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治疗
曾伟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9(025)021
【总页数】3页(P66-68)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 颈淋巴结转移; 临床特点
【作者】曾伟
【作者单位】宁乡市人民医院湖南宁乡 410600
【正文语种】中文
舌鳞状细胞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口腔疾病之一,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且具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风险,同时也是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的关键[1];本院为了分析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选
取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53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研究对象为53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评估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且对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其中男26例,女27例;年龄25~72岁,
平均年龄(48.05±1.32)岁;原发肿瘤位置:舌前部共10例、舌边缘部共8例、
舌被中部共9例、舌根部共10例、舌腹部共16例。
53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2]:①符合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标准,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②
无认知功能障碍;③无抑郁症及焦虑证等精神性疾病。
排除标准[3]: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②合并艾滋病及梅毒等感染性疾病;
③存在阻塞性肺疾病;④合并宫颈癌等恶性肿瘤。
1.2 方法记录53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原发病灶最大直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方式、组织学恶性度分级等信息;且通过面对面交流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除此之外,对手术切除后颈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继而详细记录淋巴结转移情况。
1.3 观察指标观察53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且对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指标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 53例患者在病灶最大直径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
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浸润方式、组织学恶性度分级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分析53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Table 1 Analysis of factors related to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53 patients with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检测指标病灶最大直径P 0.61肿瘤细胞分化
程度0.89浸润方式0.01组织学恶性度分级≤2 cm 2~4 cm>4 cm良好中等差Ⅰ类Ⅱ类Ⅲ类Ⅰ级Ⅱ级Ⅲ级Ⅳ级0.01合计例数22 28 3 22 19 12 16 23 14 15 21 11 6 53颈淋巴结转移率[%(n)]22.72(5/22)25.71(10/28)33.33(1/3)
31.82(7/22)26.32(5/19)33.33(4/12)12.50(2/16)30.43(7/23)50.00(7/14)40.00(2/15)19.05(4/21)54.55(6/11)66.67(4/6)30.19(16/53)0.01
2.2 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浸润方式、组织学恶性度分级均是导致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单独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53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2 B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in 53 patients with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危险因素浸润方式组织学恶性度分级β P 1.74 1.88 SB 0.42 0.42 Wald 8.85 12.05 OR 5.58 4.98 95%CI 1.56~8.58 1.50~9.06 0.01 0.01
3 讨论
舌鳞状细胞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在于颈淋巴结转移,因此,在临床上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颈淋巴结转移倾向及转移途径、范围等十分重要,能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且对预后评估具有积极作用。
曾有学者研究表明:影响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型生长类型、癌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病灶最大直径等具有密切相关联系;经分析发现与肿瘤浸润生长类型、组织学恶性度分级具有直接关系,而与病灶最大直径、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无相关性[4];于理论学侧面说明肿瘤范围的大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侵袭性,但是由于肿瘤生长时间不一,仅单纯将该指标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之一;恶性肿瘤细胞主要生物学行为在于浸润与转移,病灶组织于转移前在原发部位行浸润性生长,随着病情的发展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肿瘤发生转移现象,甚至让患者死亡;于一般情况下病灶组织周围界限清楚则说明患者机体对癌细胞存在较强的抵抗力;而是呈弥散性生长,则说明机体的抗癌能力较低;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发现舌鳞状细胞癌生长类型分为三种,不同浸润类型与淋巴转
移发生率具有显著相关性,且通过反映不同病灶组织的生长行为能力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5]。
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存在两种不同状态,即为明显与不明显,其中后者主要是指经过临床触诊及影像学技术检查后仍无法确定淋巴结是否转移,只有通过组织病理性连续切片检查,才能起到确定该淋巴结发生转移现象的作用[6];早期舌鳞
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为隐匿性转移,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临床评估困难性,且易发生假阴性情况,经调查发生假阴性率高达44%,而假阳性率高达30%,为此在临床上仅依靠临床体检难以准确评估,需借助影像学技术辅助,必要时可利用活检方法确认,以便于进一步提高阳性率[7]。
早期舌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经术后病理学检查可发现阳性率为13%~30%,而采用连续切片检查,则发现其阳性率高达50%,造成以上差异性
因素在于微转移病灶的检出;但是于目前为止临床上尚未明确微转移病灶可发展为临床转移病灶等说法,经实践证明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早期仅对原发病灶行切除治疗,颈部不做特殊处理,于临床随访观察可发现37%的患者可在后期出现颈淋巴结转
移现象,由此说明随访期间行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或同期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十分重要,对改善预后及延长患者的寿命具有积极作用[8]。
总而言之,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在于浸润方式及组织学恶性度分级;应在早期实施原发病灶切除术的同时给予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因为该病灶组织早期存在较高的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Wu K,Li S,Zhang C.Lymph nod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ear-ly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2015,42(145):30-47.
[2] 龚麒麟,边聪,刘辉.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0):773-775.
[3] 杨滢,兰军.B超增强CT与增强MRI在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8):3900-3901.
[4] 何倩婷,汤磊乐,王伟,等.Bmi1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16,10(6):377-382.
[5] 何海蕾,王羽,郭小青,等.iNOS抑制剂1400W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株黏附力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28):22-23.
[6] 王斌,丁卫华,张海云.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29):7-10.
[7] 李婷婷,蒋灿华,陈洁,等.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cN0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6,34(4):408-413.
[8] 孙海媛,王琳,白宇宏.舌鳞状细胞癌Survivin、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