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与香港初中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地与⾹港初中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较研究
2019-08-21
摘要:英语作为国际间语⾔⽂化交流最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已经成为⼈类⽣活各个领域中使⽤最为⼴泛的语⾔。

研究⽐较中国内地与中国⾹港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我国开展新时期外语教学有⼀定的指导意义。

本⽂主要从⽬标、内容和评价三个⽅⾯对内地的《全⽇制义务教育普通⾼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港的《英国语⽂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进⾏⽐较,分析探讨各⾃的优势和不⾜,从⽽取长补短,促进内地、⾹港初中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国内地;英语课程标准;⽐较;中国⾹港
当前,教育的发展与变⾰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课程改⾰⼜是教育改⾰的核⼼。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基础教育改⾰的步伐,我国⼤陆的外语课程也先后进⾏过⼏次⽐较⼤的改⾰。

2001 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称“标准”)[1],⾹港地区课程发展会议也于2002年编订了《英国语⽂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以下称“指引”)[2],它的提出满⾜了学习者不同兴趣、能⼒及多样化的需求,为九年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提供了主要⽅向。

本⽂通过对内地和⾹港课程的⽬标和评价进⾏⽐较,相互借鉴。

1. 课程⽬标⽐较
内地的英语课程⽬标包括总⽬标和阶段⽬标,⾹港则包括总⽬标和学习⽬标(分阶段)。

在总体⽬标上⾯内地的课程标准的⽬标重视学⽣综合语⾔能⼒的培养,⽽⾹港则在语⾔能⼒培养的基础上,进⼀步提升英语的⼯具性,以及较⾼的利⽤性。

由于内地将英语作为⼀门外语学习,⽽⾹港则是作为第⼆语⾔,因⽽英语在这两个不同地区的地位也决定了“指引”的⽬标⽐“标准”的要求更⾼。

在分级⽬标上⾯,“标准”和“指引”都强调语⾔知识和技能的的增强,⽂化知识的互通,思维能⼒的培养,从⽽为以后的学习⼯作做准备。

不同的是,内地的初中⽣只需掌握最基本的语⾔知识,主要是为⾼中的进⼀步学习打下基础;⽽⾹港的初中⽣则需要培养分析,推理能⼒,还要求在英语学习中发挥创新能⼒,锻炼思维。

“标准”中提到了合作学习,合理安排学习等简单策略,便于学⽣接受,但是描述过于笼统,没有评估各种策略的有效性,并且合作也只是学习英语的策略之⼀。

“指引”则强调了在英语学习中⼈际关系的确⽴。

在⽂化⽅⾯,“标准”只笼统地要求学⽣发现⽂化差异和理解⽂化差异;“指引”则具体指出在⼀系列语⾔活动中增强⾃⾝体验。

由于语⾔环境的不同,在内地即使是发达沿海地区,也不具备真正的英语交流语境,学⽣只能通过教学,媒体接触西⽅⽂化。

⾹港是国际化⼤都市,是亚太地区联络欧美⼤洋洲的枢纽,商贸⾦融发达,有“东⽅之珠”之称。

英语也是官⽅语⾔之⼀,西⽅⽂化深⼊社会。

⾹港在1997回归以来发展“多元⼀体,和⽽不同”的⽂化氛围,透过宪政架构与社会环境,培养整体的⽂化发展⽅向,容许并⿎励对内容的多元诠释和不同表达⽅式[3]。

与此同时,两地课程标准⽬标都应该意识到在体会西⽅⽂化的同时,要保留我国⾃⾝传统⽂化的主导地位,弘扬中华⽂明。

2. 课程内容⽐较
“标准”着重强调知识的掌握,对各级各语⾔学习⽅⾯的要求也过于刻板。

如“能在听的过程中⽤适当⽅式做出反应”“知道错误的发⾳会影响交际”“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要求对已初三学⽣来说过于简单,不符合的学⽣⼼理发展⽔平。

“指引”在具体的语⾳技能和知识⽅⾯没有做出具体的要求,给各个社区,学校以及教师以⾃由的空间,使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享受教学⾃由。

听说技能是⼈与⼈的交流中互动的两个要素,⽽“标准”中将其分开描述,虽然具体可⾏,但是不利于学⽣在⽇常⽣活中使⽤英语与他⼈交流。

“指引”中则通过“交流技能”将⼆者合并,在结合的过程中也对学⽣运⽤的能⼒提出了更⾼的要求。

⾹港在英国殖民者西学强于中学思想的灌输下,英语为越来越多的港⼈所注重。

学⽣们对外语的兴趣,来⾃强烈的⾃我动⼒。

英语逐步演化为⼈们上⼤学、出国深造、进⼊商界和政界管理层、成为社会名流等⽅⾯的敲门砖[4]。

因⽽对学⽣语⾔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远远⾼于内地。

“标准”在情感态度⽅⾯,即规定个⼈的微观感情态度,也要求了宏观的爱怀,多维度,多⾓度的进⾏描述,但是缺乏明确的层次的划分显得⽚⾯和空洞。

“指引”则通过价值观和态度两个⽅⾯、从社会和个⼈的两个维度进⾏阐述,全⾯具体。

值得借鉴的是“指引”的规定饱含了对⽣命的尊重,对社会持续发展,公平公正的愿景,以及完善⼈格、积极⼈⽣的追求。

相⽐之下,“标准”在情感态度⽅⾯的阐述显得过于单薄,对学⽣的要求也较低,难以应对21世纪对全⾯发展⼈才的要求。

“标准”的学习策略通过认知、调控、交际和资源四个⽅⾯展开。

主要是提供⼀些具体的学习⼿法,促进英语学习,但总体来说要求都是基本易⾏的。

“指引”通过“批判性思维”提出训练思维,⽽不是简单地提出学习英语单词,或者语法的⽅法。

“标准”的调控策略中也提供多种途径改善学习。

“指引”则在“⾃我管理”中提出了多种⾃我控制的策略来改善学习。

两者分类不同,但具体内容⼤体⼀致,都是英语学习策略中不可或缺的。

“标准”交际策略体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策略途径,同时“指引”也通过“合作技能”指导学⽣通过如何进⾏有效合作。

不同的是双⽅⽬的和⼿段的倒置。

“标准”中交际是⼿段,学好英语是⽬的;⽽“指引”中学英语是⼿段,学会合作是⽬的。

由此可见“指引”更强调英语的⼯具性功能。

“标准”的资源策略中提供多种策略,多途径的扩展英语学习资源。

在⾹港,学⽣完成中三课程后,只需通过校内成绩评核,便能决定能否继续升学,⽽⽏须参加中三淘汰测试。

约有85%的中三毕业⽣在官⽴及各类资助学校升读中四,其中6%的学⽣则⼊读职业学校[4]。

因此,相较于内地中考的升学压⼒⽽⾔,⾹港课程标准⼏乎⽆需考虑学⽣为应付升学考试⽽掌握的语⾔知识,能够把重点放在学⽣语⾔技能的应⽤上⾯。

⽂化意识⽅⾯,“标准”做了全⾯的规定,⽽“指引”的课程内容中并没有所体现。

这和两地的⽂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内地沉淀五千年华夏⽂明,对外开放不过30年,对西⽅的⽂化的了解度和接受度都较低,因⽽在课程标准中对⽂化意识有所强
调。

⾹港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资本的多样化、国际化,决定了⾹港必然具备国际化都市的特点,也决定了⾹港⽂化的多元化的特点[5]。

因⽽西⽅⽂明已渗透⾹港社会的各个⽅⾯,学⽣已经对⽂化有所内化,⽆需过多强调。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指引”中特别提出了“创造⼒”和“数理能⼒”体现社会⾼速发达的今天,创新能⼒和⽂理兼备的决定性意义。

3.课程评价⽐较
“标准”关注学⽣综合语⾔运⽤能⼒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式,既关注结果,⼜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

“指引”⿎励教师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进发展学⽣的综合能⼒,并强调执⾏时需要家长、学校和教师三⽅配合,从⽽⾏之有效地通过评价促进发展。

两地的课程⽂件都提到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式, 充分发挥多种评价的功能, 取向上趋于⼀致。

不仅重视测试等终结性评价,也重视⽼师对学⽣学习过程的关注。

在评价采⽤的具体⽅法上,⾹港和内地都很多样, 例如纸笔及⼝头问答,测验,游戏, 演讲, ⽅案研究, 学习档案, 过程写作等。

“标准”中提炼出的七个要求,较为全⾯总结了教学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值得每⼀位标准使⽤者反思。

“指引”则概括出了有效的评价形式,教师则可以按这些形式有效评价学⽣学习。

“标准”还列出听⼒, 课堂学习活动评⽐,学习效果⾃评, 问卷调查, 访谈, 家长对学⽣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等等, 它们为教师的教学⾏为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便于教师做实际参考,但缺乏启发性思考的部分。

“标准”在终结性评价的细节问题上也做出了规定,例如听⼒测试在学期学年和结业考试中的⽐例不得少于 20%;避免单纯语⾳知识和语法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性试题, 减少客观题, 增加主观题; 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

⾹港“指引”也为教师进⾏评估提供了具体指导,教师应通过哪些⽅式开展进展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课程指引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但不如内地的具体完善。

在这⼀⽅⾯,“指引”还有待改善,有必要通过实际的教学探索,提供不同的评价模式应对的评价对象,从⽽促进教师对“指引”正确使⽤。

4.总结
内地和⾹港的英语课程标准都是课程改⾰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由于两地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不同,课程标准也存在明显差异。

本论⽂通过对内地和⾹港课程标准课程⽬标、评价的⽐较,发现两个课程标准共同点和差异性,促进课程标准内容改⾰完整,充实信息量,为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清晰、完整、丰富的信息。

参考⽂献
[1]中华⼈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制义务教育普通⾼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学出版社, 2001.
[2]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CDC).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Guide (Primary 1-Secondary 3) [M]. HongKong, 2002.
[3]许思⽂, 王维刚, 刘成⽂. 连云港⽂化论[M]. 吉林⼈民出版社, 2008.
[4]王拓, 陈新华. ⾹港的⽂化产业[M]. 深圳: 海天出版社, 2007.
[5]李道湘,于铭松. 中华⽂化与民族凝聚⼒ [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内地与⾹港初中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较研究
被举报⽂档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