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90例垂体瘤的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90例垂体瘤的临床体会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资料选择笔者
所在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研究组行经鼻蝶切除术,对照组则给予传统经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术后患者改善情况、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经鼻腔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手术的操作高效、简单,且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还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标签:垂体瘤;显微外科;经鼻蝶入路
垂体瘤是临床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

临床上对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其中,选择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的经鼻蝶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较为显著。

本文主要探讨了内镜下经鼻腔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0例。

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22~75岁,平均(50.0±8.5)岁;病程为1个月~7年,平均(3.0±2.5)年。

9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多尿多饮12例,视野缺损8例,向心性肥胖7例,闭经23例,颅内压增高25例,肢端肥大5例,视力下降1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影像学检查
术前对所有患者行蝶窦及垂体CT增强扫描,垂体MR增强扫描,发现90例患者中,鞍前型蝶窦15例,鞍型蝶窦为75例;平坦型鞍底为25例,球型鞍底为65例,其中,肿瘤最大径4 cm者27例。

1.3 内分泌学检查
术前对所有患者行内分泌学检查,其中生长激素升高者15例,部份垂体功能低下者30例,皮质醇升高者25例,血泌乳素升高者20例。

1.4 治疗方法
首先行常规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取仰卧体位,其躯干约抬高到20 cm左右,
保持患者的颈部轻度向后伸,且后仰下垂到30°左右。

清洁鼻腔,并进行消毒工作,在患者的右侧鼻腔的鼻前庭处注射肾上腺素或者利多卡因,实现其双侧鼻腔黏膜的收缩,以达到扩大患者鼻腔的作用,以免术中出血。

寻找蝶窦开口,并在蝶窦前壁向下切1~1.5 cm的切口。

在患者蝶窦开口的侧前方,即蝶窦的前壁以及鼻中隔的交界处,切开一个约2 cm左右的弧形黏膜,将其翻向总鼻腔,采用磨钻磨削骨质扩大患者鼻腔,扩大直径约在1.5~2 cm,这一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伤到患者的一些重要结构,如视神经、颈内动脉等。

彻底磨除蝶窦的间隔,显露患者鞍底,再用磨钻对其进行磨削;磨削时开放的范围为直径1.0~1.5 cm,探查其内是否有血液或者脑脊液,如没有则可用尖刀切出十字口,电灼患者鞍底硬脑膜,在内镜下小心辨认患者垂体及其肿瘤的组织,然后采用环形刮匙、垂体瘤钳以及细吸引器沿肿瘤及其周边组织界限将肿瘤切除,术后进行瘤腔冲洗,做好止血工作,止血时采用止血纱布以及明胶海绵等,对患者鞍内进行止血压迫;采用明胶海绵以及医用生物胶共同封闭蝶窦,以免术后患者发生脑脊漏液的情况,最后完成伤口的缝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轻度头痛2例,无闭经和视力障碍;术后对患者激素水平进行复查,1例生长激素升高,2例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42例激素水平正常;对其MRI进行复查,结果2例大部分切除,43例完全切除。

研究组患者术后轻度头痛8例,闭经2例,5例患者出现视力障碍;术后对其激素水平进行复查,8例生长激素异常,3例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1例泌乳激素升高,33例激素水平正常;对其MRI进行复查,结果8例大部分切除,37例完全切除。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中1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3例发生暂时性尿崩症,并发症率为17.7%;对照组中3例垂体功能低下,8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3例发生暂时性尿崩症,并发症率为31.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垂体瘤是临床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10%~15% [1]。

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

临床上对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其中,选择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的经鼻蝶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关统计表明,行该手术后,约90%的患者预后良好,因此它是目前临床中治疗垂体瘤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经蝶入路的手术中,手术器械的选择主要有内镜、显微镜或者两者相结合等方式。

实践表明,采用经蝶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治愈率为90%左右[2]。

内镜经鼻蝶垂体瘤的临床手术中,通常内镜具备鱼眼效应,因此手术过程中可实现全视野下观察患者的鞍底及其血管标志,从而能够使其鞍底骨窗范围到达最大程度优化,并进一步增加对患者鞍内病变的术野暴露。

与此同时,内镜手术下,成角内镜的应用,还能够较为详细地观察到患者鞍上以及鞍内侧方的残瘤物,从而实现全程直视下肿瘤的完整切除。

与传统的显微手术相比,内镜手术的主要特点如下:(1)内镜手术主要是单手操作,操作过程中手眼分离;(2)行内镜手术时,对患者鼻腔结构可能产生的破坏较少,但由于手术通道比较狭窄,因此手术过程中极易发生器械相互干扰的情况;(3)内镜手术过程中的深部止血工作较为困难,因而极易导致手术术野模糊的情况发生;(4)内镜手术提供的图像主要是二维图像,因此具有周边解剖变形这一缺点[3-5]。

经鼻碟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主要优点是手术操作高效、简单,且手术范围较全面,术后创伤较小,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给患者及其家属减轻了一定的经济压力[6-7]。

但是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当患者的肿瘤过大或者过质地偏硬时,就会出现手术切除不完全。

且其手术视野较小,易发生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脑脊液漏和尿崩症等[8]。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术后患者改善情况、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经鼻腔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好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经颅手术。

综上所述,采用经鼻腔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手术的操作高效、简单,且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还能降低患者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鄂海军.神经内镜经单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3(3):286-288.
[2]崔凯,王洪.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36例[J].中外医疗,2010,3(7):26-27.
[3]贾云龙.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6(11):1701-1703.
[4]杨明,袁波,夏志民.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
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7):75-76.
[5]胡火军,黄益玲,王雄伟,等.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45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1,6(20):2026-2028.
[6]郝华超,王鹏,董轩.内镜经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71例[J].中国医药科学,2012,9(18):230-231.
[7]马涛,孙政,王家文,等.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38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59-160.
[8]蔡梅钦,陈海燕,秦峰,等.内镜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94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2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