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
编者:××教研室(××课程组)
审核人:
课程负责人:
二级学院院长: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日
XXXXXX学院教务处制
年月日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课程简介(是何专业的课程?课程简要描述);
2.课程性质(专业课/基础课/公共课?必修/选修?是否双证课程?是否工学结合的课程?);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课程设置是否符合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是否按合作企业要求开设课程?核心或主干课,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有哪些?);
4.课程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哪些专业技能、或支撑哪些岗位能力、培养哪些职业素质?);
5.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理论课(含实践)/理实一体,学时各多少)等。

也可综述。

三、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于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

用具体、可测量或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本课程的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主要指专业能力或者岗位专项能力。

(二)知识目标:包括陈述性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体现“必须、够用”的原则。

(三)职业素质目标:学生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形成的职业态度和素质要求。

(四)职业(执业)资格(技能)证书要求: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岗位能力?××工作过程?××职业资格标准?××合作企业的特定要求?(可整合几项综合描述)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教学模式、方法手段、课时安排、学习环境、考核方式等设计的思路。

五、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列表。

包括结构模块、课题(学习情境或实训项目或任务及子学习情境或子项目或子任务等)、学时、教学方法、手段、场地、师资要求等。

如:
教学方法: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可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教学场所:教室、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某校内实训室或实训中心或车间、某校外实训场所及其它场所。

师资配备:双师素质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实验员等
六、教学内容
学习领域课程通过表格对学习内容进行描述。

如:
七、教学要求
(一)学习领域/项目化教学课程通过表格对学习内容进行说明,如:
(二)非学习领域和项目化教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同时描述(即非学习领域课程可将六、七两项合并为:教学内容与要求)。

非学习领域和项目化教学课程可如上列表也可通过文字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时,重点、难点等逐一进行描述。

如:
学习单元一××××××××
内容1××××
[学习内容]
1.
2.
3.
[学习目标]
1.能……(或掌握……)××××××××××××××××
2.会使用…(或理解、熟悉……)××××××××××××
3.识别(或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
××××××××××××××××××××××××××
难点:
×××××××××××××××××××××××××××××××
[学时分配]××××××
(三)单独开设的实训课程可参考下表
(学习目标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描述,根据学习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

对学习目标描述多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程度副词常用正确、准确、熟练、规范等,对知识目标要求的描述用熟练掌握、掌握、熟悉、理解、了解等。


八、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注意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

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1.考核性质与方式
考试?考查?
笔试?操作考试?大作业?总结报告?等
2.成绩的记录及组成
百分制?等级制(优、良、合格、不合格)?
总成绩100%=平时考核成绩?%+期末应知成绩?%+期末应会成绩?%
……
3.考核项目与评价方法
九、教学保障条件
(一)实训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课程对校内生产性或仿真性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

主要用于该课程实训、实习、见习等教学。

(二)师资条件
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三)教材编写或选用
教材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课程网站的开发与利用等。

十、参考文献
十一、说明
本标准根据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的发展,及时调整相关内容等的说明及其它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