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发展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发展探究
摘要:地铁作为现代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
而每个地铁站作为公共区域成为提供公共艺术的载体,传递着不同城市的历史和人文气息,让乘客看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使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成为城市文化的传承者。
我们在研究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略现实,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诸多经典案例,详细探究地铁空间的因素组成,发掘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功能性,从而设计出有地域特色的地铁公共艺术空间。
关键词: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发展
一、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发展历史
1.由简单的交通运输发展为多元化的艺术空间
英国是第一个修建地铁的国家。
19世纪中叶,伦敦经济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店铺、工厂和大量的劳动人口涌入,使传统狭窄的街道已经不堪重负,人们需要一种新的交通工具来缓解出行压力。
英国人皮尔逊为伦敦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地铁系统,1863年1月,这个被命名为“大都会地区铁路”正式开始营业,地铁有效的缓解了交通压力,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纳,以满足城市人口日常的出行需要。
北京作为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大都市,地铁每天也是繁忙的。
有数据统计,在2022年7月10日的客运量达到965万人次。
北京地铁的15条线路每天都在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
由此北京地铁站的公共艺术空间带给乘客的影响也是无可估量的。
地铁作为一个新兴的公共艺术发展平台,从一诞生就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无论是地铁空间的室内装饰还是公共艺术品的展示,地铁对于城市文化的传播,城市历史的传承,城市未
来的展望的作用都在一天天的凸显出来。
多元化发展是地铁空间公共艺术
的特点之一。
2.具有交流性和创造性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
中国的公共艺术起步很晚,现在还处于发展初期。
公共艺术的发源地
在欧洲,公共艺术是对空间的精神和态度的认识,而不是一种艺术形式,
是使艺术和文化通过公共空间与社会公众发生共鸣的交流方式,不属于任
何一种艺术流派,而是通过公共空间与乘客交流、分享的态度。
地铁公共
艺术有其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既不是简单的地铁内部装修,也不
是某位艺术家的建筑作品展示,与当下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与城市文明、城市历史紧紧相连,传播信任、传递美好、传承文明。
公共艺术的存在,已经把最初满足人们交通需要的地铁空间变成了乘
客与文明互动的城所。
乘客在便捷的地铁线路中享受着自由,使人与环境
友好互动,赏心悦目的地铁空间,让人们更关注城市的发展与未来,更愿
意成为一个讲文明的社会人。
艺术自然的融入了地铁空间,地铁空间自然
的融入了城市的历史、人文,把城市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进行了空间转移,
在地铁空间里走进了乘客的视线,让乘客在乘车的空当感受地铁空间的艺
术魅力。
公共艺术的交流性是非常强的,乘客在不知不觉中对美有了感应,引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城市的热爱。
二、国内外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构成元素探析
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会给每个城市的地铁空间带来很大的差异。
纵观
国内外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这一点,对地铁空间公共
艺术的构成元素进行归纳分析,是研究地铁内环境对比衍生的必要构成。
1.历史元素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也是一样。
坐过俄罗斯地铁的人都会对俄罗斯的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赞不绝口。
这个被冠以“世界上最漂亮地铁”的公共空间有各种富丽雅致的建筑造型。
各个车站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无论从原材料的选择还是装饰的种类,甚至灯饰的布置都力求独特迥异,与俄罗斯悠久的历史、悠远的艺术风格一脉相承,犹如进入了艺术的宫殿一般。
地铁空间的宫廷艺术风格与俄罗斯的现代文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每个进入地铁的乘客就像进入了时光倒流的时光机,走进了俄罗斯的历史画卷,有恍如隔世之感。
俄罗斯的地铁空间还有以重大历史、政治、名人事件为主题的设计,让地铁站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有的地铁还取消了部分的座位,勇于展示艺术作品,引导乘客在生存之余要懂得享受生活、感受艺术的无处不在。
2.创意元素
3.文化元素
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是任何一个民族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的表现形式,使中华文明以更丰富的载体呈现出来。
公共艺术也是传递民族文化的一种很好的平台,它能在最广阔的空间里让文明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
杭州地铁客运中心站有两面公共艺术墙,建筑的目的是对杭州地铁主体文化的延续。
在长40米,高2.2米的公共艺术墙上,过往的乘客会看到其中一面墙上绘着一群蓝衣花裤的杭州“小嫂儿”,梳着盘发,手持竹竿花棍,正在跳民间舞蹈“打莲响”,如果驻足,仿佛可以听到竹竿花棍上串着的铜钱发出的悦耳声响,这些江南风情中的女子怎能不让你联想起江南的艺术气息和民俗风情?在我国的地铁空间,越来越多的民俗气息浓郁的公共艺术走进乘客的视野,使非物质文化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播。
4.寓意元素
中国文化当中的寓意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很有力量的,古代瓷器上的图
案多带有各种吉祥寓意,古人的服饰上也有很多有寓意的东西。
寓意发展
到今天,运用到地铁空间里,让来往的乘客多些思索和向往。
杭州火车站
东站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墙是以车轮作为表现主体的,六个巨大的车轮,
其中四个把杭州站从前的模样用黑白镂空的形式在车轮中展示出来,另外
两个车轮,一个寓意是高铁的车轮,一个寓意是地铁的车轮,它们带着杭
州悠久的历史和杭州美好的今天驶向未来。
这种积极寓意的设计在地铁空
间里带给乘客的影响也是阳光的、向上的,同时艺术性也非常强。
三、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发展趋势
1.向着整体性和连续性方向发展
无论是俄罗斯的地铁空间还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托莱多的地铁站,它
们在设计上兼顾了整体性和连续性。
俄罗斯的地铁空间以宫廷风格为主,
配以壁画,它的各具风格也是在整体性的范围内,让公共艺术有表现的空间,各个地铁站之间又有连续性,让乘客有很深的代入感。
那不勒斯的托
莱多地铁空间更是把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整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初设
计的50米的星空以蓝白相间的马赛克覆盖周围和穹顶,让乘客进入地铁
开始就感觉被包围在星空里,有渐入佳境的之感,是整体规划设计完美的
展现。
我国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还处于发展时期,难免存在不足,国内的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多以壁画、雕刻为主,艺术性比较强,但缺少与周围环
境的契合感,显得格格不入,在这方面国内地铁公共艺术的提升空间很大,要进一步在统一风格和主题上下功夫,更好的理解公共艺术整体性和连续
性的深远意义和作用。
2.向着公益性和环保性方向发展
安全是一切的基础,地铁空间在艺术性之前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作为建设公共艺术品的材料必须是环保的,对公众无害的,这才能让地铁空间发挥最大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
同时也要考虑这些公共艺术品的寿命问题,一旦需要报废、回收,是否能无公害回收,让人们逐步了解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品材料的科技含量,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提高对科技的认识,提高文明程度。
3.向着社会性与交流性方向发展
公共艺术存在于大众的视野当中,它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地域文化的属性,又有历史脉络的延续,还有现实的生活气息,这些都直观的体现在公共艺术当中。
地铁空间的流动性,致使它更具备传播公共艺术的能力,在商业和人文之间寻找契合点,让乘客所需要的和商家所需要的有机结合,通过地铁空间进行传播,通过公共艺术进行表现,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理解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使其更具有社会性和交流性。
4.向着可循环性方向发展
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就像乘客的流动性一样,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也要有流动性,就是保证公共艺术的可循环性,像流水一样不断循环,有更新和再生能力。
让乘客不断受到新的艺术刺激,接受新的熏陶。
每个公共艺术品根据自己的艺术形式和特点,它的循环周期是不一样的,有的时间很长,有的时间很短。
比如我们可以在地铁空间布置一个类似绘画展览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各个地铁站之间巡回展出,所有的地点都结束之后然后开始更新新的公共艺术作品。
5.向着地域性和文化性方向发展
地铁空间是个非常好的进行文化建设和培养荣誉感的平台。
各个城市的地铁站如何利用好地铁空间,把公共艺术的特点发挥出来,使其像博物馆、艺术馆一样发挥社会功能。
地铁站是人员最密集的地方,汇集了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
在来去匆匆的人潮中,如何能抓住乘客的视线和眼眸,让他们在匆忙的城市节奏中,通过欣赏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从现实中抽离出来,感受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魅力。
在实施公共艺术的过程中要注重把地域文化引入地铁空间之中,让乘客有归属感和家乡的荣誉感,看到当地文化、风俗、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表现家乡变化的老照片,表现人文特色的绘画、书法作品,表现当地风俗的工艺品等都可以在地铁空间里进行展示,把公共艺术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