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的世界、人生与艺术
《红楼梦》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一是艺术世界,一是哲学世界。
第一重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世界,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代,佛学盛行。
自王阳明之后的晚明直至清代的佛学传播,使得民众接受了这样的宗教观念:人生在世,必须相信净土、不断修行,才能超越轮回,达到清净世界。
曹雪芹正是在此基础上设定了《红楼梦》的生死观。
这个介于儒道之间、变动不居的世界没有恒常,充满起伏跌宕,悲欢离合。
宝玉和黛玉有前生的夙缘,他对她有甘露之惠,她对他怀报答之心,今生相逢本该天生一对。
然而,无端忽来一宝钗,德容言工,无不胜之,又扶“金玉良缘”之势,使得黛玉在与宝玉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宝玉也常有“好景不长”的预感。
不仅他们的爱情关系在变,周围人的福与祸也在变。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荣宁两府就是如此。
贾敬信奉道教,却因为吃了金丹烧胀而死。
元春封妃省亲,富贵已极,“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
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却也埋下了败落的种子。
贾家鼎盛之时,“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
可到第七十五回,尤氏在贾母那里吃饭,饭不够吃时丫鬟却给她盛了下人吃的白粳米饭,荣国府已显窘态。
最终,两大家族走向衰败与崩溃。
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它更接近于心理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不是金钱,而是缘分和情谊。
人在红尘中有情,这情是自然生发出来的。
虽然世界无常,但情支撑着世界。
宝玉“情不情”,对花、鸟、月亮、星星无往不情,甚至对父亲小书房里一轴美人图都想去探望抚慰一番。
他怜香惜玉,爱袭人、晴雯、龄官、芳官等姑娘们,最后钟情于林黛玉。
一位意大利汉学家说过,中国人有各种各样细腻的感情,这些情因远近不同而构成各种各样的关系。
是情的出神入化构成了变化,构成了悲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
这就是变化中情的美。
第三重世界是虚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隐藏其后的恒定的价值观。
道家讲究清净无为。
佛家讲究一方净土。
它们都主张没有情感牵累和兴衰变化,超脱悲欢喜乐,追求悟性的化境。
相对于有情和变化,这种价值观是一个恒定的真相。
有情世界则是对虚空实境的偏离。
从佛家来说,比如唯识宗,它的种子叫作染识,其变化就是从无染到有染,这么美好的净土还会变成无常的人生。
从道家来说,原始为太和,打破太和才产生出人生的发展和困境,而人只有净化欲念,才能恢复平衡。
因此,《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是有情世界、无常世界的
一个平衡。
曹雪芹精心安排了太虚幻境这一原始点,使小说在演示了荣辱兴替后通过悟性来抵达虚空世界。
这个世界里没有落花,没有变化,没有忧愁,也不惧时间。
一切圆满无缺,不必担心生老病死和飞来横祸,更不会有猜疑和背叛。
然而,有深意的是,你必须舍弃了“实”的现实世界,舍弃了“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达这个凭虚凌空、有大自在的虚空世界。
但“实”与“情”是极难割舍的,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小说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宝玉一人。
(摘自《光明日报》张惠《<红楼梦>的世界、人生与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的生活世界是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的变化无常的世界。
B.《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有着跌宕起伏的命运,演绎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
C.《红楼梦》的三重世界里,缘分和情谊比金钱更重要,它是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
D.贾家鼎盛之时,贾府的上层人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可最终走向衰败与崩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论证了《红楼梦》是变化无常的世界。
B.文章以宝玉对花、鸟,对美人图,对姑娘们,尤其对林黛玉的故
事为依据,论证了宝玉的“情不情”。
C.文章在谈到《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时,以佛家和道家的理论为依据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D.文章开篇先亮出总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情支撑着这个世界,构成了悲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
B.从道家来说,《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其实就是有情世界和无常世界的一个平衡。
C.有情世界是对虚空实境的偏离,而《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既超越了有情世界。
D.必须舍弃了“实”的现实世界和“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达《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月光下的芝麻地
刘庆邦
棉桃子跟芍药花的花骨朵儿差不多,都是圆圆的,青青的,尖尖嘴儿,像一枚枚尚未成熟的桃子。
芍药开花,棉花也开花。
芍药的花朵姹紫嫣红,五颜六色,妖娆得可以。
而棉花的花朵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白。
除了白,还是白。
怎么,单一的白色就不好看吗?不是的。
不管什么颜色,只要多,只要成了阵势,照样蔚为大观。
谁能说它们没有让人神思缈远的大美的力量呢?棉花的开放也是如此,仿佛一夜之间,银白色的花朵便开满了棉花的枝头。
那时的地是生产队的地,地块儿不是零打碎敲,每一块土地面积都很大。
中秋过后,遍地的棉花呼啦啦就开了一层。
有人半夜里起来,往东边一望,还以为天快亮了呢。
定睛再看,哦,原来是棉花开了,东边的白不是天白,是棉花白。
这天午后,晴跟队里的妇女劳力一起,在东地里摘棉花。
她提的是一只竹篮,摘下一朵棉花,就放进竹篮里。
摘棉花摘到半下午,队里安排有一段休息时间。
晴没有休息,在继续摘棉花。
她是今年年初才开始参加生产队劳动的,摘棉花对她来说是第一次。
每人揽两垄棉花往前摘,有人摘到地头,拐了回来,她连一趟还没摘到头。
笨鸟先飞,她不打算休息了,要把进度赶一赶。
妇女队长玉青喊了她,说休息了。
她答应了好,但她仍没有休息。
玉青越是让她休息,她越不能休息,越要表现一下自己。
摘满了一篮子棉花,她从棉花地里走出来,把棉花倒进停放在地头的大车斗子里,再回去接着摘。
天蓝得不能再蓝,远得不能再远。
天空飞过一群大雁,晴似乎连大雁之间小声说话都听得见。
黄黄的阳光照在晴的头发上,脸上,衣服上,她觉得浑身都暖洋洋的,心里也暖洋洋的。
傍晚收工,在暮色里,晴提着空篮子往村里走,见玉青、小春、桂之、
新美她们落在后面,交头接耳,像是在商量着什么。
但她们说的声音很小,晴听不见她们说的是什么。
她们会不会提前行动,到北地里收芝麻呢?她听说过,玉青她们提前行动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两年队里收麦,她们都是事先约好,三更四更就到了地里。
等上工铃敲响,别的社员赶到地里时,她们已把麦子割倒了一大片。
这个猜测一生出来,晴几乎给自己的猜测打了对号。
她们几个都是爱干活儿的人,都是喜欢结伴干活儿的人,都是以结伴干活儿为快乐的人,得到收芝麻的机会,她们大概不会放过。
她决定提前去芝麻地里等她们。
她到得早,玉青她们还没来。
晴仰脸看了看月亮,月亮在东天挂着,还没有走到头顶。
这晚的月亮晶亮晶亮,她刚一仰脸,月光就像清水一样,洒了她一脸。
月亮又升高了一些,玉青她们来了,晴从芝麻地一侧走出来。
玉青看见了晴,问:“谁?”晴答:“我。
”玉青听出了是晴的声音,问:“三更半夜,你怎么来了?”几个姑娘也暂停收芝麻,转过身,看着晴。
晴说,她看见外边一片明,还以为是天明了呢,就赶紧到地里来了。
说着把手中的撅头铲子举了一下。
新美说:“天明还早着呢,你还小,先回家接着睡吧,等听见铃响再来也不迟。
”
晴说:“我既然来了,恐怕回去也睡不着,我跟你们一块儿收芝麻吧。
”
玉青同意了。
玉青又问:“你以前收过芝麻吗?”晴说没有,她以前只收过玉米。
玉青说:“收芝麻跟收玉米的办法是一样的。
”
她让晴收一棵芝麻给她看看。
晴站稳脚跟,左手向后一拐,揽过一棵芝麻,瞅准芝麻的根,手起铲落,就把一棵芝麻砍倒了。
玉青说:“还行,就是这样收法,撅头铲子吃土越深越好。
”玉青还说:“你慢点收,别着急,不要跟她们几个人比。
她们几个都是熟手,一收起来就收不住手。
你不睡觉,能跟我们一块儿收芝麻,已经很不错了。
”
月亮在天上慢慢走,五个姑娘在芝麻地里快快收。
月光在芝麻地里静静洒,五个黑黑的身影如在似水的月光里激起阵阵波浪。
她们谁都不说话,就那么弯着腰,身子前倾,一铲子又一铲子向芝麻的根部砍去。
夜越来越深,村里人都在沉睡。
谁会想到呢,在平原深处一块月光下的芝麻地里,一帮风华正茂的姑娘,正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享受着劳动的乐趣。
她们的目标是共同的,要在生产队的上工铃敲响之前,把这块地里的芝麻全部收了。
晴出汗了,但她的心情是愉悦的。
晴想到,当她们把整块地的芝麻收完,当人们数起都是谁在月亮地里收芝麻时,数了玉青、小春、桂之、新美,还有一个就是她,晴。
村里的雄鸡叫第一遍时,她们如同听到了冲锋的号令,收得更快些。
待村里的上工铃声响起,她们把芝麻全部放倒,五个姑娘正在地头的水塘边洗脸。
秋水有些凉,但她们的感觉是,痛快!真痛快!!太痛
快了
月亮还挂在天上,东方有些发白。
她们一齐望着东方,在共同想象,等村里的男女社员来到地里,见一大块芝麻全部收完,不知如何惊奇呢。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题为“月光下的芝麻地”,却从阳光下摘棉花写起,这样写可以使笔法更灵动,也为情节的发展做好铺垫。
B.小说采取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对晴的特写,也有对劳动者群像的描写,目的是在相互映照中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
C.从“慢点收”的叮嘱到“一铲子又一铲子”的动作,最后到冲锋般的抢收,小说以逐渐加快的节奏表现劳动者干劲十足。
D.小说的叙述语言富有诗意美感,人物对话语言朴素自然,二者相得益彰,形成了小说亦雅亦俗的独特语言风格。
5.晴在摘棉花和收芝麻两次劳动中感受到不同的乐趣,请结合文本概括。
(6分)
6.小说写收芝麻时多次描写月光,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治国赋,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
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及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军武安东,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军武安西。
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以报奏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以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
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不然,必败。
”赵奢曰:“请受令。
”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
”赵奢曰:“胥后令邯郸。
”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
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
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
赵使廉颇将攻秦。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
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B.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C.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D.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府库,与《鸿门宴》的“封府库”的“府库”含义相同,指贮藏财物和兵器之地。
B.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壮声势。
今指喧嚷,起哄;鼓惑,煽动。
C.军,驻扎。
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的“军”字含义不同。
D.内,让……进入。
与《鸿门宴》中“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的“内”字含义相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奢有文治之才,他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使得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B.在“阏与之围”的战争中,赵奢善于迷惑敌人,利用秦国间谍让其带回消息,而赵奢暗中部署战局。
C.赵奢有令在先,谁来为军事进谏就将他处以死刑;但对许历,不仅网开一面,还虚心听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赵孝成王相信奸臣的谗言让赵括代替了老成持重的廉颇,赵括出战被射杀,几十万赵军投降秦国,惨遭活埋。
10.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科举、学校、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副职为侍郎。
B.“乡试”因其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中试称为“举人”,可以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
D.“征辟”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5分)(2)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13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2.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首联写诗人登高望远,俯仰之间,高耸的岳阳楼和浩瀚的洞庭湖一览无余。
B.李诗颔联写了雁儿高飞带走愁苦,远处山峰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C.杜诗开头写诗人之前听说洞庭盛名,然而到如今才能实现登楼观赏的愿望。
D.杜诗颈联以一“无”一“有”,点明诗人没有亲朋音信,孤舟漂泊的凄苦处境。
13.李杜两诗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意境和风格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9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用割让土地的方法求得安寝的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大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方能永以为好。
交朋友也讲究,,纵不像九品中正那么严格,也自然有个界线。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于“自轻肥”之余还能想着往日的旧游而不把眼睛移到眉毛上边去么汉光武容许严子陵把他的大腿压在自己的肚子上,固然是雅量可风,但是严子陵之毅然决然地归隐于富春山,则尤为知
趣。
有些时候,对有些人来说,即使是深厚的友谊,友谊也容易变质,如果不是,那又算不得是友谊。
,那分际是很难把握的。
忘年交倒是可能的。
弥衡年未二十,孔融年已五十,便相交友,这样的例子史不绝书。
但似乎以同性为限。
并且以我所知,忘年交之形成固有赖于兴趣之相近与互相之器赏,但年长的一方多少需要保持一点童心,年幼的一方多少需要显着几分老成。
老气横秋则令人望而生畏,轻薄儇佻则人且避之若浼。
单身的人容易交朋友,因此他的情感无所寄托,漂泊流离最需要一个一倾积愫的对象,可是等他有红袖添香稚子候门的时候,心境就不同了。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臭味相投门当户对情投意合矫枉过正
B.志趣相投旗鼓相当心心相印矫枉过正
C.臭味相投旗鼓相当情投意合过犹不及
D.志趣相投门当户对心心相印过犹不及
16.下列诗词对联与所描述的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周瑜)
B.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孔子)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霍去病)
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曹雪芹)
17.为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名著阅读系列活动。
下面是某同学写的“名著导读推荐词”,这则推荐词存在5处错误,请指出并
加以修改。
(5分)
【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它是一座西方文学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
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作品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
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性、情节的曲折动人、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
他的作品表达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课内基础知识选择题(15分)
18.下列句子中与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B.洎牧以谗诛。
C.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D.多于南亩之农夫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或见恕也
B.廊腰缦回缦立远视
C.而天下之礼得矣与战胜而得者
D.举先王之政函谷举
20.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瓜分之日可以死意洞手书
B.使之西面事秦汝幸而偶我
C.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故能明其德不忍独善其身
2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操童子业,久不售售:买
B.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爽:差错
C.成益愕,急逐趁之趁:追逐
D.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
2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
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
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B.书,即信函。
如手书、家书等。
古人的信函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李斯的《谏逐客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C.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等。
D.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20年中国农历新年前夕,新冠疫情汹汹来袭!同时间赛跑、与病魔
较量,一幕幕感的场景在中国上演:全国各地4万多名医护员无畏无惧,毅然奔赴疫情防控最前线;数千名基建工人日夜施工,成功抢建座座“生命方舟”无数基层工作者冲锋在前,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一批批年轻人无私忘我,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力量与担当;被封城的武汉市民共唱国歌,表达对祖国的支持和热爱;71个国家9个国际组织向中国伸出援,共同谱写类命运共同体的赞歌……
请你在以上场景提到的对象中任择其,作为收信对象,统以“爱滨”为姓名,给你选择的对象写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拟标题,选角度,确定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C.B.B
【解析】1.A项,源自第二段,文中原句是“第一重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世界,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正确;B项,源自第三段,文中原句是“这个介于儒道之间、变动不居的世界没有恒常,充满起伏跌宕,悲欢离合”,正确;D项,源自第三段,文中原句是“贾家鼎盛之时,‘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
……最终,两大家族走向衰败与崩溃”,正确C项,“《红楼梦》的世界里,缘分和情谊比金钱更重要,它是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错误,第四段说“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不是金钱,而是缘分和情谊”,由此可知,缘分和情谊是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是针对第二重的有情世界而言,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