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设计: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人教版选修1)
教材题解
拓展2 读下表,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的对外借款具有什么样 的特点?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清政府向列强借债情况表
时间 1895年
1896年
1898年
债主
俄法 银行团
英德 银行团
英德 银行团
借款 额
4亿 法郎
1 600 万英镑
1 600 万英镑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年息
4厘
教材题解
②争夺在中国修筑_铁__路__的权利。 ③开设_工__厂__。 ④开采_矿__山__。 (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_势__力__范__围__”。 ②美国提出“_门__户__开__放__”政策。
3.影响 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名师点拨: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 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也从商品 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其主要方式有开设工厂、 兴办银行、政治贷款、开矿修路等。甲午战争后《马关条 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就是一个经典的实 例。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材料认为“当时的中日两国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就财富和金钱而言,中国甚至要远远超过日本。”是否正 确?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不正确。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仍是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脱离世界发展趋势。而日本在1868年 进行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 路。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2)认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方式的 改变,并不意味着侵略的放松,而是适应和更加便利帝国 主义对外扩张的需要;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资本输出 和瓜分中国的地区、先后、程度差异甚至表现出的矛盾, 并不妨碍在侵略中国上的一致利益和一致行为。

人教版选修一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人教版选修一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熊—— 俄国 (东北)
虎—— 英国 (长江流域)
蛤蟆—— 法国 (两广、云南)
肠—— 德国 (山东)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9.1甲 午战争 后民族 危机的 加深( 共30张 PPT)
太阳——(福日建本) 鹰——美国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9.1甲 午战争 后民族 危机的 加深( 共30张 PPT)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租借地或割占地 胶州湾
旅顺和大连 广州湾
新界和威海卫 台湾和澎湖列岛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北和新疆 两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9.1甲 午战争 后民族 危机的 加深( 共30张 PPT)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9.1甲 午战争 后民族 危机的 加深( 共30张 PPT)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2.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3.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实质: 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189859年4年,,中日日本签挑订起《了马关甲条午约中》日战争。
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改变
(1)经济: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资本主
义国家的工业品到 外国市场倾销,获 取利润。
Hale Waihona Puke 资本输出的表现方式:贷款 开设银行
势力范围:
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 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 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水利和赈灾。
2、清政府采取的措施:
• 增收:增加旧税征收额度;加强鸦片税的征收; 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
• 节支: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3、结果: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 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1、原因
• (1)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
① 攫取高额回扣利息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某国在该 地区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是由 于它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
A.充足资金
B.先进技术
C.劳动力和市场 D.政治保护
5、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 展,但仍举步维艰的原因是
理论升华
• 世异(时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日舰击沉“高升”轮
邓 世 昌
悲壮一幕 致远撞击吉野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银行
列强通过对资本输出,加强对中国 经济、政治控制,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资本输出
以商品输 出为主
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 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 倾销,获取利润。
有感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9: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9: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1895年,《》签订后,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趁机扩大对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2.表现(1)经济侵略——由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①政治性贷款:清政府先后三次向、法、英、德等国举借了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

②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和开采的权利,列强通过铁路借款,获得了长达近万千米的铁路投资权和修筑权。

③开设工厂:列强援引“ ”的片面最惠国待遇,与共享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④开设银行: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开设银行,通过输出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利益。

(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①列强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 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美国提出“ ”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侵略权益。

3.结果: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的狂潮;清政府的腐朽。

2.表现(1)财政危机①原因:偿还;洪涝灾害。

②措施:节支增收。

③结果:成效甚微。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1) 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了“ ”的呼声。

(3)清政府放松限制,允许设厂。

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

3.存在问题(1)民族工业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价商品竞争。

(2)民族工业面临封建势力的压迫。

4.影响(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为发展开辟道路。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基础。

随堂测试一、选择题1.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A.列强掠夺中国高峰时的产物B.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内容C.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D.中国已被肢解的具体表现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大借外债的主要目的是()A.偿还对日赔款B.筹措资金发展民族工业C.大规模修筑铁路D.筹措资金镇压人民革命3.《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
题2】 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 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 是进士出身,都曾创办工厂。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 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这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 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问题1
问题2
点拨随着西方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也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 为主,其主要方式有开设工厂、兴办银行、开矿修路等。
问题1
问题2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概况及影响 是什么? (1)原因:①《马关条约》的签订和民族危机的加深,给中国带来 了巨大震动,刺激了一些有识之士把发展民族工业、采行西法开办 工厂以“抵制洋商洋厂”作为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实业救国” 成为一股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 机,调整了工商业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甲午战争后, 帝国主义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其结果是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从而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3)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2.表现 (1)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 (2)民族工业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一方面,它们无力与实力雄厚 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价商品竞争;另一方面,民族工业还要承受 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案: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参考教案)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案: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左宝贵与平壤战役;邓世昌与黄海战役;旅顺陷落;丁汝昌与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思想教育:(1)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2)在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3)进一步认清政治制度的腐败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4)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构思1.本课教材共分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三个子目。

为使学生对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再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本课利用计算机显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

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出示伊藤照片),当他把这副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出示李鸿章照片),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当这副对联在屏幕上显示后,提出问题:(1)对联中哪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状况?(2)“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只得“玉帛相将”,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这副对联的引用起到了以趣引思的妙用。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人教版选修1)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人教版选修1)

9.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人教版选修1)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做租借地。

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

期满归还。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课前导学】完成《非常学案》P阅读第1、2课,归纳戊戌变法的背景——政治基础、阶级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组织基础等。

知识点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政治1、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以什么事件为标志?2、(B级)阅读课本P124页学思之窗,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知识点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政治3、清政府的统治危机⑴原因⑵应变措施⑶结果4、出现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B级)阅读P126【历史纵横】思考财政危机没有解决的原因是什么?知识点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经济和阶级基础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从表格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表现:出现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数量增多、投资额增加困难影响第一课答案、政治基础:(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

(2)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他们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的推行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基础: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

2、经济: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政治:直接割地1)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割地: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

人教版选修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人教版选修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人教版选修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导入:1895年,随着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海军舰队的全军覆没,不仅标志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惨败、战败,而且也标志着19世纪60到90年代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一个被认为是东亚文明主导的泱泱大国,居然被岛国小日本打败,这种震撼是空前的。

使几千年来形成的天朝上国的那种民族自信、自豪、优越感荡然消失。

国人在备受煎熬、痛苦、屈辱的同时,开始深刻的民族大反思。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学习西方,变法维新,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

维新变法由此拉开序幕。

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即第一课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知识回顾:(1)割地:使失去大量土地;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

刺激了列强瓜分的野心。

(2)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的控制。

(3)通商:使列强深入内地,掠夺资源和倾销商品。

(4)开设工厂:使列强直接掠夺的原料和劳动力和市场;沉重打击了的民族工商业。

阅读课本P124页学思之窗,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答:①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②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的野心;【链接】《马关条约》的签订,充分暴露出清政府腐朽无能,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的野心,欧美列强趁机扩大对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③总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提问:《马关条约》跟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答:开设工厂教师指导:这说明19世纪末列强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即资本输出的新阶段。

即侵略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含答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含答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A课程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B教学目标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的维新思想;变法内容。

难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D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2、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的危机?(书P124学思之窗)割地: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通商: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倾销商品。

开设工厂:使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跟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开设工厂【导入新课】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前,许多中国人自视甚高,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他们或多或少地保留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日本的心理优势,认为日本是不自量力,如果与中国交锋,必败无疑。

然而一向被认为是东亚文明主导者的中国,竟然被经过明治维新开始强大起来的岛国日本打败,这一事实使中国人在备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

如何在危机中自救?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的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讲授新课】戊戌变法的背景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列强侵华方式发生变化(1)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资本输的方式争做中国债主、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银行、开办工厂等.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知识链接】租借地与势力范围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

《甲午战 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

《甲午战 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以及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

理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和影响。

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让学生理解在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之间的关系。

分析民族危机加深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相关史实,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初步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比较归纳法引导学生对甲午战争前后的历史进行比较,归纳出民族危机加深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提问学生: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讲授新课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资本输出介绍资本输出的概念和主要形式,如开设工厂、修筑铁路、开办银行等。

结合具体事例,如《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分析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冲击。

瓜分狂潮讲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和过程。

展示列强瓜分中国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

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经济上分析列强的经济侵略对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破坏,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的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如帝国主义侵略、封建思想、政治腐败等。

2.掌握甲午战争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变化。

3.掌握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和它们的失败原因。

教学重难点1.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的民族危机的加深原因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及失败原因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重点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和它们的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结果,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2.导入:通过前置知识的温习,帮助学生切实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

3.讲解:通过PPT或白板进行详细的讲解,介绍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危机,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帝国主义侵略、封建思想、政治腐败等,并指出这些原因是相互关联的。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深入探讨危机原因、尝试和失败的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5.汇报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同步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观点,点评和总结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6.总结回顾: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思想的情况下,逐一总结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综合领悟和加深理解。

教学评估根据课堂表现、讨论质量、汇报与展示和小组互动等方面,综合进行教学评估,同时采用客观评分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深入研究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前进历程、特点和失败原因,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我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经验1.合理利用引导和导入课程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程的研究内容。

2.通过让学生参加小组讨论、交流观点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景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我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历史视频、音乐、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例如,在讲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时,我可以播放甲午战争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同时,我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增强他们的历史代入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历史视频、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例如,我可以播放甲午战争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民族危机的严重性。然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战争后我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结合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课堂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他们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我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同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讨论中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此外,我还将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地图、视频资料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第9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生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第9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生版)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历史根源。

二、学习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三、学习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自主学习】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1895年___________ 签订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为主转变为___________为主。

2.列强通过在华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等方式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政治特权。

3.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分享其他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支付战争赔款,自然灾害等,使清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大2.为应付财政危机,清政府:增加等旧税的征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商税以及。

但成效甚微。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列强侵略的加剧,使中国的_________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一些爱国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出“_________”的呼声;③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税收,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①民办厂矿数量增加;②投资总额迅速增长;③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合作探究】1.材料参见教材P124页“学思之窗”根据材料,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2.今天我国政府引进外资与19世纪末清政府贷款的不同点?【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基本方式是()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销工业品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贷款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2.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主要是通过()A.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B.提出“门户开放”C.扶植各派军阀,割据混战D.分割中国领土3.造成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直接原因是()A.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B.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大C.清政府的政治日益腐败D.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和清政府奉行投降政策4.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C.外国资本主义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资金D.外商设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

维艰的原因。

教学难点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

导入本课引言重点指出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加强了日本在远东的国际地位,也暴露出清政府腐朽无能,从而刺激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强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造成了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本课结构《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教学内容回顾近代史上的几次中外战争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相关史实思想上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进入本课第一目:《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① 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② 直接割地到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③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首先以设问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回答:(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哪些较大变化?(2)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资本输出、瓜分有哪些方式?(3)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争做中国债主?(4)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

其次通过多媒体材料展示,分析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2.西方列强扩大侵华对中国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让学生得出结论: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第二目: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首先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设问,帮助学生阅读、分析:(1)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2)清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3)结果如何。

其次通过多媒体进行总结。

第三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线索)导入,其次通过多媒体材料展示并设问:数据反应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在这时期会出现此现象?在当时的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什么特点?在当时的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表现、原因(2)初步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艰难的原因(3)影响小结: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案: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参考教案)[ 高考]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案: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参考教案)[ 高考]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左宝贵与平壤战役;邓世昌与黄海战役;旅顺陷落;丁汝昌与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思想教育:(1)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2)在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3)进一步认清政治制度的腐败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4)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构思1.本课教材共分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三个子目。

为使学生对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再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本课利用计算机显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

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出示伊藤照片),当他把这副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出示李鸿章照片),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当这副对联在屏幕上显示后,提出问题:(1)对联中哪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状况?(2)“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只得“玉帛相将”,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这副对联的引用起到了以趣引思的妙用。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学习方法点拨1、本课讲述了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教材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的深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三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2、在学习时,要注意上述三个问题同戊戌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3、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爱国人士提出了进行社会改革的要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⑴《①》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⑵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与②。

2、表现⑴经济侵略—一以③为主A、奴役性借款: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附有④条件的大借款。

B、争夺在中国⑤和开采矿山的权利。

C、开设⑥。

D、开设⑦。

⑵政治侵略——瓜分中国A、强占租借地和划分“⑧”。

B、美国提出“⑨”政策。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⑩。

【拓展点拨】19世纪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侵略的放松,而是适应和更加便利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的需要;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对中国资本输出和瓜分的地区、程度差异很大,矛盾不断,相互妥协和争夺。

【自我校对】①马关条约;②经济掠夺;③资本输出;④政治;⑤修筑铁路;⑥银行;⑦工厂;⑧势力范围;⑨门户开放;⑩危机;【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⑴原因A、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

B、各地的①。

⑵应变措施:A.增加②等旧税的征收额度;B.降低官员薪俸;C.裁减③,节省军费开支;D.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④以及扩大纳官等。

⑶结果:A、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B、转嫁负担,激化矛盾,加剧⑤。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⑥更加激化。

【拓展点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要求清政府增加偿还借款的本息;各地的自然灾害不断,不得不增加经费兴修水利和赈灾,这些引发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
(选修一)
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
【理论指导】
这一课内容囊括了三个必修模块的知识点,即集政治背景、经济基础、思想基础于一身,与必修一第12课、必修二第10课、必修三第14课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班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可以对他们进行建构知识的能力培养。

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还是有差距的,如何在一节课上调动每人的积极性,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样的学生,需要启发诱导,引导他们探究,增强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所处的位置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的第一课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生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把这一课的内容与其他国家的变法背景相对照,从而加深对这一课内容的理解。

这一课主要讲的是戊戌变法的背景既包括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和思想背景,学生都通过三本必须模块学过或了解过,所以这一课就知识而言对学生来讲没有太大的难度,难度主要来于对知识的建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

情感态度价
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马
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
加深
帝国主义国家对
中国的大借款、争夺
修筑铁路开采矿山
的权利、开工厂、银
行;强租港口、划分
了解西
方列强侵略
方式的变化
及影响

较分析
中国民
族危机
的加深
问题
探究
中国面
临亡国灭种
的危机,先
进的中国人
进行艰难的
问题探究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①强占租借地;
②划分“势力范围”;
③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知识链接: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2.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3.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
的费用。

实质: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即利益均沾)
.
病入膏肓——清政府
.
问题探究三:帝国主义侵略下清政府面临什么危机?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1)引发严重的财政危机;
(2)出现政治危机,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教学活动安排:《历史纵横》和漫画的阅读,自然过渡到清政府采取措施的结果。

夹缝之中——民资本
问题探究四: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原因:
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原因)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主观原因)
③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松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最主要的原因)
问题探究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①主观:自身“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②客观: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课后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我国改革开放中向资本主义国家贷款,是否相同?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甲午战后,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国家举借的外债有:(D )
A、英俄贷款
B、德俄贷款
C、英法贷款
D、英德贷款
2、将长江流域划归自己国家势力范围的国家是:( B )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C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开辟苏、杭等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4、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 )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
B、索取赔款数额不断扩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5、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A )
A、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B、阻扰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C、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促进它走向近代化
D、步他国后尘摄取本国势力范围
6、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
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
7、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三次大借款的危害是:(B )
A、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清政府
B、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C、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中国财政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8、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 )
A、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