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塘区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 寓言二则同步课时训练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9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3、写出对怀特森老师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在学生平静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 1—10 自然段,说一说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 (2)在这件事中,学生们对怀特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讨论:(1)开始时学生们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博学呢? (2)“详尽"是什么意思?怀特森先生详尽的讲了些什么? (3)除了讲了书本上写的那些,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怀特森先生还可能讲些什么? (4)遇到一位这么博学的老师学生们会怎么想?学生们的表现又怎么样? 3、小结。 同学们想得好,学得也认真,可惜同学们都忽略了一点,这位怀特森先生教给我们的有 关凯蒂旺普斯的知识都是他编造的,看到我们胸有成竹答好的试卷上,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 大的红叉,面对这一切同学们怎么样? 4、思考,讨论。 (1)你从哪些句子里感受到了我们的愤怒?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体会到的愤怒之情表 达出来。 (2)面对愤怒的同学们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做的?
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与老师接触,对老师应该不陌生,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什 么样的老师?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讲一位老师的,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读一读课题?(指 名读)说一说你为什么强调这样两个字? 二、学习课文 1-10 自然段:
8.“遒劲”一词表现出()。 A.香樟树的力量和挺拔 B。香樟树屹立不倒 C.香樟树很有作用 9。城市的标志是()。 A.名车 B。立交桥 C.树
10.根据课文,杭州的标志是(). A。香樟树 B.国槐 C.榕树 11.根据课文,海口的标志是(). A。油松 B.椰树 C.国槐 12。为什么说树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A.城市被钢筋水泥覆盖 B.城市里只有树是绿色的 C。每一个城市都会种不同的树 13.“你迷失在这无数次复制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 A。平和 B。无奈 C.无奈和迷茫 14。“北方没有香樟树,它立于江南,是杭州市的标致”,这句话中的错别字是()。 A。州 B.标 C。致 15。“树枝如巨大的龙爪”,这句话的本体是()。 A。树枝 B.龙爪 C.以上都不对 16.根据课文,“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给人的感觉是() A。漂亮 B。茫然无措 C。心旷神怡 17.()将成为城市的灵魂? A.霓虹灯 B。槐树 C。树 18。下列选项中,不是香樟树的特征的一项是()。 A.四季常绿 B.能结果子 C.有浓郁的香气
(3)文中的“这"指的是什么?怀特森先生讲的就真的没有一点让我们怀疑的吗? (4)作为一个旁观者,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你想对愤怒的同学们说些什么? (5)愤怒的同学们听到怀特森先生的解释后,会说些什么呢? (6)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怀特森先生说,试卷上的分数要登记在成绩册上,他也真 这么做了,怀特森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学习课文 11、12 自然段 1、读课文,思考: (1)怀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学到点什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写到了新怀 疑主义? (2)理解:“一贯",“谁”在文中具体指哪些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怀特森先生仅仅是让我们一味怀疑吗?除了让我们学会怀疑,怀特森先生在后来 的课堂上又让我们学会了什么? (4)学会怀疑,并且能够去探索,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这是新怀疑主义学习方法 的两层意思,请同学们再读 13 自然段,说说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除了包括这两层意思外, 还包含什么意思吗? 四、学习 13、14 自然段 读课文,思考: 1、同学们在上怀特森先生的课之前和之后有什么变化? 2、正视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里体会到了什么? 五、拓展 学习了课文后,相信同学们对怀特森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填空 题:我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 )的老师,并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谈谈为什么这样填. 六、延伸 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 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 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 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 七、作业 1、练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六课城市的标志
一、 选择题。(共 20 题) 1。下列选项中,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A。川 B。伸 C。曾 2.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多音字?() A.重 B。长 C.复 3.“川流不息”的意思不是()。 A.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 B。形容山川里的河流不停的流淌 C。形容行人、船只、车马往来不绝 4。《城市的标志》一文的作者是(). A.张抗抗 B.张亢亢 C。莫泊桑 5.“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双胞胎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6。“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翘脚的屋顶,白色或是黑色的圆柱……”,这句话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7.为什么被关在一个房间里,仅靠视线所及的建筑和街道是不能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 A。房间里的亮度不够 B。在房间里只能看到街道 C。城市之间很相似
9 寓言二则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契
揠
吾
槁
趋
闵
遽
二、选字填空。
吾悟
矣唉
契锲
感(
)
(
)声叹
气
(
)而不舍
(
)国
悔之晚
(
)
(
)约
三、从《刻舟求剑》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 qì yà wú ɡǎo qū mǐn jù 二、悟吾 唉矣 锲契 三、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3、写出对怀特森老师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在学生平静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 1—10 自然段,说一说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 (2)在这件事中,学生们对怀特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讨论:(1)开始时学生们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博学呢? (2)“详尽"是什么意思?怀特森先生详尽的讲了些什么? (3)除了讲了书本上写的那些,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怀特森先生还可能讲些什么? (4)遇到一位这么博学的老师学生们会怎么想?学生们的表现又怎么样? 3、小结。 同学们想得好,学得也认真,可惜同学们都忽略了一点,这位怀特森先生教给我们的有 关凯蒂旺普斯的知识都是他编造的,看到我们胸有成竹答好的试卷上,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 大的红叉,面对这一切同学们怎么样? 4、思考,讨论。 (1)你从哪些句子里感受到了我们的愤怒?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体会到的愤怒之情表 达出来。 (2)面对愤怒的同学们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做的?
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与老师接触,对老师应该不陌生,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什 么样的老师?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讲一位老师的,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读一读课题?(指 名读)说一说你为什么强调这样两个字? 二、学习课文 1-10 自然段:
8.“遒劲”一词表现出()。 A.香樟树的力量和挺拔 B。香樟树屹立不倒 C.香樟树很有作用 9。城市的标志是()。 A.名车 B。立交桥 C.树
10.根据课文,杭州的标志是(). A。香樟树 B.国槐 C.榕树 11.根据课文,海口的标志是(). A。油松 B.椰树 C.国槐 12。为什么说树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A.城市被钢筋水泥覆盖 B.城市里只有树是绿色的 C。每一个城市都会种不同的树 13.“你迷失在这无数次复制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 A。平和 B。无奈 C.无奈和迷茫 14。“北方没有香樟树,它立于江南,是杭州市的标致”,这句话中的错别字是()。 A。州 B.标 C。致 15。“树枝如巨大的龙爪”,这句话的本体是()。 A。树枝 B.龙爪 C.以上都不对 16.根据课文,“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给人的感觉是() A。漂亮 B。茫然无措 C。心旷神怡 17.()将成为城市的灵魂? A.霓虹灯 B。槐树 C。树 18。下列选项中,不是香樟树的特征的一项是()。 A.四季常绿 B.能结果子 C.有浓郁的香气
(3)文中的“这"指的是什么?怀特森先生讲的就真的没有一点让我们怀疑的吗? (4)作为一个旁观者,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你想对愤怒的同学们说些什么? (5)愤怒的同学们听到怀特森先生的解释后,会说些什么呢? (6)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怀特森先生说,试卷上的分数要登记在成绩册上,他也真 这么做了,怀特森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学习课文 11、12 自然段 1、读课文,思考: (1)怀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学到点什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写到了新怀 疑主义? (2)理解:“一贯",“谁”在文中具体指哪些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怀特森先生仅仅是让我们一味怀疑吗?除了让我们学会怀疑,怀特森先生在后来 的课堂上又让我们学会了什么? (4)学会怀疑,并且能够去探索,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这是新怀疑主义学习方法 的两层意思,请同学们再读 13 自然段,说说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除了包括这两层意思外, 还包含什么意思吗? 四、学习 13、14 自然段 读课文,思考: 1、同学们在上怀特森先生的课之前和之后有什么变化? 2、正视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里体会到了什么? 五、拓展 学习了课文后,相信同学们对怀特森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填空 题:我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 )的老师,并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谈谈为什么这样填. 六、延伸 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 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 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 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 七、作业 1、练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六课城市的标志
一、 选择题。(共 20 题) 1。下列选项中,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A。川 B。伸 C。曾 2.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多音字?() A.重 B。长 C.复 3.“川流不息”的意思不是()。 A.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 B。形容山川里的河流不停的流淌 C。形容行人、船只、车马往来不绝 4。《城市的标志》一文的作者是(). A.张抗抗 B.张亢亢 C。莫泊桑 5.“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双胞胎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6。“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翘脚的屋顶,白色或是黑色的圆柱……”,这句话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7.为什么被关在一个房间里,仅靠视线所及的建筑和街道是不能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 A。房间里的亮度不够 B。在房间里只能看到街道 C。城市之间很相似
9 寓言二则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契
揠
吾
槁
趋
闵
遽
二、选字填空。
吾悟
矣唉
契锲
感(
)
(
)声叹
气
(
)而不舍
(
)国
悔之晚
(
)
(
)约
三、从《刻舟求剑》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 qì yà wú ɡǎo qū mǐn jù 二、悟吾 唉矣 锲契 三、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