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技巧
阅读材料解析与答题技巧
![阅读材料解析与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b01c6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2.png)
阅读材料解析与答题技巧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考试中,阅读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在解析阅读材料和答题时,我们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析阅读材料和答题的技巧,帮助您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细读题目与材料在解析阅读材料和答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和材料。
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自己需要从材料中获取哪些信息。
同时,仔细阅读材料,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只有对题目和材料有深入的理解,我们才能准确地回答问题。
二、理清文章结构在解析阅读材料时,我们还需要理清文章的结构。
文章通常是由引言、主体和结论组成,而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引言部分通常用来引出文章的主题或问题,主体部分用来展开论述和提供相关信息,结论部分则用来总结观点或给出结论。
理清文章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并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三、寻找关键信息在答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寻找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通常是文章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或短语,这些词语或短语可以帮助我们定位到答案所在的段落或句子。
有时候答案可能并不出现在文章中,而是需要我们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得出。
通过寻找关键信息,我们能够更快地找到答案,并降低解题的难度。
四、注意题目的要求在答题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
有些题目可能要求我们从文章中选择正确的答案,而有些题目可能要求我们根据文章的内容判断正误,甚至可能还需要我们回答一个对文章的理解或观点提出相关评论。
只有明确题目的要求,我们才能回答准确,并避免在不必要的方向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五、多做练习最后,为了提高解析阅读材料和答题的能力,我们需要多做练习。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能更好地熟悉不同类型的文章及题目,熟悉常见的解题套路和技巧,从而更快地找到答案。
同时,多做练习还能帮助我们提高解析和答题的速度,适应考试的时间限制。
综上所述,解析阅读材料和答题是一项需要技巧和方法的任务,我们需要细读题目和材料,理清文章的结构,寻找关键信息,注意题目的要求,并进行大量的练习。
材料分析解题技巧
![材料分析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5c2c4e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2.png)
材料分析解题技巧任何的技巧都必须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所以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夯实学考的个个知识点,毕竟所有的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万变不离其宗;一.材料解析题的模式1.阅读理解材料瞻前顾后,通读材料,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做到宏观理解与确定中心相结合;2.精读设问部分体会命题意图,注意限定范围,把握解题方向;3.进行材料整理抓住中心问题,带着问题再读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4.组织文字作答按问作答,材料为主,所学为辅,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5.当然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同的材料,在解题技巧上会有所侧重;举几个方法:1挂靠法:初步接触材料后,应将材料与相关历史挂靠起来;2提要法:对于记述性材料,关键是要从中提炼出要点;3钩玄法:对于论说性材料,关键是要提炼出其中的观点,看法;4发微法:在提要、钩玄的基础上,往往还要讲一步揭示历史现象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东西;5正反法: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简要列出理由,经比较后筛选出一种看法作为答案;二、材料解析题的分类: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文字加表格混合型材料这几类;按照材料设问要求,又可分为一问一答式、表述成文形式两类;三、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的分类应用:一文字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典型题例材料1: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办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玩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及改创缫丝小机,以利于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获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摘自南海县志卷12材料2: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反对的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摘自1874年捷报卷12请回答:①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概括,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②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样的重要结论分析指导本题共引两段材料,文字量较大且共设两问,故为文字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我们可应用上述提供的解答材料题的四步曲来解答此题:1.阅读理解材料通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后,可确定两段材料的中心是讲南海的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及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并可与课本“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这部分内容挂钩;2.精读设问部分从要求回答的两问中,可体会出第①问的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且限定的范围是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两方面,而第②问则是第①问的延伸,是综合第①问情况后作出的结论,从中可把握第②问的解题方向,结论应以“艰苦创业”和“生产经营”两方面来下,要注意既应有对有关情况直接的认识结果,更应有在此基础上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认识的情况,领会第②问的命题意图是考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进行材料整理抓住题目的“艰苦创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问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整理出有效信息,如:“求机器之学”、“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联群挟制,鼓动风潮”、“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汽笛声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等等组织文字作答根据题目要求,充分利用上述有效信息按问作答,并做到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答案为:①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丝业利益冲突,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缫丝小机;②答案按以下两类给分:不得交叉一类:陈启沅对该厂的生产与销售经营有方,管理得法,敢于坚持,勇于创新,使得这一家早期民族近代工业能够成长并扩大了影响;二类:继昌隆应用近代技术和机器生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或生产方式显示了对手工业生产的优越性,虽然会遇到种种阻力,但终究要发展起来;二表格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题典型题例阅读下列材料: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统计的数字回答:1说明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分析指导表格材料题特点:外观极为简明,隐含信息量很大;但只要我们明白了解题的技巧“万变不离其宗”,仍可用四步曲:1.阅读理解材料通读材料后,通过材料出现的时间和设问部分,便可确定此题是围绕本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前期世界经济的变化及其对经济格局的影响这一中心内容而设计的;并可因此而挂靠课本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一部分内容;2.精读设问部分要求回答的两问的第①个小问都是问及“什么变化”,第②个小问都是问及“有何影响”;这便可体会到此题目在考查考生能否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来说明论证问题以及历史联系现实的能力;此外,由于题目问及的是1965-1993年高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既要注意同一年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数据的横向比较,同时还要注意进行低收入或高收入国家前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纵向比较,这也是此题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对不同历史现象进行纵横比较、分析的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答题时要注意不能顾此失彼;3.进行材料整理此题主要是对数据时行分析比较,如抽取高收入国家的数据作比较,1965年是1413280,1993年则是单位是百万美元,两数字作比较,便会得出经济在发展的结论;这是一些很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故不一一列出对数字材料的整理过程组织文字作答通过上述对数字表格材料的综合、分析、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得出正确答案为:1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都在发展;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2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90年代已相对衰弱;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是鼎立的格局;三混合材料型的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典型题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材料二: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枳和谷物、皮棉产量:--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39-1941、陕甘宁边区建设概要提供的资料材料三:可以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水平; --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回答:①根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②据材料二,比较1941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③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它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简述理由;分析指导本题由文字材料和数字表格材料相结合的混合型材料题;所选的三则材料均简明扼要,没有文字障碍,便于阅读、比较;解答此题除了可应用本专题介绍的材料解析题的解题四步曲外,也可根据此题的具体情况,对根据这三则材料所设计的三个问题采取灵活的解题方法;如:①侧重用“挂靠法”来解决;初步接触材料后,把材料提供的事件:大生产运动,时间:1941-1944年,地点:陕甘宁边区,材料一的论述人:毛泽东等有效信息与教材的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相持阶段困难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挂靠起来,这是解答设问①的突破口;解题时首先抓住“在当时”这一时间界定,结合所学课文中1941年至1942年抗日根据地的困难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当然,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设问要求的“以农业为主体”这一新情景独立思考,不能以课本的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来代替设问要求的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的特殊意义,切记“材料为主、教材为辅”的原则;第①问的答案是:当时,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包围、封锁之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其他各业也要依靠农业才能发展;②可用“钩玄法”来解决;因第②问已明确要求是“据材料二,比较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的什么结论”所以解答此问的关键是从材料二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提炼观点,即言论或数字之玄,此之谓“钩玄法”;通过比较1941年和1944年农业生产的产量的具体数字,可提炼出“明显增长,成绩很大”的信息;第②问的答案是:开垦、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其中皮棉产量的增长幅度最大,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③可采用“正反法”来解决;此问要求鉴别美国人施兰对大生产运动的评价是否正确,旨在考查考生的辨析、鉴别能力;假如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没有认真审题意,没有真正理解材料的情况下,一看施兰是美国人,就感情用事,对其观点大加否定和驳斥;其实,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列出理由切不可凭感情用事,而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评价,经比较后筛选一种看法作为答案,此之谓“正反法”;此题在鉴别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评论时,首先可作出一正一反的两种答案:A,施兰的评论是正确的;因为他的看法与材料二反映的情况相符合如:材料二,反映的开荒、耕地面积和谷物、此棉产量的明显增长,施兰在评论中也提到“有所增长”、“大大增加”、“取得了相当成功”等等,所以讲两者是吻合的;B、施兰的评论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是美国人,是资产阶级学者,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公正地评价中国革命;然后比较A、B两种答案,看哪一种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评价,最后作出正确的选择;第③问的答案可分三个层次给分从低到高:第一层次:评论正确,符合大生产运动的实际情况;第二层次:评论正确,材料二提供的数字可以证明,根据地渡过困难的事实更是证明;第三层次:评论正确,他根据事实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取得的成绩并承认达到了目标,同时也指出这是就极端朴素的水平而言的;四混合材料型的表述成文式材料解析题典型题例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年材料二:1950年--1957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英、法、联、联邦德国平均为%,日本为% ;1951--在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日本为%,联邦德国为%,法国为%; --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材料三: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为逆差--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回答: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分析指导本题提供的四段材料,都是考生不熟悉的新材料,所以不可能靠死记硬背课文来回答,而必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围绕着题目所问的,以美元为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在四段材料中寻找出影响其经济地位下降的所有有效信息,经独立思考、分析,才能说明问题;由于此题不存在阅读上的困难,所以只要能抓住中心,在各段材料中找出影响美国经济地位的因素是不困难的;此题可运用上例的“提要法”,准确、全面、简洁地答题;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年①美国的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增加其经济负担;材料二:1950年--1957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英、法、联、联邦德国平均为%,日本为% ;1951--在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日本为%,联邦德国为%,法国为% --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②美国经济没有持续稳定增长,其发展速度低于西欧、日本;材料三: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为逆差--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③美国进出口贸易与西欧、日本相比,逆差趋势明显,难以扭转;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储备减少使美元地位愈加难以巩固;上面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横线部分和材料三、四的两个表格均是有效的信息,四段材料右侧各段提要组成了本题的答案要点四、学以致用八上大题示例材料一:材料二:一方面,列强通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输出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中国,阻碍了中国独立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因此,两大社会矛盾并存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始终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就决定了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材料三: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材料四: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循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途程之艰辛、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之坎坷;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并阐述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影响;{分析}在初步理解材料基础上,可使用挂靠法,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分析}1.需要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高度概括;材料二:一方面,列强通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输出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中国,阻碍了中国独立发展;列强的侵略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自然经济虽然遭到了破坏,但仍然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因此,两大社会矛盾并存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始终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就决定了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材料三: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列强的侵略是根本原因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本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是重要原因2.本题关键是概括材料,若做不到,可摘抄每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3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在探寻救亡图存之路;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每个阶层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分析}1.利用钩玄法整理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层次回答2.若此题不记得所学知识则可,摘抄“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部分,可得一定分数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哪些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0b075e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c.png)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1.仔细阅读材料: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不要遗漏任何信息。
注意材料的主题、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你理解材料的背景和内容。
2.找出关键词句: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找出关键词句,这些关键词句可能是对材料的总结或对问题的提示。
通过关键词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和要点。
3.联系所学知识:在分析材料时,要将其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对材料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回答问题。
4.归纳总结答案: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注意细节和逻辑: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细节和逻辑关系。
对于涉及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的题目,要仔细核对材料中的信息,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答案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6.反思和总结:在完成材料解析题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检查答案是否准确、完整、有条理,对于不足之处要及时纠正和改进。
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初中语文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f038ac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5.png)
初中语文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1. 认真阅读材料:在回答解析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文材料。
仔细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对于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有清晰的把握。
认真阅读材料:在回答解析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文材料。
仔细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对于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有清晰的把握。
2. 理清题目要求:解析题往往包含多个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每个问题的要求。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所给问题的关键词和指示词,确保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理清题目要求:解析题往往包含多个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每个问题的要求。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所给问题的关键词和指示词,确保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3. 解析材料结构:对于较长的语文材料,可以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构来帮助回答问题。
注意分析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找出重要观点和论据,从而更好地解析文章的内涵。
解析材料结构:对于较长的语文材料,可以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构来帮助回答问题。
注意分析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找出重要观点和论据,从而更好地解析文章的内涵。
4. 举一反三:在解析题中,有时需要将所给的材料与其他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引申出更深入的内容。
可以通过对比、类比、举例等方式,将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和其他相关领域进行联系,丰富解析的角度和深度。
举一反三:在解析题中,有时需要将所给的材料与其他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引申出更深入的内容。
可以通过对比、类比、举例等方式,将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和其他相关领域进行联系,丰富解析的角度和深度。
5. 言之有据:在回答解析题时,要注意给出清晰的理由和例证,不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描述上。
通过引用材料中的具体语句、段落或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解析。
言之有据:在回答解析题时,要注意给出清晰的理由和例证,不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描述上。
通过引用材料中的具体语句、段落或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解析。
6. 简明扼要:解析题的答题时间通常较为紧张,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要力求简明扼要。
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0815e8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3.png)
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各类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包括中考、高考、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等。
这类题型的出题形式一般为阅读一段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
以下是几点关于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第一,先通读全文。
在开始回答问题前,先花一些时间通读全文,从整体上了解材料的结构和主旨思想,这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回答问题。
第二,重点标记关键词。
在通读全文时,重点标记一些关键词,如人名、时间、地点、事件等,方便在回答问题时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第三,理解问题意思。
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仔细理解问题的意思,确定所需回答的内容,避免偏离主题或答非所问。
第四,多加思考。
有些材料解析题需要综合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这时需要我们灵活运用逻辑思维和常识,多加思考,尽可能给出合理的回答。
第五,注意答题要求。
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所要求的答题形式,有些问题要求简答,有些要求填空,有些要求作图,要准确理解题目所要求的答题形式。
总之,材料解析题并不是一种纯粹考查记忆的题型,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在解答这类题型时,一定要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
- 1 -。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349a9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c.png)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2.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有效信息。
3.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地回答问题。
二、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是解答的关键1.定向词:根据材料、所学知识、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定法词:概括、分析、比较、说明、评析、指出、列举等。
3.定位词:原因、条件、目的、内容、影响、实质等。
三、利用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确定答案来源、思路和表述方式1.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
2.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思路。
3.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表述。
四、读题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1.读题引:先读问题,了解要求。
2.读正文: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有效信息。
3.读出处: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地回答问题。
五、注意答案来源、思路和表述方式的清晰性1.答案来源不清: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
2.答案表述不准: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思路。
3.答题内容不明: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表述。
六、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为解答提供思路和方法1.定向词:根据材料、所学知识、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定法词:概括、分析、比较、说明、评析、指出、列举等。
3.定位词:原因、条件、目的、内容、影响、实质等。
很多人认为先读材料再看题目设问,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材料比较陌生,遇到难懂的古文或外来材料,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而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需要多读几遍才能理解。
因此,先读题目设问可以帮助定位材料内容,明确答题方向和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容易思路清晰明确。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包括看两头找信息和读懂、读透材料。
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等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需要注意不漏读。
对于材料的阅读,一般应该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观点,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4c903c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4.png)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历史材料解析题是高中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解析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历史材料,对其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
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有效地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
1. 仔细阅读材料:在回答问题前,首先要仔细阅读提供的历史材料。
理解材料中的主题、观点和事实,把握其中的关键信息。
2. 分析材料的来源和作者:了解材料的来源和作者的背景对于理解材料的观点和偏见很重要。
考虑作者的角度、目的和时间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观点。
3. 寻找关键词和关键句:识别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帮助你确定材料中的主题和观点。
这些关键词和关键句通常与问题相关,所以要把握好它们。
4. 运用历史知识和背景:解析题要求学生能够将提供的材料与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背景相结合。
运用相关的知识和背景,对材料中的观点和事件进行解释和分析。
5. 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解析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找出观点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过程。
6. 结构化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清晰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合理地分段和连接句子。
使用恰当的历史术语和表达方式,确保回答准确和简洁。
7. 综合材料和个人观点:解析题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释,但也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观点。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参考提供的材料,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8. 多练解析题:通过多做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练,提高解题的技巧和水平。
阅读更多的历史材料,培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总之,要解答好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分析材料,运用历史知识和背景,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并结构化地回答问题。
通过多练习,不断提高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e14877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67.png)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历史中考中的材料解析题是必考题型。
这类题目的考查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掌握这类题型的解法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其答题技巧。
一、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找出材料关键信息一)阅读顺序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许多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
我认为,这样做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我的主张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目的性。
读材料是为了解好材料题所设的问题。
如果没有阅读材料前的了解设问,阅读材料时就难免盲然。
读完材料后就会感觉“读了材料仅仅是读了材料,此外一无所获”。
盲然后再读设问,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又不得不重新阅读材料。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要在无形当中浪费它,特别是在考试当中。
二)阅读目的先读问题再读材料,是为了更好地读懂材料,更是为了更好地解答题目设问。
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
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
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一般是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
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些提示。
在阅读过程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找出与材料解析题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用笔勾划出来。
三)三大类材料的预期阅读效果作为入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现代文材料、文言文材料、“译文”材料。
这三大类材料中,现代文材料出现的概率最大,其它两类出现的几率并不太大。
1)现代文材料。
该类型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重点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与解答设问相关的切入点,划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大学化学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大学化学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8d149b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d.png)
大学化学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大学化学中的材料解析题是考察学生对材料性质、结构与反应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解析题中,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图表或文章内容,推断材料的性质、结构或反应过程。
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大学化学材料解析题。
1.仔细阅读题目在回答材料解析题之前,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和要点。
注意关键词、条件和限制,这些信息通常对解题非常重要。
2.分析实验数据材料解析题常常会提供一些实验数据,例如性质测试的结果或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学生需要仔细分析这些实验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可以通过绘制曲线图、制作数据表格或计算数值来更清晰地理解实验结果。
3.推断材料性质根据实验数据和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学生可以推断材料的性质。
例如,通过比对实验数据和已知物质的性质,可以确定材料的化学成分或物理性质。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材料的热稳定性、光学性质等。
4.分析材料结构材料解析题可能要求学生推断材料的结构特征。
在分析材料结构时,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和知识背景,考虑材料的晶体结构、分子构型或键合方式等方面。
可以利用结构模型、分子绘图或者讨论键合特点等方法。
5.理解反应过程有些材料解析题涉及到化学反应过程。
学生需要理解反应的机理和条件,以及相关的能量变化和反应速率等。
可以通过平衡化学方程式、能量图、速率方程式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反应过程。
6.综合分析与解答最后,学生需要将前面的推断和分析结果综合起来,回答题目的要求。
在回答时,应该清晰地陈述问题的答案,并提供相关的理由和依据。
结构化的回答方式有助于使答案更清晰和易理解。
这些答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大学化学材料解析题中更加准确地推断材料性质、分析材料结构和理解反应过程。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时间管理,合理分配时间给每个问题,并在解答之后进行检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请注意,本文提供的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具体解题方法还需根据具体题目和知识背景做进一步调整和应用。
材料解析题分类及答题技巧
![材料解析题分类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d879f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f.png)
材料解析题的分类
图表类
提供图表、表格,考察考生对数字的理解和推论能 力。
文章类
提供文章段落,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广告类
提供广告内容,考察考生对广告用语的理解。
传真类
提供传真内容,考察考生对工作场景的理解。
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1 了解题目
在阅读材料前,先了解问 题和考点,有目的性的进 行阅读。
提高解题准确率的建议
1
多练习
通过多做相关练习,提高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熟悉考试规律,掌握答题技 巧。
2
பைடு நூலகம்
扩大知识面
提前了解科目知识点及考试形式,扩大知识面和思维广度,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 分析材料。
小结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需要阅读、理解和分析的题型,包括图表类、文章类、广告类、传真类、通知类和告示类等。 做好这些题型,需要掌握一定技巧和方法,例如提前了解问题、关注关键信息、分析和分类材料等。多练习可 以帮助提高理解能力和准确率。
材料解析题分类及答题技 巧
材料解析题是许多考试中常见的题型,需要对提供的文本进行理解、梳理和 分析。本文将介绍材料解析题的分类和答题技巧,帮助大家提高解题准确率。
什么是材料解析题?
定义
材料解析题是通过阅读和理解特定材料后回答问题的一种题型。
特点
需要仔细阅读、分析和理解材料内容,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
2 标注关键信息
3 分析梳理
阅读材料时标记关键信息, 例如数字、时间、事件等, 以便后续分析。
对文本进行分析、归纳和 梳理,判断每个段落的意 义和关系,寻找问题答案 的线索。
4 定位答案
5 核对答案
结合问题和关键信息,定位答案所在的位置, 缩小答题范围。
高效解析语文阅读材料的步骤与技巧
![高效解析语文阅读材料的步骤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8df085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d.png)
高效解析语文阅读材料的步骤与技巧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考试中的必考内容。
然而,许多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常常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些高效解析语文阅读材料的步骤与技巧。
一、把握文章结构在解析语文阅读材料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结构。
通常,一篇文章包括导语、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导语部分往往是文章开头的几句话,用来引出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包括作者的观点、论据和论述等。
结尾部分则是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把握文章的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图。
二、理解关键词语在阅读材料中,有许多关键词语对于理解文章的意义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理解和记忆这些关键词语。
这些关键词语包括但不限于:主题词、关联词、转折词、例证词等。
通过理解这些关键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
三、分析语境语境是指词语、短语或句子在上下文中的具体使用环境。
通过分析语境,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在解析语境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上下文关系:通过理解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推断出词语的具体含义。
2. 词语搭配:有些词语在特定的搭配中具有特殊的含义,我们需要注意这些搭配的用法。
3. 引申义:有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会产生引申义,我们需要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来理解这些引申义。
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四、抓住关键信息在解析语文阅读材料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信息。
这些关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主题句、论点、论据、例证等。
通过抓住这些关键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和逻辑。
五、注重细节在解析语文阅读材料时,我们要注重细节。
细节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具体的事实、数据和描述等。
通过注重细节,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六、积累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在语文阅读中,有一些常见的题型,如主旨题、推理题、细节题等。
初中数学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3b4567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9.png)
初中数学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初中数学中的材料解析题是一种需要分析、理解和推断的题目类型。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初中数学材料解析题。
1. 仔细阅读题目首先,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整个题目,理解题目中提供的材料和问题。
通过深入理解材料和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找和分析信息,从而更好地解答题目。
2. 分析材料在阅读材料和问题后,学生应该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
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查找关键信息:确定材料中的关键数据、条件或观点,这些将有助于解答题目。
- 理解关系:弄清材料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数量关系、因果关系等。
- 推断结论: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推断出可能的结论或解决方法。
3. 制定解题计划在分析材料后,学生应该制定解题计划。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明确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寻找的答案。
- 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材料和问题的性质,选择适合的解题方法和公式。
- 确定解题步骤:按照逻辑顺序,确定解题的具体步骤和计算顺序。
4. 反复检查在完成答题过程后,学生不应忘记进行反复检查。
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检查计算过程:确保每一步计算的正确性,避免因计算错误导致答案错误。
- 检查逻辑推理:确认自己的推理是否合理、完整,并且与题目要求一致。
- 检查答案:核对得出的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5. 练和积累最后,要提高对初中数学材料解析题的解答能力,需要进行大量的练和积累。
通过反复练,学生可以熟悉不同类型的材料解析题,并逐渐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进行初中数学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时,请学生注意上述技巧,灵活运用,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以上是初中数学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祝大家学习进步!。
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
![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92b6f3c856a561252d36fe7.png)
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搁置其余信息。如1995年高考第39题所引《南海县志》和《捷报》的两条材料,信息量相当大,但设问只要求考生从中提取与继昌隆缫丝厂创业与经营有关的信息。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如1996年第45题有一问是"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这实际上就是规定考生要用有关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陕甘宁边区遇到的困难的知识来解析材料。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如1996年第45题第问要求考生"比较1941年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比较"二字就确定此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正因为设问为解析材料确定了方向,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再回过头来有重点地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1、阅读教材正文和设问
第一遍要细读,要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要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必须像语文课分析古文一样,对每句话每个字词都要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
2、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
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如"阅读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朝代的史料",同一朝代就是考生解题所必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再如:"以下材料是肥水之战前,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这里就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材料的历史背景。因此,对这些说明性文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40c0b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9.png)
材料解析题是学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掌握解答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总结的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解答思路和方法的重要性
提高答题效率
正确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可帮助你更清晰地理解题目,提高答题速度。
避免错误
认真掌握解答思路和方法可以避免在答题过程中犯一些常见错误。
案例分析题
• 认真阅读、理解问题和文章 • 分析相关问题及因果关系 • 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常见错误和注意事 项
1 错误
没有认真理解材料的内容或问题的要求,不进行充分的分类和分析,计算错误等等。
2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问题和材料,分类逐个回答,注意信息的限制和合理性,不盲目猜测答案等等。
• 实验分析题 • 数据分析题 • 财务报表分析题 • 文学作品或文章分析题 • 案例分析题
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实验分析题
数据分析题
• 了解实验原理和目的 •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 总结和讨论实验结果
• 理解数据来源和数据内容 • 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和趋势 • 合理总结和预测数据结果
取得好成绩
综合运用一些解答技巧,你将更有可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步骤
1
阅读材料
仔细阅读题目给出的材料,确保你已经充分理解材料上的信息。
2
理解题意
翻译和理解题目的意思,确保你已经清楚地知道题目要求你做什么。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类信息
将问题细分,并对每个细节分类和回答。确保你覆盖了所有的信息。
材料解析题的常见类型
实例分析:应用解答思路和方法
分类问题
大学物理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大学物理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2a1e1d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8.png)
大学物理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大学物理的材料解析题涉及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推理和解释。
解析这类题目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1. 仔细阅读题目:在回答材料解析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和给定的材料。
理解题目的关键词和背景信息,确保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
仔细阅读题目:在回答材料解析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和给定的材料。
理解题目的关键词和背景信息,确保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
2. 理清脉络: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结构和逻辑脉络。
找出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实验结果和推论,将它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链条。
理清脉络: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结构和逻辑脉络。
找出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实验结果和推论,将它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链条。
3. 分析实验结果:关注材料中的实验结果和数据,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寻找相关的规律、趋势或其他特点,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分析实验结果:关注材料中的实验结果和数据,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寻找相关的规律、趋势或其他特点,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4. 善于推理: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和给定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推理。
运用物理原理和公式,推导出与问题相关的结论。
注意在推理过程中要严谨和逻辑清晰。
善于推理: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和给定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推理。
运用物理原理和公式,推导出与问题相关的结论。
注意在推理过程中要严谨和逻辑清晰。
5. 注意审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审题,确保理解问题的要求。
避免在回答时偏离题目的要求,尽量准确地回答问题。
注意审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审题,确保理解问题的要求。
避免在回答时偏离题目的要求,尽量准确地回答问题。
6. 简明扼要:在写答案时,要简洁明了地表达观点和结论。
避免冗长的叙述和不必要的废话,使答案更加清晰和易读。
简明扼要:在写答案时,要简洁明了地表达观点和结论。
避免冗长的叙述和不必要的废话,使答案更加清晰和易读。
7. 练实战:多做一些实战练题,熟悉解析题的特点和要求。
幼儿园科学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幼儿园科学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270591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0.png)
幼儿园科学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幼儿园科学材料解析题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它要求学生通
过分析和解读科学材料来回答问题。
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帮助幼
儿园学生提高解析题的答题能力。
1. 仔细阅读材料
在回答解析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提供的科学材料。
理解材
料中的信息和细节对于正确回答问题至关重要。
阅读时要注意理解
重点内容和与问题相关的部分。
2. 标记关键信息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可以用笔或者标记工具标记出关键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更快地找到所需的信息,避免遗漏
重要细节。
3. 提炼问题要点
解析题通常包含多个问题,学生需要逐一回答。
在回答之前,可以先将问题要点提炼出来,确保自己理解清楚每个问题需要回答的内容。
4. 分析材料与问题的关联
在回答解析题时,学生需要将材料中的信息与问题进行关联。
分析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找出对问题有关联的部分,并进行思考和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5. 注意答题形式
幼儿园科学材料解析题的答题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选择题、填空题或者简答题等。
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答题形式,并注意准确填写或书写答案。
6. 反复练
提高解析题的答题能力需要反复练。
在平时的研究中,可以多做类似的题,加强对科学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不断练,逐渐提高解析题的解题技巧和准确性。
通过掌握这些答题技巧,幼儿园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科学材料解析题,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材料题必须掌握的解题技巧与题目类型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
新课标下的材料解析题成了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模拟考试和中考当中,考生在材料解析题上的失分较为明显。
如何来解答这一类的题型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一)读懂读透阅读材料——解题的第一步
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
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
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
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
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
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
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其三,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
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
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
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二)找取相关信息点——解题的关键
要注意找取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的不同材料虽然各自联系着不同的知识点,但这不同知识点之间可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这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是要找的中心;材料或材料的中心与设问之间又有何内在联系,以及设问之间有哪些联系;材料反映的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外历
史之间的一些联系等等。
试题虽然都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教材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教材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
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对号入座”。
(三)回答设问内容——解答的落点
1.注意答好第一问。
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解析题设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
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他便迎刃而解了。
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
2.注意审准设问。
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
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
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
3.注意设问分值。
材料解析题每问分值不同.所以答题时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而分值大的即是要深入分析,回答问题应展开论述,详加说明。
4.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答出重点。
对于材料解析题的文字表达能力,历年中考试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材料解析题的答案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
对问题作出准确地说明,严密地论证,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悟,有意识地反映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
5.解答错误分析。
一种是死抠教材。
有的学生作材料题不太读材料及题目就开始翻教材,以为教材是万能的,希图从教材中找到现成语句、段落成为理想答案;一种是野马脱缰。
这样的学生做材料题根本不管教材上知识点,材料的中心也把握不准,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但往往不得要领,
材料解析题题型分类
一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 ,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 ,考生较好回答。
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按照前面的“一读”、“二找”、“三答”
三步来入手即可。
二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 变化为信息载体 ,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它不仅融阅读、判断、理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 ,而且因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中考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主要有单纯表格型、单纯图片型和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等形式。
变化性、对比性和直观性是历史图表材料承载信息最显著的特点。
因此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要先读设问部分 ,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 ,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
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 ,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三开放型材料题
所谓的开放性 ,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材 ,尽可能的新颖 ,贴近生活 ,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 ,“不限定”范围 ,答案也非唯一性 ,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 ,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 ,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
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 ,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 ,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 ,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 ,一定要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