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某某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2.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3. 秦朝统一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4.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大帝国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的措施有利于( ) A.扩大秦帝国的疆土 B.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 C.中央各部门的配合 D.各级地方官吏的选拔
5.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
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C.都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6.“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
7.秦代凡是地方军队调动,五十人以上就必须以虎符为信。
下图中铜制虎符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
”阳陵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
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②秦代统一文字为小篆
③民族关系④冶金铸造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公元前214 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某某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某某、博罗四县,郡所设在番禺(今某某)。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某某建置之始。
下列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皇帝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实际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长)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9.某教师在对秦朝历史进行讲述时,展示了两X
与秦朝历史相关的邮票,引发了学生的热议,他们纷纷就邮票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评论,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政治具有强大的威力
B.秦王朝统治下的人民负担沉重
C.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卓越的智慧
D.秦代经济呈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10.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为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
春
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据载,
既寿永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12分)
(2)上述材料所涵盖的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10分)(3)根据材料一,说明皇位是怎样继承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12分)
答案与解析
1.B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时,军国大事经三公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2.A 由引文中的“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等信息及“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B 项中的“军功”、C 项和D 项中的“分权”等表述均不符合题意,故A 项符合题意。
3.B本题旨在考查分析历史图表的能力。
结合中央
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思考,很明显,秦律的颁行并不能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4.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中“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提示性信息。
郡县制下,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故其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
5.C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紧密联系的,强调血缘宗族关系。
分封制下地方具有独立性,享有很大的权力,诸侯世袭,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相反,郡县制下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所以选C项。
6.B 秦朝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其影响“深刻而持久”,故B项正确。
7.C 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秦代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铜制虎符上的文字,可联系到秦始皇统一文字;虎符为铜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秦代的冶金铸造水平;阳陵为秦之郡名,并不能反映秦朝的民族关系。
8.D 秦朝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命,且不可世袭,故A、C
可判断B 项说法正确。
秦朝的郡守(尉)、县令
故D 项说法错误。
9.D 中国古代工程的修筑需要大量的人力、
财力,而调动这些仰赖于中央集权政治,所以A 项评论正确。
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征集也就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B项评论正确。
工程的修筑也集中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所以C项评论正确。
D项经济的全面繁荣从图片中难以看出,故D项符合题意。
10.B 本题考查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对比。
材料中“封建政治”指分封制,“郡县政治”指郡县制。
根据所学,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C项说法错误,郡县制不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不利于权力的集中;D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主要在奴隶社会实行。
分封制的重要特点是贵族政治,郡县制的重要特点是官僚政治,故本题选B项。
11.(1)认识:“朕”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了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集中的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的色彩。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
(3)皇位世袭。
(4)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皇帝制度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1)问是关于皇帝制度的相关内容。
(2)(3)(4)三问都是围绕皇权至上这一主题设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