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知识导航学案岳麓版选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巧建结构
自学导引
一、变法的前夕
1。
秦国落后:经济上,土地大部分未开发;思想上,诸子之中没有秦国人;社会风气落后,公元前384年,还有________事件发生.________时秦国一度发展,后来衰落。
2.秦孝公广纳贤士:为变法图强,下达《________》,商鞅入秦.
3。
变法之争
(1)论战双方:商鞅和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
(2)意义: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答案:1。
人殉秦穆公
2。
求贤令
二、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措施意义
按军功授爵;把官爵和________结合起来。
设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________的特权,树立了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经济优势
什伍组织
答案:1.措施:军功
意义:贵族新兴地主阶级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三、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1。
废除井田
(1)内容:商鞅下令“________________",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________土地。
(2)影响:这一法令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2.奖励耕织
(1)内容:新法规定,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其________;凡是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全家要被罚作官奴。
商鞅还从________地区招徕无地的农民到秦国垦荒,给他们田宅,并免除其三世的劳役和兵役。
(2)影响:这些措施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免除徭役以________的办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直至秦汉仍继续沿用.
答案:1。
(1)为田开阡陌封疆自由买卖
2.(1)徭役三晋
(2)奖励耕织
四、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1)内容:把秦国划为41个县,各县设有______和______,由________任免。
县令是一县之长,县丞、县尉分管县里的民政和军事.县令可以随时撤换,官职不能________。
(2)影响:县制的设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西周分封制下的_________________,成为新的政体制度;而国君直接任免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________集权。
2。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1)目的:为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
(2)内容:①
推行了________制度,规定什伍互相监督,一家有罪,其余九家必须告发,否则连坐。
②连坐还实行于________之中,规定士兵作战时,要五人一伍,登记在册,若一人逃跑,其他四人都要受罚。
3。
严刑峻法
(1)轻罪________,以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措施的彻底执行,只是过于________。
(2)商鞅新法规定,告发奸人的可以得到奖赏,不告发的则处以腰斩;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的人住宿,否则店主连坐;盗窃牛马为死罪。
4.在思想文化上的措施
(1)主张:商鞅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________的措施。
(2)目的: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答案:1(1)令丞国君世袭
(2)封国采邑制中央
2.(2)①什伍连坐②军队
3.(1)重刑严苛
4.焚烧诗书
五、收富国强兵之效
1。
商鞅变法不但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达到了________的目的。
2.(1)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东征魏国,收复原来沦陷的________,一举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2)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大败楚国,夺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成为秦国的战略目标。
答案:1.国富兵强
2。
(1)340 河西故地
(2)312 汉中地区兼并六国
六、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1。
商鞅被处死:曾受变法打击的________诬告商鞅谋反,唆使________逮捕商鞅,商鞅被车裂而死。
2。
秦法未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商鞅变法的地位:是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___的一次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答案:1。
贵族秦惠文王
2。
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商君之法深入人心
3。
最彻底深远
能力提升
想一想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
读图,想一想商鞅为什么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想一想
“南门徙木”的举措起了什么作用?
议一议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为什么?
想一想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有什么积极影响?
想一想
“为田开阡陌封疆”有何影响?
评一评
如何评价“燔诗书”的法令?
议一议
商鞅变法有哪些局限?
想一想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想一想
“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议一议
商鞅之死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读一读:从时代背景、个人因素、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家庭环境等角度考虑.
练一练:取信于民,保证了变法的顺利进行。
议一议:按军功授爵赐田,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想一想:发展了封建经济,巩固了政权,为统一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思一思: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形成。
评一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中央集权统治,但也压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中国文化.
议一议:轻罪重罚、连坐法、燔诗书的负面影响。
想一想:从历史潮流、变法内容、秦孝公的决心、论战提供的思想理论基础、商鞅的个人因素、措施执行认真等方面考虑.
想一想:商鞅新法深入人心.连坐体现了轻罪重罚思想,强化了封建统治.
议一议:改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改革会付出沉重代价;改革必须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典例导析
【典例1】商鞅变法中的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贵族的特权…()
①军功授爵制②重农抑商③废除井田制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
A。
①③④B。
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解析: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涉及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主要有军功授爵制、废除井田制、废分封行县制等,而连坐法和重农抑商则并没有直接涉及此内容。
答案:A
【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秦孝公用商
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3)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持何种态度?你如何评价?
解析: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影响和后人的评价,主要结合材料进行归纳分析。
其中第(1)问要通过材料一涉及的什伍连坐制、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实行县制等回答。
第(2)问对材料二、三进行归纳即可得出。
第(3)问主要结合变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判断分析。
参考答案:(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2)变法使秦国富强。
(3)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
否定。
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
思维启示
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要求掌握变法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掌握其含义及作用。
关于材料题的解答,主要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同时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主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以后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思维发散
【发散点1】商鞅变法与魏文侯变法的异同点.
【发散点2】重农抑商政策的提出及评价。
答案:1。
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的基础上进行的。
②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③措施相同:都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并且实施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④性质相同:都是封建化的运动.⑤结果和影响相同: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同时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不同点:①内容的深度不同:商鞅变法是更加深刻地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②影响的深远程度不同: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制度不但对整个战国秦汉时期,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2.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它最早产生于战国时代,商鞅变法中提到奖励耕织,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以此作为推行农战方针的基本内容付诸实施。
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治国的典范。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