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字小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作为泛义动词,“弄”常可代替很多具体 的动词。但“弄”所能替代的是那些具有处置意味的 及物动词。例如:“踩、买、撞、挤、募集、收拾、 借、准备”等。例如:“别用手弄桌子”可理解为 “别用手敲桌子”或者“别用手拍桌子”;“小杨弄
水去了”,如前所说可理解为“小杨烧水去了”或 “小杨打水去了”或“小杨挑水去了”。
(四)“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①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②做;干;办; 搞。③设法取得。④耍;玩弄。”
(五)“弄”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①拿 着玩,戏耍(玩~,戏~):不要~火。②搞, 做:~好,~点水喝,~饭。③搅扰:这消息~得人 心不安。④耍,炫耀:~手段,舞文~墨”。
综合各类词典对“弄”字的解释,可知其作为动词 的实义主要有以下五种:“①玩也,手里拿着玩:不要~ 火。②搞,做,办:把事情~明白。③想办法取得:辛 辛苦苦~了几个钱,一场病全花光了。④动,耍弄, 玩耍:~权术。⑤搅扰:这消息~得人心不安。”
其次,“弄”还 FOREIGN ARTS
之搭配的另一动词性词素是词义的真正所在,而 “弄”在词组中仅仅只是陪衬,它的意义取决于另一 动词性词素的意义。大多数泛义动词一般是前置于另 一动词性词素之前,而泛义动词“弄”既可置于另一 动词词素前,也可附于另一动词词素后:⑴置于另一 动词词素之前。例如,“我的意思你没弄明白?打开 窗户说亮话吧”在此句中“弄”的意义即是依附于 “明白”的意义。此句意义上完全等同于“我的意思 你没明白?”又如,“突然喷出一股蓝色染料,溅满 衣服,也弄污了他的手”,同样“弄”还是虚义的陪 衬,没有“弄”字本句意义仍然是完整的,即“突然 喷出一股蓝色染料,溅满衣服,也污了他的手”。⑵ 附于另一动词词素之后。例如:“鲸挤弄着它的小眼 睛,很吃力地才看到蜜蜂。”在这个句子中动宾词组 “挤弄”实际上只有“挤”的意思,“弄”在这里就 只是虚义的陪衬,它的意义完全依附于“挤”的意 义。而“我们吓坏了,簸弄得独木船左右摇晃。”中 词组“簸弄”的意义也仅由“簸”一词概括了。“讲 话的人神经质地摆弄着手中的钢笔。”中“摆弄”也 是只有“摆”的意义,同样,“那人善于玩弄手 段。”在《中华大字典》中“弄”第一义项①玩也见 [说文][按玉部曰。玩弄也彼此互训]。可见“玩弄” 实即是“玩”,两个词素意义重叠了。
(四)“弄”在替代那些有处置意味的及物动作 性动词时,对后而所带的动词是有限制的,一般只带 那些可以作结果补语的动词。[5]例如“丢、掉、死、 到、在、懂、跑、透、走、作、翻”等等。如:①一 辆大卡车弄翻一列火车。②我弄到一张去北京的飞机 票。③小杨弄丢了护照。“翻、到、丢”这些紧跟 “弄”字的补语都是可以作结果补语的动词。
二、“弄”字的泛义用法
(一)泛义动词可以指称或代替许多具体动词, 词义宽泛,可以归为几类意义,其义项范围包括除在 字典中表示具体动作意义以外的义项。
(二)作为泛义动词的“弄”和其它类动词的用 法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在动宾结构中,主要有三种 表达形式。
首先,与名词组成动宾搭配最为常见,在与名词 搭配时,“弄”可代指许多具体的动作,这是泛义动 词“弄”的基本用法,也是其他泛义动词的基本用 法。[2]例如:“我不会弄鱼”,可以理解为“我不会 烧鱼”或“我不会蒸鱼”或“我不会煮鱼”,还可理 解为“我不会养鱼”,具体意义要根据上下文来理 解。又如“小杨弄水去了”,可以理解为“小杨烧水 去了”或“小杨打水去了”或“小杨挑水去了”,这 也要视语境而定。由此可见,“弄”在与名词组成的 动宾词组中可以代替许多具体的动词。
再者,使用“弄”的句子,它的结果往往是施动 者没预想到的,因而“弄”的动作是无意的。而不用 “弄”的句子,则有两种理解,一是和有“弄”一 样;二是和用“弄”相反,结果是施事者行为的目 的。例如: 1(a)我刚买的CD被他弄丢了。(b)我刚买 的CD被他丢了。 2(a)我把他俩的名字弄颠倒了。 (b)我把他俩的名字颠倒了。1(a)句施事者“他”丢 了我的CD,从语气上感觉不是有意的,“我刚买的 CD”从他那儿消失了,也许他也没想到。1(b)句不带 动词“弄”,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如同有 “弄”的,只是语气上生硬些;第二种理解是, “他”就是要把“我刚买的CD”丢了,暗含着丢CD是 他有意做的事,使宾语受损是施事者“他”的目的。 因 而 语 气 上 就 没 (a)那 么 温 和 了 。 2(a)句 施 事 者 “我”颠倒了他俩的名字,不是有意的,而2(b)句不 带“弄”,既可以理解为是“我”无意地颠倒了,也 可认为是有意为之。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观察到,在有的例句中“弄” 可省略,且不影响原意。而在有的例句中则不然, “弄”非得与动词词素搭配不可,如下例所示:① a小杨弄丢了护照。b小杨丢了护照。②a我把原件和 复印件弄混了。b我把原件和复印件混了。③a我弄到 一张去北京的飞机票。 b*我到一张去北京的飞机 票。可见①②句“弄”字省去后,不影响句意,而③ 句省去“弄”则句不成句了。由此可见,“弄”后的 动词或补语若是可以带受事宾语,那么“弄”字就可 省略。因为“丢护照”“混了原件和复印件”中 “丢”“混了”都可以带受事者,而“到”则没有这 种用法,所以失去了“弄”就不成其意了(*我到一 张去北京的飞机票)。
那么在上面几个例句中,用一个动词词素就可以 表达的意思,为何我们非要带上“弄”这个陪衬语素 呢?“弄”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我们试着来对比一 下先前的例句:
① 突然喷出一股蓝色染料,溅满衣服,也弄污 了他的手。
② 突然喷出一股蓝色染料,溅满衣服,也弄污 他的手。
③ 突然喷出一股蓝色染料,溅满衣服,也污了 他的手。
网上满篇的谩骂和人身攻击已经完全不能体现公共领域要求的理性而变成直接的赤裸裸的语言暴我们定义的公共领域需要的是理性的参与者所以网民在进行讨论时应该时刻遵守社会道德和规范
语言文字
“弄”字小议
冉丹
摘要:现代汉语中动词“弄”是个较为特殊的词,其使用范围广,使用频度较高。原本仅为实义动词的“弄”,随着
社会、语言环境的变化,多了泛义动词的用法。本文从语义角度入手对“弄”的泛义用法及其一些特殊用法进行探讨。
三、结语
“弄”字随着不同的语境表达了宽泛而不十分确
(下转74页)
中外文艺 CHINESE & FOREIGN ARTS
理性讨论。BBS关注热点,社会上一旦出现热点 问题,网络上就会立刻呈现这些问题,并且引起大家 的广泛讨论,“华南虎”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历时一 年多的“华南虎”事件,其中所展现的内容真真假假, 让人眼花缭乱。成千上万的网友一起对这个事件进行 分析推测,最终促使其真相大白。BBS的网友正是依 靠自己的理性判断,不轻易听信权威,不受外界权威的 压力的干扰,从而一步步把事实的真相给挖掘出来的。
另外,如果同样一个句子中,“弄”字可去可不 去时,两句有什么区别呢?分析以下例句:①a小杨 弄丢了护照。b小杨丢了护照。②a我把原件和复印件 弄混了。b我把原件和复印件混了。通过比较,我们 发现用“弄”的句子明显语气缓和许多,这是因为 “弄”所表示的动作不是明确的,较模糊,理解起来 较广泛,因而使句子的语气较温和。[6]
一、“弄”的语义鸟瞰
(一)《说文解字·许慎》中说:弄,玩也。即 用手持玉把玩的意思。李白的《长干行》中有诗句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也应和了这个意思。
(二)“弄”在《辞海》中的解释为:“①手里 拿着玩,摆弄:不要~火。②搞,做,办:把事情~ 明白|事情都到了这一步,怎么~啊?③想办法取 得:辛辛苦苦~了几个钱,一场病全花光了。④搅 扰:这事~得全家不得安宁。⑤动,耍弄,玩耍:~ 权术 | ~巧成拙 | ~假成真 | 捉~ | 愚~”。
(三)“弄”在《中华大字典》中的解释为: “弄 盧貢切 籠去声 送韻①玩也见[说文][按玉部 曰。玩~也彼此互训]②戏也[左僖九年传]夷吾弱不 好~。③侮也[汉书东方朔传]自公卿在位。朔皆敖~ 无所为屈。④小曲也[文选王褒赋]时奏狡~。⑤奏乐 也。[王涯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巷也。[汉书昭 帝纪]上耕于鉤盾~田”。在《中华大字典》中 “弄”有三例作为名词的用法,在国家语委语料库中 针对现代汉语“弄”字收集语料时,758例中仅9例列 举了“弄”作为名词的使用,其余均是以动词形式出 现,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弄”字作为动词的用法。
(六)“弄”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解释 为:[动]1.搞,做。可带“了、着、过”,可重叠。 可带名词宾语。a)代表其他一些动词的意义,如:~ 车 ( =修理 ) | ~ 鱼 ( = 剖 、 洗 等 ) | ~ 饭 ( = 做)|~了不少菜(=做)|你看把这里~成什么样 子了(=糟蹋、破坏)|这个案子非~个水落石出不 可(=清查)。b)弄+得,使得。多用于不好的方面。 这孩子把衣服~得这么脏|(这件事)~得老李无话 可说|~得我毫无办法,只好再走一趟|屋子里~得 挺干净的(=收拾得)。2.设法取得。可带“了、 过”。后面常带数量词语。我~来了一辆新车|去~ 点水来|你给我~两张电影票吧。3.摆弄,玩弄。 可重叠。在家里~孩子|别~土!|你一天到晚就知 道~无线电!|~~花呀草的,也是一种休息。
关键词:“弄”;语义;泛义动词
现代汉语中动词“弄”的使用频率在汉语中占第 522位(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因此它值得我 们对其意义和用法作一些解释和说明。
“弄”原本是一个有多种实际意义的动词,但随 着语言环境的变化,它除了具有原来的意义外,又发 展成了一个泛义动词。 笔 [1] 者在和其他泛义动词如 “打”“搞”“做”“干”的横向对比中发现,这些 动词的研究广泛而深入,而“弄”字的研究还有待进 一步探讨。
不完全的独立姿态。哈贝马斯定义的“公共领域” 是独立于公权力而存在的。在我国,虽然相对于传统 的媒体,网络媒体的自由度已经很大,但并不是完全 独立的,它还是会受到政府和网站管理者的控制。当 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会 对网络进行一定的言论控制。此外BBS的版主会进行 网络议程设置,对其中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议题,以 主题策划的形式增加议题的影响力,引起大家的注 意。版主也会依据自己的判断来让帖子置顶或是加精 华或是删除。举个例子,天涯社区在主页上方给出的 是“热点推荐”,而每个子版块都有各自的代表议 题。这些议题都是经过版主和分版主挑选设置而呈现 给大家的。除了言论的管制,网络还受到商业因素的 侵扰。网站运行多数是由广告支撑的,为了赢得广告业 主的投资,网站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提高点击率上。在这 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赢得了注意力,也就赢得了商 业利益。大家最爱看什么、最关注什么,我们的网络 就跟进什么。这对网络的公共性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虽然网络在承担公共领域这个角色中发挥了很大 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社会原因,我国 的网络公共领域,和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相比 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国的网络传媒还只是处 在公共领域的初级阶段。之前所提出的BBS的几个特 点,其实在每个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足。
缺失的“平等”。虽然在网络上大家都隐姓埋 名,不会有实际中的地位差别。但事实上,在论坛中 资格比较老、经常发言的人,还是会不自觉地成为 BBS中的意见领袖。领袖地位一旦为大家所接受,那 这个领袖所发表的言论就更容易得到拥护。而论坛新 手们,则敬仰这些有威信的网友,选择不发表与之相 冲突的言论。即使他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大多数人 还是会维护既有权威,所以“平等”就会产生倾斜。 毕竟在论坛中,每个人都是有符号代表的,想要完全 隐蔽自己或是达到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另一个方 面,想要参与网络讨论,必须要有电脑及网络连接。 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达到全民网络接触,还有相当多 的人无法接触到网络。而这些接触不到网络的人恰恰 是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他们很少能够自己在网络 上发出声音,只能依靠外界的发现和帮助。可见网络 势必会造成群体的不平等。只有等到大多数人都能接 触到网络,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才会有实现的基础。
大家都知道,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较多,而现 代汉语词汇的一大特点即是双音节词占优势,虽然三 句的语义完全一样,但语感似乎有些许不同。第②句 中的“弄”的作用似同于第③句中“了”的作用,即 “弄”的存在应该就是作为构词语素组成双音节词, 从而使上下文衔接得更为自然流畅。
再次,“弄”后可附形容词,这时“弄”的意义 等于后附形容词词义。[4]例如:“在不接壤的文学飞 地上信马由缰,在不及物的理论高空玩虚弄玄”。 “这时卡萨尔斯拥抱铃木,他的泪水弄湿了铃木的肩 膀。”“把翎毛弄顺溜”。
网络舆论的暴力。哈贝马斯强调的公共领域是 “观点的竞技场”,形成的是“理性的权威”。但是 很多网民都依照个体情绪发表观点,这其中情绪的因 素大过理性,以致出现了网上的人身攻击和互相谩 骂。网上满篇的谩骂和人身攻击已经完全不能体现公 共领域要求的理性,而变成直接的赤裸裸的“语言暴 力”。 我 [7] 们定义的公共领域需要的是理性的参与 者,所以网民在进行讨论时,应该时刻遵守社会道德 和规范。只有网民成为理性的评判者,我们的网络公 共领域才能走得更远。
水去了”,如前所说可理解为“小杨烧水去了”或 “小杨打水去了”或“小杨挑水去了”。
(四)“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①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②做;干;办; 搞。③设法取得。④耍;玩弄。”
(五)“弄”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①拿 着玩,戏耍(玩~,戏~):不要~火。②搞, 做:~好,~点水喝,~饭。③搅扰:这消息~得人 心不安。④耍,炫耀:~手段,舞文~墨”。
综合各类词典对“弄”字的解释,可知其作为动词 的实义主要有以下五种:“①玩也,手里拿着玩:不要~ 火。②搞,做,办:把事情~明白。③想办法取得:辛 辛苦苦~了几个钱,一场病全花光了。④动,耍弄, 玩耍:~权术。⑤搅扰:这消息~得人心不安。”
其次,“弄”还 FOREIGN ARTS
之搭配的另一动词性词素是词义的真正所在,而 “弄”在词组中仅仅只是陪衬,它的意义取决于另一 动词性词素的意义。大多数泛义动词一般是前置于另 一动词性词素之前,而泛义动词“弄”既可置于另一 动词词素前,也可附于另一动词词素后:⑴置于另一 动词词素之前。例如,“我的意思你没弄明白?打开 窗户说亮话吧”在此句中“弄”的意义即是依附于 “明白”的意义。此句意义上完全等同于“我的意思 你没明白?”又如,“突然喷出一股蓝色染料,溅满 衣服,也弄污了他的手”,同样“弄”还是虚义的陪 衬,没有“弄”字本句意义仍然是完整的,即“突然 喷出一股蓝色染料,溅满衣服,也污了他的手”。⑵ 附于另一动词词素之后。例如:“鲸挤弄着它的小眼 睛,很吃力地才看到蜜蜂。”在这个句子中动宾词组 “挤弄”实际上只有“挤”的意思,“弄”在这里就 只是虚义的陪衬,它的意义完全依附于“挤”的意 义。而“我们吓坏了,簸弄得独木船左右摇晃。”中 词组“簸弄”的意义也仅由“簸”一词概括了。“讲 话的人神经质地摆弄着手中的钢笔。”中“摆弄”也 是只有“摆”的意义,同样,“那人善于玩弄手 段。”在《中华大字典》中“弄”第一义项①玩也见 [说文][按玉部曰。玩弄也彼此互训]。可见“玩弄” 实即是“玩”,两个词素意义重叠了。
(四)“弄”在替代那些有处置意味的及物动作 性动词时,对后而所带的动词是有限制的,一般只带 那些可以作结果补语的动词。[5]例如“丢、掉、死、 到、在、懂、跑、透、走、作、翻”等等。如:①一 辆大卡车弄翻一列火车。②我弄到一张去北京的飞机 票。③小杨弄丢了护照。“翻、到、丢”这些紧跟 “弄”字的补语都是可以作结果补语的动词。
二、“弄”字的泛义用法
(一)泛义动词可以指称或代替许多具体动词, 词义宽泛,可以归为几类意义,其义项范围包括除在 字典中表示具体动作意义以外的义项。
(二)作为泛义动词的“弄”和其它类动词的用 法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在动宾结构中,主要有三种 表达形式。
首先,与名词组成动宾搭配最为常见,在与名词 搭配时,“弄”可代指许多具体的动作,这是泛义动 词“弄”的基本用法,也是其他泛义动词的基本用 法。[2]例如:“我不会弄鱼”,可以理解为“我不会 烧鱼”或“我不会蒸鱼”或“我不会煮鱼”,还可理 解为“我不会养鱼”,具体意义要根据上下文来理 解。又如“小杨弄水去了”,可以理解为“小杨烧水 去了”或“小杨打水去了”或“小杨挑水去了”,这 也要视语境而定。由此可见,“弄”在与名词组成的 动宾词组中可以代替许多具体的动词。
再者,使用“弄”的句子,它的结果往往是施动 者没预想到的,因而“弄”的动作是无意的。而不用 “弄”的句子,则有两种理解,一是和有“弄”一 样;二是和用“弄”相反,结果是施事者行为的目 的。例如: 1(a)我刚买的CD被他弄丢了。(b)我刚买 的CD被他丢了。 2(a)我把他俩的名字弄颠倒了。 (b)我把他俩的名字颠倒了。1(a)句施事者“他”丢 了我的CD,从语气上感觉不是有意的,“我刚买的 CD”从他那儿消失了,也许他也没想到。1(b)句不带 动词“弄”,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如同有 “弄”的,只是语气上生硬些;第二种理解是, “他”就是要把“我刚买的CD”丢了,暗含着丢CD是 他有意做的事,使宾语受损是施事者“他”的目的。 因 而 语 气 上 就 没 (a)那 么 温 和 了 。 2(a)句 施 事 者 “我”颠倒了他俩的名字,不是有意的,而2(b)句不 带“弄”,既可以理解为是“我”无意地颠倒了,也 可认为是有意为之。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观察到,在有的例句中“弄” 可省略,且不影响原意。而在有的例句中则不然, “弄”非得与动词词素搭配不可,如下例所示:① a小杨弄丢了护照。b小杨丢了护照。②a我把原件和 复印件弄混了。b我把原件和复印件混了。③a我弄到 一张去北京的飞机票。 b*我到一张去北京的飞机 票。可见①②句“弄”字省去后,不影响句意,而③ 句省去“弄”则句不成句了。由此可见,“弄”后的 动词或补语若是可以带受事宾语,那么“弄”字就可 省略。因为“丢护照”“混了原件和复印件”中 “丢”“混了”都可以带受事者,而“到”则没有这 种用法,所以失去了“弄”就不成其意了(*我到一 张去北京的飞机票)。
那么在上面几个例句中,用一个动词词素就可以 表达的意思,为何我们非要带上“弄”这个陪衬语素 呢?“弄”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我们试着来对比一 下先前的例句:
① 突然喷出一股蓝色染料,溅满衣服,也弄污 了他的手。
② 突然喷出一股蓝色染料,溅满衣服,也弄污 他的手。
③ 突然喷出一股蓝色染料,溅满衣服,也污了 他的手。
网上满篇的谩骂和人身攻击已经完全不能体现公共领域要求的理性而变成直接的赤裸裸的语言暴我们定义的公共领域需要的是理性的参与者所以网民在进行讨论时应该时刻遵守社会道德和规范
语言文字
“弄”字小议
冉丹
摘要:现代汉语中动词“弄”是个较为特殊的词,其使用范围广,使用频度较高。原本仅为实义动词的“弄”,随着
社会、语言环境的变化,多了泛义动词的用法。本文从语义角度入手对“弄”的泛义用法及其一些特殊用法进行探讨。
三、结语
“弄”字随着不同的语境表达了宽泛而不十分确
(下转74页)
中外文艺 CHINESE & FOREIGN ARTS
理性讨论。BBS关注热点,社会上一旦出现热点 问题,网络上就会立刻呈现这些问题,并且引起大家 的广泛讨论,“华南虎”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历时一 年多的“华南虎”事件,其中所展现的内容真真假假, 让人眼花缭乱。成千上万的网友一起对这个事件进行 分析推测,最终促使其真相大白。BBS的网友正是依 靠自己的理性判断,不轻易听信权威,不受外界权威的 压力的干扰,从而一步步把事实的真相给挖掘出来的。
另外,如果同样一个句子中,“弄”字可去可不 去时,两句有什么区别呢?分析以下例句:①a小杨 弄丢了护照。b小杨丢了护照。②a我把原件和复印件 弄混了。b我把原件和复印件混了。通过比较,我们 发现用“弄”的句子明显语气缓和许多,这是因为 “弄”所表示的动作不是明确的,较模糊,理解起来 较广泛,因而使句子的语气较温和。[6]
一、“弄”的语义鸟瞰
(一)《说文解字·许慎》中说:弄,玩也。即 用手持玉把玩的意思。李白的《长干行》中有诗句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也应和了这个意思。
(二)“弄”在《辞海》中的解释为:“①手里 拿着玩,摆弄:不要~火。②搞,做,办:把事情~ 明白|事情都到了这一步,怎么~啊?③想办法取 得:辛辛苦苦~了几个钱,一场病全花光了。④搅 扰:这事~得全家不得安宁。⑤动,耍弄,玩耍:~ 权术 | ~巧成拙 | ~假成真 | 捉~ | 愚~”。
(三)“弄”在《中华大字典》中的解释为: “弄 盧貢切 籠去声 送韻①玩也见[说文][按玉部 曰。玩~也彼此互训]②戏也[左僖九年传]夷吾弱不 好~。③侮也[汉书东方朔传]自公卿在位。朔皆敖~ 无所为屈。④小曲也[文选王褒赋]时奏狡~。⑤奏乐 也。[王涯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巷也。[汉书昭 帝纪]上耕于鉤盾~田”。在《中华大字典》中 “弄”有三例作为名词的用法,在国家语委语料库中 针对现代汉语“弄”字收集语料时,758例中仅9例列 举了“弄”作为名词的使用,其余均是以动词形式出 现,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弄”字作为动词的用法。
(六)“弄”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解释 为:[动]1.搞,做。可带“了、着、过”,可重叠。 可带名词宾语。a)代表其他一些动词的意义,如:~ 车 ( =修理 ) | ~ 鱼 ( = 剖 、 洗 等 ) | ~ 饭 ( = 做)|~了不少菜(=做)|你看把这里~成什么样 子了(=糟蹋、破坏)|这个案子非~个水落石出不 可(=清查)。b)弄+得,使得。多用于不好的方面。 这孩子把衣服~得这么脏|(这件事)~得老李无话 可说|~得我毫无办法,只好再走一趟|屋子里~得 挺干净的(=收拾得)。2.设法取得。可带“了、 过”。后面常带数量词语。我~来了一辆新车|去~ 点水来|你给我~两张电影票吧。3.摆弄,玩弄。 可重叠。在家里~孩子|别~土!|你一天到晚就知 道~无线电!|~~花呀草的,也是一种休息。
关键词:“弄”;语义;泛义动词
现代汉语中动词“弄”的使用频率在汉语中占第 522位(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因此它值得我 们对其意义和用法作一些解释和说明。
“弄”原本是一个有多种实际意义的动词,但随 着语言环境的变化,它除了具有原来的意义外,又发 展成了一个泛义动词。 笔 [1] 者在和其他泛义动词如 “打”“搞”“做”“干”的横向对比中发现,这些 动词的研究广泛而深入,而“弄”字的研究还有待进 一步探讨。
不完全的独立姿态。哈贝马斯定义的“公共领域” 是独立于公权力而存在的。在我国,虽然相对于传统 的媒体,网络媒体的自由度已经很大,但并不是完全 独立的,它还是会受到政府和网站管理者的控制。当 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会 对网络进行一定的言论控制。此外BBS的版主会进行 网络议程设置,对其中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议题,以 主题策划的形式增加议题的影响力,引起大家的注 意。版主也会依据自己的判断来让帖子置顶或是加精 华或是删除。举个例子,天涯社区在主页上方给出的 是“热点推荐”,而每个子版块都有各自的代表议 题。这些议题都是经过版主和分版主挑选设置而呈现 给大家的。除了言论的管制,网络还受到商业因素的 侵扰。网站运行多数是由广告支撑的,为了赢得广告业 主的投资,网站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提高点击率上。在这 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赢得了注意力,也就赢得了商 业利益。大家最爱看什么、最关注什么,我们的网络 就跟进什么。这对网络的公共性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虽然网络在承担公共领域这个角色中发挥了很大 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社会原因,我国 的网络公共领域,和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相比 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国的网络传媒还只是处 在公共领域的初级阶段。之前所提出的BBS的几个特 点,其实在每个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足。
缺失的“平等”。虽然在网络上大家都隐姓埋 名,不会有实际中的地位差别。但事实上,在论坛中 资格比较老、经常发言的人,还是会不自觉地成为 BBS中的意见领袖。领袖地位一旦为大家所接受,那 这个领袖所发表的言论就更容易得到拥护。而论坛新 手们,则敬仰这些有威信的网友,选择不发表与之相 冲突的言论。即使他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大多数人 还是会维护既有权威,所以“平等”就会产生倾斜。 毕竟在论坛中,每个人都是有符号代表的,想要完全 隐蔽自己或是达到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另一个方 面,想要参与网络讨论,必须要有电脑及网络连接。 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达到全民网络接触,还有相当多 的人无法接触到网络。而这些接触不到网络的人恰恰 是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他们很少能够自己在网络 上发出声音,只能依靠外界的发现和帮助。可见网络 势必会造成群体的不平等。只有等到大多数人都能接 触到网络,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才会有实现的基础。
大家都知道,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较多,而现 代汉语词汇的一大特点即是双音节词占优势,虽然三 句的语义完全一样,但语感似乎有些许不同。第②句 中的“弄”的作用似同于第③句中“了”的作用,即 “弄”的存在应该就是作为构词语素组成双音节词, 从而使上下文衔接得更为自然流畅。
再次,“弄”后可附形容词,这时“弄”的意义 等于后附形容词词义。[4]例如:“在不接壤的文学飞 地上信马由缰,在不及物的理论高空玩虚弄玄”。 “这时卡萨尔斯拥抱铃木,他的泪水弄湿了铃木的肩 膀。”“把翎毛弄顺溜”。
网络舆论的暴力。哈贝马斯强调的公共领域是 “观点的竞技场”,形成的是“理性的权威”。但是 很多网民都依照个体情绪发表观点,这其中情绪的因 素大过理性,以致出现了网上的人身攻击和互相谩 骂。网上满篇的谩骂和人身攻击已经完全不能体现公 共领域要求的理性,而变成直接的赤裸裸的“语言暴 力”。 我 [7] 们定义的公共领域需要的是理性的参与 者,所以网民在进行讨论时,应该时刻遵守社会道德 和规范。只有网民成为理性的评判者,我们的网络公 共领域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