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多关注弱势群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应多关注弱势群体
成都市东风路小学张亚玲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班级中总是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后进生”。

“后进生”由于智商差异,学习态度、教育环境的不良等缘故,导致成绩低下,长期以来遭受老师、家长的批评,同学们的冷落,成为班上不受关注的弱势群体——“被遗忘的一族”。

他们自尊心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学习缺乏自信心,所以常常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表现出对抗心理,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如何帮助“弱势群体”,使他们茁壮成长,这是所有为人师者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以下是我这几年教育工作所悟到的一些收获。

一、降低标准,让“后进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

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

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将衡量成功的标准降低,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

小元有多动症,一上课总是无法控制自己,不是搞小动作就是找别人说话,课堂上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听课。

长期以来都是在各科老师的批评声中度过。

由于成绩差,得不到同学、家长、老师的认可,对学习毫无兴趣。

因此他把兴趣转移到其它事情。

为多在班上交到几个知心朋友于是偷家里的钱来请客。

后来发展到偷班上同学的书、偷班上同学的钱、、、、、、在这之前家长发现后对他教育过甚至还狠狠地打过他,老师也苦口婆心的教育过,但他始终未改掉恶习。

平时在给他进行个别辅导时,他总是显得毫无精神,情绪低落。

给他讲道理他总是不耐烦的说:“恩,恩、、、、、、”他对老师、家长的忠告产生排斥。

有时在课堂上还常常发出怪叫或无名笑声来影响课堂纪律,由此达到引起大家的注意。

在一次读书评比活动中,他表现得特别积极获得很多分数。

由于时间的原因,来读书的同学少。

而他却天天来读,自然成了得分最多的。

他那几天很高兴,可后来他不来了。

看见我还问我怎么班上同学对这次
的活动都不太积极啊?我突然发现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

由于他基础差,在平日里的小测验他常常是低分,是失败者。

高分对他来说是渴望而不可及。

每次评讲卷子,他都表现出极度不认真。

我决定降低测验标准,我把考试卷事先拿给他做,他不会做,我又耐心指导,并告诉他明天全班就要测验。

这次他听得可认真了。

不会写的字他都主动去查字典,跟平时那个懒学生真可谓是两个样。

试卷做完了,他还恋恋不舍的拿着卷子反复看,反复记忆。

第二天的测验他很快的交了卷。

这次的考试他考了98分,全班同学向他投去惊奇的目光。

我抓住时机在全班表扬了他巨大进步。

他第一次自信的笑了,这次的评讲他也听得最认真。

下课后,他居然主动地问我今天作业做什么?
“后进生”的这种“渴望进步、渴望成功”欲望比其他学生,特别是比优等生燃烧的速度会更快,程度会更深,时间会更长,因为他们对于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的期望值很低,甚至为零。

这样,既点燃了他们企盼成功的火苗,又让他们饱尝了成功的快感,迅速将他们由“自暴自弃、消极低落”的角色推向“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竞争角色之中,从而纠正、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感情偏差。

二、“后进生”更需要我们给于他们更多的厚爱、宽容和信任。

我深信罗森塔尔心理学家证明的道理:老师对于学生的期待和厚爱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当年正是罗森塔尔这位权威人士,随意提供的一份“具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几个月后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成绩居然有了迅速提高,性格也变的开朗起来,求知欲更旺盛。

小丫是刚转来的学生,学习不主动,作业很少交。

学习成绩不让人满意。

我经过家访了解,他父亲长年在外工作,母亲有精神病史,一发病,他就没人管。

知道后我很同情、可怜这孩子。

于是我常常让他把作业做完再回家,进步不少。

他向我保证每天都按时做作业。

一次队委轮换中,我为了鼓励他,选他为值日队委,谁知他老毛病又来了,连续几次作业不做,一气之下我撤掉了他的队委职务。

谁知第二天早上他仍然认真地带着大家早读,中午也跟同学们一起做清洁,看着他干得那样起
劲儿,我还真不忍心制止他。

于是对他说:“既然你这样想为大家服务,老师就再信任你一回,希望你不要再辜负老师所望。

”后来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对于老师的这次宽容与信任,他自己感到又惊喜又内疚,同时他表示从今后一定改掉自己的缺点,还请我随时监督他。

看到他的日记我庆幸自己当时冷静的处理方式是正确的。

在以后的数天他似乎完全改了,作业每天都按时完成,课堂上也常常看到他积极发言的样子。

实践证明教师如果对学生积极期待,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所以我们对孩子行为反复性应该理解,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给于他们耐心的帮助和一次次改过机会。

三、师生间的心灵交流更能点燃“后进生”理想之灯,唤起他们自信之心。

采取情感倾斜,走进后进生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

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弱势群体”的爱绝不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它是教育者真诚的教育情感的流露。

小衣在其他老师的眼里是个不求上进,调皮捣蛋的学生。

一些老教师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不是说他这儿不好,就是说他那儿不好。

久而久之他与那些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上他们的课总是要惹点事。

我教了他五年,是看着他长大,其实他本性并不坏,学习虽不是很好,但比原来进步多了。

我常常以一种友好、平等的朋友关系倾听他的故事,让他无所顾忌。

在交流中我坦诚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诉他,让他也同样理解老师。

事实上通过这样心灵的沟通后,孩子自然而然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

“后进生”的心理是复杂的,他们的心境比较多变,毅力也叫脆弱。

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积极性可能就会很快下降。

因此,他们进步的过程也是比较缓慢的,不可就立竿见影的。

所以,我们不仅要爱心还要有耐心和恒心,既要注意方式,还要长期实施计划,才能保证他们
不断取得进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想这应该成为我们教育者坚信不移的格言。

让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这些幼小的树苗,让他们在爱的教育中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