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第3课时 铁盐和亚铁盐(分层练习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铁盐和亚铁盐
(分层练习)
1.人体血液中如果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铁粉具有还原性B.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常温下,铁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D.亚铁盐溶液呈浅绿色
【答案】C
【详解】A.Fe粉可以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所以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B正确;
C.高温条件下,铁和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故C错误;
D.亚铁盐溶液呈浅绿色,故D正确;故答案为C。

2.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3+、Na+、Cl-、SO42-B.K+、Ca2+、NO3-、HCO3-
C.K+、Ba2+、NO3-、SO42-D.K+、Fe2+、Cl-、NO3-
【答案】A
【解析】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

A项,Fe3+、Na+、Cl-、SO42-之间不反应,且均不与H+反应,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B项,HCO3-与H+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C项,Ba2+、SO4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D项,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3.资料显示:FeF3溶液接近无色。

某同学据此进行以下实验,依据上述实验无法获得的结论是
A .FeF 3是弱电解质
B .④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F 3+3SCN -Fe(SCN)3+3F -
C .相同条件下,结合Fe 3+的能力:SCN ->F ->OH -
D .向Fe(SCN)3溶液中加入NaF 固体,溶液颜色会变浅 【答案】C
【解析】A .反应④由黄色转成无色,存在平衡Fe 3++3F

FeF 3,FeF 3是弱电解质,故A 正确; B .④中由无色转变为红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F 3+3SCN -
Fe(SCN)3+3F -,故B 正确;
C .相同条件下,结合Fe 3+的能力:OH ->SCN ->F -,故C 错误;
D .对于平衡FeF 3+3SCN -Fe(SCN)3+3F -,向Fe(SCN)3溶液中加入NaF 固体,提高氟离子浓度,平衡逆向
移动,溶液颜色会变浅,故D 正确; 4.下列关于Fe 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Fe 3+不可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B .Fe 3+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 .Fe 3+具有氧化性,能与金属锌、铁、铜等反应
D .Fe 3+溶液中滴入含硫氰化钾的溶液,有红色沉淀产生 【答案】D 【详解】
A .Fe 3+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在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故A 正确;
B .Fe 3+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Fe 3+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故B 正确;
C .Fe 3+具有氧化性,能与金属锌、铁、铜等还原剂反应,生成Fe 或Fe 2+,故C 正确;
D .Fe 3+溶液中加入含硫氰化钾的溶液,其溶液变为血红色,无红色沉淀生成,故D 错误;故答案为D 。

5.下列试剂不能使Fe 2+转化为Fe 3+的是
④新制氯水 ④NaCl 溶液 ④酸性KMnO 4溶液 ④22H O 溶液 ④盐酸 ④3NaNO 溶液 A .④④④ B .④④④
C .④④④
D .④④④
【答案】D 【详解】
要使Fe 2+转化为Fe 3+,需加入强氧化性物质,④NaCl 溶液、④盐酸、④NaNO 3溶液均没有强氧化性。

6.下列关于Fe 3+、Fe 2+性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备Fe(OH)2
FeI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溶液变蓝,说明还原性:I->Fe2+
B.向足量含有淀粉的
2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此现象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Fe2+ FeCl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
D.向
2
【答案】C
【详解】A.反应开始时生成的氢气进入B中,可排出空气,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C,A中硫酸亚铁进入B中可生成Fe(OH)2,故A正确;
B.向足量含有淀粉的FeI2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溶液变蓝,说明有单质碘生成,即首先氧化的是碘离子,因此还原性:I->Fe2+,故B正确;
C.开始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滴加氯水后溶液中含有Fe3+,氯水中含有Cl2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进而使溶液显色,能确定溶液中含有Fe2+,故C错误;D.Fe3+与铁反应可生成Fe2+,则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故D正确;
故选C。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原溶液中不可能含Fe2+
B.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SO42-
C.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KMnO4溶液,KMnO4溶液紫红色退去,则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D.向新制氯水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则新制氯水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A项,溶液中铁离子与硫氰化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色的硫氰化铁,亚铁离子不能与硫氰化根离子反应,则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铁离子,无法确定是否含有亚铁离子,错误;B项,溶液中硫酸根离子能与氯化钡溶液中的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银离子也能与氯化钡溶液中的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则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错误;C项,具有还原性的亚铁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都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紫色溶液褪色,则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退去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亚铁离子,错误;D项,向新制氯水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溶液呈酸性,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正确。

8.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较浓盐酸可有效抑制Fe3+水解
B.稀释过程中FeCl3水解程度增大,c(H+)增大
C.FeCl3溶液中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和红褐色沉淀产生
D.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出现血红色
【答案】B
【解析】A.氯化铁溶液中Fe3+水解,溶液显酸性,即FeCl3+3H2O④Fe(OH)3+3HCl,则加入盐酸可抑制水解,故A正确;
B.稀释过程中FeCl3水解程度增大,由于溶液的体积增大,氢离子的浓度减小,故B错误;
C.FeCl3溶液中加入NaHCO3溶液,Fe3+和HCO3-发生双水解,有CO2气体和Fe(OH)3红褐色沉淀产生,故C正确;
D.在含有Fe3+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出现血红色,故D正确;
9.有K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A.盐酸B.烧碱溶液C.氨水D.KSCN溶液
【答案】B
【解析】A.K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中分别滴加盐酸,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A 错误;
B.K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分别与NaOH混合的现象为: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为红褐色、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消失,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
C.氨水不能鉴别MgCl2、AlCl3,故C错误;
D.KSCN溶液只能鉴别出FeCl3,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0.下列除去括号中的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FeCl2):通入适量Cl2
B.CO2(HCl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后干燥
C.FeCl2溶液(FeCl3):加过量铜粉后过滤
D.Cl2(HCl气体):通过饱和NaCl溶液后干燥
【答案】C
【解析】A.氯气可以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不会引入新的杂质,A正确;
B.HCl可以和NaHCO3反应生成CO2,CO2不和饱和碳酸氢钠反应,B正确;
C.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引入了新的杂质,C错误;
D.HCl气体可以溶解在饱和NaCl溶液中,且饱和NaCl溶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Cl-,可以降低Cl2的溶解度,D正确;故选C。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时,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若现象1有淡红色,说明有少量的Fe2+被氧化了
B.现象2有血红色沉淀
C.现象3为血红色褪去,说明发生了反应:2Fe3++Fe =3Fe2+
D.由现象4可推测加入过量的双氧水后硫氰根离子可能被氧化生成了气体
【答案】B
【详解】
A.若现象1为淡红色,则Fe2+可能部分被氧化成Fe3+,故A正确;
B.Fe3++3SCN-Fe(SCN)3,Fe(SCN)3是络合物,不是沉淀,故B错误;
C.向加入双氧水后的溶液加入铁粉,发生反应2Fe3++Fe =3Fe2+,溶液中Fe3+被还原,溶液红色褪去,故C 正确;
D.向溶液中加入过量双氧水后,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则溶液中SCN-浓度降低,SCN-被氧化,有N2、CO2生成,故D正确;故选B。

12.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④④④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
A
B.实验④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④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l2>Fe3+>Cu2+>Fe2+
【答案】C
【解析】A.由于铁比铜活泼,所以实验④中发生反应Fe+Cu2+=Fe2++Cu,铁作还原剂置换出铜,A正确;
B.实验④中氯水中的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Fe2++Cl2=2Fe3++2Cl-,B正确;
C.由于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将铜氧化为Cu2+,而自身还原为Fe2+,化学方程式为Cu+2Fe3+=2Fe2++Cu2+,故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
D.实验④能够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Fe3+,实验④能够反应说明Fe3+的氧化性强于Cu2+,所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Fe3+>Cu2+,D正确;
答案选C。

13.在Fe2(SO4)3溶液中,加入a 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b 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残余固体加入到稀H2SO4中,有气泡B.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C.残余固体是铜和铁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Cu2+
【答案】D
【分析】在Fe2(SO4)3溶液中,加入a 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b g铁,可认为Cu暂时不与Fe2(SO4)3反应,Fe先跟Fe2(SO4)3反应;当Fe完全溶解后,Cu再与Fe2(SO4)3反应。

由于a>c,所以有一部分Cu与Fe2(SO4)3发生反应,剩余固体全部为Cu。

【详解】A.由分析可知,残余固体为Cu,加入到稀H2SO4中,不发生反应,没有气泡产生,A不正确;B.因为固体Cu有剩余,所以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不含有Fe3+,B不正确;
C.由分析可知,残余固体中只有铜,C不正确;
D.因为Cu与一部分Fe2(SO4)3发生反应,所以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Cu2+,D正确;
故选D。

14.从某含有FeCl2、FeCl3、CuCl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并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剂a是铁、试剂b是稀硫酸
B.操作④、操作④、操作④所用仪器相同
C.试剂c是氯气,相应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
D.用酸性KMnO4溶液可检验溶液W中是否含有Fe2+
【答案】C
【解析】A项,由最终要得到的氯化铁及流程图可知b是盐酸,错误;B项,操作④和操作④是过滤,操作④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所用仪器有差异,错误;C项,滤液Z和X中均含有氯化亚铁,因此c为氯气,正确;D项,高锰酸钾也能因氧化氯离子而褪色,因此不能用于检验是否含有亚铁离子,错误。

15.向某HNO3和Fe(NO3)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Fe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稀溶液中HNO3和Fe(NO3)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4④1B.3④1C.2④1D.1④1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的反应为: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2Fe(NO3)3+Fe=3Fe(NO3)2,由图象可知,加入2molFe粉时,铁离子完全反应生成Fe2+的物质的量为3mol,
设混合溶液中有x mol HNO3,y mol Fe(NO3)3,则:3
2
82
x y
+=、
33
3
82
x y
+=,解得y=1、x=4,故原稀
溶液中HNO3和Fe(NO3)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4:1,答案选A。

16.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选项中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A.将茶叶灼烧成灰,选用④、④和④
B.用浓盐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和④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④、④和④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④、④和④
【答案】C
【解析】A.将茶叶灼烧成灰,应在坩埚中加热,用到的仪器有④、④、④和三脚架或带铁圈的铁架台,A项所选实验用品都能用到;
B.用浓盐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可用玻璃棒搅拌,B 项所选实验用品都能用到;
C.过滤时不需要用容量瓶,C 项所选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
D.检验滤液中的Fe 3+,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KSCN 溶液,用到的实验用品有④、④和④,D 项所选实验用品都能用到; 答案选C 。

17.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铬酸根离子(Cr 2O 72-)有毒,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工业上常用绿矾(FeSO 4· 7H 2O )
做处理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3+3+
2726Fe +Cr O +14H =6Fe +2Cr +7H O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将绿矾水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滴加几滴KSCN 溶液,溶液出现血红色 B .配制好的FeSO 4溶液,为防止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C .每处理1 mol Cr 2O 72-转移3 mol 电子
D .向FeSO 4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一段时间后,沉淀会变成红褐色 【答案】C
【详解】A .绿矾水溶液中含有的Fe 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 3+,Fe 3+和SCN -反应溶液呈红色,故A 正确;
B .FeSO 4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 3+,铁能和Fe 3+反应生成Fe 2+,所以为防止FeSO 4 溶液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故B 正确;
C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Cr 的化合价从反应前的+6价降低到反应后的+3价,则每处理 1mol Cr 2O 72-转移 6mol 电子,故C 错误;
D .向 FeSO 4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Fe(OH)2容易被氧气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所以一段时间后,沉淀会变成红褐色,故D 正确; 故选C 。

18.长期放置的FeSO 4溶液易被氧化而变质,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设计实验检验FeSO 4溶液的变质程度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待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KSCN 溶液
________
FeSO 4溶液部分变质
步骤2
_____
_________
④ 将上述方案补充完整
④ 若要使部分变质的FeSO 4复原,方法是__________。

(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2)利用部分变质....
的FeSO 4溶液制备Fe 2O 3
④填写下列各空:a._____b._______c.________d._____e.______
④若100mL 该变质溶液制得1.6gFe 2O 3,则变质前FeSO 4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

(3)FeSO 4可用作补铁剂,使用时建议与维生素C 同服,同学甲猜测维生素C 可将Fe 3+转化为Fe 2+,以利于人体吸收。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取适量 Fe 2(SO 4)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维生素C 片,振荡溶解后,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褪去
由上述实验能否得出“维生素C 可将Fe 3+转化为Fe 2+”的结论?请说明理由_______。

【答案】(1)溶液变红 取待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褪去 (2)2Fe 3++ Fe = 3Fe 2+ H 2O 2 NaOH ∆ Fe 3+ Fe(OH)3 0.2mol/L (3)不能,维生素C 可能过量,也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无法说明一定有Fe 2+生成
【解析】(1)④要想证明FeSO 4溶液部分变质,需要证明溶液中含有Fe 3+和Fe 2+;步骤1中,向待测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 3+;步骤2中,向待测液中加入酸性KMnO 4溶液,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 2+;
④若要使变质的FeSO 4溶液复原,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 粉,再经过滤除去剩余的Fe 粉即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3++Fe=3Fe 2+;
(2)④利用部分变质的FeSO 4溶液制备Fe 2O 3的路线为:
22H O NaOH Δ4243323FeSO Fe (SO )Fe(OH)Fe O −−−→−−−→−−→部分变质的溶液,故a 为H 2O 2,
b 为Fe 2(SO 4)3、
c 为NaOH 、
d 为Fe(OH)3,
e 为④;
④n(Fe 2O 3)= 1.6g 160g/mol =0.01mol ,则变质前,100mL FeSO 4溶液中,n(FeSO 4)=0.02mol ,故c(FeSO 4)=
0.02mol 0.1L
=0.2mol/L ;
(3)该实验现象不能验证猜想,因为维生素C 也具有还原性,若维生素C 过量,也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无法说明一定有Fe 2+生成。

19.某小组同学分别探究FeCl 2溶液、FeCl 3溶液的性质。

I .探究FeCl 2溶液的性质。

(1)从物质类别角度判断FeCl 2属于_______,因此可以与某些碱反应。

(2)预测FeCl 2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以与Zn 反应,此时Zn 体现_________性。

(3)预测FeCl 2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与酸性KMnO 4溶液反应。

(4)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序号
操作
i
滴加NaOH 溶液
ii 加入少量锌粉 iii
滴加酸性KMnO 4溶液
④i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ii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iii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认为iii 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 2+
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④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证实该反应中Fe 2+
确实被氧化,需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试剂
___________,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探究FeCl 3溶液的性质。

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并观察到对应现象:
操作
现象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
(6)iv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vi 中滴加氯水过程中,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小组同学探究vi 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 .铁离子被氧化,b .SCN -被氧化。

(8)分别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各1滴,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现象,得出结论:假设b成立。

(9)进一步预测SCN-可能被转化为SO42-,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预测,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盐(2)还原(3)FeCl2 中铁元素为+2价,可以升高(4)④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④Zn+Fe2+=Zn2++Fe ④酸性KMnO4溶液褪色(5)因为FeCl2中氯元素为-1价,也可能升高,具有还原性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6)2Fe3++Fe=3Fe2+(7)2Fe2++Cl2=2Fe3++2Cl-(8)滴加KSCN的溶液变红(9)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1)FeCl2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2)Zn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氯化锌,锌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化合价升高,锌体现还原性;(3)FeCl2和高锰酸钾反应体现高锰酸钾的氧化性,FeCl2中铁元素为+2价,可以升高;(4)④i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二价铁离子和氢氧根形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④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Fe2+=Zn2++Fe;④iii中的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5)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④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④因为FeCl2中氯元素为-1价,也可能升高,具有还原性;Fe2+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Fe3+,Fe3+的检验一般需要试剂硫氰化钾,会出现血红色,故答案为:需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试剂KSCN溶液,观察到现象溶液变红色;(6)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中的铁离子被铁还原为亚铁离子,iv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Fe=3Fe2+;(7)vi溶液变为红色,氯气将亚铁氧化铁离子,vi中滴加氯水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8)根据反应Fe3++3SCN-=Fe(SCN)3,假设b成立,SCN-被氧化,则溶液中缺少SCN-,若在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1滴,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SCN-被氧化;(9)SCN-可能被转化为SO42-,需要对硫酸离子进行检验,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20.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实验室设计如下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并制得氧化铁,保护环境。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④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沉淀A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铁、___________(填名称)。

(3)步骤④中加入H2O2溶液从浅绿色变为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步骤④中Fe3+是否沉淀完全___________。

(5)“可排放废水”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过滤铜、银2Fe2++H2O2+2H+=2Fe3++2H2O 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的KSCN 溶液,若呈血红色说明溶液中还有Fe3+,若不变色说明溶液中Fe3+已沉淀完全Na+、SO42-
【详解】
(1)用过滤法分离固体和液体,步骤④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是过滤;
(2) 含有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的溶液加入过量铁,置换出Cu、Ag,沉淀A是铁、铜、银;
(3)步骤④中加入H2O2溶液把Fe2+氧化为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4) Fe3+遇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的KSCN溶液,若呈血红色说明溶液中还有Fe3+,若不变色说明溶液中Fe3+已沉淀完全;
(5) 溶液C是硫酸铁,加入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铁沉淀,“可排放废水”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是Na+、SO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