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桂新春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第16期
摘要:生物化学是卫生中职学校较枯燥难学的课程,为提高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
通过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和完成由思维导图内容转化的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把握课堂重点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生物化学;思维导图;护理专业;中职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8)16-0083-03
生物化学是卫生中职学校比较难学难懂的重要基础课程,理解和掌握它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中职护理学生绝大多数处在青春期,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然而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处在学习的下游,基础较薄弱,厌学较普遍,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包括生物化学仍然采用以讲授为主的经典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为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化学[1]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本校2017级春季护理专业随机整群抽取两个班级,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共80人,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组,共83人。
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学校录取时是随机分班,他们的年龄构成、上学期基础课程实用化学基础的平均成绩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生物化学的教学同步进行,课时数相同,授课任务都由笔者承担。
在进行教学前,网络研修广东第二师范学校的“基于思维导图的自主合作探索”,认真学习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学推行的思维导图,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做了相应修改。
教师的备课教案采用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编制讲学案,并将讲学案的内容转化为预习问题(着眼基础,课前进行)、探究问题(课堂讨论、分层设计,课前和课中讨论)、训练问题(基础和综合,课后讨论),如图1所示。
同时将问题提前发给两组学生,实验组按思维导图步骤进行,对照组作为作业,按要求完成。
1.2.1 实验组在上课前由学习委员负责将本班学生6~8人分为一组,并挑选责任心较强、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
上课前就思维导图向组长和全班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如概念、优缺点和制作方法,并强调上课使用思维导图的目的是重视预习、整理课题或书本知识及拓展思维的广度等,前面1~2节课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课前绘制本次课的思维导图,并
在课后修改和完善。
上课前,先将预习问题和探究问题发给学生,要求每位学生将预习问题完成,接下来由组长组织本组学生合作讨论初步完成的思维导图。
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建议学
生将紧密相关的内容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即一次课不只是一张思维导图,并讨论完成探究问题。
上课时,教师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重点讲解较难理解的内容,接下来各组根据教师的讲解完善探究问题,并随机抽取一组,由其代表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其他组的学生可以补充,最后
5分钟教师对探究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课后,要求每组学生讨论完成训练问题,下节课将抽
小组展示,讨论完善本组本次课的思维导图,并作为作业上交教师,如图2所示。
评价包括在每组展示探究问题和训练问题时,其他组组长对其展示成果进行评分;每组组
长对本组组员参与度进行评分;学习委员对每组思维导图完成过程进行评分;教师对每组上交
的思维导图作业进行评分。
以上四方面每项占15%,通过此种方式强化学习过程,以提高学生
的参与度。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授课,如复习、提问等方式,布置的作业内容与实验组相同。
2 结果
对两组的期末考试成绩用SPSS 2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生物化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独
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
3 讨论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创立,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思维工具,它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烦琐的文字信息变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图形,根
据东尼·博赞本人的解释,是将别人所传授或书本中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自己的思维激发并有序
整理,即做笔记[2]。
根据卫生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发散,通过制作思维导图使思维清晰,再独立或讨论完成由讲学案转化的
预习问题、探究问题和训练问题,达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通过研究发现,实验组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高,踊跃参与每次课思维导图的制作和相关过程的讨论,完成预习问题、训练问题的准确性更高,探究问题时更全面,课堂学习的氛围更好。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成绩优
于对照组(P<0.05),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能与生物化学课时较少(本校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增加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等课时,部分专
业技能课减少课时)、接触和使用思维导图时间短等有关[3]。
总之,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作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总结重点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众多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不断验证和
丰富其内涵。
马三梅等[4]在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了解了知识的整体框架,明白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了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学
习效率;周洪昌等[5]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教师理顺教学思路,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完善课堂笔记等;周晨慧[6]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陈婉萍[7]
在外科护理教学中都证实了思维导图的作用,本次研究也取得相一致的研究结论,为探索思维
导图在卫生中职学校各专业各门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
4 策略
思维导图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并被许多的教学实践研究所证实,但其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方法,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可能取得
的效果不同。
在卫生中职学校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为卫生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普遍
较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将较难理解的知识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力,从而提升思维
导图的作用。
在卫生中职学生中应用思维导图时,教师要随时监督。
中职学生自律性较差,单靠班干部
和组长的管理,部分学生不会参与其中,反而会讲话、玩手机等,影响其他学生的讨论;同时
护理专业课程较多,操作课和课余时间的操作练习较多,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少,部分学生
很难积极参与到每一个过程的讨论中,使得讨论完成思维导图、探究问题及训练问题不能落到
实处。
针对课时较少、内容枯燥的课程如生物化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来就低,为了推行思维
导图,应降低思维导图的难度并使每一个步骤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教师
可将每次课制作的思维导图教案内容具体化,编成预习问题、探究问题和训练问题,使学生预
习有针对、探究有方向、检测有成就,这样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易推行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艾旭光,王春梅.生物化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5):78-84.
[4]马三梅,王永飞,李宏业.思维导图在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命的
化学,2012,32(6):599-602.
[5]周洪昌,邵圣文,徐伯赢.思维导图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
寄生虫病杂志,2012,30(6):477-479.
[6]周晨慧.思维导图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3):460-461.
[7]陈婉萍.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2):25-27.?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