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让南昌共青团工作更加走“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让南昌共青团工作更加走“心”
作者:盛炜
来源:《中国共青团》 2018年第10期
文|盛炜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
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共青团改革的总体部署,团南昌市委靠
前谋划,主动担当,坚持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聚焦创新、聚力攻坚,市级改革方案率先出台,在全国地市级和本市群团部门中走在前列。
而改革,让南昌共青团工作更加走“心”。
不忘政治育人这个初心,突出增强引领力
党的青年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团组织,政治育
人就是共青团的初心。
主题活动引领向党。
一改以往“一个点”“一阵风”式的活动方式。
一方面,广泛开展
“青年大学习”主题学习活动,通过举办“青春拥抱新时代”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你好,新时代”、《红色家书》分享会等主题活动,持续开展 70 期党的十九大精神“每日一学”,特邀团十八大代表赴基层宣讲 20 余次,累计 50 万余人次参与系列学习;另一方面,
广泛开展“走近青年习近平”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青联委员赴延安、乌鲁木齐等地参加
“走近青年习近平”实践活动,在承办第二届“洪港澳”青年夏令营活动过程中,组织 100 余名两岸青年大学生结对同游八一起义纪念馆。
阳光学校引导向善。
针对误入歧途、迷途,法律够不上、家庭管不了的有严重不良行为青
少年,团市委转变工作思维,在全省首创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挂牌成立南昌市阳光学
校进行教育矫治。
学校成立以来,共接收公安机关移送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 707 人,已结业620 人。
据公安部门统计,学校开办以来,南昌市砸车窗盗窃财物案件下降了 89%。
近两年,
学校教育矫治好转率均超过 97%。
中央综治委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动态》简报上给予重点宣传。
《江西政法动态》编发专期进行宣传,中国青年报也对此以大版面进行了报道。
榜样选树引荐向上。
团市委改变过去层级下任务、等典型报事迹的做法,通过
“号”“岗”“队”“手”联创扩大选树面,引导广大青年参与推选、参与评议,积极传播向
上向善正能量。
两年来,团市委积极推荐全国、全省优秀“两红两优”“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先进典型 216 人、先进集体 8 个。
开展全市“两红两优”“南昌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少先
队员”等评选活动,表彰先进个人 354 名,先进集体 145 个。
团市委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不离强产兴城这个核心,突出增强动员力
团市委始终坚持“首位担当、首创意识、首善作风”的“省会共青团”定位,切实通过改
革增强组织动员能力,积极参与全市产业发展、城市文明工作。
首创少年宫校外教育集团,搭建一宫多点的青少年校外教育体系。
团市委整合资源,挂牌
成立了南昌市少年宫教育集团,集团突出社区少年宫、流动少年宫等公益性项目,每年培训人
数从7000 人次扩大到 1.5 万人次。
在全国首创公益性社区少年宫活动,覆盖 15 个社区近
500 名困难青少年,每年社区完成 28 次活动课,累计服务 14万人次。
在农村开展流动少年
宫公益品牌活动,累计开展流动少年宫公益活动 26 场,覆盖留守儿童 2450 人次,市少年宫
获评全国流动少年宫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单位。
筹措青创投资基金,构建六位一体的青创工作体系。
成立市青年创业投资基金,初始募集
的1 亿元已基本到位,有效帮助创业青年和企业突破“创业资金”匮乏的瓶颈。
全国第七个中
国青年创业社区已挂牌小蓝创新创业基地,在高新区挂牌成立全省首个共青团创新创业基地。
连续举办五届青英创业挑战赛,免个人担保、免抵押、免利息的南昌市青年创业贴息贷款已落实,青创投资、青创贷款、青创基地、青创赛事、青创联盟、青创培训六位一体的青创服
务体系初步形成。
整合志愿服务力量,搭建一会多盟的志愿服务体系。
依托南昌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青年
志愿服务联盟。
在全国首创流动志愿服务车服务体系,全市已协调购置 5 台。
承接江西省第四届花博会志愿服务工作,2600 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45452 小时,服务广大游客及市民逾50 万人次。
组织 2320 名志愿者参与南昌国际马拉松比赛志愿服务。
组织1600 名志愿者开展春
运“暖冬行动”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数达 2.7 万小时。
连续 120 个周末组织志愿者常态化
开展“青清行动”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参与志愿者达 1.82 万人次,共捡拾垃圾 2 万余袋,服务时长超过 3 万小时。
在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首通段)常态化开展小鲜鹭志愿服务。
不虚服务青年这个中心,突出增强影响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共青团组织就是以青年为中心。
团市委以改革为契机,积极
创新理念,构筑平台,优化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工作影响力。
做大南青基金平台。
南青基金会自成立以来,累计筹集善款突破 3000万元,实施助学、
助困、助残、助孤、助病等青少年公益项目,共救助帮扶青少年 5 万余人次;创新网络公益众筹,网络募款总额突破 1200 万元,连续三年在中国公益基金会透明指数排行榜中获得满分,
在全国排名第一。
同时,南青基金作为全国唯一完全社会化运作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没有任
何财政拨款金额,没有一个行政事业编制,没有一个财政供给人员。
做优青字项目品牌。
成立婚恋交友、脱贫攻坚等十大重点项目工作组,促进共青团重点工
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开展赣青扶贫专项行动 80 余场,帮助 6428 名青少年实现微心愿,为3000 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人身意外伤害和大病保险保障。
“青壹暖冬”行动先后走访慰问 600 余名困难青少年及部分现役军人、军烈属、离退休干部。
此外,点亮微心愿、青藤聚智、青英创业、青盾维权、青巢中心、彩虹工程、流动志愿服务车等品牌活动也渐成常态、广受
好评。
做强少年军校项目。
团市委在全市 100 所学校铺开“少年军校进校园”活动,组织专业教官每周进校园对5000 名少先队员进行八一精神和国防意识教育,每年教育培训规模突破 30万人次。
人民网、中国青年网、江西日报等主流媒体都曾进行过集中宣传报道,央视少儿频道专
门为此制作了一期节目,在 2017 年八一期间播出。
做实代表联系机制。
推选 4 名基层一线的青年为团市委兼职副书记;中国好人青年英雄许诺选任为团市委常委;6 名青年代表在团代会全体会议上发言;在共青团南昌市第十七次代表
大会和十七届委员会、常委会中基层和一线代表比例分别为84.25%、55%、46.67%,比上届比
例明显提高。
成立南昌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智库,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南昌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
的水平。
建立了“1+X”联系青年制度,让共青团工作更加注重直接面向青年。
不松强基固本这个重心,突出增强凝聚力
基层组织是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眼睛向下、重心下沉”是共青团改革的关键
内容,是破解基层“缺人员、缺经费、缺阵地、缺活动”的有效途径。
纵横联动激活基层组织。
积极推进基层团组织按期换届,全市各县区团组织已全部完成换届,顺利完成全市 1849 个村(社区)团组织换届。
建立市属企业共青团工作联席会议、市属
高校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市属企业、高校共青团工作实现科学发展,激发机关企事业单位、高
校共青团组织活力,每季度轮值开展团建联席会。
交叉联督规范基础团务。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入团志愿书填写不规范”“三制两会一课
开展不到位” 等问题,组织调查组深入各县区的学校、企业及乡镇(街道),组织开展挂点督查、集中督查、交叉督查,指导帮助基层夯实工作基础,规范团员发展号段管理,理清团组织隶属关系。
每年开展两次流动现场会,促进基层比对查找自身不足、学习他人典型经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协同联建拓展基层阵地。
线上,投入 200 余万、为青少年提供综合服务的赣鄱青年云平台已进入验收阶段,南昌青年之声稳居全国地市级团委前二十、全省地市团属系统前列、全市政
务微信前三,延伸打通服务青少年的声音渠道。
线下,在全市各县区打造67个青年空间,常
态化开展“四点半课堂”、点亮“微心愿”等活动。
挂牌成立共青团影院,并延伸至各县区,邀请单身团员青年、环卫工代表等参与多场观影活动。
推动建立青少年观护教育基地 4 处,
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15 个。
在改革的道路上,团市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实施力不够,组织动员力弱化等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今后,团市委将
紧紧抓住改革这个重大机遇,凝聚全市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奋力迈出“融合共青团青
春英雄城”新步伐,持续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为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打造建设富裕美丽
幸福现代化江西“南昌样板”,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系团南昌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