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认识区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认识区域试题
1.多肉植物叶小、肉厚。
非洲西南部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和冬雨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下图是纳马夸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纳马夸兰夏季多雾的原因是
A.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明显B.沿海海水温度较高
C.沿岸暖流提供充足暖湿空气D.海陆间气温差异大
【答案】A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该地位于非洲南部西海岸,可以得出纳马夸兰附近海域有本格拉寒流经过,降温作用较强,因此纳马夸兰夏季多雾,所以A正确,故选A。
【2】多肉植物叶小、肉厚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富含营养物B.降水较多,汁液饱满
C.气候炎热干燥,储存水分D.地下水丰富,生长旺盛
【答案】C
【解析】据图文资料可知,纳马夸兰地区终年光热充足,且土壤成分结构基本上不存在年内周期变化,纳马夸兰雨季短暂,而多肉植物生长繁殖需水较多,故决定该地区野生多肉植物生长周期的因素是水分。
故选C。
【3】非洲纳马夸兰多肉植物出口到世界各地,主要得益子
A.互联网进步B.劳动力廉价C.交通改善D.政策支持
【答案】C
2.这是一个神奇的岛屿,岛上70%的动物是世界上独有的,80%的树木和植物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岛上的狐猴已经完成了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
右图示意该岛屿等高线地形,读图
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该岛屿R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海拔高度
C.纬度位置D.洋流性质
【答案】C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该岛屿R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带,热量充足,水源丰富,因此影响该岛屿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海拔高度,所以C正确。
【2】该岛屿物种独一无二,其根本原因是
A.脱离大陆较早B.开发历史较短
C.环境比较单一D.缺少大型天敌
【答案】A
【解析】岛上70% 的动物是世界上独有的,80% 的树木和植物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该岛
屿物种独一无二,其根本原因是脱离大陆较早,所以A正确。
【3】该岛屿狐猴集中分布区的自然景观是
A.荒漠B.草原C.绿洲D.森林
【答案】D
【解析】岛上70% 的动物是世界上独有的,80% 的树木和植物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岛上
的孤猴已经完成了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该岛屿孤猴集中分布区的自然景观是森林,所以
D正确。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份0℃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月份0℃等温线在B处发生较大弯曲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地形B.气候
C.河流D.洋流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1月份0℃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说明该处气温高于周边的同纬度地区。
通过图中可知该处为欧洲西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沿岸,由于沿岸由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起到
增温增湿的作用,即该地温度较高,等温线向北弯曲,故D正确。
河流对等温线的弯曲影响不大,排除C。
若是地形因素的影响,会使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且形成闭合中心,故排除A。
该等温
线并没有与纬度平行,也没有与海岸线平行,故与气候因素无关,排除B。
【2】A半岛的地理特征没有()
A.西海岸冬季多雾
B.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各地都能观看午夜太阳
D.冬季气温显著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
【答案】C
【解析】A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纬度较高,冬季陆地冷空气与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的暖气
流相遇,水汽凝结易形成多雾天气,故排除A;由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的流向可判断出,该半岛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故排除B;该半岛仍然有大部分低于位于极圈以外,即大部分地区没有极
昼现象,不能全部观看午夜太阳,故C符合题意;受沿岸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影响,冬
季气温显著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故排除D。
【3】M国海运业发达的自然原因是()
A.海运运费低,运量大
B.对外贸易发达,海运需求量大
C.海岸线曲折漫长,优良港湾多
D.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答案】C
【解析】M国为挪威,该国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外贸易发达,海运需
求量大;海运运费低,运量大;该岛受冰川侵蚀作用,使得西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适合
建港口。
选项中A、B、D为社会经济因素,只有C为自然因素,故选C。
【考点】洋流对气候影响、海运发达原因、海雾产生的条件
4.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在下图,甲是海南岛气候分区示意图,乙图为地形分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南岛气候可划分为湿热、湿凉、干热、干凉四个类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湿热B.b——干热C.c——湿凉D.d——干凉
【答案】D
【解析】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根据图示划分,a为湿凉,b为湿热,c为干热,d为干凉,故选D。
【2】海南岛的地形可分为三个地带,下列有关三个地带发展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大力发展热带农业区,②大力发展加工工业,③恢复和保护森林
B.①发展民族风情旅游,②大力发展红树林,③大力发展热带森林
C.①积极保护水源地环境,②建设甘蔗、粮食等农业基地,③建设港口,发展特色工业
D.①大力保护红树林,②划定农田保护区,③大力推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海南岛地形分为沿海平原带(③)、丘陵台地带(②)和山地丘陵带(①),平原地区可以发展港口建设和加工工业,②发展热带农业,③恢复和保护植被,结合选项选C。
【考点】岛屿的区域差异及开发方向
5.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行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
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
E<1 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
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行业结构超前系数。
据此完成下题。
【1】2001—2013年,“粤东西北” ( )
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
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越来越接近1,说
明滞后发展趋势减缓,A正确;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再后来又小于1,说明超前发展趋势不稳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超前发展趋势较平稳;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并不相同。
【2】2001—201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 )
A.技术密集型行业B.资源密集型行业
C.资金密集型行业D.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答案】D
【解析】从表中制造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可看出,“粤东西北”只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大
于1,说明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D正确。
【3】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为题可能是 ( )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答案】B
【解析】由“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表”中可看出,制造业
分工协作程度较低,B正确;
6.爪哇岛上的M地被誉为“世界雷都”,位于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一年约有322天打雷(雷电天气与地形、气象及所处纬度有关),200天下雨,生物资源丰富。
下图为爪
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M地比该岛其它地区打雷天气更多的原因是()
A.地处低纬度B.位于岛屿内部C.空气湿度大D.位于山间盆地
【答案】D
【解析】雷雨是空气对流运动形成的,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早晨天空晴朗,随着太阳升起,天空
积云逐渐形成并很快发展,越积越厚,到了午后,雷电交加,暴雨倾下,雨后天晴;爪哇岛地处
热带,周围水域广阔,空气对流强烈,易形成雷雨;M地是山间盆地,白天四周山坡升温快,但
是中午过后,盆地内部水汽蒸发旺盛,对流强烈,对流雨多是午后出现。
选D正确。
【2】M地房屋建筑()
A.多为矮层B.多高低错落C.多吊脚楼D.多茅草屋
【答案】A
【解析】M地多大风暴雨,房屋防风防雨功能。
选A正确。
【3】M地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C.土壤肥沃D.雷雨天多
【答案】B
【解析】M地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种类丰富,也为动物资源提供丰富的
食物。
选B正确。
【考点】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7.下图为世界某海域局部地区甲岛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岛附近海域每年4—9月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达一年中最高B.降水达一年中最多
C.陆地河流汇入泥沙最多D.附近洋流影响最大
【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岛位于印度洋,而且位于索马里半岛的东部,冬季,印度洋受东北季
风的影响,形成自东向西的季风洋流的影响,索马里沿岸受东北风影响,由海洋刮向陆地,增温
增湿;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在半岛东南部沿岸为水平离岸洋流,海底冷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增多,形成丰富的渔业资源,因此D正确。
【2】对该岛交通地理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地处阿拉伯海与亚丁湾的交接处,是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
B.处于亚丁湾东南端,是太平洋通向红海和东非的海上交通要道
C.扼守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交通要道
D.位于波斯湾咽喉要道,影响世界重要石油运输线
【答案】A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岛位于阿拉伯海与亚丁湾的交接处,是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
A正确;该地地处于亚丁湾东南端,是大西洋通向红海和东非的海上交通要道,B错误;扼守曼
德海峡,是大西洋洋到印度洋的交通要道,C错误;位于红海咽喉要道,影响世界重要石油运输线,D错误。
故选A项。
8.农业部透露,到2020年,土豆将逐渐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种植的马铃薯个大质优,薯型整齐,成为肯德基、麦当劳的固定供货源。
该地种植马
铃薯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光照充足②热量条件好③昼夜温差大④病虫害较少⑤降水充足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甲地位于甘肃南部,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②错;且位于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过渡地带,降水较少,⑤错;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病虫害较少。
故选D。
【2】甲、乙两地就中国薯都的称号展开争夺。
乙地与甲地相比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种植面积大
B.靠近京津,交通便利
C.降水量大,利于马铃薯生长
D.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答案】C
【解析】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种植面积较大;且距离京津较近,交通便利;但位于
我国半干旱地区,降水少,C错;地广人稀,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说法不正确的,故选C。
【考点】农业的区位条件
【名师】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应结
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与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复种指数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农作物生
长发育要求的光、热、水条件不同;所以气候影响农作物的品种、耕作制度。
(2)地形:坡度大于25°一般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会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
拔有所不同;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3)土壤:土壤的酸碱度、肥力、土层的厚度、土壤的质地影响农作物种类和产量,所以依据土壤
的特性选择农作物品种。
(4)水源:决定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的农业发展,农业应布局在灌溉条件
便利的地区。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是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主导方向。
9.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因大规模填海造陆使其成为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风车、奶酪、木鞋、郁金香号称荷兰“四宝”。
结合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荷兰“四宝”反映
A.风车——季风强B.奶酪——游牧业
C.木鞋——多山的地形D.郁金香——温和湿润
【答案】D
【解析】风车主要利用的是西风,不是季风,A错;奶酪主要来源乳畜业,不是游牧业,B错;
荷兰位于西欧偏北部,地势低洼,多条大河流经,降雨又较多,穿木鞋能防潮湿,冬季垫上稻草
还能保暖,C错;温和湿润适宜鲜花生长,所以盛产郁金香,D对。
【2】影响岛链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A.板块运动B.洋流流向C.径流分布D.火山喷发
【答案】B
【解析】该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A错;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洋流影响泥沙的沉积,
洋流方向与岛链走向一致,B对;径流分布影响泥沙主要沉积在河口,C错;板块内部火山喷发少,D错。
10.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①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指出②海域的海底地形名称,并简析其成因。
(3)说明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4)分析图中沼泽的形成原因。
【答案】(1)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连接欧洲、非洲、西亚、南亚(任答2个)与东亚、
东南亚、大洋洲(任答2个)等地的海上必经之地。
(2)海沟。
大洋(印度洋)板块俯冲(挤压)至大陆(亚欧)板块之下。
(3)径流量大;水位(径流)季节变化小;流速较快;含沙量小。
(4)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位于沿海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风
暴潮(海啸)导致海水淹没沿海低地(。
【解析】(1) ①是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连接欧洲、非洲、西亚、南亚与东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地的海上必经之地。
是印度洋与太平洋
上最短的海上通道。
(2) ②是苏门答腊岛屿东侧的印度洋海域,水深且等深线密集,说明其深度变化大,是海沟。
是大洋(印度洋)板块俯冲(挤压)至大陆(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深海沟。
(3)图示区域是马来群岛,地处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降水丰富,河流的径流量大;
水位(径流)季节变化小;岛屿都是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水能资源丰富;雨林气
候植被覆盖率高,河流的含沙量小;地处热带,无结冰期。
(4)图示沼泽分布在苏门答腊岛的东侧,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位于沿海平原,地
势低平,排水不畅,易积水发生洪涝灾害;沿海地带受风暴潮(海啸)导致海水淹没沿海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