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颈联勾画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 昏落日图,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形象 地描写出大漠中绮丽壮阔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开阔 的胸襟,于景中寄托悲凉孤寂之意。也从侧面烘托 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反应了他们不畏 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3.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了哪些
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浩瀚
营造了苍茫、广 阔的意境,表现 诗人的孤寂心情。
无边;“孤”写出了其景物
的单调;“落日”又加上
“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
又苍茫的感觉。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提示:可用“诗句描画了……,运用……,形象生 动(委婉含蓄)地描画了……,抒发(揭示) 了……情感(哲理)。”的答题模式
5.尾联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诗人以事作结,到达目的地以后,得知都护正在 边防前线准备战事,体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 生活,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表达了诗人对 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尾联叙事,呼应首联,写到达边 塞后的所见所闻。
主旨归纳
诗歌通过写诗人出使边 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 了诗人被排挤的苦闷、孤寂 之情和看到大漠雄浑风景后 的大方悲壮之情,以及对不 畏艰苦、以身殉国的守边将 士的爱国之情的赞美。
要求:有感情朗读 诗歌,注意读准字 音和节奏。
使至塞上 王维
pénɡ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yān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辆车,表示此次
慰问边关
出使随从不多。 要。 守军。
单车 欲 问边,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 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使至塞上
王维
1.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句。 2.品析诗的语言,理解诗人蕴含的思想感情。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 士,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与孟浩然 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称赞 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 《山居秋暝》《相思》《使至塞上》等。著 有《王右丞集》。
征蓬 出汉塞,
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 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 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 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属国 过居延。
胡地的天空, 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归雁入 胡天。
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 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指黄河。
大漠 孤烟 直,长河 落日圆。
古关名,故址在 今宁夏固原东南。
负 通责讯的侦骑察、兵。官 设 都有名护大,,汉这都里代护始指府前置,线其,唐统长代帅官边。称疆大
萧关 逢 候骑,都护 在 燕然。
燕然山,
这里指边 防前线。
诗意:(我)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兵, 出使途中经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飘出边 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浩瀚的 沙漠中,一股烽烟直上云天,黄河上西沉 的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到负责侦察 通讯的骑兵,得知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结构梳理
叙事——出使边塞使 至 Nhomakorabea抒情——内心抑郁
边塞情势 感伤飘零
绘塞外奇景 赞爱国之情
雄浑壮美
塞 上
绘景——塞外风光
荒漠奇迹 壮阔奇雄
气势充分 景象宏阔
大方悲壮
叙事——战事紧张
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河西节度 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唐玄宗 之命令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 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实际是 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是他 赴边途中的所见所感。
边塞诗
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 然风光为题材。主要有:①边塞风光; ②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③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的抱负;④边疆将士思乡的 情思。
1.(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叙事,交代此行目的和到达的 地点。“单车”说明随从少, 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 绪。描写行程的遥远,也表达 出作者孤寂心情。
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体
2.怎样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含义? 运用比喻, 诗人以“蓬”“雁”自
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 “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 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的寂寞孤 独和飘零之感,表达出诗人被排挤出朝 廷的激愤和抑郁以及思乡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