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2课 卖油翁 导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 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 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 负了父亲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2.结合选文与课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 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 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 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才会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 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 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 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 并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 1~4 题。 梵天寺木塔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 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②之,而动如初。无可 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 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 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⑤。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钱镠于公元895年 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 建部分地区。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 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②布:铺排。③弥束:木板上下更加 紧密约束。弥:紧密。④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 方位面。⑤胠箧(qūqiè):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他)曾在自家的园子中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 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看到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
(3)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文章一开始为什么写陈尧咨善射? 与卖油翁不以为意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的对话。
4.文中哪个句子最能说明道理?说明了什么道理?
最能说明道理的句子:“但手熟耳”。说明的道理:熟能生 巧,很多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妙的地步。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 1~2 题。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 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 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 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⑤。
“工匠精神”是一种怀着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极 度关注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从而练就精湛技艺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请为你的结论补 充相应的事例。
中国从古到今都具有工匠精神。事例:《核舟记》中奇 巧人王叔远制作核舟的高超技艺;《口技》中表演者以假乱 真的声音模拟表演;鲁班也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他发明并 制作了各式各样精巧的器具。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担心通服佩服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课件
12 卖油翁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
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而以“庐陵欧阳修” 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 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 文章四大家”。
材料三 瑞士的钟表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 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 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 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 和极致。 1.请用一个关键词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工匠精神。
2.根据材料三,给上题中的关键词下定义。
(2)公家圃.( 园子 )
(4)释.担而立( 放下
)
(5)睨.之( 斜着眼看 )
(6)但.微颔.之( 只
)( 点头 )
(7)无.他.( 没有别的(奥妙) )
(8)但.手熟尔. ( 只是
)( 同“耳”,相当于“罢了”)
(9)康肃忿.然.曰( 气愤的样子)
(10)尔安.敢轻.吾.射.( 怎么 )( 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
【参考译文】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 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 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 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 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 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 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是 很精湛吗?”
(4)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陈尧咨(听后)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患.其塔动 担心
(2)人皆伏.其精练 通“服”,佩服
2.用三条“/”给画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3.请你用文中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 点的定塔方法”。 未布瓦,上轻;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 共同之处?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原来是因为钉 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 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 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3题。 材料一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 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傲慢、自以为是
卖 油 翁
沥油:自钱孔 睨之,但微 入,而钱不湿 颔之
无他,但手熟尔/以我酌 取、置、
油知之/我亦无他,惟手 覆、酌、沉稳、谦虚
熟尔
沥
2.将“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一句中的“睨”换成 “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不行。“睨”表示斜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表现出卖油 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十分赞赏。其他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11)以.我酌.油知之(凭、靠 )( 舀取
)
(12)以钱覆.其口( 盖 ) (13)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 同“勺” )( 下滴 ) (14)笑而遣.之( 打发 )
3.完成《卖油翁》的自学结构图(用原文原话填写)。
射
发矢十中八九
但手熟尔
酌油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熟读课文,完成第1~4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自jīn( 矜 )
(2)家pǔ( 圃 )
(3)nì 之( 睨 )
(4)但微hàn之( 颔 )
(5)fèn 然( 忿 )
(6)以sháo zhuó油 (杓)(酌)
(7)笑而qiǎn 之( 遣)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陈康肃公善.射( 擅长 )
(说完)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 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铜钱却没 有湿。
朗读课文,完成第 1~4 题。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特长
神态
语言
动作
性格特点
康肃公
卖油翁
人物
特长
神态
语言
动作
性格特点
康 善射:当世无 肃 双,发矢十中 忿然 公 八九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材料二 2016年4月,华为在伦敦发布了全球首款配置徕 卡镜头的双摄像头手机P9。一位P9用户在微博上说:“华为P9 能把两个摄像头做到没有凸起,而且流畅、美观,难度非常大, 绝大多数公司都难以实现。”这款手机,涉及800多个元器件、 数百个供应商和上千种一级原料,仅仅一个高端摄像头上需 要胶水点胶的点就有40多个。
时要字字落实,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1)留——即保留。包括人名、地名、国名、年号等专有名
词及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 (2)补——即补充。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译成现代汉
语就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语意不清。
(3)删——即删减,删掉不译。 (4)换——即更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 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翻译时应注意。这就是常说的古今异义 词。另外,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用本字。 (5)调——即调序。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应 调整语序,以适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要求。
2.写作背景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
著的别集,共 153 卷,附录 5 卷, 《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 宋英 宗治平四年(1067 年),欧阳修再遭蜚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 在他出知亳州时所作。
3.知识积累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原则及常见的五种直译方法 信、达、雅。信就是准确,达就是通畅,雅就是有文采。翻译
【注释】 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 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 负了父亲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2.结合选文与课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 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 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 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才会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 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 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 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 并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 1~4 题。 梵天寺木塔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 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②之,而动如初。无可 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 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 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⑤。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钱镠于公元895年 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 建部分地区。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 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②布:铺排。③弥束:木板上下更加 紧密约束。弥:紧密。④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 方位面。⑤胠箧(qūqiè):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他)曾在自家的园子中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 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看到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
(3)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文章一开始为什么写陈尧咨善射? 与卖油翁不以为意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的对话。
4.文中哪个句子最能说明道理?说明了什么道理?
最能说明道理的句子:“但手熟耳”。说明的道理:熟能生 巧,很多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妙的地步。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 1~2 题。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 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 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 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⑤。
“工匠精神”是一种怀着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极 度关注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从而练就精湛技艺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请为你的结论补 充相应的事例。
中国从古到今都具有工匠精神。事例:《核舟记》中奇 巧人王叔远制作核舟的高超技艺;《口技》中表演者以假乱 真的声音模拟表演;鲁班也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他发明并 制作了各式各样精巧的器具。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担心通服佩服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课件
12 卖油翁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
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而以“庐陵欧阳修” 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 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 文章四大家”。
材料三 瑞士的钟表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 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 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 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 和极致。 1.请用一个关键词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工匠精神。
2.根据材料三,给上题中的关键词下定义。
(2)公家圃.( 园子 )
(4)释.担而立( 放下
)
(5)睨.之( 斜着眼看 )
(6)但.微颔.之( 只
)( 点头 )
(7)无.他.( 没有别的(奥妙) )
(8)但.手熟尔. ( 只是
)( 同“耳”,相当于“罢了”)
(9)康肃忿.然.曰( 气愤的样子)
(10)尔安.敢轻.吾.射.( 怎么 )( 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
【参考译文】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 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 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 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 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 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 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是 很精湛吗?”
(4)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陈尧咨(听后)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患.其塔动 担心
(2)人皆伏.其精练 通“服”,佩服
2.用三条“/”给画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3.请你用文中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 点的定塔方法”。 未布瓦,上轻;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 共同之处?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原来是因为钉 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 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 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3题。 材料一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 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傲慢、自以为是
卖 油 翁
沥油:自钱孔 睨之,但微 入,而钱不湿 颔之
无他,但手熟尔/以我酌 取、置、
油知之/我亦无他,惟手 覆、酌、沉稳、谦虚
熟尔
沥
2.将“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一句中的“睨”换成 “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不行。“睨”表示斜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表现出卖油 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十分赞赏。其他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11)以.我酌.油知之(凭、靠 )( 舀取
)
(12)以钱覆.其口( 盖 ) (13)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 同“勺” )( 下滴 ) (14)笑而遣.之( 打发 )
3.完成《卖油翁》的自学结构图(用原文原话填写)。
射
发矢十中八九
但手熟尔
酌油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熟读课文,完成第1~4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自jīn( 矜 )
(2)家pǔ( 圃 )
(3)nì 之( 睨 )
(4)但微hàn之( 颔 )
(5)fèn 然( 忿 )
(6)以sháo zhuó油 (杓)(酌)
(7)笑而qiǎn 之( 遣)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陈康肃公善.射( 擅长 )
(说完)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 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铜钱却没 有湿。
朗读课文,完成第 1~4 题。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特长
神态
语言
动作
性格特点
康肃公
卖油翁
人物
特长
神态
语言
动作
性格特点
康 善射:当世无 肃 双,发矢十中 忿然 公 八九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材料二 2016年4月,华为在伦敦发布了全球首款配置徕 卡镜头的双摄像头手机P9。一位P9用户在微博上说:“华为P9 能把两个摄像头做到没有凸起,而且流畅、美观,难度非常大, 绝大多数公司都难以实现。”这款手机,涉及800多个元器件、 数百个供应商和上千种一级原料,仅仅一个高端摄像头上需 要胶水点胶的点就有40多个。
时要字字落实,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1)留——即保留。包括人名、地名、国名、年号等专有名
词及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 (2)补——即补充。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译成现代汉
语就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语意不清。
(3)删——即删减,删掉不译。 (4)换——即更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 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翻译时应注意。这就是常说的古今异义 词。另外,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用本字。 (5)调——即调序。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应 调整语序,以适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要求。
2.写作背景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
著的别集,共 153 卷,附录 5 卷, 《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 宋英 宗治平四年(1067 年),欧阳修再遭蜚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 在他出知亳州时所作。
3.知识积累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原则及常见的五种直译方法 信、达、雅。信就是准确,达就是通畅,雅就是有文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