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期刊汉语人名拚写的规范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学术期刊汉语人名拚写的规范化
1.学术期刊汉语人名拚写规范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外交流的不断深广,人们已习惯将姓名的汉语拼音作为英文姓名使用,在外交护照和许多官方文件中都采用这一作法[1]。

1979年6月15日联合国秘书处决定采用“汉语拼音”的新拼法作为在各种拉丁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

秘书处起草、翻译或发出的各种文件都用“汉语拼音”书写中国名称。

例如,中国人名Hua Kuo-feng 改为HuaGuofeng(华国锋)。

收转的文件如是中国名称的旧写法,要改为汉语拼音;要把旧写法括注在后[2]。

给学术期刊论文增加作者的汉语拚音署名,是为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国外学术期刊和国内大部分刊物都要求作者标注英文姓名。

但在实践中,由于没有遵循统一规范,表示方法各不相同。

中国人名的汉语拚音拚写,要有字母一致的规范性,如出现数种不同形式,不仅误导读者,增加编辑烦扰,尤其不利文献检索。

国际大型文献数据库往往以英文姓名编排检索,多种表达方式不利于以著者姓名在英文检索工具中编排索引和从著者途径查找,造成漏检误检。

有时为了检索某一作者要输入多次不同的英文姓名组合,影响论文的交流和评估,对此值得探讨。

2.存在的具体实际问题
2.1 关于隔音符
隔音符的正确使用主要是避免名字的第二个字为零声母时读音混淆,如Zhu Pinan,可读成“朱品安”,也可读成“朱丕南”;Wang Naian可读作“王乃庵”,也可读作“王那烟”。

对此,《汉语拼音方案》[3]有规定: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隔开,这就能够解决可能发生的拼读错误。

朱品安可写成ZhuPin’an ,王乃庵可写成Wang Nai’an。

2.2 人名大小写
主要表现在该大写的没有大写,不该大写的又大写了。

如将姓的字母全部大写;复名的两个首字母都大写;复名分开写,且首字母都大写,或复名首字母小写。

以上写法都是错误的。

2.3分连不辨
即应该分写的连写,应该连写的分写。

如孟祥东写成:MengXiangdong,MengXiang dong,正确写法是:Meng Xiangdong。

2.4关于姓、名顺序
长期以来,我体育团组使用的译名存在姓与名排序颠倒等情况,例如:Shan Zhang(张山)、Dashan Zhang(张大山)在队服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体育总局2007年9月9日下发通知,中国人名译名一律使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和名分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均大写,如LiHua(李华)、WangJianguo(王建国)、OuyangXiangyuan(欧阳向远);用汉语拼音拼写的中国人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如英、法、德、西班牙语等。

姓名应用全称,如果译名过长确须缩写,则姓用全称,名用缩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如Zhang Z.Y.(Zhang Zhaoyang张朝阳)、OuyangX.Y.(欧阳向远)。

今后凡队服印有运动员姓名,一律依此办理。

国内举办的各种比赛,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我体育团队的人名译名,一律依此办理[4]。

其实,从20世纪初始,英美一些报刊就将中国的一些名人姓名英译为先姓后名,如孙逸仙(Sun Yat-Sen),毛泽东(Mao Tse-Tung),蒋介石(ChiangKai-shek),这说明对中国人姓前名后的译法早有渊源。

从现实情况看,国外媒体在报道我国情况涉及人名地名时,其读写顺序和我们一样,如北京以前的英译是Peking,在我们改成拚音Beijing后,现在世界上都用Beijing。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坚持有关规范。

2.5关于复姓问题
如欧阳宪,有下列几种写法:OU-YANG Xian,Ou-Yang Xian,OuYangXian,这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写法是:OuyangXian。

诸葛玉峰,可写成ZhugeYufeng。

司马玉华,可写成SimaYuhua, 复姓应该连写。

对于姓氏并列构成的新复姓,只限于某些已婚妇女,就是将丈夫的姓加上妻子的姓,构成一个新复姓,如孙宋庆龄,高金素梅,范徐丽泰等,可在姓氏之间加一短横。

如Sui-SongQingling,Gao-JinSumei,Fan-XuLitai,在复姓之间加连字符,用于表示合成的新复姓与传统复姓的区别。

3.国家有关规定[5]
1958年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汉语拚音方案》;1976年9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修订了《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1978年9月,国务院转批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

1982年8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出ISO-7098文件,使《汉语拚音方案》成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拚写有关中国的专门名词和词语的国际标准。

以上都对中国人名的汉语拚写都作了明确规范,要点如下:
汉语姓名分姓氏和名字两部分,姓氏和名字分写,每部分开头的字母都必须大写;复姓应连写。

姓名的各个连写部分,如音节界限发生混淆, 即当a、o、e开头的音节连写在别的音节后面的时候,在a、o、e的前面加隔音符号隔开。

笔名、艺名、法名、教名、技名、化名按姓和名的写法处理,当做真姓名拼写。

例:茅盾Mao Dun,老舍Lao She。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中国人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
语文,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世界语等。

汉语姓名的各个音节的调号在对外文件书刊中可以省略。

一些名人的姓名,原有惯用拼法的(如孔子、孙逸仙)可以不改。

海外华侨及外籍华人、华裔的姓名均以本人惯用拼音法为准。

4.有关学术探讨
近年, 随着国内外期刊交流增多,某些期刊采取了国外某些期刊对中国作者的姓全部大写的做法,以减少西方读者对姓氏和名字的混淆,认为,姓全大写是区分姓和名的显著标志,不会和后边的名相混淆。

在国内较早采用姓全大写的学报是《中国药理学报》。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CAJ-CD B/T 1-1998)中对作者姓氏就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全部字母都大写的作法[10],由于其影响较大,引起某些期刊的效仿。

对此,建议有关部门出台一些规章,尽快进行交流探讨,逐渐并做到一致才好。

参考文献:
[1]外交部翻译室.使用汉语拼音法规范中国人名外译[J].科技术语研究,2002(4)14-15
[2-5]/121/50nian.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