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作文材料
【篇一:2014高考作文素材】
2013高考作文素材:人生何处不精彩(考前押题67)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
验呢?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宿构或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广泛上来说就是
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

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
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

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
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
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

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

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本道作文题有两则名言,在名言之后,命题者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关键性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

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也可以抓住第二句名言中的“半高处”立意: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

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


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

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

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

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
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

而且,从山
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还可综合两则名言立意: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
更美好。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
【佳作示例】
人生何处不精彩
李文烽
爱默生有言:“生活难,难就难在选择。

”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尼采却觉得站在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人生也如登山,无论是
半高处或是顶?,只要努力攀登,同样会收获精彩!
他站在了半高处,没有奖牌,却赢得了掌声……
在伦敦奥运会上,来自南非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成为了奥运田径赛场上的首位残疾运动员。

虽然他最后惨遭淘汰,与金牌无缘,但他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换来的是为他骄傲的掌声。

白哲特曾说:“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得他们变得更坚强。

”正因为
皮斯托瑞斯有着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拼搏,虽然最后只站在半高处,无法登上
冠军的顶端,却同样精彩。

他站在了最顶峰,成为万众瞩目的作家……
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因其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时事以魔幻写实手法冶于一炉”,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富有张力、情感饱满的农
村“民间深层经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

泰戈尔说过:“莲花的花瓣不会闭合,深藏的花蜜定会显露。

”正因为莫言用自
己潜心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最终登上了诺贝文学
奖的最高峰,从而绽放出夺目的异彩!
她站在半高处收获成功,也站在顶峰创造精彩……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开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

她靠自己的
努力与真诚来经营这家餐厅,因此小店的生意很红火。

后来她招了40名工人,办
起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仅仅用了3年
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便迅速壮大到了1200多人,产值将近3亿元。

现在,“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经高达13亿元,在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上名列第5。

她所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每个省份,并远销世界各地。

无论你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相信“站在半高处,这个世界真
美好”,其实,只要你努力攀登,人生每一处都精彩!
【点评】作者通过名言开端,然后引出材料要点,紧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可谓言
简意赅。

主体部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深入阐述“人生何处不
精彩”这一中心论
点,结尾再次回扣材料并与开头呼应,使之浑然一体。

可以说,全文中心突出鲜明,结构一目了然。

典型的论据,深入的分析,精当的语言,让文章也收获了精彩。

?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林宇昕
看风景,不该在山顶,因为东坡曾云:“高处不胜寒”。

其实,我更欣赏的是尼采的处世之道,也就是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

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

周汝昌先生无愧“为芹辛苦见平生”的美誉。

虽一生坎坷,耳聋目近盲,但他在辛苦的研究路上一走就是六十载。

时年九十余岁,他仍坚持每天用盲文写作。

是什么东西有如此大的魅力,令一个人为此痴迷一个甲子?不是名和利,而是在过程中享受的乐趣。

班廷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最美的风景,不在山顶,而在路上。

世上为一项事业痴迷的人之所以痴心不改,大抵是因为他们深知这个道理。

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

“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被誉为“征服冠军的冠军”。

他不因先天身体缺陷自暴自弃,而是用“丁”形义肢踏上跑道。

艰苦的训练,只为登上奥运赛场。

他鼓足勇气竭力在赛场上奔跑。

虽然他最终无缘领奖台,但微笑仍在他脸上绽放。

为什么幸福不只眷顾达到巅峰的人?因为尚在路上的人有目标与追求,正如王绍男所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

”纵然路远天寒,但只要有追求,路上流光溢彩、摇曳多姿的美景照样迷人!
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衣着土气的“大衣哥”凭借雄厚的实力唱响中国。

此后,他的生活便被鲜花、掌
声簇拥。

然而,这一切给予他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奈。

追梦路上享受的单纯快乐似
乎已被所谓荣誉光环渐渐消磨殆尽。

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归音乐本身,与路上的美
景重逢。

史蒂文森说过:“怀着希望去旅行,比到达目的地更有趣味。

”即便是顶峰之景
也无法取代路上的风景所具备的美。

追梦的路是坎坷的,但也只有踏上征途,我们
才能享受那份充实。

路上的风景最美,路上的人最幸福。

正因如此,单田芳年逾七旬,仍不“封口”;理查德痴心于汉字,乐此不疲;姬十三剥科学松果,满怀激情……
前行的人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点评】本文的标题亮人眼眸,“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醒目、贴切,很有诗意,引人遐想。

而后作者从三个方面运用特色语言标志“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
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影,而是
路上的?流水飘花?”、“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
星戴月,风雨兼程”,很有创意地引领出2013高考作文素材:人生何处不精彩
(考前押题67)--博才网
【篇二:2014年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汇总】
【篇三:2014高考作文素材】
2014高考作文素材
1.关于“坚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80后作家群已跌入出版低谷,据一项调查显示:2004年国产青春文学巅峰时期,80后作家群人数接近三四百人,而目前,活跃于一线的80后作家人数只有十余人。

对此现象,中信出版社副社长臧永清说:“青小年写作,需要多一点纯粹,少一点
上也。

然而在书商的利诱下,为了更扬名赚钱,相当部分80后作家渐渐不能坚守
这种纯粹,开始刻意迎合某些口味,以致完全丧失了个性。


请以“坚守与迎合”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题目,写一篇文章。

立意分析
“坚守”与“迎合”是一组相互矛盾的概念,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又物欲化的社会里,有些人迎合了世俗化的一些东西,就迅速成为名利场上的幸运儿,而那些坚守
心灵纯粹坚守民族大义的人,却常常是默默付出的,一生清贫。

写议论文,可阐述“坚守”的意义,“迎合”的危害;可分析有些人“迎合不坚守”的主观与客观原因。

写记叙文,可从中学生的生活中选取素材,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现中学生“坚守而不迎合”的精神风貌,或表现批判“迎合”赞扬“坚守”的主旨。

佳作欣赏
守刘平
一个守字,牵系着无数古今中外的豪杰之士;同样一个守字,呵倒了多少见利忘
义的无耻之辈。

坚守,在不同人身上成就了不同的故事。

司马迁坚守目标,即使身受大辱,仍不改志向,终成《史记》传于后世;文天祥
饱受牢狱之苦,却坚守忠义,不改气节,使其高节万古流芳;布鲁诺在烈火绕身之时,也不改本心,坚持科学真理,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托起了科学信条??
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在眼前,我们怎能不信服于“守”的巨大力量。

在这个人人都
高喊变通的年代,无数的人为了变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信条,最终由变通变为了
迎合。

迎合富豪,迎合领导,迎合上级,迎合一切觉得有利可图的人与事。

却都只
能落得一事无成,一生只在迎合中虚度。

昔日的一世之雄吕布,不就是如此沉沦吗?为高官杀丁原,为美色弑董卓,一个两
次弑父的“三姓家奴”,终究落得声名狼藉,惨死白门楼。

他不就是没有“守”得
住做人之道吗?
历史明鉴,守不住自己信仰与心智之人,大人物则会遗臭万年,小人物则为旁人唾弃。

潘金莲不守妇道,成为人们口中永远的反面角色;秦桧不守臣道,只能永远跪
着接受人们的鄙视唾骂??
一个守字,竟也能贯穿古今。

其实,这个守字,蕴存在万事万物之中。

太阳每天
从地平线升起、落下;四季每一年都轮换、改变;小鸟守着窝巢,盼望着暖春的来临;菊花坚守节气,等着金秋的吹来。

我们生活着的一切,不也是以“守”为原则
的吗?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然后这句话就不断地被后世所引用,甚
至奉为圭臬,而变用,而甚用,致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识时务而不能变气节,识
时务而还要守本心!”作为这个正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的一员,我呼喊着自己的信仰。

坚守,则固其本身:迎合,则万事皆废。

一个永远不变的道理:坚守本心,固守
灵魂! 点评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守”的意义,灵活运用素材,行文淋漓酣畅。

如司马迁仗义执言,秉笔直书写《史记》;文天祥身陷囹圄,爱国志向不移;布
鲁诺坚持科学,即便被烈火焚身;正是因为他们的“守”,才得以名流史册。

另外,一些丧失气节的人也被历史唾弃,如三国时代的无敌战将吕布,尽管功夫
高强,为人却反复无常,最后被曹操吊死;宋朝的汉奸秦桧不守臣道,其雕像在杭
州岳飞庙前一跪就是几千年。

文末还批评了一句俗语“知时务者为俊杰”,提出自己的观点“识时务而不能变
气节,识时务而还要守本心!”总领全文。

2.把缺点变为优点
父母很快发现他是远视眼。

但是,父母并没有因为他是远视眼而要求幼儿园的老
师们特殊照顾。

上幼儿园时,老师给了他和别的孩子一样的一些牙签和半干的豌豆,要他们搭小
房子。

他和那些孩子们都纷纷动手建自己的小房子。

别的孩子视力正常,很快就
纷纷搭好了长方形的小房子。

可是,他的视力不好,看见的只是模糊的影像,根本无法看清楚房子结构的轮廓。

他只好依靠触摸去搭小房子。

突然,他发现三角形很稳固。

于是,他凭借着这个发现,搭成了一座与众不同的
三角形的小房子。

老师、同学们对他的作品很是吃惊。

长大后,他根据三角形是最稳定形状的原理,设计出了房子的短程圆顶,并建成
了宏伟的美国大厦。

这座由数以千计的六边体支架拼合而成的大圆球,现在已经成
为美国的着名建筑。

他就是美国发明家富勒。

这一切,竟然都源于富勒的远视眼。

素材解读
在人的生命中,每个人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但是,在缺点面前,只要我们肯用心,缺点也会变成优点。

[适用范围]发现闪亮点智慧
3.人心
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

“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

”甲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宇不修。

”乙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

”丙和尚说。

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

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

果然香火渐盛,旧庙换了新颜。

“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

”甲和尚说。

“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

”乙和尚说。

“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

”丙和尚说。

三人日夜争执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

各奔东西的那天,他们总算得出一致的结论。

这庙的荒废,既非和尚不虔,也非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睦。

素材解读
人们想成就事业的条件,最重要的就是人心。

人心所向,众志成城,具有这种凝聚力,事业必然会成功。

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得也人心,失也人心。

一切的成败得失,只在人心!人心齐,泰山移!
[适用范围]团结认清自己
4.借得梨蕊三分白
梨蕊一分白。

昔时,陶渊明采菊于东篱之下,悠然望南边群山,逍遥自在。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泼墨于青山绿水间。

七弦之琴,虽不善弹,却怡然自乐。

官场黑暗,奸臣当道,何以为五斗米折腰。

不如抛了功名,抛了利禄,闲散自得,观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种五柳,听闲音,如此人生,夫复何求?
一分白,是闲适之心,是野鹤之情,是观天地万物变幻却心情不变。

梨蕊二分自。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青莲居士举杯酣饮,邀明月而歌。

五花马,不如换作美酒,学旧时平王,举酒嘱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逝者如斯,漫漫人生路,又有几时可以如此洒脱,该行乐时须行乐。

安能为事权贵而摧眉,让自己不得开心颜。

为何让自己困在金碧辉煌的宫阙,锁住自己一生的逍遥?
凭着自己一腔豪情,用月光绣出半个盛唐。

秉着那份不与世同污的纯白心灵,放纵于名川大山,且行且歌。

二分白,是那份洒脱,是那份自在,是那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

梨蕊三分白。

生于富贵家,不做富贵花。

容若泛舟于西湖之下,兴至而歌被誉为“满洲第一才子”的他并不钟情名利,却让清朝的诗词在他笔下兴盛。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在那权力纷争、人人都为自己争名夺利而不
择手段的时代,他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洁白地绽放。

不为自己的出身而骄傲,不为自己的才情而自满,笑说古今之事。

坚持自己的道义,濯清涟而不妖,交天下志同道合之士,不因自己是满族而贬低
被称为“南蛮子”的汉人,依旧与诸君同乐,谈古今之词。

三分白,是那份自我坚持,是那颗不因外物而变色的眼,是那颗不为名利而迷失
的心。

借得梨蕊三分白,让自己傲然于世,不悔此生。

[简评]
这篇文章的特色和亮点便是它的文学性,集中地体现在立意和语言的表达上。


章题目巧妙化用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既切合下文三个层次的行文,又让人感觉超凡脱俗,实属难得。

语言充满浓郁的古典味,巧妙化用诗词,读
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一种音律美。

素材解读
闲适陶渊明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
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
下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

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
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
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

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

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

从此,他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

洒脱李白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峙仙”。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卑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

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

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

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

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自我坚持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
型性。

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

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
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
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
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2020-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