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中的文化精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尚书》就是上古的书。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中国汉民族第⼀部古典散⽂集和最早的历史⽂献。

下⾯是⽆忧考分享的《尚书》中的⽂化精髓。

欢迎阅读!
篇⼀
1、知⼈则哲。

本句⼤意是;能识别⼈就是聪明。

⼈是复杂的,所以能够知⼈,识别出哪些是好⼈,哪些是坏⼈,哪些是有才能的⼈,哪些是平庸的⼈,就是聪明。

2、政贵有恒。

本句⼤意是:政令、政策重在长久不变。

⼀条政令,⼀项政策,在执⾏中重在连贯不变,长久坚持。

时间短暂,则不易见其效果;朝令⼣改,则执⾏者易⽣疑惑⽽⽆所适从。

3、习与性成。

我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性格。

我们的⽼祖宗造就把这些说明⽩了。

4、作德,⼼逸⽇休。

积德作好事的⼈,⼼地坦然,⽆忧⽆虑。

事情⼀天⽐⼀天顺⼼。

《尚书·周官》还有“作伪。

⼼劳⽇拙”⼀句。

意思是:弄虚作假⼲坏事的⼈,⽤尽⼼机,藏*饰伪。

处境却越来越窘迫困难。

两句从⼀正⼀反⽴意,可⽤以劝善戒恶,教育⼈们多做好事,不⼲坏事。

5、满招损,谦受益。

这两句⼤意是:⾃满招来损害,谦虚使⼈得益。

这两句上古传下来的训诫,⾔筒意赅,对⽐鲜明,表现了⼀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今仍使⼈受益不浅,可⽤作座右铭。

6、诗⾔志,歌永⾔。

诗⽤来表连⼈的思想感情,歌是通过咏唱的语⾔,抑扬顿挫地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7、作伪,⼼劳⽇拙。

弄虚作假的⼈费尽⼼机,处境越来越困窘。

现实⽣活中,确也有些⼈弄虚作假,机关算尽,到头来搬起⽯头砸了⾃⼰的脚,可见这两句⾄今仍有现实意义。

特别是后⼀句“⼼劳⽇拙”,现已成为成语⽽常被引⽤,意思是耍尽⼩聪明,使尽坏⼼眼,最后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处境反⽽越来越糟。

8、树豫务滋,除恶务本。

培养⾼尚的品德,⼀定要不断地进⾏;清除邪恶的东西,必须从根本上铲尽。

培养⾼尚的品德,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不断提⾼;铲除邪恶必须雷厉风⾏,果断坚决,除恶务尽。

“除恶务尽”已成成语,说明打击邪恶势⼒,清除坏⼈坏事,务必⼲净、彻底,⼒争从根本上消灭之。

9、玩⼈丧德,玩物丧志。

迷恋⼥⾊会丧失道德,沉迷于玩赏喜爱的东西,会捎磨掉志⽓。

沉溺于玩⼈玩物,则⽆法保持锐⽓和德⾏。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总结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历史教训,便是的说明。

10、不矜细⾏,终累⼤德。

不注重⼩节,最终必然累及⽴⾝的⼤德。

从⼀个⼈的⽴⾝道德上说,平时不检点,不注意品德操⾏、⽣括作风⽅⾯的细末⼩事,久⽽久之。

积细⾏⽽成恶习,必将影响到⽴⾝⼤节。

篇⼆
1、罔游于逸,罔*于乐。

不可游荡于安逸,不可过分地享乐。

这两句可⽤于告诫⼈不可过分沉溺于安乐。

⼈活着总要有所事事,⽣活才有意义;如果过分地沉溺于安乐,⽣活没有意义,⽣命毫⽆价值,同时也会影响到⾝⼼的健康。

2、为⼭九仞,功亏⼀篑。

堆造九仞之⾼的⾼⼭,因只⽋⼀筐⼟⽽不能完成。

这是⽐喻做⼀件事情,只差最后⼀点努⼒就不能完成。

告诫⼈们要善始善终,切莫虎头蛇尾;某些事情接近成功,最后的⼀步也许是困难的。

3、好问则裕,⾃⽤则⼩。

遇事多问的⼈就会不断丰富⾃⼰的知识,⾃以为是、刚愎⾃⽤的⼈会使⾃⼰知识贫乏。

古⼈也有不耻下问的训诫,就是说不好以向别⼈请教问题为耻辱,哪怕是职位⽐⾃⼰低的⼈。

4、宥过⽆⼤,刑故⽆⼩。

这两句⼤意是:⼀时过失,虽⼤也可以宽恕,明知故犯,虽⼩也要惩罚。

5、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任⽤贤才不能三⼼⼆意,废除*邪不可举棋不定。

任贤有贰⼼则如⽆任,去邪有犹豫则如不去,结果,贤者不能真正起到作⽤,*邪反⽽更为猖獗。

6、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猜疑积蓄得多了就会败坏预先的谋划,怠惰疏忽就会荒废国家的政事。

⼀件事情谋划好了,就要有信⼼去办,切莫在办的过程中猜疑犹豫,否则就可能⽆所成就。

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能够⾟勤地为国效⼒,能够节俭地操持家政。

成语“克勤克俭”就本于此,意思是⼜勤劳,⼜节俭。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8、惟⽇孜孜,⽆敢逸豫。

这两句⼤意是:每天勤勤恳恳,不敢安闲逸乐。

这两句可供引⽤形容或描写有些⼈对⼯作和学习⾮常刻苦,经常孜孜不倦,⾟勤努⼒。

9、知之⾮艰,⾏之惟艰。

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

10、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

篇三
1、与⼈不求备,检⾝若不及。

这两句是说对待别⼈。

不应过于苛求。

要看到⼈家的长处,优点;⽽对待⾃⼰要严格。

要经常认识⾃⼰的不⾜,这样才指保持谦虚、谨慎。

既能学到别⼈的长处,⼜能克服⾃⾝的缺点。

然⽽在现实⽣活中,⼈们往往过分地苛求别⼈,过⾼地估计⾃⼰。

因此,熟记这个名句,常常对照检查⾃⼰,是会受益⾮浅的。

可供论述严以律⼰、宽以待⼈时引⽤。

2、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控制社会秩序于没有发⽣*之时,保护国家安全于没有发⽣危机之时。

国家要求得长久的稳定和安宁,必须防患于未然。

养⽣、⼯作等都要尽早发现祸患,治于未乱。

3、⼈⽽不学,其犹正墙⾯⽽⽴。

⼈如果不学习,就像⾯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4、⽆稽之⾔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没有根据未经考查的话不要听,没有征询过意见的谋划不能采⽤。

5、⼼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蹈虎尾和涉春冰,都是⽐喻⾝临险境的。

⼼中怀有深深的畏惧,好像踩着了⽼虎尾巴和在春天即将融化的薄冰上⾏⾛⼀样。

两个⽐喻⼗分形象、贴切,可引⽤表现⼈们承担了某种重任之后,⼩⼼谨慎不敢稍有懈怠的⼼情,也可以说与《论语》中“临事⽽惧,好谋⽽成”相通;也可引⽤形容⼈们⾝临险境时的恐惧感觉。

6、天作孽,犹可违;⾃作孽,不可逭。

⾃然界发⽣的灾祸,还可以设法防范避开;⾃⼰造成的灾祸,就⽆法逃避了。

这本是商朝国君太甲痛悔⾃⼰的过失引咎⾃责的话。

后⼈引这⼏句常⽤以说明⾃作⾃受,咎由⾃取,含有不值得同情的意思在内。

7、⼈之有能有为,使羞其⾏,⽽邦其昌。

对于那些有才能、有作为的⼈,要让他们贡献⾃⼰的⼒量,使你的国家昌盛。

8、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要打击那些⾸要的罪犯,被胁追、受引诱⽽跟⼈作坏事的⼈,可以从轻惩处或不予惩处。

9、爱⼈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者及其胥余。

喜爱那个⼈,就连他屋上的乌鸦都觉得可爱;厌恶那个⼈,就连他村⾥的墙壁都令⼈⽣厌。

俗话说“情⼈眼⾥出西施”,这个情⼈眼⾥的“⼈”未必是个美⼈,但在有情者眼⾥就像西施⼀样地美丽。

俗话也说“仇⼈相见,分外眼红”,这个仇⼈眼中的“仇⼈”未必是个坏⼈,但在仇⼈看来就特别感到憎恶和可恨。

10、旧染污俗,咸与惟新。

久染恶习⽽本⽆恶⼼的⼈,都可以给予改过⾃新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