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独头大蒜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洱源县独头大蒜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李桂灵; 郭津荔; 李学军; 王友池; 张亚春
【期刊名称】《《长江蔬菜》》
【年(卷),期】2019(000)020
【总页数】3页(P64-66)
【关键词】大蒜; 种植密度; 独蒜率; 产值
【作者】李桂灵; 郭津荔; 李学军; 王友池; 张亚春
【作者单位】云南大理州洱源县园艺工作站 671200; 云南省大理州农科院经济作
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33.4
洱源县素有“高原独头蒜之乡”的美誉,该县盛产的独头大蒜,因风味浓郁、上市早、价格较好,深受消费者喜爱[1]。

经过低温处理的红七星大蒜是独头大蒜的主
栽品种,蒜种经冷处理可缩短大蒜生育期,提早蒜薹和蒜头的上市时间[2]。

独头
蒜在洱源县常规种植密度12万~13万株/667 m2,红七星蒜种每年都要从四川
温江引进,近几年(2014-2017年)均价约25元/kg,蒜种百粒质量约0.26 kg,667 m2种植密度每增加1万株,种植成本约增加650元。

为降低种植成本、提
高生产效益,在独头蒜产区开展大蒜种植密度试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蒜产量、独蒜率及生产效益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种植密度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时间和环境条件
试验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松曲村进行。

试验田
土壤肥力中等,排灌良好。

环境条件:该地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海拔1 980 m,年降雨量800 mm,
年平均气温15℃;是洱源县独头蒜主产区。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温江红七星大蒜种,大理天秀农业有限公司从四川温江地区引进,经冷处理之后供试。

蒜种冷处理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预冷降温阶段),蒜种入库,及时逐渐降温,每天降温 3~4℃,7~10 d后,袋内温度0~5℃,完成预冷降温处理;第二阶段(低温处理恒温阶段),冷库温度保持0~1℃,袋内温度保持3℃,冷库内相对湿度70%~80%,冷库内空气正常含氧量18%~21%,冷处理
时间30~40 d完成大蒜冷处理。

供试肥料有商品有机肥(九元大稼宝),大理九园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生产;金正大NPK三元控释肥(22-8-12),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由大
理综合试验站统一采购提供。

普通三元复合肥(17-17-17),山东史丹利化肥股
份有限公司生产;46%尿素,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由本单位自行采购
供试。

1.3 试验设计
小区面积20.46 m2,小区长6.82 m(含小区间沟宽30 cm)、宽3.0 m(含小
区间沟宽30 cm),小区间不筑埂,每个小区播种2畦,畦间开设小灌沟,畦面
净宽1.2 m。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试验设5个密度处理(以667
m2计),即8.5万株、9.5万株、10.5万株、11.5万株、12.5万株,本地区独
头蒜667 m2常规种植密度 12万~13万株,以12.5万株/667 m2为对照
(CK)。

表1 生育期调查情况月/日处理播种期出苗期 3叶期 6叶期始露薹期蒜薹采收
期鳞茎成熟期始收期末收期1 10/8 10/25 11/26 12/31 2/8 2/20 2/28 3/6 2
10/8 10/25 11/26 12/31 2/8 2/20 2/28 3/6 3 10/8 10/25 11/26 12/31 2/8
2/20 2/28 3/6 4 10/8 10/25 11/26 12/31 2/8 2/20 2/28 3/6 5(CK) 10/8
10/25 11/26 12/31 2/8 2/20 2/28 3/6
表2 主要经济性状蒜薹独头蒜处理薹长cm薹粗mm单薹质量g横径cm纵径cm单头质量g横径cm纵径cm瓣蒜独头蒜率%鳞芽数个单头质量g 1 36.61 3.52 3.40 2.94 4.46 3.35 7.00 40.87 79.0 2 39.41 3.48 3.22 2.79 3.91 3.14
7.67 37.93 87.0 3 30.00 3.42 3.19 2.79 4.41 3.26 6.67 40.87 83.3 4 37.78 3.38 3.49 2.98 4.64 3.29 7.33 37.57 88.7 5(CK) 39.51 3.54 3.46 3.08 4.60 3.35 7.33 38.47 88.3 2.70 2.74 2.72 2.45 2.66 20.23 22.47 17.43 21.90 22.33
1.4 试验方法
播种前667 m2施用商品有机肥(九元大稼宝)1 000 kg,金正大 NPK 三元控释肥(22-8-12)67 kg作底肥;出苗后结合田间管理追肥3次,第一次于3叶期每667 m2追肥 46%尿素 10 kg(小区用量0.31 kg),第二次于6叶期667 m2
追施NPK普通三元复合肥(17-17-17)33.5 kg(小区用量 1.03 kg),第三次
于3%的大蒜露薹时667 m2施46%尿素15 kg(小区用量0.46 kg)。

肥后灌水,肥水结合,整个试验肥水管理一致。

1.5 调查指标及方法
每小区采用三点取样法,每点取1 m2定点调查,每小区共调查3 m2。

50%苗出土的日期为出苗期;50%植株达到3片叶的日期为三叶期;50%植株达到6片叶
为六叶期;5%植株总苞“出口”的日期为始露薹期;小区内第一次采收商品蒜薹
的日期为始收期;小区内最后一次采收商品蒜薹的日期为末收期;在每小区定点调
查点内随机选取10株定点调查,每小区共调查30株。

始露薹期调查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假茎高、假茎粗;在蒜薹采收中期调查蒜薹长、蒜薹粗、单薹质量;在鳞茎成熟期,调查鳞茎横径、纵径、单头鳞茎质量、鳞芽数等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从播种到鳞茎成熟期,红七星大蒜生育期150 d。

由于每个处理小
区采用相同的种植管理方法,蒜种经过冷处理、统一规格筛选,出苗整齐一致,且在各生育期调查、数据汇总中,采取百分位后四舍五入的方法,故而各处理小区生育期一致。

2.2 品种性状
①经济性状从表2可以看出,以收获独头蒜为主的高密度种植处理(处理4),
独头蒜率高,蒜薹量少,蒜薹最细,独头蒜中等大小、瓣蒜个头小。

5个密度处理的独头蒜率均超过75%,当密度达12.5万株/667 m2时,独头蒜率较处理4有
下降趋势。

可以看出,独头蒜率与大蒜冷处理及种植密度存在相关性,与黄树增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3 植株农艺性状处理株高cm假茎高cm假茎粗cm叶长cm叶宽cm叶片数
片1 58.16 11.10 0.69 38.33 1.40 8.6 2 49.99 11.65 0.72 39.95 1.45 8.3 3
44.29 8.72 0.62 35.13 1.32 8.0 4 53.06 11.64 0.73 43.45 2.45 9.0 5(CK)50.81 10.74 0.62 41.70 1.36 8.7
表4 产量、总产值及经济效益分析注:按(2015-2017年)3 a均价计算产值,
蒜薹 13元/kg,独头蒜 14.2元/kg,瓣蒜 4元/kg;成本:肥料(农药)1 165
元/667 m2,人工 1 400元/667 m2,蒜种 25元/kg。

处理瓣蒜/kg 总产值元
/667 m2蒜薹/kg 独头蒜/kg小区产量 667 m2产量小区产量 667 m2产量小区产量 667 m2产量成本元/667 m2经济效益元/667 m2 1 0.069 45.69 aA 19.58
638.31 bA 14.81 482.81 aA 11 972 2 0.062 41.17 aA 22.80 743.28 abA 11.29 368.06 aA 13 008 3 0.067 44.60 aA 21.03 685.58 abA 8.38 273.19 aA 11 819 4 0.056 37.39 aA 26.26 856.08 aA 8.26 269.28 aA 14 233 8 090 3 882 8 740 4 268 9 390 2 429 10 040 4 193 5(CK) 0.057 38.21 aA 26.09 850.54 aA
9.43 307.42 aA 14 31410 690 3 624
②农艺性状从表3可以看出,5个密度处理的农艺性状表现不呈规律性变化,假
茎高8.72~11.65 cm,假茎粗 0.62~0.73 cm,叶长 35~42 cm,叶宽1.3~
2.4 cm,叶片数8~9片。

综合来看,以处理4农艺性状最好。

2.3 产量和经济效益
由表4可知,各处理间蒜薹及瓣蒜产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独头蒜产量处理间存在
差异,处理4(11.5 万株/667 m2)和处理 5(12.5 万株/667 m2,CK)的独头蒜产量显著高于处理1(8.5万株/667 m2),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成本投入
肥料农药、人工相同,蒜种用量成为主要差异,处理2纯收益最高,处理4次之。

3 结论
5个密度处理采用相同的种植管理措施,生育期一致;农艺性状表现没有呈现规律性变化;蒜薹、瓣蒜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处理4独头蒜率最高;核算种植成本后,处理2纯收益最高。

综合考虑种植成本及生产效益,建议洱源县种植以收获独头
蒜为主的大蒜品种,最适宜密度为9.5万株/667 m2。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韩曙,黄树增,吕芬,等.云南独头蒜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8(3):47-48.
[2]赵玉林,金竹玲.洱源县无公害早熟大蒜丰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7(6):35-37.
[3]黄树增,段杰珠.大理州冬春早熟紫皮大蒜规范化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1):14-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