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读书笔记
一、以“知行合一”观点
1、改变“压力有害”信念
1)以往对于压力在生物学的研究都是基于远古时代或是动物生存实验,即便有人类样本也是雄性居多,实验条件多是关乎生死存亡,激发的都是或战或逃反应,这与我们日常所遇到压力有所不同,面对后者还有一种可能反应,就是拥抱与接受。
2)压力是信号,也是契机。
压力产生的第一时间会引起心理和生理不适,它也同时提醒我们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需要发现和厘清,这些的总和与提炼就是——意义,是关乎个人价值观的存在。
3)转“压力有害”为“压力是资源”信念,可以保留迎战积极响应因素,去除身体层面应激反应对免疫系统的攻击。
2、行为层面转化压力
1)将信念转化为行动力的关键一步就是:对感觉保持开放,并拥抱。
无论焦虑、痛苦,一切不适情绪。
只有这样,才有发现意义并与他人及世界产生联结的可能。
而最终你会发现,战胜困境化解压力的神性与魔力一直都与你同在,它就是你,是大家,也是周围的世界。
2)“压力是资源”观点过滤了有害杂质,有助于开启积极响应模式:化紧张为兴奋,化恐惧为挑战,它笃信你的强大,唤醒你的力量与本能,并将你从自我关注置身于更宏大的目标,通过深化意义再次强化行动力,由此互相激励,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良性循环。
二、以“当下的力量”视角
“活在当下”的精髓在于接受不抵抗。
文章中所说的对所有感觉保持开放即指的是这一点。
一旦接受了作为压力源的人事物的存在,才能摒除一切杂念,进入“心流”状态,于宁静之中获得“本我”的巨大力量。
“本我”存在于每一个个体,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与无处不在的“本我”获得联结:无论与自己还是他人,都是与“本我”的联结。
三、以佛学境界
佛学亦讲“当下”,安住于当下。
佛教教导人人皆有佛性——面对一切顺逆艰险迎战度过的强大力量。
这一力量植根于众生体内,面对压力时,独立作战或与他人联手与世界联结,都是佛性得以彰显的方式。
你是你,你是众生,众生亦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