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
《暴风雨》的标题来自辛德勒当年请教贝多芬阐释此曲,贝多芬回答可以阅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阐述音乐家精神发展过程的独特文献。
特别是在奏鸣曲《暴风雨》中,演奏的技术性与音乐性、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标志着贝多芬一生钢琴音乐成就的高峰,他的演奏速度与技巧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这首作品充满奇异、灰暗的紧迫感,乐曲分三个乐章。
总的速度布局是快板、慢板、小快板。
三个乐章都按奏鸣曲式原则写成。
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艺术气质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得到升华。
在奏鸣曲的演奏中,只有做到技术性与音乐性的结合,才能使内容和形式达到无比和谐,真正演绎出艺术的灵魂。
《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在音乐中直接表达思想的最突出的例证之一。
罗曼·罗兰非常准确地把这首奏鸣曲的形象与贝多芬一生转折阶段相联系,它所表现出的热情确实达到了暴风雨的程度。
“暴风雨”奏鸣曲在速度、节奏和主题处理上也用了一些新鲜的手法,琶音的形式运用较多,基本贯穿在奏鸣曲各个乐章之中。
在《暴风雨》的演奏中,奏鸣曲的技术性与音乐性真正做到了最完美的结合。
《暴风雨奏鸣曲》与以前的“悲怆”型作品有些不同的气质,正是贝多芬耳病加重,个人生活中又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甚至写下了遗言,曾想到死去的时刻,人生、艺术、理想、现实,肯定都是他思索得很多、很深的题目。
这首曲子完成于1802年,它是贝多芬最受欢迎的奏鸣曲之一,是贝多芬一部最富有美妙诗趣的灵感作品。
这首富于强有力和鲜明内容的奏鸣曲,充满了成熟性的音乐风格和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特色,那深刻的、不幸的戏剧性,那民间歌曲的纯真悲哀,代表了贝多芬的作曲原则和创作成就。
1802年正是贝多芬精神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也是其生涯中最痛苦的一年。
在该年所写的遗书中,反映出贝多芬被绝望的耳病侵袭,面临肉体与精神难以忍受的打击后那悲剧般的宿命观,然而,贝多芬并没有丧失勇气,仍然以坚忍的意志进行紧张的工作。
《暴风雨奏鸣曲》是基于灵活而复杂的心理描写,它的性质热情、狂暴,同时夹杂着一些沧桑和悲凉,但最终给人的却是无尽的勇气。
我喜欢《暴风雨》,是因为这首曲子将“暴风雨”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又不单单是写雨,同时将暴风雨来临前的那份静谧表现得和谐而温柔,以及在歇斯底里的暴雨过后一切又变得那么宁静,在整个过程中,一切显得自然但又不乏突兀之感,让人在平静中思考人生、在狂暴中忘却痛苦、在突变中寻找命运。
开场总是令我通体舒畅,一股柔和的力量,这就像是---你把头贴在草地上,你可以听到它在生长,你可以听到昆虫的声音,你可以听到风吹在泥土上的声音;渐渐地,风似乎停了,昆虫好像也消失了,这不免会让你从之前的惬意中回过神来;再接着,变得更加静了,这会让你稍稍有点紧张;逐渐地,曲子变得越来越高亢,好像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再接下来,是一波又一波的激流,让人开始颤抖,在这一波波高潮中,当你在颤栗和沸腾时,你会想到很多东西,会忘掉很多东西,也许痛苦悲伤不已,也许无比激动,或者说不同的人会感受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你会逐渐清醒,同时在你内心深处早已熄灭的勇气之火将会再次喷发。
曲子的最后,一切又都回归宁静,但是再也不是开始的那份平静,而你感受到的,是一种灵魂重生后的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