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分子间的作用力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颜色B.状态C.化学键D.原子核2.下列过程有化学键破坏的同时又有化学键形成的是()A.碘升华B.冰融化C.浓盐酸挥发D.氯化铵受热分解3.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升华B.酒精溶于水C.冰融化成水D.氯化氢气体溶于水4.下列变化过程中,原物质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同时有离子键形成的是()A.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B.氯化氢溶于水C.溴化氢气体与氨气相遇反应D.锌和稀硫酸反应5.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破坏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形成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过程的是() A.冰→水→水蒸气→氢气和氧气B. 2Na+Cl2===2NaClC. 2H2+O22H2OD. 2H2O2===2H2O+O2↑6.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这一事实,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钠投入水中B.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化为金刚石C.干冰汽化D.五氧化二磷吸水7.下列物质在溶于水和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完全相同的是()A.氯化氢B.冰醋酸C.硫酸氢钠D.氢氧化钾8.现有如下各种说法:①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②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力;③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判断氯化氢分子里存在离子键;④氢气和氯气的反应过程:H2、Cl2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原子、Cl原子,而后H原子、Cl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B.都不正确C.①②④D.①9.食盐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HCl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放入食盐并不破坏氯化钠中的化学键B. HCl的电子式是H+[C]-C.氯化钠熔化时共价键被破坏D. HCl溶于水能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10.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断裂和形成的是()A. NH4Cl NH3↑+HCl↑B. NH3+CO2+H2O===NH4HCO3C. 2NaOH+Cl2===NaCl+NaClO+H2OD. 2Na2O2+2CO2===2Na2CO3+O211.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A.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C. 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D. F2、Cl2、Br2、I2的沸点依次升高12.下列物质沸点递变顺序正确的是()A. SnH4>GeH4>SiH4>CH4B. SbH3>AsH3>PH3>NH3C. HI>HBr>HCl>HFD. H2Te>H2Se>H2S>H2O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沸点大小:HI>HBr>HCl>HFB.干冰升华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C. HF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D.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14.卤素互化物是指不同卤素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XX′型卤素互化物与卤素单质结构相似、性质相近。

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

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

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
分子间作用力是指分子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力量,这些力量
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分为
几种类型,包括静电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键等。

静电力是由于分子内部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而产生的力量。


两个分子之间存在正负电荷时,它们会相互吸引,形成静电作用力。

这种力量在离子化合物中特别显著,如氯化钠(食盐)中的钠离子
和氯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

范德华力是一种由于分子之间的瞬时偶极矩而产生的吸引力。

即使没有永久的电荷分布,分子中的电子云也会在瞬间形成偶极矩,从而产生范德华力。

这种力量在非极性分子之间起着重要作用,例
如在液体和气体中。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它是由于氢原子与高电负性
原子(如氧、氮或氟)之间的相互吸引而产生的。

氢键在水分子和
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产生的一种强大的分子间作用力。

这种力量在离子化合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氯化钠和硫酸铜等。

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通过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从而为材料设计和化学反应提供指导。

因此,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对于化学和材料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7.3 分子间的作用力 习题

7.3 分子间的作用力 习题

7.3 分子间的作用力习题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6、7题为多选题)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D.分子动理论是在一定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答案:C解析:由分子动理论可知A、B对,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C错。

分子动理论的提出是在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等实验基础上提出的,D对。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汽车轮胎充气时费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液体很难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C.向气球充气时,需要用力,这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以上说法全错答案:D解析:A、C选项中用力是需要克服气体的压强,A、C错。

对于B选项,液体分子中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不过在压缩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故B错,只能选D。

3.(山东烟台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两个相近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B.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增大时,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C.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为零D.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答案:D解析: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增大,选项A错误。

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增大时,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都在减小,选项B错误。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合力不为零,选项C错误。

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选项D正确。

4.(青岛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子力的概念,下面铅柱不脱落,是因为上面铅柱对它有向上的分子引力作用,D正确。

高中知识清单化学

高中知识清单化学

高中知识清单化学高中化学必背知识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电子排布式:1s 2s 2p 3s 3p 4s 3d 4p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泡利原理:每个轨道里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用方向相反的箭头“↑↓”自旋方向相反。

洪特规则:当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比较稳定的。

2.第一电离能: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3.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叫电负性。

4.元素周期律二、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共价键: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能量降低。

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共价键类型:σ键和π键,还有一种特殊的共价键是配位键键长与键角:键长与原子半径相关,键角与分子空间结构相关离子键:当两种原子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容易发生电子得失而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的实质就是静电作用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

范德华力:物质分子间存在的微弱相互作用氢键:分子间(内)电负性较大的成键原子通过H原子而形成的静电作用三、晶体结构2.晶胞的计算金刚石晶胞NaCl晶胞CO2晶胞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晶胞中每个C原子和4个C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成为正四面体结构,C原子与碳碳键个数比为1:2,最小环由6个C原子组成,每个C原子被12个最小环所共用;每个最小环含有1/2个C原子。

NaCl属于离子晶体,晶胞中每个Na+周围吸引着6个Cl-,这些Cl-构成的几何图形是正八面体,每个Cl-周围吸引着6个Na+,Na+、Cl-个数比为1:1,每个Na+与12个Na+等距离相邻,每个氯化钠晶胞含有4个Na+和4个Cl-。

干冰属于分子晶体。

晶胞中每个CO2分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O2有12个。

1个晶胞中含有4个CO2金属晶体:金属Na、K、Cr、Mo(钼)、W等中金属原子堆积方式是体心立方堆积,原子的`配位数为8,一个晶胞中含有2个原子。

高一化学人教版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高一化学人教版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目标定位] 1.了解氢键形成的条件及氢键的存在。

2.学会氢键的表示方法,会分析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一、氢键1.比较H2O和H2S的分子组成、立体构型及其物理性质,分析H2O的熔、沸点比H2S高的原因是什么?答案H2O和H2S分子组成相似,都是V形极性分子,常温下H2O为液态,熔、沸点比H2S 高。

在水分子中,氢原子与非金属性很强的氧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由于氧的电负性比氢大得多,所以它们的共用电子对就强烈地偏向氧原子,而使氢原子核几乎“裸露”出来。

这样带正电的氢原子核就能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孤电子对发生一定程度的轨道重叠作用,使水分子之间作用力增强,这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是氢键,比范德华力大。

硫化氢分子不能形成氢键,故水的熔、沸点比硫化氢的高。

2.氢键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它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通式可用A—H…B—表示。

式中A和B 表示F、O、N,“—”表示共价键,“…”表示氢键。

3.氢键的形成条件有哪些?答案(1)要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强的元素X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如H2O中的氢原子。

(2)要有一个电负性很强,含有孤电子对并带有部分电荷的原子Y,如H2O中的氧原子。

(3)X和Y的原子半径要小,这样空间位阻较小。

一般来说,能形成氢键的元素有N、O、F。

所以氢键一般存在于含N—H、H—O、H—F键的物质中,或有机化合物中的醇类和羧酸类等物质中。

4.氢键的特征是什么?答案(1)饱和性在形成氢键时,由于氢原子半径比X、Y原子半径小得多,当氢原子与一个Y原子形成氢键X—H…Y后,氢原子周围的空间已被占据,X、Y原子的电子云的排斥作用将阻碍一个Y原子与氢原子靠近成键,也就是说氢原子只能与一个Y原子形成氢键,即氢键具有饱和性。

(2)方向性X—H与Y形成分子间氢键时,3个原子总是尽可能沿直线分布,这样可使X与Y尽量远离,使两原子间电子云的排斥作用力最小,体系能量最低,形成的氢键最强、最稳定,所以氢键还具有方向性(如下图)。

氢键 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氢键 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Br2
50 0
CCl4
-50 -100
50 100 150 200 250
Cl2
相对分 子质量
-50 -100
100 200 300 400 500
相对分 子质量
-150
-150 CF4
-200 F2
-200
-250 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与 -250 四卤化碳的熔沸点与 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1)存在: 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
(2)强弱:比化学键弱
(较弱) 分子间作用力
O HH
化学键 (较强)
1.为什么NaCl在熔化状态或水溶液中具有导电性,而液态氯化氢却不 具有导电性?
前者熔化或溶于水破坏了离子键,形成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后者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2.干冰受热汽化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气体在加热条件下
1、结合下列数据分析下列间题:
O原子的电负性强
①为什么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CH4分子间难形成氢键?
②为什么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HCI分子间难形成氢键? N原子的半径小
氢键的形成条件
⑴有X-H共价键,X原子电负性强,原子半径 小,主要是F、O、N。 ⑵ X—H…Y中的Y必须电负性强、原子半径 小、具有孤对电子。X、Y可以相同,也可 以不同。
氢键的本质: 强极性键(X-H)上的氢与电负性很大的、含孤电子 对并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Y之间的静电作用力。
3、氢键的特点: 有方向性,有饱和性
• 方向性(X-H…Y尽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 饱和性(一个X-H只能和一个Y原子结合)
典例剖析
例1、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的是( )

高一化学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断裂,同时也有化学键形成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是共价化合物C.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A.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因此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断裂,同时也有化学键形成,正确;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错误;C.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中根据电荷守恒一定含有阳离子,正确;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因此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正确。

【考点】考查化合物与化学键的关系的知识。

2.下列化合物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BaCl2B.H2O C.Ca(OH)2D.Na2O【答案】C【解析】A、氯化钡中只含有离子键,错误;B、水中只含有共价键,错误;C、氢氧化钙中钙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O与H之间是共价键,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正确;D、氧化钠中只含有离子键,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物质中化学键的判断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有下列六种物质:①碳60(C60)晶体②硼晶体③Na2O晶体④ CaF2晶体⑤P4O10晶体⑥碳化硅晶体。

其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属于分子晶体的是,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__。

(2)有下列分子:HCN、P4、SO3、PCl3、BF3,其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3)有下列离子:SO32-、SO42-、CO32-,其中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形的是,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属于sp2杂化的是。

(4)CaO晶胞如右图所示,CaO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______;与每一个钙离子距离最近并且距离相等的钙离子有____个;CaO晶体和NaCl晶体的晶格能分别为:CaO:3 401 kJ/mol、NaCl:786 kJ/mol。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1.2.3分子间作用力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理念】结合新课改要求,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大量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而且也乐于学习。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二单元第三小节,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微粒间的其中一种作用力——化学键后,学习微粒间的另一种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为解释物质的一些性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同时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水中的氢键,解释了水的沸点较高和冰的密度比水小的原因,将化学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联系在了一起,很好的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学情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针对普通高中高一学生。

从知识的起点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对微粒间的作用力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认知思维起点上看,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因此,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展开教学,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分子间作用力,正确区分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关系2、认识到微粒之间的作用不同,导致物质性质有所差异过程与方法:以常见物质物态变化为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并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分子间作用力教学难点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认识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教法阐述】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以干冰态变化为例,让学生分析、归纳出微粒间的另一种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用常见物质的沸点为例,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实现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重力:由于物体的质量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也叫重量。

2、万有引力: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叫做万有引力。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的性质和成因与原子核外电子绕核旋转的动能有关,同时还与分子本身的性质和体积有关。

它的作用表现在:①分子间相互碰撞时,分子间会有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电子的得失; ②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生成物的分子或离子有的带电,有的不带电; ③一些固体物质在高温下可以被熔化。

3、分子间的作用力,除了使物体获得了向心力以外,还使物体的质量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利用分子间的作用力改变物体的质量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如对天平的改装和检修,都是利用了分子间的作用力。

4、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5、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在通电螺线管中,由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两个互相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可以大小不相等,方向不一定相反,在作用的效果相同时,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能量:动能、势能和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叫做能量的转化。

例如:摩擦生热、水的沸腾、汽车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滚动摩擦、风扇叶片和空气的流动、电磁炉中电热丝的发热等等。

7、势能: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由于机械功而具有的能叫势能。

例如:人爬上比自己高的大山时,要克服很大的重力做功;火箭飞上天空,需要克服巨大的燃气做功,推动火箭前进;在发射架上把导弹竖起来的过程中,火箭和导弹具有的能量属于势能。

能量:动能、势能和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叫做能量的转化。

例如:摩擦生热、水的沸腾、汽车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滚动摩擦、风扇叶片和空气的流动、电磁炉中电热丝的发热等等。

2021年江苏省高中化学竞赛冬令营辅导课件-各名校老师汇编-第2讲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高一班)

2021年江苏省高中化学竞赛冬令营辅导课件-各名校老师汇编-第2讲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高一班)

( 2017江苏) 丙酮(
)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
类型为 sp3、 sp2 。
( 2016江苏) HOsCpH3、2CsNp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思考:COF2的分子构型及键角大小关系。
F 123.2。 112.5。 C O
F
注意
(1)不同键型间的排斥力大小: 三键——三键 > 三键——双键 > 双
离子化合物 的电子式
二、共价键
1. 定义: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 理解: ①成键的主要原因:共用电子对 ②成键元素:一般是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 ③存在物质: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 如Cl2、CO2、NaOH、NH4Cl、AlCl3
写出HCl、CO2、NH3、H2O、N2H4、HClO、H2O2、N2、CCl4电子式。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原子怎样结合成为分子?

离子键
化学键的类型
分子或物质的内部
金属键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 间的较强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
极性键、非极性键 σ键、π键 单键、双键和三键
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分子间或分子内
一、离子键
1. 定义: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没有方向性,没有饱和性。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1940年英国化学家西奇维克(Sidgwick)提出价层电子对互斥 (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理论,用以判断分子的几何构型。
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 价层电子对: 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对
鲍林提出: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子的2s 轨道和3个2p轨道会发生混杂,得到4个相同的sp3杂化轨道:

电子式的书写及分子间作用力-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新教材人教版)

电子式的书写及分子间作用力-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新教材人教版)

电子式的书写及分子间作用力【学习目标】1、掌握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电子式的书写2、掌握范德华力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主干知识梳理】一、电子式的概念及书写技巧1、电子式的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微点拨】元素符号周围标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

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以单电子分布,多于4时多出部分以电子对分布2、电子式的书写(1)原子的电子式:书写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式,直接用“·”或“×”把最外层电子一一表示出来即可氢原子氯原子氮原子钠原子氧原子钙原子(2)简单阳离子(单核)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离子符号本身,不需标示最外层电子钠离子锂离子镁离子铝离子Na+Li+Mg2+Al3+(3)简单阴离子(单核)的电子式:在书写电子式时,不但要表达出最外层所有电子数(包括得到的电子),而且还应用“[]”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以表示其所带的电荷Cl—O2—S2—N3—(4)原子团的电子式:作为离子的原子团,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而且都应用“[]”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量NH4+H3O+OH—O22—S22—C22—(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阳离子的电子式和阴离子的电子式组成的,对于化合物是由多种离子组成的物质,相同离子间要隔开排列,注意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CaO K2S CaF2NaOH NaHCaC2Na2O2FeS2NH4Cl NH5Mg3N2Na3N Al2S3(6)离子键的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离子键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式时,前面写出成键原子的电子式,后面写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一箭头“→”连起来即可,如:(7)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共价分子):共价化合物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形成的,书写电子式时,应把共用电子对写在两成键原子之间,然后不要忘记写上未成键电子结构式: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式子叫做结构式。

高一化学化学键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知识精讲

高一化学化学键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知识精讲

高一化学化学键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本讲主要内容】化学键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化学键的概念、分类、特点、成键条件、表示方法等,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以及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 化学键1. 化学键概念的理解①概念: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注意:a. 必须是相邻的原子间。

b. 必须是强烈的相互作用,所谓“强烈的”是指原子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即共用电子对或得失电子。

②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内部或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及阴、阳离子间,对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来说就是分子内...的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对由离子形成的物质来说,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这些作用是物质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

③化学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 离子键①概念: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②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③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④成键性质:静电作用。

这种静电作用不是静电引力而是指阴、阳离子之间静电吸引力与电子之间、核间斥力处于平衡时的总效应。

⑤成键条件:⑥键的特点: 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⑦存在范围:离子键存在于大多数强碱、盐及金属氧化物中。

⑧表示方法:电子式。

⑨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

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

离子键越强,破坏它所需能量就越大。

离子键的强弱主要影响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离子键越强,熔沸点就越高。

3. 共价键①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②成键元素:非金属元素或某些不活泼金属和非金属。

③成键粒子:原子。

④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对两原子的电性作用。

⑤成键条件:非金属元素间原子最外层电子均未达饱和状态,相互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共价键,体系总能量降低。

⑥键的特点:有方向性、有饱和性(最外层有几个不成对单电子,即可形成几个共价键)⑦存在范围: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多原子单质、共价化合物(如酸、有机物等)、复杂离子化合物中。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它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作用力影响着液体的表面张力、气体的压强、固体的熔点和沸点等物理性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间作用力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率。

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类型: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和共价键。

范德华力是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弱作用力,它是由于电子在空间中的不均匀分布而产生的。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它发生在一个电负性较高的氢原子与一个电负性较低的原子之间。

离子键则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产生的。

共价键则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

这些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例如,范德华力较弱,因此非极性物质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

氢键较强,使得水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以及较大的表面张力。

离子键较强,导致离子晶体具有高熔点,而共价键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熔点。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间作用力也可以影响反应的进行。

例如,在溶剂中,分子间作用力可以使溶质分子离解,促进化学反应的发生。

此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子间作用力可以调节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总而言之,分子间作用力是决定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因素,它们的强弱和类型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指不同分子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力量。

这些力量在化学和生物分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分子的结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几种主要类型: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一种临时性的吸引力,最常见的就是在非极性分子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是由于偶极矩在时间上的随机分布所引起的,这些偶极矩是由于电子的运动而产生的。

范德华力的大小与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极化程度有关。

当两个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距离足够近时,它们之间会发生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

2.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范德华力,它是由于氢原子与高电负性原子(如氮、氧和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氢键是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对于分子之间的结合、分子的性质和生命过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水分子中的氢键是使水具有高沸点和高表面张力的原因之一3.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通常涉及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是非常强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导致分子或晶体的形成。

离子键在很多物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盐、氯化钠等。

4.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于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而形成的。

在共价键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来实现稳定的化学结合。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和相互之间的距离。

共价键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5.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原子通过电子在整个金属晶格中的自由运动而形成的。

金属键是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的原因之一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相互作用力,如静电相互作用、疏水作用和范德华斥力等。

静电相互作用是由于电荷之间的吸引或排斥而产生的。

疏水作用是水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导致水溶液中水分子包围非极性分子形成水合物的原因之一、范德华斥力是由于电子云的重叠而产生的排斥力,是主要的范德华力作用的对立面。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1、元素周期表:H 元素周期表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24.Al Si P S Cl 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Rb Sr Y Zr Nb Mo95.Tc[98]Ru101.Rh102.Pd106.Ag107.Cd112.In114.Sn118.Sb121.Te127.I126.Xe131.Cs 132.Ba137.La-LuHf178.Ta180.W183.Re186.Os190.Ir192.Pt195.Au197.Hg200.Tl204.Pb207.Bi209.Po[210]At[210]Rn[222]Fr [223 ]Ra[226]Ac-La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周期名称周期别名元素总数规律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叫周期。

7个横行7个周期第1周期短周期2电子层数 == 周期数(第7周期排满是第118号元素)第2周期8第3周期8第4周期长周期18第5周期18第6周期32第7周期不完全周期26(目前)族名类名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规律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第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为一族。

7个主族7个副族0族第Ⅷ族主族第ⅠA族H和碱金属1主族数 == 最外层电子数第ⅡA族碱土金属2第ⅢA族3第ⅣA族碳族元素4第ⅤA族氮族元素5第ⅥA族氧族元素6第ⅦA族卤族元素70族稀有气体2或8副族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一、碱金属元素:1、锂钠钾铷铯钫(Li、Na、K、Rb、Cs、Fr)2、递变规律:同主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在增大。

3、物理特性:①颜色逐渐加深;②密度不断增大(Na>K);③熔沸点逐渐降低;④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精品讲义第35讲共价键例题与练习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精品讲义第35讲共价键例题与练习

第35讲共价键一、Cl2、HCl的形成过程二、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粒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

3.成键实质:共用电子对对两个原子的电性作用。

4.成键原因:通过共用电子对,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达到“2”或“8”的稳定状态,两原子核都吸引共用电子对,使之处于平衡状态,体系总能量降低。

5.存在:①非金属单质分子(稀有气体除外),如H2、O2、Cl2、C等;②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中,如H2O、CO2、H2SO4、CH4等;③原子团(根)中,如OH-、SO42-、NH4+等。

三、共价键的分类四、共价化合物1.定义: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

如H2O、CO2、H2SO4等。

2.导电性:熔融状态时不导电(即熔融无法破坏共价键),溶于水后可能导电(如HCl、H2SO4等酸),可能不导电(如乙醇)。

五、共价分子的电子式1. 以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及其结构共价分子电子式的书写4.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①反应物是原子的电子式;②生成物是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③中间用“→”连接。

如:、。

六、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形成与分类:七、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八、分子间作用力1.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特点: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3.影响: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克服范德华力所需消耗的能量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

如:I2 >Br2 >Cl2 >F2。

4.氢键(1)概念:分子间存在的一种比范德华力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2)形成条件:通常是N、O、F与H形成。

(3)影响:①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因为固体熔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消耗较多能量。

高一化学分子的知识点

高一化学分子的知识点

高一化学分子的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而分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单位。

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对理解化学反应以及物质的性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化学中与分子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单位。

在分子中,原子以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形成不同的化学物质。

分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分子的结构和形状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方式。

二、分子的键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

共价键是指由两个原子间电子的共享所形成的化学键。

常见的共价键有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由两个电子组成,双键由四个电子组成,三键由六个电子组成。

共价键的形成使得分子变得稳定,并且决定了分子的形状。

三、分子式和结构式分子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种类和元素比例的标记方法。

例如,水的分子式为H2O,代表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分子。

结构式是用化学符号和线条表示分子中原子之间连接方式和空间结构的标记方法。

以甲烷为例,CH4的结构式为:H/C\H四、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

主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有静电作用力、熔融力和氢键等。

静电作用力是由于分子中电荷的分布不均而产生的吸引或斥力,决定了物质的溶解度和导电性。

熔融力是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决定了物质的熔点和硬度。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静电作用力,通常发生在氢原子与氧、氮、氟等元素之间,决定了物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状态。

五、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取决于分子中原子的电负性差异以及分子的空间结构。

极性分子具有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特点,而非极性分子则具有电荷分布均匀的特点。

极性和非极性决定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溶解性质。

六、分子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可能断裂或形成新的键,从而形成不同的化学物质。

例如,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并与氧气分子形成新的键,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高一化学分子间作用力

高一化学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许多事实证明,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
一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 重要因素之一。
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范德华力(分子间作 用力) 概念 化学键
分子内相邻的两个 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或多个原子间强烈 的微弱的相互作用 的相互作用
范围
作用 性质影响
分子间

分子内或晶体内

物质的某些物理性 物质的某些物理性 质 质化学性质
问题与思考
(1)如何理解“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 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这句话?
(2)课本P16【问题解决】
聚氨酯管壳厂家 聚氨酯瓦壳厂家
之后倒在珊瑚怀里の事情?可是那别是都过去二十多天咯嘛/而且她也没什么说啥啊呀?是他自己又是解释又是发誓の/那各时候别说送珊瑚回去/怎么今天突然想起来要将珊瑚打发走咯呢?水清别想让珊瑚回去/最起码现在别想/因为 她确实很缺人手/现在她又是忙着照顾小小格/又是忙着服侍他/壹天到晚忙得团团转/珊瑚已经做咯那么些日子/水清用得很顺手咯/假设再换壹各新人来/她还要增加壹各从头开始调教新奴才の任务/岂别是比现在还要累?再说咯/她也 就是再多用珊瑚两各月の时间/等福宜小格半岁の时候/身子骨就会硬实许多/到时候事情少咯许多/她也就别需要再留那各丫头咯/毕竟珊瑚还需要回去伺候年夫人呢/想到那里/水清小心翼翼地回复道:/回爷/假设珊瑚当差别合您の心 思/妾身就别安排她做那些进屋来服侍の差事/假设让她现在就回去の话/妾身那里确实还真是挺需要她の呢///爷再给您寻各奴才过来别就行咯吗?//她毕竟是知根知底の奴才/又当咯三各来月の差/妾身用着很顺手咯/若是换壹各新の /怕是手忙脚乱/而且妾身也只需要再用她两各来月„„/水清の那各回答让他有些摸

高一化学丁达尔效应知识点

高一化学丁达尔效应知识点

高一化学丁达尔效应知识点丁达尔效应是指溶剂(尤其是液体溶剂)中溶质分子的气体化所吸收的热量。

在化学实验或工业生产中,丁达尔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对于理解溶解过程和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高一化学中的丁达尔效应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简要介绍和解析。

一、丁达尔效应的原理丁达尔效应是由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引起的。

当溶质分子进入溶剂中时,由于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溶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变慢,进而产生一定程度的热量吸收。

这种热量吸收可以使得溶液的温度降低,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二、丁达尔效应的表现丁达尔效应在化学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以下几个现象来体现:1. 经典的“打蛋白”现象:将一定量的溶质(如硫酸铜)加入到一定体积的溶剂(如水)中,并进行充分搅拌,溶液的温度会明显下降。

2. 溶质的熔化热降低:将某种固体溶质加入溶剂中制成溶液,其熔化过程所吸收的热量会相应减少,即熔解温度降低。

3. 溶液的蒸发热降低:将某种固体溶质加入溶剂中制成溶液,其溶液的蒸发热会相应减少,即溶液的蒸发速度降低。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丁达尔效应在溶液中的存在。

三、影响丁达尔效应的因素丁达尔效应的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分别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摩尔比例。

1. 相互作用力: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愈强,丁达尔效应的大小就愈明显。

例如,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相对于极性溶剂中的丁达尔效应更明显。

2. 摩尔比例: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摩尔比例也会影响丁达尔效应。

在分子数相同的情况下,溶质摩尔比例越低,丁达尔效应的大小越小。

这是因为溶质分子在溶剂中的相对比例增加,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相应增强。

四、应用丁达尔效应的例子丁达尔效应不仅在实验室中有重要应用,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丁达尔效应的应用例子:1. 冷却饮料:在制作冷饮中,加入盐或者其他溶质到水中,通过丁达尔效应使水的温度迅速降低,加速冷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分子间的作用力
【引言】前两节我们学习了离子键和共价键那么我们知道他们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板书】如下:
【板书】离子键、共价键的比较
【练习】判断下列化合物,哪些属于离子化合物?哪些属于共价化合物?
H2S HBr NaBr CaF2 NH3 KOH、Na2SO4 I2
这是上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
【提问】大千世界存在的元素大约有多少种?你们估计存在的物质种类大约又有多少种呢?
【讲述】在众多物质中,有机化合物占了很大一个比重,绝大多数的物质是有机物,而且每年合成的新物质几乎是有机物。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碳原子的结构有很大关系。

【讨论】下面我们同学写出碳原子的电子式,从碳原子的电子式上你就有可能看出其中的原因了?
【思考】在通常情况下,将水加热到100度时,水便会沸腾;而要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却需要将水加热到1000度的高温,才会有水部分分解;如果通电,水就会大量的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从这个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水分解需要破坏共价键,使水沸腾,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他们所需要能量的差异说明了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微弱。

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讨论】 p16问题解决
【提问】我们都知道在相同的状态下,固体的密度一般比液体的密度大,但水结冰后其密度反而变小,这是什么原因呢?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6页的《拓展视野》部分,了解一下氢键的知识。

【小结】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作用比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强,但比化学键弱。

水是因为含有氢键才有特殊的性质
【课堂小结】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补充: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布置作业】课本17页上交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