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有家真好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教
学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 2. 全班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程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 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 2 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 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 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 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 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 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 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 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 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 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 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 自学重点段 15 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 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 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 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 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 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 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 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 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 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 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二、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三、总结、扩展: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 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 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五部分:(12—-13 自然段)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第六部分:(14—-15 自然段)外祖父送我梅花手绢. 第七部分:(16 自然段)“我”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
之心。 四、作业:1.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 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练习,理解含义深的句子.
三、朗读指导
1、提问:你从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快乐、自由)板书:感情基调
2、圈划,并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给予充分的朗读 时间)
3、朗读课文 30 小节,体会并读出作者所表达的向往自由的情感板书:朗读语气
教师指导:尝试用不同的语气 (如轻快的、活泼的、舒缓的… )反复朗读,比较朗读时的不同 感受,说说哪种语气更适合
活动 4【作业】作业
1.圈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
2。圈画出阅读过程中让你感到疑惑的部分,第二节课上共同商讨解决
3。用“人(或实物)在怎样的情况下是怎样做的”的格式概括本文事例如: 1、 蜻蜓、蚂蚱、蜂子在园子里自由地活动 2、 榆树在不同的时候尽显风姿 4、文章写了哪些事?怎样分段?
5、我和祖父是怎样的人?
4、阅读第四页《朗读中的语调》,简单交流,并试读一下这几个句子板书:朗读语调
小结:我们懂得了朗读需要注意感情基调、朗读语气、朗读语调
活动 3【活动】品读
深入品读
1.文中哪些画面最吸引你?你最喜欢哪些语段?找出来读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教师示例:老师也找了些句子段落,大家一起读一读,并说说写得好在什么地方?
梅花魂
课题 24.梅花魂
课型 讲读课文
课时
两课时
1.学会 12 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教 认识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
1.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
目 能力目标ຫໍສະໝຸດ 情。标2.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
连贯"的特点。
德育目标
明确:从色彩、形状等角度观察事物;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法指导:说出比喻的作用时,应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点,并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来理解 和说出它的表达效果现在请大家按以下的形式来在书上写一写这三句比喻句的表达作用:(多媒 体出示)一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本体)的(特点)
3. 以上述方法对圈划的语句作些批注,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 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 语言表述和修辞方法的分析
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 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 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 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 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 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 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 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 文,就知道了 二、自主学习,整体入手,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 祖父和我
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 能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由此感受文中浓浓的亲 情 3、初步了解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作用 4、引导学生用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2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有家真好”,选择的都是和“家”有关的各类文章,本文是单元中的第 一篇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将祖孙间浓浓的亲情 表现得趣味盎然考虑到文章的可读性非常强,因此在设计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不断诵读 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文中那童真的世界和温馨的亲情 3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培养品味重点语句的意识,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 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导入 由学生大多有和祖辈生活的经历,导入课文《祖父和我》,看看文中的“我”和祖父的一段生活 经历 活动 2【讲授】朗读 二、朗读课文 1.标上小节号 2。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读音问题,教师协助(预初新生或许没有 带字词典的习惯,需要教师协助解决)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 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 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2)第 7 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眼中的大榆树 例:来了风,这榆树先啸;-—听觉,声音 来了雨,大榆树先冒烟了——视觉,形态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视觉,亮度 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比喻句,写出了一个四五岁小女孩对大榆树的好奇,好 玩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查一查文中不懂的词句。 (3)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对招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 忆,借梅花点明了外祖父的爱国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外祖 父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查自学生字(听写生字)和读书。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全文共分 7 部分 第一部分:(1 自然段)写“我”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部分:(2 自然段)写外祖父读诗触动思乡情。 第三部分:(3 自然段)我弄脏了梅图,外祖父生气。 第四部分:(4——11 自然段)写外祖父不能回家而大哭。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
教学重难点
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 2 和 13 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
朗读来解决。
第一课时
学习 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目标 2.生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教 学 过 程
学习 目标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
是啊,有了火,人类的文明就向前跨了一大步。引读-— 故恩格斯说:“火”把人和动物界分开,“火”是人类历史之开端。 4.正因为火能带给人类希望与光明,普罗米修斯要把火种传播给人类.普罗米修斯是希 腊神话中正义的化身,而他正义的形象就是通过语言与行为的描写来展现的。让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交锋的两组对话. 同桌互读,注意一点,在第一组对话中,普罗米修斯的语言是被转述了,请你依据前 面读到的内容,展开想象,补上直接语言。 请一组去掉提示语,直接对话,注意读出人物的态度。也要注意读出提示语仍在的感 觉。 5。读了这两段对话,从他们的语言中,你感觉普罗米修斯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普罗米修斯——善良、仁爱、坚定 人类无火到有火是文明的变革,这一部分通过不同的朗读感受火带给人类的希望与光 明是多么重要。 请学生把“他去见宙斯,请求他把火赐给人类。”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语言表述既训 练了“转述——直述"的能力,又通过练习体会了普罗米修斯播撒人类文明火种的仁爱、正 直之心. 三、体会人物精神 1。普罗米修斯善良、仁爱、坚定,在人类心目中,他是一名英雄。而作为一个为人类 带来希望和文明的英雄,除了善良、仁爱、坚定,他身上还具备怎样的精神?边默读 5、 6、12、13 节边思考。 2.学习“智慧" 故事题目叫《天上偷来的火种》,一个“偷”字,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的智慧所在, 读好这两节,说说你在哪些地方努力了,让听者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聪明. 普罗米修斯把火星保存在茴香枝的空管里带到了人间,从来没有见过火的人类惊异万 分——引读第五节。
板书设计:
《天上偷来的火种》说课稿
一、整体感知 (一)谈话引入 在 2004 年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有这样一组表演,希腊神话中的神由演员扮演出现
在观众面前,这个场景向全世界人民诠释了希腊神话是欧洲文化的根基,更是世界文明的 发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初识几位神.
(二)把握主要内容 1。在预习的基础上再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故事中的几位神的姓名,划一划。 2。读好这些神的名字。 3。能否试着把这些神的名字连起来把故事的梗概说一说。 4.出示主要内容读一读: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没有火,一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为了把火种传播给人类,不顾宙 斯的阻挠,从阿波罗驾驶的太阳车上偷取了火种.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忍受着几个 世纪的可怕刑罚,终于被海格立斯搭救,获得了自由. 整体感知部分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希腊神话在欧洲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了解 《天上偷来的火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初步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的能力。 基于阅读拓展的基础,学生基本讲清几位神之间的关系。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还不能 一下就做到明确、完整、简洁。由于刚刚开始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还是有一个训练过程 的。 二、了解人物形象特点 1。普罗米修斯为了把火种传播给人类忍受了几个世纪的酷刑,那他为什么要把火种传 播给人类呢?从文章中找一找相关的内容. 2。读文章第一节 神话是人类在自己还比较幼稚的时候创造的一种文化,但它却在有些内容上与科学考 证不谋而合。确实,在人类历史上有过这样一段无火的日子。它有多长,至今科学界仍有 争议。但那一定是一段极其漫长的岁月,或许是几个世纪,几十个世纪,甚至几百个世纪. 再读,注意读好“一个又一个漫长夜……” 3.而自从有了火,读——第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