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带答案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带答案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选择题
1、下列有关郭沫若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

他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B.“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郭沫若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D.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2、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句中的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B.“不误,不误”,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C.红烛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委屈,为牺牲自己才能实现理想而委屈流泪。

D.诗人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美,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

3、根据你的理解,最适合依次填入原诗的一项是()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阿!______?____?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____,____,____,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①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②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③烧沸世人的血④也救出他们的灵魂⑤烧破世人的梦
A.②①③④⑤B.②①⑤③④C.①②⑤④③D.①②③⑤④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钢筋铁骨刻意斟酌喜怒哀乐
B.昂首阔步捍天动地自作主张
C.成帮搭伙一惊一乍理直气壮
D.心不在焉不知所措磨磨蹭蹭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话”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委屈——替凤娇委屈,也替台儿沟委屈。

写到山村少女心里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地得到幸福。

B.“火车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等这一系列的语言,预示着社会变革的趋势,其主题思想融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具有生命的活力。

C.别的姑娘注意的是别人头上的“金圈圈”和“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却是车厢里的“皮书包”,凸显了香雪追求进取。

D.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前人们对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渴望。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我并没有地下结论。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我的一生。

(3)他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A.标明轻易遏止安适
B.标明轻率遏止安详
C.表明轻率遏制安详
D.表明轻易遏制安适
7、下列对《百合花》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去包扎所的路上看到路边清新的秋景,以及对家乡中秋节团圆夜的回忆,这些细节表现了“我”喜爱宁
静生活,不愿奔波辛劳的个性特征。

B.通讯员带路护送“我”时,总与“我”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说话时会脸红,体现了他的封建思想,枪筒上
的树枝和野花则显示他热爱生活。

C.新媳妇为牺牲了的通讯员擦拭身子,缝补衣肩上的破洞,劈手夺过被子,盖在他身上,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她的极度自责、后悔和羞愧的心理。

D.小说塑造了战火纷飞年代里的几位青年形象,他们善良、淳朴,虽然彼此之间曾有过小小的纠葛,但他们的情感圣洁真挚,就像百合花那样美好。

8、下列对课文《红烛》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

B.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

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
流泪。

C.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

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

D.“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
的哀思之集中抒发。

课内阅读
9、下列对课内所学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哦,香雪》中,凤娇和香雪都是台儿沟村最普通的两位农村姑娘,具有农村姑娘普遍共有的性格特点。

比如香雪大胆泼辣、直率勇敢、聪明伶俐,她对物质充满渴望,同时也追求知识、追求文明。

B.《百合花》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

C.雪莱在《致云雀》中将世人与云雀进行对比,写出了前者庸人自扰、后者欢乐超脱的特点,以此生动又自
然地表达了他厌恶俗世、热爱自由与理想的情感。

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作者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神韵,反映
节奏,让读者多层面地感受到了“力”的美。

而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也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特征。

10、请分别写出几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沁园春·长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百合花》一文中,通讯员小战士与“我”同行,为何要与“我”保持“几丈远”的距离?关于这一点,原文
解说道:“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

”请用《乡土中国·男女有别》的相关阐述并结合所读所学过的
具体事例,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200字左右。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带答案(四十一)参考答案
1、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A.“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错,应该是“浪漫主义”。

故选A。

2、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是红烛的心在委屈,为牺牲自己才能实现理想而委屈流泪”错,由原文“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一句可以得知,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

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

故选C。

3、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第一空:句子后面是问号,故应选①和②句,依据①②的语义逻辑关系分析可知应该是先有躯体,再又灵魂,故第一空应该选②;
第二空:承接上文,应选①,排除CD;
第三空:依据上文“烧吧,烧吧”,可知毁坏的首先是人的迷梦,故应填⑤,排除A;
第四空:承接上文,人的迷梦后承接的应该是世人的血,故应填③;
第五空:最后烧毁一切,拯救了世人的灵魂,故应填④。

排序为:②①⑤③④
故选B。

4、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B.“捍天动地”的“捍”应为“撼”。

“捍”是“保卫”的意思,这里应该是“摇动”的意思,所以应该是“撼”。

故选B。

5、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D.“改革开放前”错误。

本文描写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喜悦。

故选D。

6、答案: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
语的分析辨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
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1)题,标明是做记号;表明是表达,显示。

轻易是快、容易;轻率是草率。

由上文“我之所以说明这些
事情”可知,此处意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应用“表明”,因为“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可
见下结论并不“草率”,此处应填“轻率”。

第(2)题,遏止是制止、阻止;遏制是控制、克制。

对于“同情心”应为“克制”,所以此处应填“遏制”。

第(3)题,“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安适”指安乐舒服,安静舒适。

此处应填“安详”。

故选C。

小提示: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7、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A.“这些细节表现了‘我’喜爱宁静生活,不愿奔波辛劳的个性特征”错误,应为塑造了“我”对平静安宁生活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B.“体现了他的封建思想”错误,应表现了通讯员的羞涩腼腆的个性;
C.“写出了她的极度自责、后悔和羞愧的心理”错误,应是写出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复杂心理。

故选D。

8、答案:D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

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D项,“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错误,应该是“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

故选D。

小提示: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9、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A.“比如香雪大胆泼辣、直率勇敢、聪明伶俐”“她对物质充满渴望”错误。

“大胆泼辣、直率勇敢、聪明伶俐”的是凤娇,香雪的性格是腼腆、朴实、纯真的;香雪并非“对物质充满渴望”,她只是渴望能够摆脱贫穷和因贫穷而遭受的怜悯鄙夷的目光。

故选A。

10、答案: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
志。

表现了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

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表达主宰国家命运,以天下为
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雄心壮志。

《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诗中概括了诗集所表现的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

诗人将自己比做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
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

尽管是“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但是即使是“直到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在所不惜。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
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
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

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
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
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
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11、答案:“家族在中国的乡土社会里是一个事业社群,凡是做事业的社群,纪律是必须维持的,纪律排斥了
私情”,从而“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的感情”。

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传统社会
中结拜兄弟、结拜姐妹的很多,异性间的交往比较少。

现实生活中,男女私情是不被允许的,夫妻关系应为
举案齐眉,心灵契合更是佳话,如李清照与赵明诚。

了解了这些,就容易明白刚参加工作的通讯员为何在女
性面前表现得如此“忸怩”。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文中观点,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百合花》中通讯员小战士,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

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
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

文中相关信息是“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

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丈远”“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

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

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

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
摇摆摆”“‘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

《乡土中国·男女有别》相关的信息是“家族在中国的乡土社会里是一个事业社群,凡是做事业的社群,纪律是
必须维持的,纪律排斥了私情”“这里所谓感情相当于普通所谓激动,动了情,甚至说动了火。

用火来形容感情,就在指这动的势和紧张的状态,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

感情的激动改变了原有的关系。

这也就是说,如果要维持着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社会秩序规范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

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

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
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然后两相结合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通讯员的个性是害羞,他深受男女有别思想的影响。

遵守男女有别的思想
一定程度上说避免了“感情激动”,能够静心、理智做事、生活,是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