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适好政府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胡适好政府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文章介绍了“好政府主义”提出的背景和“好政府主义”的内容,对胡适的好政府主义做出了评价。
指出其对国情的分析有一定局限性,思想过于抽象,内容较为保守。
标签:胡适;好政府主义;局限性
从五四运动以后至抗战爆发以前,胡适发表时评政论主要有三个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是《努力》周报时期(1922年5月7日——1923年10月21日),[1]他围绕“好政府主义”这一主张,与他的同道发表了诸多言论。
本文旨在研究胡适这一时期的“好政府主义”思想,故其后《新月时期》和《独立时期》的政治思想不予评述。
一、“好政府主义”提出的背景
1917年,胡适从美国回来,中国仍处在军阀割据的黑暗统治之下。
怀有崇高理想的胡适力图通过思想文化之变革来革新中国政治,发誓“二十年不谈政治”。
但是胡适的挚友丁文江十分痛恨军阀专权和黑暗政治,热情支持胡适办报谈论政治。
他批评胡适“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决心,告诫人们:“不要上胡适之的当,说改良政治要先从思想文艺下手。
”他对胡适说:“你的主张是一种妄想,你们的文学革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设都经不起腐败文化的摧残,良好的政治是一切和平的社会改善的必要条件。
”胡适自己也感到了“实际的政治没有一时一刻不来妨碍我们。
” 1920年8月,胡适领衔和蒋梦麟、陶孟和、王徵、张慰慈、李大钊联名发表了《争自由的宣言》,其中说:
“我们本不愿意谈论实际的政治,但是实际的政治却没有一时一刻不来妨害我们。
自辛亥革命直到现在,已经有九个年头,这九年在假共和政治之下,经验了种种不自由的痛苦。
便是政局变迁,这党把那党赶掉,然全国不自由的痛苦仍同从前一样。
政治逼迫我们到这样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便不得不起一种彻底觉悟:认定政治如果不由人民发动,断不会有真共和的实现。
但是,如果想使政治由人民发动,不得不先有养成国人自由思想,自由评判的真精神的空气。
”[2]
于是,为了公开批评时政,在丁文江的推动下,1922年5月7日胡适主办的《努力》周刊创刊。
胡明在其所著《胡适传记》的第七章中将《努力》周报视为胡适回国后“谈政治”的开端,但是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早在1921年8月5日,胡适在安庆就以“好政府主义”为题发表演讲,这是胡适“第一次公开的谈政治”。
[3]
可见,“好政府主义”是胡适在面对中国军阀专权、政治黑暗的局面,为了革新政治,在1921年8月开始提出的。
所以对“好政府主义”内容的研究也必须从1921年8月开始。
二、“好政府主义”的内容
对“好政府主义”最全面最系统的论述当属由胡适起草并与蔡元培等中国十六名著名知识分子联名在《努力》周报第2期发表的《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
这篇文章从“政治改革的目标”、“好政府的至少涵义”、“政治改革的三个基本原则”、“政治改革的唯一下手工夫”以及“我们对于现在的政治问题的意见”五方面对“好政府主义”进行了详细论述。
现列述其重要内容。
1、政治改革的目标
“政治改革的目标”,也即是确立“好政府”的一个目标。
“作为现在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我们应该同心协力的拿这共同目标来向国中的恶势力作战”。
由此可见,胡适认为实行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同国内的恶势力作战,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建立一个“好政府”。
2、“好政府”的涵义
胡适在《我们的政治主张》中写道:“好政府的至少涵义”——一是“要有正当的机关可以监督防止一切营私舞弊的不法官吏”。
二是“充分运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充分容纳个人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
而在个人日记中胡适又认为“好政府主义”包括两重含义。
一是“好政府主义是一种有政府主义,是反无政府主义的……”[4]二是“好政府主义的基本观念是一种政治的工具主义”。
所谓“政治的工具主义”,其意义是在将政府当作一种人造的工具,是因为公众的需要而存在,是一种有组织、有公共目的的权力。
[5]这种主张的政治哲学基础是他的“有政府主义”或称“政府工具主义”[6]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胡适的“好政府”本身是为社会谋利,是追求自由的,“好政府”是其目标的具体体现。
3、政治改革的基本原则
胡适在《我们的政治主张》写道:“政治改革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建立一个“宪政的政府”,“这是使政治上轨道的第一步”;二是建立一个“公开的政府”,包括财政的公开与公开考试式的用人等,“因为我们深信公开是打破一切黑幕的唯一武器”;三是一种“有计划的政治”,“中国的大病在于无计划的漂泊”。
由此可知,胡适的政治改革是从建立什么样的政府和施行什么样的政治角度确立其基本原则的,即实行宪政、公开执政,并有计划地开展政治。
4、政治改革的途径
“政治改革的唯一下手工夫”——号召“好人”们(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出来干政治,组织政府,与恶势力斗争。
显然,其改革途径是需要以“好人”为主体同恶
势力作战。
5、政治改革的具体措施
“我们对于现在的政治问题意见”。
具体有六项:第一,南北问题必须解决,但不可用武力统一,只可召开南北和会议和;第二,议和、恢复1917年解散的国会等四条件;第三,裁兵;第四,裁官,实行“考试任官”制度;第五,选举制度的改革;第六,财政主张:彻底的会计公开,统筹预算,平衡收支。
[7]
好政府主义的基本观念是一种“政府工具主义”,它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结为:其一,政府是一种工具;其二,政府这种工具是一种有组织、有公共目的的权力,要为社会谋利,尊重自由;其三,政府应当是一个“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应实行“有计划的政治”;其四,要实行“好人”政治;其五,实行和平统一,建立各项公开公正的制度。
三、对胡适好政府主义的评价
1、对国情的分析有一定局限性
胡适认为,政治改革的目标是与国内的恶势力进行斗争,恶势力主要是指军阀。
这一反对军阀的思想本身没有任何错误,但他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表明他对中国国情,特别是社会矛盾没有清晰的认识。
2、较“贤人政治”有明显进步,但思想过于抽象
胡适的好人政府与好人政治与梁启超提倡过的“贤人政治”相比有明显的进步,梁启超提倡的“贤人政治”是“凭借一种固有的旧势力”,而胡适所提的好人政治凭借的是一个时代的新人。
但他没有详细论证如何实现“好人”专政,其思想过于抽象,对政治的论述似在描述理想中的政治应是什么样的,而不是靠实际理论来具体说明怎样建立一个合法的政府,“其中对民主的向往是值得肯定的,只是现代政治发展到20世纪,核心是如何统治的问题,只有首先建立起法律的权威和规范,民主政治才能获得制度化的保障,至于执政者是否符合道德意义上的好人标准,并不是最要紧的。
”[8]而在实践中好人政治又设计“好人”入阁参政,借希望于军阀,这一与虎谋皮的实践仅仅72天便夭折了。
这些足以表明胡适的政治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属于理想主义,但后来者也不见得未犯此等错误,何况后人的成功总是在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的条件下取得的。
所以胡适这一思想的形成也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不应苛求。
3、作为理想式的思想,却较为中庸,甚至保守
胡适的好政府主义思想虽有理想主义成分,但不偏激,较中庸,甚至过于保守。
梅光迪认为胡适的时评“不趋极端,不涉妄想……”[9]。
胡适认为南北问题必须解决,但不可用武力统一,只可召开南北和会议和,他的思想趋向于政治改良,相对较保守,不够彻底。
【注释】
[1][5]欧阳哲生.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阐释.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291.300.
[2]胡适.争自由的宣言.晨报,1920.8.1.
[3][4]胡适.胡适的日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173.175.
[6][8]愈祖华,赵慧峰.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164.165.
[7]我们的政治主张.胡适文存.二集卷三.胡适文集第3册.328-329.
[9]我的歧路.(附梅光迪致胡适的信).胡适文存.二集卷三.胡适文集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