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里的乡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茶里乡情
の
现在的中国,传统的习俗正一天天得到尊重和传承。
在一日三餐中占着滋味先启的早茶,也在各地不
同方式继承下来,顽强地根植于民间,融于人们生活当中,以一款款独特的味觉艺术,让国人的饮食变得有滋有味。
早茶,不仅在吃,更在于那份柔柔的情。
一家人能够聚在一起唠唠家常,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
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就这样一直延续着吃早茶的传统,延续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慢生活,延续着弥漫在整个城市间的亲情。
统筹/汪舒婕 蒋振强 部分摄/
王江
「水滚茶靓」、「一盅两件」……
也许没有其他东西比得上「饮早茶」
更能代表广府人的美食灵魂。
从泡
茶的水需要的温度,到点心外皮的韧性与透明的质感,全部有讲究,诠释了广州人「食不厌精」的执着。
当然,粤式早茶,还透着广府人骨
子里的「实在」秉性。
点心分「大中小点」,丰俭由人。
从最高档的五星级酒店,到做街坊生意的便价酒楼,「茶市」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时至今日,「叹早茶」依然是广州,乃至世界各地广府人享受美食、享
受生活的代名词。
像每一种凝聚着代代相传的历史与回忆,又裹挟在历史的洪流中的跌宕前进的事物一样,广府早茶也在不断地变迁:有黯然退出历史舞台的昔日经典,也有融汇中外的推陈出新。
所幸,永远不变的还是那一份浓得化不开的老广情怀,以及那份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HAKKASAM 餐厅
「一盅两件」
的
老广情怀
因为装修升级而停业三年的广州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前段时间正式重新开业迎客,一时间便成为了广州的城中热话。
复业的第一天,几百位广州街坊,清晨赶去排队等位,为的就是再看到“故乡水”的瀑布潺潺而流,品尝记忆中的经典干蒸烧麦、虾饺凤爪。
那是广式“叹人生”的保留节目,任何时候都难以取代。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广”,孩提时就已经充盈着有关“饮早茶”的美好记忆。
那是每一周家庭聚会的必备项目,爷爷奶奶会早早就去到茶居开好位置,施施然的翻开一份报纸,泡一壶铁观音,在袅袅茶香中,点一份排骨、一碟叉烧包,然后耐心地等待我们这些不习惯早起的孙辈们姗姗来迟。
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当然是九十年代在广州最出名的几大园林酒家。
昔日“白荷红荔、五秀飘香”的荔枝湾畔,有优雅古典的“泮溪酒家”;晓港公园旁边,就有青砖绿瓦、翘角飞檐、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南园酒家;当然还有那像一艘画舫一般,亭亭玉立在风景如画的东湖岸边的东湖酒楼……对于我来说,饮早茶除了可以吃到魂牵梦萦的虾饺、炸蛋球、沙琪玛、糯米鸡,还能够与小伙伴们在充满岭南建筑风格的园林中,看看锦鲤鱼,玩玩捉迷藏。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小小的一粒虾饺,口感上讲究皮薄、虾鲜、肉带汁,入口鲜爽不粘牙。
外形上要求呈半月状、粉嫩透明,共计十二褶,夹起不破。
也不知道,外脆内糯的“炸蛋球”,必须在低温下锅,然后慢慢升温来炸发,炸的同时不能过多翻动,否则会开裂,稍微一过火,它就做不到内软外脆的效果。
可是,童年 “饮茶”时吃到的每一款点心、每一样味道、每一种口感,都已经深深植根在我记忆和味蕾的深处,慢慢发酵……以至于当有一天,我远离家乡的时候才明白,乡愁也可以是一种很具体的味道。
前几年听说,东湖酒楼已经关闭,成为了字画、瓷器等高档文化艺术的展览馆;泮溪酒家旁边开了超市;南园酒家也一度停业,
后来有新资金注入,得以扩建重开。
每当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广式“叹人生”的保留节目
前
广州美食记者,现居澳大利亚
悉尼,任职电视台综合制作
部。
文艺范“吃货”
,自由撰稿人。
文、部分图/张颖妍
张颖妍
广州人“识转膊”(懂得因应时势而作出改变)而且想象力丰富,“叹早茶”的文化,也顺理成章地在不断发展。
现在广州茶楼不单只是经营早市,而是开早、午、晚三市。
既有早茶,也开设下午茶,夜茶,甚至“全天候”饮茶,或者与“茶餐厅”结合,成为不同风格的“广式早茶”主题餐厅。
KK 是我以前采访过的一个餐厅老板,他本身就是地道的广州人,也对广式茶楼的点心文化有着浓厚情结。
他说,“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情愿去洋快餐、咖啡厅,也不喜欢去茶楼呢?”KK 觉得,作为热爱广州美食的本地人,更有着将广州传统地道的美食文化、点心文化推陈出新、延续下去的使命。
于是,他开了一家融汇粤式创新点心、茶餐厅、焖锅、火锅的中餐厅,而且还尝试让粤式点心变化花样,让更多年轻人接受。
其实,广府早茶中“一盅两件”的点心,小巧、美味,恰恰又可塑性最强,是变化空间最大的美食蓝本。
传统的灌汤小笼包与虾饺,可以变身“日式纸火锅浸灌汤包”与“花旗参鸡汤虾饺”,KK 说,“汤汁是那么的重要,我们为什么不试一下,让里面有汤、外面也有汤呢。
”于是,新式点心就诞生了。
外面的汤汁都是浓浓的炖汤,绝不是随随便便的清汤,而泡在锅中的灌汤包与每一只独立地装在小杯子里的虾饺因为有了汤汁的滋润都显得更加的秀色可餐,既能保留传统灌汤包、虾饺的美味精髓,又能带来新鲜的感觉。
就连传统的马蹄糕,KK 也创新地尝试加入一定量的蓝莓果酱一起加工,制作成蓝莓味道的马蹄糕,更符合贪新鲜的年轻人心水。
类似的“花式”早茶,现在在广州已经成行成市,并俘虏了不少年轻一代的心,另外,越来越多的酒楼,也是一手一脚地自己制作各类“创新”点心,讲究的不单是味道的可口与卖相的精致,还追求健康和养生。
“一盅两件”的无限想象
不要以为,“饮早茶”或者“粤式点心”只是广府人小圈子的饮食习惯。
即便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只要有唐人街的地方,总会有栉次鳞比的广东茶楼。
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说起中国菜,第一反应想到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PEIKING DUCK”(北京烤鸭),二“YAM CHA”(饮茶)。
这就是江湖地位。
以做粤式点心出名并被评为“米其林星级餐厅”的香港“添好运”,今年首次在南半球的悉尼开起了分店。
还在试业期间,已经每天排长队。
后来,“添好运”的创始人麦桂培在悉尼分店开业当天对记者说,当初,香港“添好运”刚开张的时候,第一批特意过去采访的,就是澳洲的记者。
甚至还有不少国外的客人,千里迢迢去到香港,慕名前往“YAM CHA”(饮茶)。
广府点心的魅力,可见一斑。
来到澳洲的“添好运”,最受欢迎的,还是那号称“四大天王”的四款传统
点心——“酥皮焗叉烧包”、“腊味萝卜糕”、“黄沙猪润肠”以及“马拉糕”。
麦桂培说,为了保持传统的原汁原味,他们甚至把香港的大厨调过来培训当地的点心师傅,而且用统一方式、相同的食材比例去制作点心。
在悉尼定居多年的香港朋友品鉴说,“的确能够保留总店百分之八十的神髓,就因为这百分之八十,已经值得几个小时的排队。
”
作为海外华人,每个月固定的“饮早茶”,依然是与亲朋好友同乡们联络感情的习惯。
不过,尽管是同样的虾饺烧麦,吃起来,还是忍不住与童年时吃到的味道做对比。
为什么虾饺虽然“啖啖肉”,但却少了肉汁和笋香;为什么烧麦没有几分肥肉的鲜甜;为什么糯米鸡的中糯米要不绵绵糊糊、要不夹生夹硬;为什么肠粉不够透明柔滑,没有米浆的香味……每当这个时候,总是又要引发一众友人关于“吃在广州”的感叹。
“粤式点心”花开海外
美|食|头|条13
·粤式点心
新派
Hakkasan 餐厅
地址:外滩十八号5楼 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8号5
楼
奢华点心拼
金箔鹅肝虾饺
Har gau with gold leaf - 金箔,鹅肝,虾仁,金笋,冬笋,韭菜
榄菜鲍鱼海鲜饺
Abalone seafood dumpling - 虾仁,榄菜,小鲍鱼,飞鱼籽,青瓜,金笋凤眼带子燕窝饺
Bird's nest dumpling - 虾仁,澳带,燕窝,马蹄,香菇,蟹味菇黑鱼子酱龙虾饺
Lobster dumpling with caviar - 黑鱼子,龙虾肉,芥蓝,黑木耳
近年来也有不少以“新派粤式点心”为卖点的茶楼,既保留了传统的精华,又在此基础上作了富有心思的大胆创新,迎合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口味和喜爱。
新派的粤式点心更注重食材的质量,尽量多地采用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等入馔,甚至不惜引入国外的流行食材,调味方面,也不再需要味精,而是强调纯天然的味觉体验。
从前的粤式点心,无论从取材或是烹饪方法上,都单调许多,如以前做酥皮点心多用猪油,现在大多已改成了健康的牛油,不少异国元素也被大肆引入进来,包括个性很强的咖喱等,令粤式茶点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貌。
与之对应,粤式点心的烹饪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中西合璧精神,常常可见类似于西点的做法和道具。
粤式点心的创新还是要归功于点心师傅们的独特思维,他们在粤派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更多时尚与混搭
精神及绿色、健康元素,于是粤式点心穿起新衣,开始变得更“潮”了。
“吃得健康”的理念越发流行,健康也同样成为粤式点心的创新趋势之一。
甚至一些茶楼已经开始配备营养师。
由健康理念一并带出的低温慢煮烹饪方式,也将成为粤式点心未来的发展潮流。
文/金舒怡
美|食|头|条
14
广州花园酒店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368号花园酒店2楼
在广州,没有人不知道广州花园酒店的荔湾亭。
荔湾亭是依据广州昔日著名的荔枝湾夜市情景设计装饰而成,荔树扶疏,藤蔓缠绕,榕树瓜棚与富有地道南方色彩的花艇相互映衬,别具浓郁的西关色彩。
这是一个广东大牌档式的风情食街,供应琳琅满目的各款粤式风味美食和上百款口味正宗的粤式点心,您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坐在古色古香的荔湾特色小艇上饮茶,领略广州“一盅两件”的传统饮茶文化和
风土气息。
采用木耳、香菇、玉米等多款鲜嫩的鳕鱼肉裹在焗成金黄色的在材料中添加香甜的南瓜,圆滚选用上等栗子混合猪油打成栗子松茸素菇饺
鳕鱼酥
金瓜空心煎堆
手袋酥
美|食|头|条
15
将虾肉加入枧水拌匀腌约2小时后漂水备用,肥肉用滚水烫熟后切粒,笋丝“飞水”(用水稍滚)后晾冻候用,然后将虾肉加入味料擦至起胶,落笋丝拌匀后再加入肥肉和猪油捞匀入冷柜稍冷冻。
将澄面和少许盐用盆装起加入滚水推匀,放在案台上加入生粉擦至纯滑,入猪油再搓匀即可出件拍成薄片然后包馅做型,放入蒸笼蒸至熟。
广式虾饺是广东茶楼、酒家的传统美点,广东人饮茶,少不了来一笼虾饺。
广州酒家出品的鲜虾饺,皮薄馅靓,皮白如雪,半透明的外皮里面的鲜虾内陷隐约可见,十分诱人。
新鲜的虾仁夹杂着尖嫩的笋尖,吃起来
口感柔韧爽滑,整个虾饺入口弹牙,回味无穷。
笋尖鲜虾饺
广州酒家也是广州人皆知的老字号,文
昌店(总店)创建于1935年,是广州酒家企业集团公司的发源地,长期以来以
「广州酒家」作为招牌,素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的美誉。
多年来秉承了广州传统饮食精髓,一直以来在行业中影响很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广州酒家地址:广州市文昌南路2号文昌南广州酒家(总店)
美|食|头|条
16
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会展东路1号
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夏宫创意厨师团队将粤菜与川菜、淮扬菜等菜系进行巧妙的融合,根据时令变换,不断研制推出新菜品。
雕琢得如同艺术拼图的创意粤式点心给广州食客不断带来舌尖上的惊喜。
“蚂蚁上树饺”便是将天府名菜蚂蚁上树与粤式精点蒸饺相结合,精选猪肉的咸香与粉条的滑溜口感,配上虾子与夏宫知名的虾饺皮,皮薄馅多的
口感,让人意犹未尽。
将照烧汁满满地淋在优选烤鳗金沙红米肠由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点心部厨师长温卫清师傅首创。
将天府名菜蚂蚁上树与粤式精点脆皮烧汁鳗鱼包
金沙红米肠
蚂蚁上树饺
美|食|头|条
17
早茶这一民俗存在于江苏地区已有百年历史,各地区皆有属于当地的特色,而对早茶民俗的研究也颇多,喝早茶已
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喝早茶的鼎盛时间一般在周末早上八点左右,每到这个时候,高朋满座、人声鼎沸、烟雾缭绕、
觥筹交错,入境者飘飘欲仙,服务者颠前跑后,盛况不亚于任何大餐晚宴。
待到10点多乃至更晚些时候才渐渐进入尾声……
老年人,当然是喝早茶的主力军。
或晨练归来者,或昨夜搓麻晚起者,或早茶爱好者,那里有他们多年的
“话疗”
知己,
在茶楼里可以畅所欲言,言无不尽。
因着茶楼档次、风格和品味的不同,会出现某一类人比较集中的现象。
环境比较时尚的茶楼年轻人多,茶点比较贵;
生意人则青睐传统经典的茶楼,价格自然也不低;腰包不丰但常掏的普通老百姓更钟情于普通茶楼:个人消费不算负担,
举家相聚不算破费,待客会友也不寒碜,场面大小自如,内容也很丰富。
因而,经济性也是喝早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
普通市民喜欢去得起,茶楼有利可图开得起,始终保持着一个良性循环的双赢局面,这是早茶得以在江苏长盛不衰的基础。
说到“早茶”的内容,不外乎茶水与点心,内容却几乎包罗万象:扬州的三丁包、千层油糕、大煮干丝,镇江的锅
盖面、水晶肴蹄,徐州的辣汤、烙馍、八股油条,泰州的烫干丝、蟹黄汤包、鱼汤面……各地都有特色茶点,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与其说江南的早茶是当地独树一帜的饮食文化,倒不如说是江南人对生活的定义,
是深深扎根于江南人心中的一种民俗文化,它构成了江南文化中不可失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感受饮食慢生活的
尘世幸
福徐州
来风
花园茶楼共和春卢氏盐商住宅
安乐园
春酒楼
会宾楼
扬州
泰州
江
南京
美|食|头|条
18
六朝烟水气
南京茶
文化
虽说现在的南京早茶文化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仍有一些至今还保留完整的茶楼。
坐落于王府大街上的南京清真安乐园菜馆,除了特色的清真菜品,他们的早茶点心也获得了当地人们的喜爱和支持。
带着对早茶文化的探究,小编慕名来到安乐园。
它诞生于1920年,在南京几乎人
尽皆知,它毗邻朝天宫,享有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盛誉,它是南京颇负盛名的四大清真百年老字号之一。
也许是周末的原因,一大早安乐园的早
茶馆坐满了人,大多是老年人,还有一些年轻人带着小孩来到这里,品味安乐园著名的特色早茶点心,唤醒还睡眼惺忪的人们,这时候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特制牛肉面配上生煎牛肉包,劲头十足,让人回味无穷。
香酥脆口的春卷,满嘴香浓的菜肉煎饺,清香诱人的菊叶烧卖,玲珑剔透的水晶虾饺,还有大家都喜爱的鸭油小酥饼等琳琅满目的可口早点,配上一壶茶水,悠哉享受。
而等不到位置的人们在外卖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历史上,苏中诸多地方都有吃早茶的习俗,但如今保存这一传统习俗的地方已是凤毛麟角,南京将早茶习俗继承下来,顽强地根植于民间,融于人们生活当中,以一款款独特的味觉艺术,让南京人的饮食变得有滋有味。
“六朝烟水气”,气是气韵的气,幽远清逸,风流蕴藉,简直是南京文化性格的诗意概括,而这烟水气的组成要件,必定有一壶茶的事情。
具体是什么茶,基本不讲究,大方向上偏好绿茶,但也是逮着什么喝什么,“乌龟嚼大麦”(老南京俚语)般不求甚解,有个大而化之的意境在即可。
帝王将相,贩夫走卒,一把茶叶调和雅俗,全民情商都围绕晋魏风度一线上下波动。
老城南茶文化还可分两种版本。
市井版
的,清晨老树浓荫下,青砖黛瓦雕花窗边,老头手持大缸,粗茶牛饮。
搭配的茶点最高频的是茶干,即豆腐干,也有馓子、老菱、花生米等。
不时有骑着三轮车的小贩穿梭小巷,供应西米银耳粥、糖粥藕、赤豆元宵、糖芋苗、鸭血汤。
这类流质的茶点,叫做“下粥儿”。
下粥儿里,大概糖粥藕,最是老南京的心头好。
藕是莫愁湖盛产的“花香藕”,“花香藕”即带有荷花香气的新鲜嫩藕。
花香藕粗壮沉实,色白而圆滑,节长而孔扁。
生食味甘甜脆嫩无滓,藕液润喉。
文艺版的早茶,就到秦淮河里操办。
画舫凉篷,金漆方桌,泡一壶明前雨花,茶盘里香瓜子、云片糕、蜜枣杂糖一字摆开,“就是走路的人,也买几个钱的毛尖茶,在船上煨了吃,慢慢而行。
”远眺桃叶渡,怀想美人,赏文德分月,喟叹羁旅。
最后呢,当然是夜泊秦淮进酒家,日以继夜,游宴集乐去了。
这等雅趣也都是古代的事情了。
如今老城南一带拆得七零八落,秦淮河房翻修得走板荒腔。
好多茶礼茶俗也只在郊县部分地区流行。
老城南茶文化的市井版VS 文艺版
安乐园
——中华老字号
文/汪舒婕、郭智艳
美|食|头|条
19
溢满尘
世幸福
的泰
州
早
茶
泰州人的一天是以一碗鱼汤面开始的,泰州的鱼
汤面,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的奖项。
鱼汤以野生
鳝鱼的骨头、小鲫鱼、大猪骨用葱姜煸炒后,大火慢
熬而成。
汤宽面爽,鱼肉鱼骨与汤融为一体,黏稠醇厚,
浓而不腻,是早茶宴的收官之作。
时间若是充裕,泰州人会在茶楼坐个一上午,享
用泰州的早茶。
往常去的茶楼里一坐,茶楼里的老艺
人早已相熟,醒木一敲,折扇轻摇,千年的历史,侃
侃道来。
木桌藤椅,素瓷静递,沏上一壶茶。
茶香沁
入人心。
喝一杯清茶,吃几口应时的小菜,尝一筷干丝,
再点上一笼蟹黄包,便是丰富的早茶前四道了。
泰州
人的鱼汤面向来喜爱配着干丝吃,烫干丝清爽可口,
煮干丝高汤鲜美。
蟹黄包的美味更不用细说。
早茶的
点心除了蟹黄包还有许多可选,虾仁蒸饺、秧草包、
萝卜丝包等等。
在蒸制为主的基础上,也有特色干点
来调节口感,如春卷、双面麻饼等。
泰州早茶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大致分为五道:第一道喝茶水;第二道应时小菜;第三道干丝;第四道吃点心;
第五道鱼汤面。
泰州的早茶不能没有干丝,干丝有烫干丝与煮干丝之分,烫干丝清爽可口,煮干丝高汤鲜美。
点心以蟹黄包、虾仁蒸饺等为主,辅以秧草包、萝卜丝包等,并可在蒸制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一道特色干点来调节口感,如春卷、双
面麻饼等。
文
/
吴
玉
洁
美|食|头|条20
浓浓镇江味
水晶肴蹄
作为镇江“三怪”之一的水晶肴蹄是镇江著名传统特色菜肴。
镇江一直有“肴肉不当菜”的习俗,肴蹄肉红皮白,冻如水晶,酥烂滑润,味醇鲜美,食用时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更是别有风味。
有诗赞曰:“风光无限数今朝,更爱京口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原料: 去爪猪前蹄髈、葱段、姜片硝水、明矾、粗盐、绍酒、花椒、八角
谈起早茶文化,镇江人几乎男女老少都会津津乐道,而话题总离不开百年老字号——宴春酒楼。
要说在镇江吃早茶,那必定得去宴春。
“早上皮泡水,晚上水泡皮。
”是老镇江人传统生活习惯的真实写照,即早上吃早茶,晚上泡澡堂。
在一天之中最美好的早晨,起个早去宴春,点上一笼鲜美汁足的蟹黄汤包,来一碗汤汁奶白的白汤面和浇头盖浇面,再配上酥烂滑润的水晶肴蹄,别有风味的一顿早茶便开始了。
宴春传承着具有浓浓镇江味的早茶习俗,并一直坚守着这一传统。
宴春的白汤面、馅料足的蟹黄汤包、肴肉被称为外地人来镇江必点的三样,饺面、煮干丝也在推荐之列。
面条配上姜丝和鲜味和胡椒,更打破了一些食客“瘦猴子长颈刚,吃面不喝汤”的固习。
蟹黄汤包
汤包是镇江的传统名点,皮薄透明、汤汁充足、口味鲜美。
在北方称为“灌汤包”,其实其中的汤汁并非灌进去的,而是包进去的皮凝汁在蒸热后融化而自然形成的。
镇江的蟹黄汤包讲究加入重料蟹黄和蟹肉,提升了点心的品位,使味道更加鲜美。
汤包的皱折要细密整齐,收口要细捏成鲫鱼嘴状,使卤汁不能外溢。
放进小笼急火蒸熟后“放下来像口钟,拎起来像灯笼”。
汤包之味在于汤,汤包难吃在烫。
吃的时候,须小心将收口摘个小洞,倒入镇江香醋,先吮吸完汤包内的汤汁,再品味肉馅,民间生动地形容为“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
原料:面粉、猪肉、蟹肉、猪肉皮、蟹黄
锅盖面
锅盖面是镇江人早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大众化,汤清面软,不粘不乱。
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上下颠跳,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条,这种面条有毛孔,卤汁易入味,而且很有嚼劲。
锅盖面的底料也十分讲究,秘制酱油汁加上桂皮、地皮、八角、香草等十余种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文/周敏
美|食|头|条
21
引领江苏精品早餐饮食文化
徐州两来风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忙碌,很难坐下来享受悠闲的清晨,加之,许多城市里的餐饮企业不经营早市,早餐,变成了路边小店的经营,也固之成为中式餐饮的诟病。
然而在徐州却闪亮着这样一家店,打着精品早餐大众化的旗号,义无反顾的服务于这个忙碌的社会,它非但没有被冷落,反而奇迹般的成为徐州餐饮界的领头羊,它就是徐州的百年老字号——两来风。
记者看到,在马市街的饣它汤的门店,每天早晨人们都趋之若鹜,来到这里买饣它汤,店里面坐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而那些没等到位子的,则在外卖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的人甚至拿着锅来装,只为喝到最正宗的饣它汤,早在4300多年以前,中国的烹饪先师为了治疗尧帝的疾病发明了雉羹,也就是今天的饣它汤,所以我们通常说徐州是滋味先启之地。
为了给予那些忙碌上班上学的人士方便,两来风开起了便民早餐社区店,莅临菜市场进口,
里面装修简单干净,自主取餐,大大缩短了人们的时间,为繁忙人士提高了效率。
文/郭智艳
美|食|头|条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