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黄河象教学课件冀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黄河象
生字学习
椎 zhuī 脊椎 趾 zhǐ 脚趾鸵 椭 tuǒ 椭圆淤 腐 fǔ 腐烂
chuí 木椎 tuó 鸵鸟 yū 淤泥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有关 情况以及科学家对这具化石的 来历的想象。
2.体会文中关于黄河象化石来 历的想象部分的条理性。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介绍大象骨架的外 观形状。 第二部分(2—5)叙述了科学家 对大象化石来历的假想。
第三部分(6)交代了黄河象化石 的发掘过程。
朗读第一部分,找出黄 河象骨架的特征。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 的古生物大厅里,陈 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 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 骼的化石。这具大象 骨架高四米,长八米, 除了尾椎以外,全部 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 来的。
突出高大 的特点
看,前面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 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 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 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 也没有失掉。
保 存 完 好
朗读第二部分,思考黄 河象化石形成过程。
科学家假想这具黄河象化石的来 历。两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 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 乎要燃烧起来。几棵栎树呆立不动, 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
为下文做铺垫 为遇险提供可能性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河边。它 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水位很低, 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 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喝一顿, 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 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 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 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 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谢谢欣赏!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当 时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
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 可推想出它死后没被移动过。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动作描写生动细腻
朗读第三部分,找出黄 河象化石发掘过程和科学家 找到的证据。
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
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 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 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 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 下进行挖掘。
科学家想象了它的来历,他们 这样假想的根据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