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考点精题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考点精题训练
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发达国家人口密度大于发展中国家
C.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稀少D.所有国家都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答案:C
七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不一样,欧洲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自然增长率高非常低,但是欧洲人口密集,人口密度大,A项错误。

人口的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发达国家的人口密度有大有小,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密度也是有大有小,B项错误。

世界人口在增长,但是部分国家如欧洲西部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C项错误。

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人类难以生存,人口稀少,D项正确。

小提示:
2、我国某地民居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被称为船形屋。

该民居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
A.全年高温,分早雨两季B.全年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D.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A
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民居的材料是竹木,竹子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民居分两层,下层不住人,是为了防潮,放映了该地区和潮湿,茅草覆盖,说明当地气温高。

全年高温,分早雨两季是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我国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是热带草原气候,我国也没有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我国没
有热带沙漠气候。

所以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在平安夜的解放路上,一个外国人一边祈祷一遍在胸前划十字,这个人可能是
A.信仰基督教B.信仰佛教C.信仰伊斯兰教D.信仰道教
答案:A
分析: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
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
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是耶稣,其被钉死于十字架上,平安夜是该宗教的主要节日,因此在平安夜的解放路上,一
个外国人一边祈祷一遍在胸前划十字,这个人可能是基督教徒,故本题选A。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4、人口数量增长过慢、过少带来的问题有()
A.资源供应不足,经济落后B.劳动力丰富,国防兵源充足
C.社会经济负担加重,老人生活困难、孤单等D.医疗卫生、教育等改善困难、环境恶化
答案:C
试题分析: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
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
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
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负担加重,老人生活困难、孤单等等问题,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人种。

5、当你到我国某城市旅游时,应当选择的导游图是()
A.中国地图B.该市比例尺较小的地图
C.世界地图D.该市比例尺较大的地图
答案:D
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表示的范围较大,不适合去城市旅游使用,AC错;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
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所以去城市旅游,适合用比例尺大,
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的地图。

故选D。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图的应用。

6、下图所示建筑,属于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A.基督教B.伊斯兰教
C.佛教D.道教
答案:B
世界上的宗教种类很多,大部分宗教都有本宗教派别的标志性建筑,如图所示的是星月映照的清真寺,是伊斯
兰教的代表性建筑,基督教的标志建筑是教堂,佛教的标志建筑是寺庙或佛塔,道教的标志建筑是道观,故选B。

小提示:
7、由“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北半球中、高纬度
答案:A
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
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从南北半球位置,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人口的分布受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
海平原地区。

故选A。

小提示: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8、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
B.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C.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不同,建筑材料相同
D.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
答案:B
试题分析:世界各地的聚落受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及建筑风格不同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各地的聚落建筑外貌及建筑材料也有差异,建筑风格不完全相同,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聚落的有关知识.
9、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
A.欧洲B.亚洲C.非洲D.北美洲
答案:B
世界上三大宗教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佛教发源于南亚,三大宗教都产
生于亚洲,B正确,故选B。

10、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巨大,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对四地判读不正确的是()
A.图①中有骆驼、帐篷,说明该地区气候干燥,所以图①位于西亚地区
B.图②中有驯鹿、雪橇,说明该地区气候寒冷,所以图②位于北亚地区
C.图③中有小船,说明该地区降水丰富,所以图③位于南亚地区
D.图④中有马、蒙古包,说明该地区是草原地区,所以图④位于东南亚地区
答案:D
分析:
图①中有骆驼、帐篷,说明该地区气候干燥,所以图①位于西亚地区,这句话对; 图②中有驯鹿、雪橇,说明该地区气候寒冷,所以图②位于北亚地区, 这句话对; 图③中有小船,说明该地区降水丰富,所以图③位于南亚地区,这句话对; 图④中有马、蒙古包,说明该地区是草原地区,所以图④应位于西北地区,而不是东南亚地区,这句话不正确;故答案选D.
11、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
A.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
B.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
C.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
D.表示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答案:D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故选D。

小提示:该题考查人口自然自然增长率的公式。

12、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 )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
答案:A
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提示: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宗教。

1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英语B.法语C.汉语D.俄语
答案:C
试题分析: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总少不了语言.目前世界上共有2 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30%有文字,70%
没有文字.现在使用得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6种语言被联合
国确定为工作语言,汉语是我国汉族使用的语言,同时也为国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的华人华侨所使用.在
当今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总人数超过13亿,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
14、佛教主要分布在()
A.东亚、东南亚B.欧洲
C.西亚、北非D.北非、东非
答案:A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A符合题意。

15、“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这句歌词描述的乡村聚落是()
A.农场B.牧场C.鱼村D.林场
答案:B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为内蒙古高原的美丽景象。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东
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畜牧业较发达,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

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6、阿拉伯人属于三大人种中的()
A.混血种人B.黄种人C.黑种人D.白种人
答案:D
世界上的人种,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阿拉伯人属于白种人。

故选D。

小提示:该题考查世界三大人种。

记住即可。

17、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来看,不属于同类型国家的是()
A.印度B.巴西C.中国D.英国
答案:D
试题分析: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英国是发达国家,巴西、中国、印度是发展中国家.
考点: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18、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使用泛围最广泛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法语B.汉语、英语C.阿拉伯语、西班牙语D.俄语、英语
答案:B
世界上的语言很多,目前正在使用的语言超过两千多种,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超过13亿人使用汉语;使用最广的语言是英语,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使用英语,故选B。

小提示:
19、关于世界人种和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B.黑色人种的故乡是南、北美洲
C.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
D.佛教建筑物为清真寺
答案:A
本题考查世界人种和宗教的概况。

黑色人种的故乡是非洲,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建筑物为寺庙、佛塔等,故BCD叙述错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A叙述正确,选A。

20、宗教建筑是宗教文化的表现之一,下图是下列哪一个宗教的特色建筑()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
答案:C
世界上的宗教种类很多,其中信仰人数最多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图中所示的宗教建筑是伊
斯兰教的清真寺,故选C。

小提示:
填空题
21、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

答案:欧洲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

在这些地方,自然界
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在欧洲的一些
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欧洲。

22、人口增长过慢的危害: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答案:(1)人口老龄化
(2)劳动力短缺
(3)国防兵源不足
分析:(1)
人口增长既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2)
人口增长过慢、青壮年人口比重减少,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3)
人口增长缓慢,青壮年人口比重减少,还会造成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小提示:
23、请你写出世界三大人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宗教名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基督教伊斯兰教佛
按人的体质特征划分,世界上的人主要划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三种;世界上的宗教种类很多,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24、__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__教徒被称为穆斯林;__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答案: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分析: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小提示: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25、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 ) ,分布在欧洲西部的人种主要是( ) 。

答案:黑色人种白色人种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以黑色人种为主,被称为“黑色人种的故乡”;欧洲西部的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

小提示:本题考查人种的分布。

26、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__,使用该语言的国家主要是________。

答案:汉语中国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使用该语言的国家主要是中国.
27、世界上三大宗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答案: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小提示: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说出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

28、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________ 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________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答案:汉语;英语.
试题分析:联合国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六种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最广泛.
解: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因为中国的人口最多;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和其早期的殖民统治相关,早期的殖民地拓展到世界各地.
【小提示】此题考查的世界上六大语言的种类及相关知识点,属于基础性知识,多结合教材熟练掌握.
29、2018年2月9日一25日,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韩国平昌郡举行。

请结合左图“世界地图”、右图和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资料一:18岁的吴琪雁成为新加坡首位入选冬奥会的选手,她自2011年开始在加拿大训练滑雪。

资料二:2018平昌冬奥会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的比赛项目中,挪威选手比约根获得冠军,芬兰选手帕尔马科斯基获得亚军,瑞典选手尼尔森获得季军。

根据资料二和右图判断三位选手均来自_______洲北部,按照人种划分,三位选手属于______人种。

答案:欧白色
分析:根据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资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挪威、芬兰、瑞典都为欧洲国家,属于白色人种。

所以答案是:欧,白色。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人种的分布。

30、世界上的居民可以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________人种。

答案:黑色
试题分析: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
故答案为黑色.
考点: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
解答题
31、阅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是________ (填数码),这四地人口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
(2)数码________ 所在国家的居民为白色和黑色人种混居;数码________ 所在地区的阿拉伯人较多;数码
________ 所在地区的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
(3)既是人口密集地区,又是人口增长缓慢地区的是________ 洲(填数字).
答案:⑴①②④⑤;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气候温暖湿润。

(2)⑤;⑥;③;
(3)欧洲;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情况。

(1)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的沿岸平
原地区,包括欧洲、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的东部地区,据图中数字可知,①②④⑤属于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这一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故农业发达,交通便捷,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人类居住。

(2)⑤所在的地区为南亚,其中最大的国家为印度,白色和黑色人种混居;阿拉伯人分布在北非和西亚地区,据图可知⑥是北非,阿拉伯人居住较多;印第安人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③为南美洲,是印第安人聚集的地区。

(3)欧洲的人口密集,是世界人口较多的大洲,人口增长缓慢,据图可知④是欧洲。

考点:人口与人种。

32、读下图,南亚地区图,回答问题。

(1)小麦主要种植在降水量在________毫米之间的地区。

(2)印度农业区域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____。

A.适应不同地区农民的种植习惯 B.使经济作物的布局接近加工厂
C.充分发挥各自自然、地形等自然条件优势 D.有利于实施大型机械化作业
(3)印度东北部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是因为该区域位于________山脉的迎风坡。

(4)世界三大宗教中,发源于本地区的是________。

答案:500-1000;C;喜马拉雅;佛教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南亚地区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印度的农业,印度的降水,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小麦主要种植在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的地区.
(2)读图可知,印度农业区域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各自自然、地形等自然条件优势,故答案选C。

(3)读图可知,印度东北部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是因为该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
(4)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起源于故印度,发源于本地区的是佛教。

3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海陆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下面是他们的探究程序,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过程吧。

探究主题:海陆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探究资料:图一、图二。

尝试探究:
(1)由图一可知,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均较高,这说明人口主要集中在
__________地区。

其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___。

归纳总结:
(2)由图二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__________地带。

其中C人口稠密区濒临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3)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最小的大洲是__________洲。

该大洲西部紧临暖湿的大西洋,但人口稀疏,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
答案:(1) 沿海大洋洲
(2) 沿海太平洋
(3) 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过于炎热干燥,不适宜人类居住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人口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世界人口分布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区域认知的素养。

(1)
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属于各大洲的沿海地区,该区域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均较高,说明了各大洲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洋洲总体人口较少,都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最大的大洲是大洋洲。

(2)
由图二可知,由于气候等自然环境原因,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C处位于东亚,其人口稠密区濒临的大洋是太平洋。

(3)
据图可知,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最小的大洲是非洲;该大洲西部紧临暖湿的大西洋,但人口稀疏,这主要是因为该处地形影响,地处沙漠地带,不适宜人类居住。

3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所示为聚落,乙图所示为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4)从上题分析来看,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 。

答案:(1)城市,乡村
(2)地形平坦,海拔在100米以下。

(3)B ,B处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平坦开阔地区,发展空间大,且有丰富的水源,水运便利。

(4)先有乡村聚落。

(1)由图可知,甲图所示为高大、密集的建筑群,是城市聚落,乙图反映的是稀疏、矮小建筑,是乡村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地势平坦,海拔在100米以下的平原。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地,这里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平坦开阔地区,发展空间大,且有丰富的水源,水运便利。

(4)从上题分析来看,是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

小提示: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

35、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探究资料】:
“法国地形图1”、“法国气候类型分布图2”、“法国高速铁路线路图2”
【尝试探究】:
(1)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据图1可知,巴黎处于海拔200米以下地区,地形平坦,为_______________地形,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气候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据图2可知,巴黎处于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区,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适宜人类居住。

(3)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据图2可知,塞纳河流经巴黎,__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4)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据图3可知,巴黎有多条高速铁路在此交会,铁路交通便利,加强了内外联系。

【归纳总结】: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_______________、河流和交通等。

原理应用:
(5)图为河南省简图图(图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州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______
答案:(1)平原
(2) 温带海洋性全年温和湿润
(3)水
(4)气候
(5)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气候温和适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