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柳州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64分)
1. (12分) (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

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

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

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是出自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之手的《长门赋》。

司马相如本人也没有回避此事,他在序中如实交代:“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

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这就是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

古代文人创收的花样还有很多,除了传统的打赏、稿费,还可以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等
等。

(摘编自倪方六《古人如何玩“自媒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古代无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如王褒、司马相如等。

B . 古人玩自媒体靠“打赏”获得酬劳,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汉宣帝赏赐王褒而来。

C . 唐代已很流行稿费制,这样,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润笔"这条创收渠道。

D . 人们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说明古代文人“写软文”都是心照不宣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打赏”“润笔”“写软文”等为例,介绍了古人玩“自媒体”获取报酬的方法。

B . “谀墓受金”一词最早用在东汉蔡邕身上,为汉代已存在润笔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C . 唐朝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拿到巨额稿费一例,证明古代文人润笔很高。

D . 司马相如在《长门赋序》中的如实交代,证明了作品是根据陈皇后的需要创作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汉代的一些词赋名家如贾谊、杨雄、张衡等都是朝廷从民间征招上来的“笔杆子”。

B . 如果不是为了拿到高额润笔,韩愈在墓志、碑文中就不会用那么多阿谀奉承之词。

C . 汉宣帝“第其高下,以差赐帛”,才子王褒、张子侨便因其文章文采飞扬屡被打赏。

D . 古代文人有时还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这也是他们的创收渠道。

2. (9分) (2017高二上·遵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 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 .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 .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D . 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 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 .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 . 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 .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 .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 (26分) (2017高二上·邯郸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同油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相比,风能资源是可再生能源,没有储量限制,且洁净环保。

风能设施多为不立体化设施,可保护陆地和生态。

在油价飞涨、全球性能源危机凸显的当今时代,这一特点更显出其独特的优势。

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把风能的开发利用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

我国在十五期间就出台了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价格分摊办法,对风电上网电价高于火电的部分实行全国分摊。

在税收政策上,也对风电企业给予定期减免所得税和增值税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支持风电发展。

但是风能自身呈无规律的波动和间歇特性,导致风电场发出的电能波动性大,接入电网时直接破坏电网稳定性、连续性和可调性,甚至危及电网安全。

在我国,风电大规模开网的技术难题尚未得到解决,因而经常出现大规模弃风限电而不能并网的现象。

材料二:
(摘编自郭强《西北民族地区风能开发研究》
材料三:
2017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6年风电并网适行情况》全年“弃风”电量497亿千瓦时,超过三峡仝年发电量的一半,全国平均“弃风”高达到17%,甘肃、新疆、吉林等地“弃风”率高达43%、38%和30%今年一季度全国“弃风”电量135亿干瓦时,全国平均“弃风”率16%,业内震惊,业外惊诧。

其实严重“弃风”并非偶发事件,2011年全国“弃风”电量就已达到123亿千瓦时,“弃风”率约为16%,此后愈演愈烈,“弃风”成为能源和电力行业的心之疾。

7年间,全国累计“弃风”电量达到1500亿干瓦时,直接经济损失800亿元以上。

国外虽然也偶有“弃风”但如此大面积、长时间的严重“弃风”,却唯我一家。

(《能源规划权威解读》2017年05月10日中国能源报)
材料四: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风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弃风限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电网发展滞后,新能源送出和跨省跨区消纳受限。

新能源富集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跨省、跨区输送能力不足问題,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消纳的刚性约束。

二是用电需求增长放缓,消纳市场总量不足。

新增用电市场已无法支撑各类电源的快速增长,导致新能源和火电、核电利用小时数均出现下降。

三是市场化机制的缺失。

目前,国内电力系统由各类电源、电网、变电、配电和用户等多个主体构成,但都不能独立运营;政府主导电力行业的规划制订、运行规则、电价核定等。

由于在年初政府已经明确了各类电源发电计划,电网调度争取多接纳新能源,只能在计划框架下局部优化,调整的空间很小。

(摘编自程野《弃风率居高不下三大原因致使弃风现象严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风能有着巨大优势,环保、清洁、可再生、无储量限制,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

B . 我国十一五期间就曾在价格、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风电发展。

C . 2010年以来,我国风电发展速度很快,风电上网电量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

D . 在我国,“弃风”现象严重,有不少年份竟高达17%,造成电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许多发达国家也把风能的开发利用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性能源危机严重。

B . 风电有很多优势,但开发利用又存在诸多不便,其中有些是风电本身的特点造成的,比如波动性大并网困难等。

C . 目前,由于我国电网发展滞后,致使跨省跨区送电能力不足,这也成为风能消纳受限的重要原因。

D . 风电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难题是困扰我国风电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如能解决,我国风电发展就会一帆风顺。

E . 风电发展应和用电需求同步增长,而我国用电需求增长放缓,而风能却呈快速增长态势,因而弃风限电在所难免。

(3)我国弃风限电现象比国外严重,原因很多,但有些原因是属于体制层面的,请概括指出。

4. (17分)(2020·顺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车站
卞之琳
抽出来,抽出来,从我的梦深处
又一列夜行车。

这是现实。

古人在江边叹潮来潮去;
我却像广告纸贴在车站旁。

孩子,听蜜蜂在窗内着急,
活生生钉一只蝴蝶在墙上
装点装点我这里的现实。

曾经弹响过脆弱的钢丝床,
曾经叫我梦到过小地震,
我这串心跳,我这串心跳,
如今莫非是火车的怔忡?
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
1937年4月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A . 诗歌开头写夜行的列车“从我的梦深处”抽出来,结尾却写“我”不愿意做梦的车站,意味着该诗的内部关系松散,自相矛盾。

B . 诗歌开头两行即出现的“梦”和“现实”的对比,奠定了全诗以对比的手法来营造意境和深化主题的基调,是理解全诗的关键。

C . 古人在江边的情形与“我”在车站的情形两相对照,有古今、动静之别,构成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巨大张力,
使人读来莫衷一是。

D . “弹响”“小地震”等带有动的色彩的想象,当源于列车经过时的地面震动的感受而接着写到“心跳”,则是将物我合一的处理。

(2)诗歌为什么要以“车站”为标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诗中三次写到“梦”,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4)诗歌结尾一句写“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5. (18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练习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逐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

遂破其家。

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文侯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鲁人或恶吴起恶:毁谤
B .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轻视、看不起
C . 鲁君疑之,谢吴起谢:劝戒
D .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卒:士兵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B .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乃设九宾之礼于庭。

(《廉颇蔺相如列传》)
C .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
D .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陈情表》)(3)
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①杀妻以求将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③其母死,起终不归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⑥
C . ①④⑤
D . ①②③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 . 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 . 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 . 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 . 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③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6. (1分)(2020·黄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要求表意明确,格式正确,不超过50个字。

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商务活动频繁,有关的合同、字据等等,用词一定要准确明晰,含混模糊会带来严重后果。

《法制日报》曾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李军接手了一家服装店的装修工程,向银辉玻璃厂订购了38平方米玻璃,付清了15200元货款。

后来,李军又向银辉厂订购25平米玻璃,并预付了4000元货款。

银辉玻璃厂经理周青写了一张收条给李军,结果却惹来一场官司。

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请你为周青代写一张收条。

7. (5分) (2016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下面是某地“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统计表”,请用文字表述出表中反映的两种主要情况:
四、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9高三上·罗湖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舔手指翻书页这个动作在生活中不难见到,不仅翻书数纸、点钞找零,在零售店取塑料袋时也可能有这个“习惯”。

有这样“习惯”的人可能并不觉得不妥,且往往是无意识的,但在意的人是真的很在意。

比如你在实体店买书的时候,身边若有个人舔舔手指翻个商品书,你是不是瞬间觉得整排书都曾经被舔过?
生活中类似这种“习惯”不自知地引发他人不悦的案例还有很多。

假设你看不惯这些“习惯”,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适当的身份,向《道德观察》杂志投稿,从自律和他律两个角度倡议社会“微道德折射大修养”,以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64分)
1-1、
1-2、
1-3、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5、答案:略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6、答案:略
7、答案:略
四、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