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地理---第四讲 地壳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 地壳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复习  地壳运动规律
地球运动规律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与变 化的基础,因而“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 地理核心主干知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考查更多的依赖各 种形式的图像,对地球运动基本图像系统判读技巧的熟练掌握 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
一、经纬网图 经纬网图是表达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特征及其运动意义的 基础工具。其基本类型有侧视图、俯视图、柱状投影图。利用 经纬度递变规律和经纬线长度特征答题,主要用来定位、定向、 定距。
八、变式图、简化图 变换方式:平移(图 2-T1-21)、旋转(图 2-T1-22)。处 理措施:复原、补全、(俯视图、侧视图)视角转换。
图 2-T1-21 晨昏线,用阴影表示黑夜。
图 2-T1-22
如:试在图 2-T1-21、图 2-T1-22 各自左下部分画出 图 2-T1-21 中,由 T 点经度(160°W)和 O 点经度(20°E) 可知其上部就是下部匹配部分平推 180°所得——O、P、R 位于
直射 23°26′N,全年正午影长最长;太阳直射 23°26′S,全年 正午影长最短。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随季节而变化。 关键是结合影子方向和影长极值判断对应的日期(节气);有 时也要注意影子日(年)变化图与太阳高度日(年)变化图之间的 转换。
七、昼长变化示意图 昼长变化示意图的判读具有如下规律:
解法二:将各金融中心的营业时间换算成统一时间(如 格林尼治时间),三地时间相互衔接则符合题意。
营业时间(格 营业时间(格林 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 林尼治时间) 尼治时间) 8:00-16: 17:00-次日1: 法兰克福 旧金山 00 00 2:00-10: 新加坡 东京 0:00-8:00 00 9:00-17: 14:00-22: 伦敦 纽约 00 00 17:00-次日1: 香港 1:00-9:00 洛杉矶 00

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

石”。图 1 为“平衡石”景观图,图 2 为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关系 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刷典题 把脉高考
研考向 突破高考
抢高分 规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1.图 1“平衡石”岩石类型属于图 2 中的( A )
A.aBΒιβλιοθήκη bC.cD.d2.“平衡石”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C )
A.岩浆活动—冷却凝结—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刷典题 把脉高考
研考向 突破高考
抢高分 规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试题
(2015·高考全国卷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 不同年份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 定点。读图,完成 9~10 题。
刷典题 把脉高考
研考向 突破高考
抢高分 规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研考向 突破高考
抢高分 规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解析
第 9 题,据题干文字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水深 2 米位置距
离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取决于黄河泥沙淤积速度与海水侵蚀速度的对比。当黄河挟沙
B.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沉积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试题
刷典题 把脉高考
研考向 突破高考
抢高分 规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解析
第 1 题,砂岩属于沉积岩,图 2 中 c 为变质岩,则 a 是沉积岩。第 2 题,“平 衡石”为沉积岩,先有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外 力风化侵蚀形成“平衡石”。
刷典题 把脉高考
研考向 突破高考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年龄新
-31-
根据岩层的弯曲或新老关系分析 第二步: 图 中地质构造特征,判定图示为 判断地 向斜还是背斜 质 构造 结 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
断层构造
-32-
原因: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地壳
地层出现缺 第三步: 失
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 程; 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后来地壳隆起,原 沉积物被侵蚀;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思维导图
考向预测
本讲内容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频度相 对较高,集中考查主要在近三年。今 后高考复习应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1)以地质剖面图、景观图和统计图 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对地形、 地貌的影响。 (2)以地形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为线 索,考查地质构造判断、外力作用时 空变化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特定情
没有了沉积物的来源
况的判 定
侵蚀面上覆有 原因: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
新岩层
升造成的Biblioteka 地层中有侵入 原因:地层形成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

浆 活动晚 于被侵入地层形成的时代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共67张ppt)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共67张ppt)

考向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真题回顾
1.(2018·全国Ⅰ卷,6~8)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 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 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 回答(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1)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 A.a B.b C.c D.d (2)推测“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结晶—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结晶—海水侵蚀
考向透析 1.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判断的综合分析方法 分析某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的类型,往往需要综合许多因素。
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气 温、降水)
地质地形因素 (基岩、地形
地势)
生物因素(植 被覆盖率)
地区差异 干旱、半干旱地区
湿润地区
基岩性质 地形与地势
起伏 植被覆盖率低 植被覆盖率高
表现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 搬运、沉积作用
(3)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①正常状态的岩层→下老上新。 ②背斜→两翼新、中间老;向斜→两翼老、中间新。 ③侵入岩层的岩体→侵入的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形成时间晚。 3.岩石圈物质循环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①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 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作用等。 ②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③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①突破识图是关键 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 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②尝试代入验证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高中地理课件-专题4 地壳运动规律

高中地理课件-专题4 地壳运动规律

图B4-2
最强,河流流速较大,因 此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 的时期为T3形成时期。
教师备用习题
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见图B4-3)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 [解析] 读图文
一。它建在裂隙发育、岩层近于水平、颗粒较细的砂岩石壁上,虽 材料可知,云冈
历经多次地震,但仍保存至今。千余年来,云冈石窟风化严重,岩石 石窟建在砂岩
【方法技巧】 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图Z4-3
■ 新题预测 考向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1.澳大利亚艾尔斯巨岩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等。图Z4-4 为澳大利亚艾尔斯巨岩景观图,图Z4-5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Z4-4
图Z4-5
(1)艾尔斯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D ) A.甲 B.乙 C.丙 D.丁
图Z4-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 循环的相关知识。岩浆侵入可能 会使乙处受到高温、高压影响,使 乙处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形成甲 处花岗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 幔;由图可知,形成花岗岩的岩浆侵 入了断层的上覆岩层,因此断层应 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丙处的溶 洞景观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
角度二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例2 [2019•江苏卷] 图Z4-2 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 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 “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 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 图回答(1)~(2)题。
乙上方为水平沉积岩层, 故乙形成后该区域应先 经历侵蚀,后沉积形成甲 岩层,之后才是甲岩层抬 升。丙下方为水平岩层 甲,再向下是褶皱的翼部。 故选C。
图Z4-2
■ 考点透析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 头指向的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
对地貌的影响
流水 作用
侵蚀 沉积
冲刷河床,使谷底、河床 加深、加宽,形成V形 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 破碎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 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 渐沉积起来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 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 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 水侵蚀的结果
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 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 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 海口形成三角洲
第十五页,共28页。
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比较记忆常见地质(dìzhì)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常见 基本形 类型 态
褶皱
背斜 向斜
外力作用施 加影响前多 形成山岭
外力作用施 加影响前形 成谷地地貌
地貌
顶部受张力,岩 石破碎,常被外 力侵蚀成谷地
槽部受挤压,物 质坚实不易被侵 蚀,易形成山岭
褶皱 常形 成高 大山 脉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 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 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 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gēnjù)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 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gēnjù)河流流 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第十四页,共28页。
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 成山岭。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降低,河流 携带(xiédài)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 (3)丙地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 用而形成的。 (4)丁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河网密 布,交通便利等。
(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简述其成因。 (2) 乙 地 地 貌 类 型 为 ________ , 简 述 该 地 貌 的 形 成 过 程 (guòchéng)。 (3)简述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 (4)分析丁地区聚落分布集中的原因。 解析 (1)甲地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因 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因而形成山岭。(2)乙地位 于山前,形态呈扇形,为冲积扇。(3)丙地为喀斯特地貌(或 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 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4)根据丁地区的海陆位置和地形 特点回答。

2014高考地理复习之地壳运动规律

2014高考地理复习之地壳运动规律

第四章 地壳运动规律 4.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窍门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

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形成的。

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其作用即为高温重熔再生,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

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举例如下: (1)(2)(3)(4)此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

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

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三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1)已形成的各种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

沉积物必须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才能变成坚硬的沉积岩。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三大类岩石都可能重熔再生成为岩浆。

(3)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其形成的条件是:原先形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

二、地壳的运动规律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对地表形态(2)地壳运动的类型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两大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的划分:(见课本)卑(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印度洋板块。

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了北回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下水,相对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铁路易遭破坏
好挖
1 2 3 4 预测演练
题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
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 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 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1~2题。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 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 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 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 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读图技巧]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
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
1234
1234
1234
3.“地狱之门”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 “地狱之门”的火焰是地下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地下的可

高考地理专题二 第四讲: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2

高考地理专题二 第四讲: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2

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
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考向三
示例3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009· 北京文综)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
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下图,回答 (1)~(2)题。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3)主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成因
实际分布的 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下的 地带性分布 自北向南是热 带雨林带 (北)、热带 稀树草原带 (中)、热带 荒漠带(南) 温带草原带 (中)、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东)
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南 南美大陆西岸 信风控制;安第斯山脉直逼 3°S~30°S之 西部沿海,使热带荒漠带不 间狭长的热带荒 能向东扩展;秘鲁寒流降温 漠带 减湿作用使热带荒漠带向北 延伸 南美大陆南段东 岸形成温带荒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 带(巴塔哥尼亚 入内陆 沙漠) 赤道附近的东非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高原呈现热带稀 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树草原景观
(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 )
C.②和④
D.③和④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析 认真的读图,明确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含义 是解答本组题的关键。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山地降水在山腰地带最多,这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递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山麓地带气温下降幅度小, 水汽不能大量凝结,因而降水相对较少,而到山顶 地带水气含量已较少,降水量也减少。垂直变化最 大的山地是③。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分析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简单应用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如图 a,在年轻的褶皱地区,背斜因岩层向上拱起而形成 背斜山,向斜岩层向下凹陷而形成向斜谷。如图 b,外力强盛 的古老褶皱山区,背斜顶部遭受长期侵蚀破坏而形成背斜谷, 向斜抗侵蚀能力强而形成向斜山。
如图 c,断层构造中,在地垒的基础上常发育成陡峻的山 峰,如华山、峨眉山等;在地堑基础上常形成盆地或谷地, 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等。
(2)岩层古侵蚀面与地壳升降运动 正常连续沉积,岩层层面相邻岩层年龄应该是连续的,层面 接近水平且整合接触。若上下岩层之间有沉积中断或陆上剥蚀, 上下岩层间层面就表现为不整合接触或古侵蚀面(如图 b)。地壳上 升,地表岩层遭受剥蚀;地壳稳定或下降,地表侵蚀减弱甚至转 为接受沉积。因此,岩层间的古侵蚀面,反映该地区有地壳抬升 时期。如图 b,该地区先期地壳稳定,连续接受沉积;中期有过地壳 抬升,岩层遭受剥蚀而形成古侵蚀面;后期地壳下降,接受沉积。
(3)侵入岩的穿插与岩层新老关系 岩浆侵入地表以下冷凝而形成侵入岩(侵入体)。岩浆活动在 上升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侵入上部的岩层,也可能侵入先前 形成的侵入体。岩浆活动活跃的地区,侵入体相互穿插,错综 复杂(如图 c)。一般来说,后生成的侵入体穿插早生成的侵入体, 早生成的侵入体是断裂的,后生成的侵入体是连续的。因此, 侵入体晚于被侵入的围岩;连续的侵入体晚于被穿插的侵入体。 如图 c,侵入体②④⑤晚于周围围岩①;接触变质体③与侵入体 ②年龄接近;侵入体④晚于侵入体②,早于侵入体⑤。
(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图示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内容
理论要点
①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 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 上,不停地运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交界处是地壳活跃地带
解释 与
运用
板块 张裂
板块 碰撞
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岛 弧或海岸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第四讲 地壳运动规律
考查角度一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壳运动 [典题引领]
埃及白沙漠除了有雪白色的沙子外,还有众多高耸的白 垩岩(石灰岩的一种)层屹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 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 奇观。完成 1~2 题。
1.图中蘑菇状白垩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3.板块运动边界类型
分类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 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运动方地貌
裂谷、海洋、 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 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 喜马拉雅山
红海、大西 脉、阿尔卑
洋等
斯山脉
落基山脉,太平洋 西部岛弧、海沟
示意图
[知能提升] (一)地壳物质循环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 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 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搬运
2.白垩岩形成环境及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Ⅰ—①
B.Ⅱ—④
C.Ⅲ—⑥
D.Ⅰ—②
() ()
[解析] 第 1 题,图中蘑菇状白垩岩位于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质 作用是风力侵蚀,C 对。风化作用导致岩石崩碎,A 错。风力沉 积形成的是沙丘、沙垄,B 错。风力搬运是使沙尘移动位置,D 错。第 2 题,根据材料,白垩岩是石灰岩的一种,属于沉积岩。 根据图下注释,Ⅰ代表沉积环境,结合箭头指向,沉积环境中形 成的是沉积岩,对应的过程是②,D 对。①表示岩石进入沉积环 境,A 错。 Ⅱ表示熔融环境,形成的是岩浆,不会形成沉积岩, B 错。 Ⅲ表示变质环境,形成的是变质岩,C 错。 [答案] 1.C 2.D
[解析] ①处为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东西两侧分别是阿 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均为陆地,对应丙。②处位于欧亚板块 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属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 块下方,对应甲。③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 东西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对应乙。④处位于北大 西洋中部,属生长边界,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对应丁。 [答案] C
(2018·11 月浙江选考)图 1 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 布示意图。图 2 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3.图 1 中四地与图 2 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B.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①—丙 ②—甲 ③—乙 ④—丁 D.①—丁 ②—乙 ③—甲 ④—丙
3.地质剖面示意图的信息解读与获取 (1)沉积岩特征与岩层新老关系 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突出特征。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 通常下面的岩层比其上的岩层年龄古老。沉积岩岩层序列:先 沉积的岩层在下部,后沉积的岩层在上部。因此,愈处于上部 的岩层年龄愈新;未被干扰的沉积岩层在时代上一定是连续的, 层面应该接近于水平(如图 a)。沉积岩的另一特征是许多沉积岩 含有化石。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 含有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含有简单、低级生物化石 的岩层新。如图 a,从下到上,岩层越来越新。
2.岩层古侵蚀面与褶曲岩层层面的区别 在地质剖面图中,地壳抬升岩层遭受剥蚀,上下岩层间层面 就表现为古侵蚀面(不整合接触)。水平岩层受内力作用发生弯曲 变形,其岩层层面也相应变形为弯曲层面。这两种岩层层面,学 生很容易混淆。古侵蚀面与弯曲岩层面的区别:古侵蚀面没有随 岩层的弯曲而弯曲,它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褶皱弯曲岩层面随 着岩层的弯曲而弯曲,它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