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PPT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部编版优秀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蚊、蝇”都是虫字旁,且都写得左窄右宽。 预设:教师引读第二小节,播放相关视频(延安建设、党的领导人讲话片段和歌曲《南泥湾》),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其逐一进行解读。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做好
斧正工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并发扬延安精神。
• 重点提示:“竖”下面是“立”,不要写成“土”。 2、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冰心奶奶和她的小伙伴们是怎么吹肥皂泡的?找出相关语句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结论? • (5)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 • (6)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 …… • 3.小组交流讨论这些问题,将问题提出来,跟同学一起交流讨论。还是解
决不了的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究。
学习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 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 2.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 (2)教师:从这段话中,大家对蝙蝠有什么认识?用“ ”标出来。 •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
有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文的语言讲求准确、科学) • 4.理清脉络,把握内容。 • (1)默读思考:蝙蝠和雷达有着怎样的联系?课文围绕蝙蝠和雷达写了
哪些 • 内容?
• (2)交流汇报。先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再引导归纳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1-3自然段):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 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 启下的作用。
• 第二部分(4-6自然段):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 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 第三部分(7-8自然段):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 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 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识字教学 指导写字
• 1. 出示生字:
• 生字:蝙 蝠 启 即 锐 系 铛 蝇 证 揭 障 荧 屏
•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词语:雷达 安全 蚊子 灵巧 横七竖八 苍蝇 研究
•
推进 模仿 天线 无线电波 显示 驾驶员
• (2)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及时正音,提示学生注意“蝙、荧”等字 的读音。
• (3)分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词。 • 3.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说明文。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说明文? • (《赵州桥》《花钟》...)对于说明文,你们有哪些了解呢?(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2.荷花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 4.教师范写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 6.作业展评。
尝试质疑
• 1.自读课文,尝试提出问题,并写在书上。 • 2.四人一个小组,交流你们各自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
•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 (1)蝙蝠在夜间飞行有什么本领? • (2)那蝙蝠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 (3)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 (4)在什么环境下做的实验,分别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得出了什么
的!你能把这层意思读出来吗? • b.教师指名读书,集体评读。 • (3)(出示句子)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
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很多 次实验。
课堂小结
• 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论?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
达蚊即科横 竖绳
•
系 蝇证研究驾 驶
• 2.指名学生认读,给生字组词。
• 雷达、蚊子、立即、科学、横七竖八、绳子、
• 系上、苍蝇、证实、研究、究竟、驾驶
• 3.观察字形,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谁来提醒大家?
• 引导发现: “蚊、即、科、横、绳、蝇、证、研、驶”9个生 字 预设:引导学生先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然后查字典,准确把握“辉煌”的两个义项,再进行造句训练,熟练运用这一词语。
•
课时作业
•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蝙蝠( )( ) 启示( ) 锐利( )
21..下因面为我农们夫一实起在﹒来是读太﹒一焦下急诗了句,的他前又两做句了,什看么诗呢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
• 荧屏( )( ) 苍蝇( 82..师教:师其范实读小,沙学﹒对生这自﹒件由事读情,耿用耿着于重怀号不标是出一诗天的两韵天脚了,,明一白起本﹒读诗这押句的话是。什么韵。 • 2.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并能谈一谈自扁( )( ) 我( 这里注意“绿”的读音应书写为“lǜ”。
(3)想一想:农夫为什么要拔禾苗呢?他是怎么拔的呢?结果如何呢?
)(
)
• 当( )( ) 曷( ) ( ) 预设:引导学生先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然后查字典,准确把握“辉煌”的两个义项,再进行造句训练,熟练运用这一词语。
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 ①读画横线的句子,把你的理解跟大家讲讲。(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 语进行理解)
• a.夜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天黑、猎物小,准确); • b.无论……(也)……;即使……(极细)也……(灵巧) • 教师追问:“无论怎么飞”是怎样飞呢?“极细”能有多细? • ②指导朗读: • a.刚才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味,知道了蝙蝠夜行的本领真是够大
1.会认6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大家对课文词语掌握的很好,谁还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坑(水坑)——吭(吭声)
• 模仿—( ) 启示— ( ) 敏锐— ( )
• 灵巧—( ) 显示— ( ) 研究— ( )
(4)运用猜想的方法理解“锃亮”“老掉牙”。 (设计意图:课文的情节很简单,学生的发言就是找出各种事物的成长特点。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将意思说对即可,而是要借助这一读书交流的平台,为学
• 都是左右结构, 生打开一扇解读文本的窗口,并由此展开一次次对文本的解读。)
有了这样的想象,你能把第一自然段读得更好,谁来试试?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出示图片 揭示课题
•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 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指导写“蝙蝠”两个字。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 2.检查生字、词语学习情况。
•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斧正工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并发扬延安精神。
• 重点提示:“竖”下面是“立”,不要写成“土”。 2、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冰心奶奶和她的小伙伴们是怎么吹肥皂泡的?找出相关语句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结论? • (5)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 • (6)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 …… • 3.小组交流讨论这些问题,将问题提出来,跟同学一起交流讨论。还是解
决不了的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究。
学习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 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 2.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 (2)教师:从这段话中,大家对蝙蝠有什么认识?用“ ”标出来。 •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
有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文的语言讲求准确、科学) • 4.理清脉络,把握内容。 • (1)默读思考:蝙蝠和雷达有着怎样的联系?课文围绕蝙蝠和雷达写了
哪些 • 内容?
• (2)交流汇报。先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再引导归纳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1-3自然段):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 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 启下的作用。
• 第二部分(4-6自然段):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 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 第三部分(7-8自然段):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 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 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识字教学 指导写字
• 1. 出示生字:
• 生字:蝙 蝠 启 即 锐 系 铛 蝇 证 揭 障 荧 屏
•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词语:雷达 安全 蚊子 灵巧 横七竖八 苍蝇 研究
•
推进 模仿 天线 无线电波 显示 驾驶员
• (2)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及时正音,提示学生注意“蝙、荧”等字 的读音。
• (3)分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词。 • 3.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说明文。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说明文? • (《赵州桥》《花钟》...)对于说明文,你们有哪些了解呢?(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2.荷花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 4.教师范写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 6.作业展评。
尝试质疑
• 1.自读课文,尝试提出问题,并写在书上。 • 2.四人一个小组,交流你们各自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
•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 (1)蝙蝠在夜间飞行有什么本领? • (2)那蝙蝠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 (3)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 (4)在什么环境下做的实验,分别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得出了什么
的!你能把这层意思读出来吗? • b.教师指名读书,集体评读。 • (3)(出示句子)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
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很多 次实验。
课堂小结
• 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论?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
达蚊即科横 竖绳
•
系 蝇证研究驾 驶
• 2.指名学生认读,给生字组词。
• 雷达、蚊子、立即、科学、横七竖八、绳子、
• 系上、苍蝇、证实、研究、究竟、驾驶
• 3.观察字形,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谁来提醒大家?
• 引导发现: “蚊、即、科、横、绳、蝇、证、研、驶”9个生 字 预设:引导学生先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然后查字典,准确把握“辉煌”的两个义项,再进行造句训练,熟练运用这一词语。
•
课时作业
•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蝙蝠( )( ) 启示( ) 锐利( )
21..下因面为我农们夫一实起在﹒来是读太﹒一焦下急诗了句,的他前又两做句了,什看么诗呢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
• 荧屏( )( ) 苍蝇( 82..师教:师其范实读小,沙学﹒对生这自﹒件由事读情,耿用耿着于重怀号不标是出一诗天的两韵天脚了,,明一白起本﹒读诗这押句的话是。什么韵。 • 2.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并能谈一谈自扁( )( ) 我( 这里注意“绿”的读音应书写为“lǜ”。
(3)想一想:农夫为什么要拔禾苗呢?他是怎么拔的呢?结果如何呢?
)(
)
• 当( )( ) 曷( ) ( ) 预设:引导学生先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然后查字典,准确把握“辉煌”的两个义项,再进行造句训练,熟练运用这一词语。
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 ①读画横线的句子,把你的理解跟大家讲讲。(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 语进行理解)
• a.夜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天黑、猎物小,准确); • b.无论……(也)……;即使……(极细)也……(灵巧) • 教师追问:“无论怎么飞”是怎样飞呢?“极细”能有多细? • ②指导朗读: • a.刚才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味,知道了蝙蝠夜行的本领真是够大
1.会认6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大家对课文词语掌握的很好,谁还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坑(水坑)——吭(吭声)
• 模仿—( ) 启示— ( ) 敏锐— ( )
• 灵巧—( ) 显示— ( ) 研究— ( )
(4)运用猜想的方法理解“锃亮”“老掉牙”。 (设计意图:课文的情节很简单,学生的发言就是找出各种事物的成长特点。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将意思说对即可,而是要借助这一读书交流的平台,为学
• 都是左右结构, 生打开一扇解读文本的窗口,并由此展开一次次对文本的解读。)
有了这样的想象,你能把第一自然段读得更好,谁来试试?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出示图片 揭示课题
•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 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指导写“蝙蝠”两个字。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 2.检查生字、词语学习情况。
•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