,准确、全面的把握教学目标,对复习过程进行充分、科学的预设,并在课堂中进行有效调控,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发挥复习课独特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备战中考大有裨益。同时也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为此后的语文备考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找出研究对象适应并感兴趣的复习内容和教学模式;
2.通过研究形成《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指南》工具书,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中考考点渗透性复习,以期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核心素养,同时逐渐提升小组成员教研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利用资源有效学习方式和模式让学生掌握中考考点及得分点及应对方法,并熟练应用于实际答题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
(限3000字内)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仅限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和《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为指导,分析遵义中考涉及教学内容和各考点、得分点,切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和各类题型答题规律及答题模式,成果以书籍形式出现,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立足教材,对中考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不会上课。部分老师认为复习课就是“热剩饭”,在复习课上大多不分内容轻重,从头到尾平铺直述,甚至直接把复习课上成了题海课,于是,语文复习课上,往往在“做不完的试卷,对不完的答案”中度过。这些老师大多认为,从大量的实战中总结经验教训,将每次训练出现的“错题”收集起来强化订正,学生就会越来越能减少失误,越来越能得高分。殊不知,这种“题海战术”式的备考模式让学生们度日如年,严重挤占学生课内外休息时间,同时也导致师生身心疲惫,事倍功半。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和复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教学方法和复习策略往往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复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中考水平,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初中语文备考策略相关论文与人工查阅的初步分析,大部分教师偏重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如“初中语文”学习现状和问题,教学模式等等,这些策略都是泛泛而谈,重难疑点无法突破,且理论论述深度不足,对于我们中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而言,借鉴价值并不大,实践起来感觉很别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