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大班教案6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广西高职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毕业院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丧家之犬),无处可逃了。

B.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具备,板滞或晦涩常使我意兴索然。

C.参观的人们,在展览厅门前排起了长龙,但一批人进去后约五分钟,后一批人才被允许接踵而至。

D.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答案:
B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

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B.古代称谓词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女儿令妹”指别人的妹妹高足”指自己有才华的学生泰山”指岳父。

C.“令”是一种敬辞。

所以我们在称呼别人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

答案:
A
3.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答案:
B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语重心长专心致志养尊处优座无虚席
B.数以千计功无不克行善积德轰堂大笑
C.蜂拥而至肃然起敬和睦相处死得其所
D.轻于鸿毛五湖四海精兵简政千钧一发
答案:
B
5.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玷污(diàn)干涸(hé)
B.怪癖(pǐ)贮藏(chǔ)
C.狭隘(ài)畸形(jī)
D.蹒跚(pán)不屑(xiè)
答案:
B
6.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
A.盘虬卧龙小心冀冀苦心孤诣恍然大悟
B.头晕目眩阴晴园缺惊慌失措津津有味
C.险象迭生抖擞精神心旷神怡踉踉跄跄
D.多姿多彩禄禄终生芊芊细草闲情逸致
答案:
C
7.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
A.①我独自在礼堂外徘徊..。

②老汉拄着拐棍,背着草筐,整天孤独地徘徊..在田野上。

B.①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现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

②可是这复杂转辗..的全部过程只用了七个小时。

C.①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

②南宋统治者偏安..于江南。

D.①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浮浅..的祭品。

②我们既不能傲慢自大,又不能妄自浮浅..。

答案:
A
8.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风流周傥博学方正来势凶凶阻仰
B.人声鼎沸参差不齐尽态极妍凫水
C.坚难国运鞠身尽瘁大彻大悟摇蓝
D.浊流婉转杂乱无张高山之颠嗔视
答案:
B
9.下列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吞噬训诫粗制滥造骇人听闻
B.震慑狼籍司空见惯根深蒂固
C.羁绊憔悴一泻千里暗然失色
D.蜕变挑衅重峦叠障眼花缭乱
答案:
A
10.选出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这里看不到什么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耸然的单调没有什么任何区别。

B.已经决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C.他们对这位文坛泰斗颔首低眉,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D.你讲的话很有道理,不愧为法律界的中流底柱。

答案:
C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秀颀(qí)盔甲(huī)
B.玷污(zhàn)方醇(chún)
C.黄晕(hūn)裨益(bì)
D.颓唐(tuí)酝酿(niàng)
答案:
D
1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温馨震撼毫不忧豫莫衷一是
B.诚挚废墟众志成城徇私枉法
C.威胁弛名受益匪浅物竞天择
D.羡慕愧疚好逸恶劳别出新裁
答案:
B
13.从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态。

B.谈笑有长官,往来无百姓。

C.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荣有限。

D.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答案:
A
14.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当它戛(jiá)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mò)生了。

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zài)的寒冬。

C.蠢笨的企鹅,胆怯(què)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xuán)崖底下。

D.一个衣服褴褛(lǚ)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qiào)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答案:
C
15.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恍惚矜持金碧辉煌措手不及
B.震慑狼藉按步就班司空见惯
C.漫骂憔悴凶神恶煞一泻千里
D.蜕变挑衅记忆尤新眼花缭乱
答案:
A
16.下列加点字在词语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精益求精(更加)自命不凡(以为)
B.人迹罕至(稀少)无边无际(边际)
C.见异思迁(改变)不耻下问(下次)
D.偃旗息鼓(放倒)销声匿迹(隐藏)
答案:
C
17.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答案:
A
18.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海新耷着脸,他还记着昨天丁经理那伤他的话,海新的自尊心跟弹簧一样,谁碰一下,就蹦得很高。

B.那一棵一棵的大树,像我们的俘虏似的狼狈地躺在工地上。

C.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闷死人。

D.夜深了,四周一片宁静,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照着大地。

答案:
A
19.依次填人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们都应静下心来好好_______丛飞以短暂的青春年华和感人肺腑的善举谱写的生命之歌。

(2)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下机器人即将用于我国海底矿物资源的_______。

(3)现代化
的北京城需要现代歌舞艺术,现代歌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_______的事实。

A.品味考查质疑
B.品味考察置疑
C.品尝考察质疑
D.品尝考查置疑
答案:
B
20.以下选项中,依次填人横线上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每一个糊涂的人都___,每一个怯懦的人都___,每一个疲乏的人都___,而每一个反动者都战栗地倒下去!①振作起来②清醒起来③勇敢起来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
C
二、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慎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那么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亮的《出师表》)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猥.自枉屈猥(wěi)
B.夙.夜忧叹夙(shù)
C.庶竭驽.钝驽(nú)
D.攘.除奸凶攘(rǎng)
答案:
B
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躬.耕于躬:辛勤。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拜访。

C.遂许.先帝以驱驰许:容许。

D.后值.倾覆值:遇到。

答案:
A
3)以下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一样的一个是
A.先帝不以臣卑劣...
B.恐托付...不效
C.先帝知臣慎重...
D.至于斟酌...损益
答案:
A
4)从以下各句的主语看,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句是
A.由是感谢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答案:
C
5)以下对文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表现了诸亮小心慎重的性格特点
B.表现了诸亮傲视王侯的高尚精神
C.表现了诸亮远祸全身的平常心态
D.表现了诸亮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
答案:
C
22.下边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所联系,对照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甲)高祖微.时,尝避事,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

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轑釜(以勺刮乔釜使出声),客以.故去。

已而视其釜中有羹,由是怨嫂。

乃立齐代王,而伯子独不侯。

太上皇感觉..言,高祖曰:“非敢忘之也,为其母不长者。

”封其子信为羹颉侯(剋减菜汤的侯)。

高祖号为大度,不记人过者,然不置.轑釜之怨,独不畏太上皇缘此记分杯之语乎?(《东坡志林》)(乙)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王怒,欲杀之。

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项王从之。

(《史记·项羽本纪》)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高祖微.时微贱
B.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大、长
C.阳.为羹尽轑釜假装
D.虽.杀之无益虽然
答案:
D
2)对比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然不置.轑釜之怨虽杀之无益.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只益.祸耳
A.两个“置”相同,两个“益”也相同
B.两个“置”相同,两个“益”分歧
C.两个“置”分歧,两个“益”相同
D..两个“置”分歧,两个“益”也分歧
答案:
B
3)对比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客以.故去太上皇以为.言②太上皇以.为言且为.天下者不顾家
A.两个“以”相同,两个“为”分歧
B.两个“以”相同,两个“为”也相同
C.两个“以”分歧,两个“为”相同
D.两个“以”分歧,两个“为”也分歧
答案:
A
4)对比(甲)、(乙)两文,联系《鸿门宴》,选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高祖”与(乙)文中“汉王”所指为同一个人。

B.(甲)文中“太上皇”与(乙)文中“汉王”是父子关系。

C.(甲)文中“太上皇”与(乙)文中“太公”是指同一人。

D.(甲)文中的“而伯子独不侯”的“伯”便是指项伯,从(乙)文中看出项伯在暗中辅助刘邦。

答案:
D
5)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独不畏太上皇缘此记分杯之语乎
答案:
难道不怕太上皇因此记住分杯的话吗?
6)(甲)文中所谓的“分杯之语”,在(乙)文中具体是指什么?摘出有关文字,并翻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
(原文)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译文)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必然要蒸你的父亲,那么希望能分给我一杯肉汤。

三、现代文阅读
2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更富爱心。

②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

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段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相惜,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③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④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它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⑤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⑥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⑦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夫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

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

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⑧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⑨这个起伏的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最终成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⑩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

我心知,但凡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浅薄、似是而非的。

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以下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雾霭.(ǎi)
B.舐.(shì)犊
C.浸.(jìn)透
D.给.(gěi)予
答案:
D
2)以下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惺惺相惜:指性格、才能或境遇一样的人互相理解、同情。

B.热泪盈眶:眼睛因为快乐、感谢或悲伤而泪水充盈。

C.随心所欲:做事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D.似是而非:既是对的,也是不对的。

答案:
D
3)以下对第⑦、⑧两段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作者写小狗嬉戏、老牛舔犊,表现了农家落日自然背景中特有的风情。

B.作者写老农和他的马,突出了老农的率真自然,以与马的顽皮得意。

C.作者“热泪盈眶〞,因为老农的沉着旷达让他感到惭愧并滋生敬意。

D.作者认为人生的暮色虽然漫长,但难以忍受的痛苦只有短暂的瞬间。

答案:
D
4)以下对第⑨中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家园的风景,因为小异而略少新意。

B.家园的风景,因为难以描绘而更加单纯。

C.家园的话题,因为永恒不变而更有魅力。

D.家园的话题,因为简明单一而平常无奇。

答案:
C
5)以下句子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不同于其他三旬的一项为哪一项
A.落日比更富爱心
B.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段岁月
C.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D.但凡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
答案:
C
6)以下对本文中省略号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第⑤段和第⑦段中的省略号用法一样,表示列举的省略和状态的延续。

B.第⑤段和第⑧段中的省略号用法一样,表示列举的省略和状态的延续。

C.第⑦段和第⑧段中的省略号用法一样,表示语意未尽和思维的延伸。

D.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的省略号用法一样,表示语意未尽和思维的延伸。

答案:
A
7)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作者独抒性情,意在说明落日比更迷人。

B.作者观察细腻,意在提醒人们欣赏落日之美。

C.作者感受深刻,意在咏叹落日英雄迟暮般的悲壮。

D.作者满怀激情,意在抒发对故土落日风景的厚爱。

答案:
D
8)以下选文中的语句,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那个太阳
B.丘陵落日
C.家园落日
D.我的太阳
答案:
C
2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铁拐李”传奇陈圣芳他,拄着拐杖,个子瘦瘦高高的,是一个流浪乞丐,身背很多口袋的褡祾,每天走村串户地乞讨,像一个行脚僧,人们背地里都叫他“铁拐李”。

“铁拐李”讨米很特别,用手抓的米他是断然不会要的。

原来一个刁顽尖滑的大嫂,把一只紧捏的空手放进米袋子,然后从他袋子里面带出一大把米来。

铁拐李乞讨没有定性,走哪是哪。

天黑了,随便睡在学校或者队屋廊檐下,将身子蜷缩成大虾米,囫囵睡去。

当天放明时,又不知所踪了。

而一方方的墙壁上,却用土坷垃划写满了诗文。

湾子里的斋儒老先生曾经教过私塾,他一手捻着他那稀稀落落的几缕白胡子,一边摇头晃脑地吟哦着,一脸的陶醉。

“铁拐李”他有时也会给几分钱湾里的剃头匠,让剃头匠将他那乱茅草一样的头发理得顺顺当当的,但是他那飘然若仙的胡子他是一定不会剪的,而且,他每次去河边洗碗时,都会把胡子润湿,对着水面捊了又捊。

然后把碗刷的贼亮,像猫子舔了似的。

“铁拐李”虽然疯癫时六亲不认,举起拐杖见人就打,见狗就追。

一旦安静下来,他又特别喜欢孩子。

那天他在苕货家门口发现苕货在写字,便蹑手蹑脚笑眯眯地走了过去,在后面认真地端详着,并且细声细气地告诉苕货:你发倒笔了,这个勾是“利刀勾”,这个不是这样的,是“宝盖头”,上面没有一点……他告诉苕货很多以后,当再遇见苕货时,他还不忘在他的草稿纸上教几个字,过几天他回来时,他一定会考考苕货,如果苕货回答正确了,他会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把花花绿绿的豌豆糖来,赏给苕货。

有段时间,“铁拐李”突然不疯癫了,他居然背了一个上面印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的书包,一步一拐地走学校赶乡集,卖他用澴河潭坡上的泥巴做出来的口哨。

那泥巴做的口哨的确精妙绝伦,有高音的,有中音的,也有低音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如果那个小朋友吹的好,他会摸摸他的小脑袋,笑眯眯地说,拿去吧,不要钱。

得到哨子的孩子像过年般的高兴,于是刹那间,满湾子从南到北都是“蛐蛐”般忽高忽低的泥巴口哨声。

不过,他尤其喜欢苕货,他看见苕货往往会送他几个五颜六色的泥巴哨,并且还要当面给苕货做示范,同是“蛐蛐”几声,却别有一番韵味。

等到学生上课后,他就默默地站在教室的廊檐下,看着琅琅读书的孩子,一脸笑意。

有一次,他在走廊小黑板前伫立良久,然后捡起地上的粉笔头,在黑板上涂改起来。

一个老师发现了,便吼了几声,吓得铁拐李一溜烟跑了。

那老师过来一看却愣住了,原来他修改了一处语法错误。

从此以后,这位老师便特别关注起铁拐李来。

有一天,他路过铁拐李寄住的废砖窑时,看到一个漂亮的城里女子,对着铁拐李声泪俱下地说着什么,而他却有滋有味吃着讨来的米饭,理也不理。

后来那女子伸手去拉铁拐李,不料一下子惹恼了他,他挥舞着拐杖,吼道:“你滚,你滚,我不要你管……”那位老师忙躲到一边,看见那女人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废砖窑。

后来听人说铁拐李原来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因为说错了一句什么话划成右派,加上妻子闹离婚,所以就成了流浪的疯子;还有的人说,那个女人是他的学生,很是崇拜他,知道了恩师落脚地后,踏破铁鞋不远千里赶到这里……打这天起,铁拐李就突然从人们的视线里悄然消失了。

开始还有人念叨一下:铁拐李好长时间没有来讨饭哩?再后来,铁拐李这个名字就像从澴河上游冲下来的一截树枝,在河湾汊里打个转顺流而下,一去无踪。

而当“铁拐李”这个名字,再次被人提起时,已是十几年后的一天了。

那天,已考取博士生的苕货,给家里寄来一张他和导师以及师母的合影。

邻居们呼啦一下子围过来看,马上有人说:“咦!师母好年轻啊,怕要比导师年轻不少哩。

”突然有人叫了一声:“这苕货的导师,有点像铁拐李呢。

”大伙围过来一看,“呵呵,别说,还真有点像哩!”马上就有人说了:“瞎说,一个要饭的,一个是导师,八竿子也打不着呀!”苕货娘说,那好办,我打电话问问就知道了。

于是苕货娘在一圈人的注视下,拨通了电话:“喂,苕货,我问你一件事情哈……”(选自《2015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第一段,运用白描手法,简要勾勒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和生活状况,并交代了“铁拐李”这一外号的由来。

B.“铁拐李”虽以乞讨为生,但却不要手抓的米,还在墙壁上写满诗文,表现了他的孤高自傲以及与时代的格格不入。

C.小说中的多处细节描写,如“铁拐李”背的书包、漂亮的城里女子的出现等,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了“铁拐李”人性扭曲的社会原因。

D.小说中的“苕货”其实并不“苕”,是理解作品的重要线索人物。

“铁拐李”教他写字,送他泥巴哨子等情节,很好地凸显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E.该小说讲述了“铁拐李”颠沛流离的生活。

全文结构紧凑,情节不蔓不枝,语言朴素精炼,体现了作者较高的叙事技巧。

答案:
BC
2)“铁拐李”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不修边幅,举止特别.瘦高个,居无定所,以乞讨为生,头发虽理得顺当,却不剪胡子.②能诗能文,学识渊博.经常在墙壁上题写诗文,还帮学校老师改正语法错误.③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一笔一划地教“苕货”识字,用豌豆糖奖励孩子的进步.④富有生活情趣.潦倒落魄时,用泥巴做口哨,还吹出不同的声音。

四、填空题
25.《声声慢》“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描绘了冷清凄凉的景象;《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明媚中有几分落寞。

答案:
梧桐更兼细雨烟光凝而暮山紫
26.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湘夫人》)答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7.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答案:
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28.罔薜荔兮为帷,_________。

_________,疏石兰兮为芳。

(屈原《湘夫人》)
答案:
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
29.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答案: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0.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

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答案:
巫山巫峡气萧森塞上风云接地阴
3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答案: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32.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案:
银瓶乍破水浆迸曲终收拨当心画
33.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答案: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34.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的是,在学生思维有阻碍的时候加以开导,在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启发。

答案: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5.三岁为妇,____________。

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答案:
靡室劳矣靡有朝矣
36.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论语为政》)
答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7.杜甫《登高》一诗中既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又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李密《陈情表》)
答案: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39._________,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
虽趣舍万殊暂行于己
40.朝避猛虎,____________,磨牙吮血,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答案:
夕避长蛇杀人如麻
4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序天伦之乐事。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答案:
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
42.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答案:
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
43.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答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4.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

__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答案: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