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市外国语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语文10月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都江堰市外国语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本次月考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A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 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其他类型的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
(9分,每小题3分)
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当鱼塘寒浅留滞.(zhì)着游鱼,小溪渐渐喑.(yīn)哑歌不成调子。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huì)。
C.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
..(qìn)在梦乡。
D.我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hé),又常把这两句话向我朋友强聒.(guō)不舍。
2.下面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饶。
B.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C. 这是睿智的微笑。
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
D. 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珲,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读书且平平读,不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的翻译。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
....的意思。
B. 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
....,真正的解脱,普通人难做到这个程度。
C. 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使大人忍俊不禁
....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D.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
就可以一帆风顺
....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9分,每小题3分)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
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词义错误的一项是( )
A .寡人谕.矣明白 B. 大王加惠
..恩惠 C. 徒.以有先生也只 D. 非若是.也这样
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 以.头抢地尔
C. 徒以.有先生也
D.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6.下列句子中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
唐雎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不怕牺牲、外强中干。
B.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事例的用意是:一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否则便挟天子以令诸侯,令秦王无可奈何。
C.全文最后一段描写唐雎的神态的变化是从侧面烘托他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D.文末说秦王“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
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
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第II卷(其他类题型共82分)
三、翻译、默写。
(10分)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
⑵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
译文:
8.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②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③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2)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和刘方平《月夜》中任选一首默写。
(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9~12题。
(12分)
眼界与读书
赵畅
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
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
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
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
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⑶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
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
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⑷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
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
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
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
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
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
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⑸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⑹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2018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9.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10.第⑵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1.第⑷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4分)
1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
五、作文。
(60分)
人生是一次远航。
起锚时的林林总总,那岸上的斑驳,那港湾的纷杂,深深烙进你的心底。
当你在漫无边际的海上漂浮,从心底荡起的思绪便来慰劳你的寂寞;当你在翻腾咆哮的浪谷间争斗,从心底迸发的潜力便来支撑你的肌骨。
人生历程像一本本日历,不同时间段折合成册。
初中毕业在即的你,在装订你的这段历程时会梳理出怎样的册页呢?
13.请以“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600—800之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B卷
一、诗歌鉴赏(共4分)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前两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分)
答:
2.诗的三、四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掣肘难书
宓子贱治单父①,恐鲁君之听谗言,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
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单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
吏甚患之,辞而将归。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②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
”君曰:“何故?”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又甚怒。
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③,而令之单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单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④单父者,子决为之矣。
五岁而言其要⑤。
”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单父。
[注]宓子贱:名不齐,春秋鲁国人,孔丘弟子。
单父:古地名。
②勉归:回去努力。
③爱:指宠信的人。
④有便于:即有益于。
③言:指报告。
要:指要点。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邑吏皆朝.(2)此巨所以辞而去.也
(3)必数.有之矣(4)而令之.单父
4.将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宓子贱治单父,恐鲁君之听谗言,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
(2)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
5.“掣肘难书”的故事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分别从宓子贱与鲁君的角度加以阐述。
(2分)答: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
(22分)
(一)名著阅读。
(4分)
6.阅读古典名著,回答问题。
(1)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两个情节是()
A、三顾茅庐
B、三进大观园
C、三打祝家庄
D、三碗不过冈
E、三败高太尉
F、三英战吕布
G、三入死囚牢
H、桃园三结义
(2)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
”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文中“那怪”指:_________,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1题。
(18分)
草屋的声音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茅屋本质上也是草屋。
②上世纪70年代那些移民迁移到刚刚围塘还泛着盐渍的土地上,开始“筑巢”。
这建造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几根竹木扎起来,屋面是铺展均匀的一束束的稻草,屋墙是缚住竹竿的一扇扇稻草。
源于土地的稻草裹掖着屋子,阳光下金灿灿的。
抬头望着齐厚齐厚的稻草屋檐,会有一种知足的温煦掠过。
③小时候,不知是听母亲还是其他乡人说过这句话:“只有懒的人,没有懒的田。
”其实,海边的田地即使不懒也够坑人的。
芦苇根、柳丝藤草之类像一张网罩着地面,盘根错节,密密匝匝,成群地疯长,种地人垦植庄稼往往会如游击战、拉锯战一样地与它们争斗。
然而,最终也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屋后的一片片土地,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
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像海,碧波欣欣。
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彩,当之无愧。
秋色染过了又一幅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走来了。
收获完最后一片庄稼,草屋的灯光亮了,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纯朴而又憨厚的笑声。
④草屋是温馨的。
但草屋有时会经历一些惊险的无奈和战栗。
常常在汛期的时段里,村口的防汛喇叭一响,草屋里的男女老少提锹带箕奔赴海边。
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战争,一心想缚住大海疯狂的手脚。
有一次,海浪冲破了堤岸,草屋灰黄色的屋顶浮在浊黄的水面上。
海水退后,草屋几乎还是完好的,草屋能挡住寒冷与酷暑,却对水从来都留有通道,这正像无边的大水漫过一丛丛热爱生命的草,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⑤草屋留在我记忆中的更多的是宁静。
我曾住的是一幢两间半的草屋,挡门墙的草栓周围终年种着一圈茗苳草,有点像兰花的叶子,这草终年不枯,似乎也终年点燃着草屋的绿意。
草屋的前后有两棵树,其中东北角的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梧桐的枝桠粗犷而大气,一到初夏,盆底大的叶子和小号一样紫色的花便一起高高地摇曳;屋西南角则长着一棵枝细叶茂的枣树,我常常会在屋檐下,看飒飒落下的枣花,再看着米粒一样的枣儿怎样长成姑娘般的丰满与红润,然后,又会算计着折一支长长的竹竿渐次敲落这些美味。
一前一后的两棵树,庇护着草屋,草屋便更加安宁而有情致了。
⑥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隔着砧板大的天窗仰望雪片飘摇而来,先是与稻草摩挲的声音,再是“沙沙”“沙沙”雪花与雪花挤在一起的声音。
满世界银装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一个个意味无穷的童话了。
融雪的时候,那些剥离草屋的水的精灵似乎不愿意真的离去,在经过屋檐的刹那间,在空中凝住了,这凝结的雕塑越结越大,越挂越长,几乎每一根稻草顶端都挂起这样的冰凌串儿,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
⑦草屋无言。
但我相信,从草屋里出来的人都会有对草屋的种种理解,都能聆听到草屋发出的种种声音!
7.作者说“草屋无言”,却又说能“聆听”到“草屋的声音”。
说说你对“聆听”的理解。
(2分)
8.结合全文内容,从四个方面概括作者“聆听”到了哪些“声音”。
(4分)
9.赏析第⑥段末尾“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一句的妙处。
(4分)10.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⑦的作用。
(4分)
11.结合全文内容,分别概括作者对茅屋的思想感情和包蕴在文中的人生态度。
(4分)
四、语言运用 (12 分)
为响应2018--2018年“绿色成都行动计划”,某中学学生会准备在校园举办“倡导绿色消费”的宣传活动。
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2、学生会主席请你利用校园广播,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性。
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出两点
意义,作为你宣传的重点。
(4分)
【材料】具体而言,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二是在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
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答:意义一:
意义二:
13、为了树立同学们绿色消费的意识,学生会要编一期校刊。
下面是宣传部长写的刊尾语。
请
你根据下面材料,再给补写一句。
(4分)
【材料】绿色消费已经成为各国人民所追求的时尚。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绿色消费者运动”席卷了欧美各国。
这个运动主要就是号召消费者选购有益于环境的产品,从而促使生产者也转向制造有益于环境的产品。
这是一种靠消费者来带动生产者,靠消费领域影响生产领域的环境保护运动。
这一运动主要在发达国家掀起,许多公民表示愿意在同等条件下或略贵条件下选择购买有益于环境保护的商品。
【刊尾语】绿色消费是一种权益,它保障后代人的生存和当代人的安全与健康;绿色消费是一种义务,它提醒我们环保是每个消费者的责任;,
;绿色消费是一种良知,它表达了我们对地球母亲的孝爱之心和万物生灵的博爱之怀。
14、在宣传活动现场,围观的两位同学在谈论各自对“绿色消费”的认识。
请你根据他们的对
话,为甲生分析出他理解的偏颇之处。
(不超过50字)(4分)
甲生认为:“绿色消费”就是“消费绿色”,即为了自己的生命健康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的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房间,到原始森林区旅游等。
乙生回应:“绿色”的涵义真正在于给每一个人身体健康提供更大更好的保护,舒适度有更大的提高,对环境影响有更多的改善。
“绿色消费”必须是以保护“绿色”为出发点。
绿色消费不是消费“绿色”,而是保留“绿色”,让更多的人分享绿色。
答:
答案
A卷
8、略
四、9.高远的眼界对于读书至关重要。
(如答“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或“读书人欲从书本
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也可)
10.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具体论证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这一观点。
11.见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
” 该段从另一个角度补充论证读书(的宽度)对于(读书的)眼界的影响,强调怎样获得高远眼界,使论证更加辩证严密。
12.要点:我们不要一味地为功利而读书,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读书,树立远大的读书理想,担当起自己那份应尽的责任。
(联系实际略)
B卷
三、6、(1)(2分)C和E
(2)(2分)猪八戒,示例:八戒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取亲
7.(2分)“聆听”在文中指的是对草屋及有关的人、事、景等(1分)的理解(感悟、体味等)(2分)。
8.(4分)草屋使人产生知足的温煦或草屋使人感到温馨(1分),草屋的主人勤劳坚韧、纯朴憨厚(1分),草屋环境宁静(安宁)而有情致(1分),草屋风景别样而意味无穷(1分)。
意思相近即可。
9、.(4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冰凌串比作跳动的音符,生动形象(1分)地描绘了冰
棱串的高低错落给人带来的美感(1分),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1分)。
10、(4分)结构上:总结全文(1分),篇末点题(1分);内容上:总结、提炼出了作者对生活(人生)的
感悟,深化了主题,给人回味无穷之感。
(2分)
11.(4分)作者通过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叙写(1分),表达了对草屋生活的回忆和留恋(1分),对草屋主人美好品质的赞美(1分),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1分)。
意思相近即可。
四、12. (4分,每条2分。
)绿色消费有利于消费者的健康生活;绿色消费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13. (4分。
)示例:绿色消费是一种时尚,它体现着消费者的文明素养。
14. (4分。
指出问题2分,语句连贯得体2分。
未经过整合,直接借用乙生的话语解答,且语言连贯得体给2分。
)参考:你对绿色消费的认识,仅是从自身利益和健康出发,而并未考虑对共有环境的保护,违背了绿色消费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