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项目式学习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项目式学习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2T08:05:33.62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7期作者:姚露
[导读] 今天,很荣幸和在座的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项目式学习。
姚露
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117000
今天,很荣幸和在座的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项目式学习。
在《202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正确人生观形成的关键。
因此,在核心素养下开展项目式教学,有利于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教学的现有水平。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项目式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在2022年新课标中小学道法科目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五方面,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这五方面素养,需要合理地采取项目式学习法。
项目式学习法指的是教师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协助学生完成项目设计,辅助学生展现学习成果,项目式学习法主要以20世纪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打破原有课堂空间限制的方式,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
为了更好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好项目式教学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要将课程开发和实施相结合,学习项目教学法的精髓。
项目式教学法要以学生为核心,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被减弱,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任务进行统筹规划,要确保教学过程不间断,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学期开始时,应提前规划好学生本学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免出现教学时间不够用的情况,教师同时要安排好各单元之间的衔接,提高课堂的整体性和流畅度。
例如:教师在讲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应提前了解整册课本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串联,在教授“我们一家人”“公共生活靠大家”“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三个单元时,要积极将这三方面内容按照国家、社会、个人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使学生热爱祖国,履行好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的还相对较少,运用的时间还相对较短,可供参考的案例还不够多,所以教师要在每次课程之后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并且可以将反思的内容整理成资料,放到学校的教育平台上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教师还要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共同商讨解决方法和解决策略,还可以定期开展教学经验分享会,探讨如何将项目式教学法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
另外,学校要积极扩展教师的视野,可以与其他学校建立联合关系,也可以和校外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共同研发项目式教学法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
学校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相关会议,要指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鼓励教师将其付诸实践不断推陈出新。
教师在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要善于突破原有的课堂边界,让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灵活。
教师在实施项目式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真实的教学情景,不能将教学的环境局限于校内,还应多开展校外教学实践活动,让教学更好地联系生活,更好地体现生活。
此外,教师要对课内和课外的教学项目进行合理安排,要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具体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在完成课上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多讲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并多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活动。
在完成课下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则要减少“干预”要将更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项目。
第二、要改变原有课程框架体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在日常利用项目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如何将项目式教学法应用到项目主题的教学中,要努力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不断发现原有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新型教学法进行完善,同时教师还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将教学内容还原于生活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这一单元时,要让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家乡风俗,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家乡的历史文化精神,提高学生对于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要提出家乡未来发展的美好设想,使学生积极投身于家乡建设事业。
教师在利用项目式教学法过程中,要多次对传统目标的框架进行调整,要努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从重视课本向重视生活转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优化自己原有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能满足小学生实际发展的客观需要。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要根据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分配具体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公共生活靠大家”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开展教学,对于活泼好动的同学可以采用表演方式,对于口才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演讲方式,对于文笔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征文方式,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式教学法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教材内容,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积极开展类型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课外生活,要不断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核心素养知识网,并指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原有的素养体系,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主构建学习框架的能力。
第三、要抓住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教学时,要对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有清晰深刻地认识,要深刻明白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综合式教学法,不仅需要本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打破学科之间原有的界限,多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支持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教师讲解“我们一家人”时,可以将小学语文中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可以选择与“我们一家人”相关的课内外文章,从不同学科入手加深学生对此主题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教师在开展项目式教学过程中,还要具有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要敢于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
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先提出一个带有争议性的话题,并将学生分成正反两个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就此话题展开争论,表达自己的看法,打破原有的“权威”。
教师在日常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质疑权威。
同时教师要注意的是,在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过程中,不能开展盲目性训练,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并且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要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
教师在课堂
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合理化调整,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适当改变。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运用好项目式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积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并且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相应研究,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另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充分调动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面力量,使之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热情,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总之,开展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项目式学习需要多方面主体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不断完善现有知识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提高项目式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上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的发言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