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经营形式、新兴阶级壮大、西 南诸藩(长州、萨摩 等)变革
三、列强侵略的影响 1、社会危机加剧,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 (1)日本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传统产业遭冲击 (2)列强掠夺日本黄金,造成物价飞涨 (3)人民生活困苦,起义不断 2、客观推动作用
(1)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想西方学习。
京都
倒幕派胜利的原因:
(1)在国内:
替天行道: 以天皇为名义,取得政治主动权 众叛亲离: 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 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
军队: 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战斗力较强 经济援助: 三井等大商人提供更多财政支持 人民支持: 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
(2)在国际上:
英国给倒幕派以政治、经济、军事援助 西方列强宣布保持中立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 内忧
1、政治上:封建等级森严 ,阶级矛盾尖锐
2、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落后于世界潮流
3、经济上:经济缓慢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农民起义、工商业者不满、
一些中下级武士反抗) 二、黑船事件: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外患 三、列强侵略的影响
1、社会危机加剧,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 2、客观推动作用 (1)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想西方学习。
倒幕运动和戊辰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幕府统治, 成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
2.对幕府的立场:
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 统治的要求;倒幕派主张武装推翻幕府统治。
3. 结果: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天皇地位、权力未发生根本变 化;武装倒幕彻底打跨幕府胜利,使天皇重掌权力。
为什么尊攘派和倒幕派的领导者是由武士而 不是资产阶级?
日本资产阶级还不成熟,相对软弱,没有领导政 治和军事的经验。同时,他们大多数是商业和高利 贷资产阶级,又同土地有联系,非常害怕农民运动。
1860年,刺杀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开始标志)
②外:袭击西方商人、外交官、列强船只 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63年,高杉晋作在长州藩组织“奇兵队”, 抗击外来侵略。)
5.斗争结果:失败
1863年8月,幕府在京都发动政变,尊攘派被赶出 京都,之后长州藩在内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屈服,斗 争失败。
6.“尊王攘夷”运动失败的原因:
思考题: 尊攘派与倒幕派有何异同?
同: 1.兴起原因争对象:
指向外来侵略者和幕府的反动统治。
3.对天皇的态度:
都拥护天皇,并以天皇名义讨伐幕府。
4.领导力量基本一致:
中下级武士为主,大名和工商业者支持;
5.根据地基本一致:西南强藩。
异:
1. 中心任务:
前者中心是攘夷,后者中心是倒幕;
②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引起爱国武士的不满,形成“尊攘派”。
2.口号:
“尊王攘夷”
中心是“攘 夷”,为“攘 夷”而尊王
3.尊攘派的基础力量: 主要参与者:中下级武士为主 支持者:不满幕府统治的大名 响应者: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等
4. 尊攘派的斗争:(内、外) ①内: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
①幕府的严厉镇压; ②西方列强的围攻; ③尊攘派存在局限性: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 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二.倒幕运动的兴起(1865年)
1.“尊攘派”变成倒幕派的原因: 2.主要领导人: (长州藩)高杉晋作、木户孝允、 (萨摩藩)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 3.根据地:西南强藩 4.过程: 1867年倒幕派在天皇的名义下举兵讨幕 5.结果: 1867年10月,幕府假意“大政奉还”(原因?)
为日本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高杉晋作
大久保利通
木户孝允
西乡隆盛
反抗幕府统治斗争的过程
1860 “尊王攘夷”运 失败 动
1865
倒幕运动
大政奉还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1868
戊辰战争
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一.“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
1.兴起原因:
①根本原因:黑船事件后,日本民族危机 加剧,激起国民的爱国热情。
为日本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黑船事件: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外患
(1)概况:1853年美国人佩里驶入浦贺港 (2)结局: 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
内容: 日本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地位: (3)影响: 被迫开国,民族危机加深 1)承认西方列强享有领事裁判权、设租界、议定关税和 片面最惠国待遇
2)陷入半殖民地危机,国门被迫打开
1865
倒幕运动
大政奉还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1868
戊辰战争
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小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在幕府统治下,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和封建等级 制度,外交上实行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社会分化加剧,封建统治根 基开始动摇。
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加剧了日本的民族危机和社 会危机,但在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
2.战争经过:
①1868年1月,德川幕府以“除君侧之奸”为名, 进攻京都。 ②决定性战役:鸟羽、伏见战役,新政府军在西乡 隆盛指挥下大胜。 ③1868年4月,幕府将军不战而降。
3.结果:
推翻幕府统治,确立了明治政府的统治(1869年, 迁都东京),为明治维新提供了前提条件
迁都
1869年
东京
(江户)
大 政 奉 还 图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
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幕府统治摇
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
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幕府统治形式上的结束
三.戊辰战争(1868年)
1.原因:
①“大政奉还”后,幕府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政权, 大多数大名仍然在观望。 ②倒幕派为了真正取得国家政权(目的)决心彻底 打垮幕府。 ③1868年初,倒幕派以天皇名义强迫幕府“辞官纳 地”,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京都政变” 或”王政复古”---导火线)
武士是日本统治的基础,社会影响和活动能量较 大。武士具有比较丰富的军事经验。由于封建经济 的解体和欧美资本主义的侵略,下级武士的经济状 况和政治地位日益下降,为了生存,他们与资产阶 级联系。因而他们既反对幕府,又能够反映资产阶 级的观点和利益。
反抗幕府统治斗争的过程
1860 “尊王攘夷”运 失败 动
木户孝允 (1733—1877)
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
(1830—1878) (1827—1877)
维新三杰
1865年2月,长州藩高杉晋 作掌握藩政,萨摩藩西乡 隆盛、大久保利通掌握藩 政,1866年3月,萨长两 藩结盟,之后西南四强藩 联合起来,成为倒幕运动 的根据地
长州 肥前
萨摩
土佐 西南四强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