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阅读理解讲义之修辞-2023-2024学年语文四五六年级通用(统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之最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大的嘴:气吞山河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宽阔的胸怀:胸怀若谷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最厉害的贼:偷天换日
最宽的嘴巴:口若悬河
最贵的话:一语千金
最有学问的人:无所不知最广的话:一言千里
最大的誓言:海枯石烂
最诚的忠言:金玉良言
最有价值的话:一诺千金最准的话:一言为定
最重的话:一言九鼎
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小的邮筒:难以置信
最快的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常见修辞书法梳理(一)
(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

结构:本体、喻体、喻词
例子:太阳像个大火球。

(本体太阳、喻体火球、喻词像)
1、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2、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

(蓬草 = 凌乱的头发 )
4、星空中银盘高挂 (银盘 = 月亮)
5、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颗颗珍珠
明喻里的喻词:像、好像、仿佛、好比、好似
暗喻(举例:那又浓又脆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
暗喻里的喻词:是、成为、变成、变为(甲是已)
借喻例子:我打了个寒噤,只一个瞬间,我就知道我跟她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厚的墙壁。

比喻成立的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
易错点:
同类比:她的性格像她母亲。

表猜测: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一样。

表引词:动物园里动物有很多,像大象、老虎、长颈鹿等。

②.甲和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作用: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题: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作用: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蝴蝶伴着蜜蜂的歌声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小溪一路上唱着欢快的歌流向远方。

4、娇艳的海棠花,开得笑盈盈的。

5、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

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题: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张: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的事物精选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形式: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例子: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1、班里静的,连针掉都能听见。

2、那房子连蚂蚁都进不去。

3、这巴掌大的球场,怎么踢球嘛?
4、你的腰瘦的好似我的手指一般。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
1、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2、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3、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4、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题: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排比:由结构相同或者相似、意思相近或者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

一般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组成。

作用:增强文章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例题:1、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2、天空中,满天白云,有的像小鱼在天空中游,有的像一匹白色俊马飞奔而来,有的像几只羊羔正在吃草。

3、友谊像春风,缓缓吹来;友谊像火炭,雪中送来;友谊像雨水,旱中下来。

4、大家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5)设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

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题: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3、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把课本借给他了。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6)反问:心中其实没有疑问,而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回答。

(2)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意在肯定,不需要别人回答。

作用: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1."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答题格式: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例题:1、这能全怪我吗?
一、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16.葛洲坝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17.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的浪花吗?()
20.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21.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
22.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
2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4.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
25.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
一、
1.比喻
2. 反问
3. 拟人夸张
4. 拟人
5. 拟人
6. 比喻
7. 拟人
8. 比喻
9. 夸张
10. 比喻
11. 拟人
12. 比喻
13. 反问
14. 夸张,比喻
15. 拟人
16. 比喻
17. 设问
18. 拟人、排比
19. 反问、比喻
20. 拟人
21. 排比
22. 比喻
23. 反问
24. 设问
25. 排比
二、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刺猬缩成一团,像个刺儿球。

()
2.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
3.一阵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蜻蜒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5.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草,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
二、1、比喻;2、比喻;3、拟人;4、夸张;5、排比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用夸张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树叶很绿。

用夸张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略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的成语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分类写下来。

骨瘦如柴千钧一发莺歌燕舞冷若冰霜垂涎三尺争奇斗艳归心似箭怒发冲冠
(1)(2)(3)
四、1、(1)比喻:骨瘦如柴、归心似箭、冷若冰霜
(2)拟人:莺歌燕舞、争奇斗艳
(3)夸张:千钧一发、垂涎三尺、怒发冲冠
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山绿水画。

B、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C、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2.B
3.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是哪一种夸张。

A、扩大夸张 B、缩小夸张 C、超前夸张
(1)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
(2)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
(3)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
(4)看着这绿油油的麦苗,我就嗅出了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
3.AABC
4.下列词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A、穷途末路炮火连天伶牙俐齿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怒发冲冠一发千钧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何乐不为如梦初醒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口若悬河旁若无人呆若木鸡
4.B
5.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A、为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B、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
C、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5.夸张;排比:反问
6.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比喻句,是的在后面括号内画“√”
A、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
B、一座精致的拱桥宛若飞虹,横跨两岸。

()
C、粉刷过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的一面雪白的屏障。

()
D、我好像来过这里。

()
E、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
F、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G、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H、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I、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J、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K、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L、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M、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6.A、√
B、√
C、√
F、√
J、√
L、√
M、√
★熟记本课知识点及答题思路
一、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二、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提优
一、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
2、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成,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
3、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
4、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

()
一、1、比喻2、拟人、比喻3、拟人4、排比
二、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二、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

“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三、阅读理解
钟霄的第九年
王璐琪
①我们画室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在大家只有17岁的时候,他已经26岁了。

②所有的人都在准备美术高考,他也在准备,据说,这已经是第9年了。

在艺术生的群体中,他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③他曾经在墙上画了一幅画,只处理了一半画面,另一半像是被人撕掉了,还卷着纸边,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幅贴在墙上的残破画。

那天老师来的比较晚,他到画室后巡视了一圈,然后生气了。

“昨天的值日生是谁?怎么这里还贴着一幅破……”他抬起手摁住墙的一瞬间愣住了,手指放在上面很久没有拿下来,再回过头的时候,老师目光直视着他,说:“钟霄,别再考了!我聘你当画室老师,做我的副手。


④全班目光齐刷刷盯着他,我崇拜地看着他。

他没有回答,依然专注地挥舞着手里的画笔。

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

谁都知道他要考全国最好的美术学院,因为他不肯将就别的。

关于那所北方的美术学院,大部分人是不敢奢望的,包括我。

⑤我们画室在一栋破旧的七层高的居民楼里,那段时光非常快乐,一群孩子肆意地在残破的墙上涂鸦。

一栋即将被拆除的旧楼,被我们装点的犹如“卢浮宫”,格外美丽。

⑥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是这栋楼的天台,几个伙伴常常三三两两在天台眺望月亮,谈论着明天的梦想。

在我们谈天说地的时候,他一定要带着一个速写本,把我们的形态画在纸上。

只有提起那所梦想中的美术学院时,他才会插上一两句话。

⑦美术高考前夕,画室里只听得见笔划过纸面时的沙沙声。

忽然有一位同学喊到,“钟霄,外面有人找你。

”那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头发几乎全白了,脸晒得土黄,穿着一身蓝色的衣服,背着一个布兜。

看见钟霄出来,老人黯淡的脸上现出一丝笑容,犹如点了一盏灯。

他们站在画室门口,说了很长时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