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峰小时交通量——指一天内的车流高 峰期间连续60min的最大交通量。 ■设计交通量——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依据
的交通量,成为设计交通量。一般取一年第
30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
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示 意图
(1)车流量
③时段交通量(流率)
对不足1小时的时间间隔内观测到的交通量换算为1小时的 车辆数称为当量小时流率。
也最高,与道路上其他车辆的速度 相近。
公交车运行情况
淌车:发动机已经熄火(或离合器已脱开),车辆靠惯性向前行驶,车速受到各
种行车阻力影响逐渐降低,经t4秒后降到V3。
制动:车辆临近停靠站,驾驶员踩下制动器,使车辆的减速度更大,直到车辆刹停。
六、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行驶的特征
②行驶速度V行
V行
l线 t行
100
80
60
服务水平等级
密度 (pcu /km.ln)
一级(自由流)
≤ 10
二级(稳定流上段)
≤ 20
三级(稳定流)
≤ 32
思考: 通行 能力 与交 通量 的区 别?
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是度量 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与交通量的含义不尽 相同。交通量是指道路在某一定时间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而通行能力是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是 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 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流、稳定流、不稳定流、强制流
二、交通流参数
2、交通流参数:描述交通流特性的参数。
交通量、速度和密度
■交通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可分为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量和人流量等。
■速度(V)——车辆或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驶或通过的距离 ■密度(K)——某一瞬时内单位道路面积上分布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l线 —— 线路长度;
t行 —— 车辆在线路两站间行
驶的时间;
t行—— 车辆在线路各站间行
驶时间之和。
六、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行驶的特征
③运送速度V送
V送
l线 t行 t停
l线 —— 线路长度;
t行 —— 车辆在线路各站间ຫໍສະໝຸດ t停行驶时间之和;
—— 车辆在线路各站上
停靠时间之和。
六、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行驶的特征
➢ 反映的是在某一特定服务水平下道路所能提供的疏导交通的最大 能力;
➢ 对应设计服务水平的最大服务交通量,就是设计通行能力。
七、分析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目的
规划阶段 优化路网结构
设计阶段 确定道路几何参数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可行性研究阶段 确定道路建设规模
管理阶段 评价服务质量,制定改善措施
快速路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
二、通行能力分类:
■基本通行能力——道路组成部分在理想条件下,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
均匀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可能通行能力——一已知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
控制和气候条件下,不论服务水平如何,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或行人 的最大数量。
■行程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
之比。它是一项综合性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
(2)行车速度
■ 设计车速——道路几何设计所依据的车速。是指在气候良好、交通密
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 度。
大中小城市道路网规划的机动车设计车速(km/h)
四、车辆交通流特征
(1)车流量
道路车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 的车辆数,且常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
当量交通量(pcu/单位时间)——将各种车种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下的 时间和空间占有率换算换算成标准车辆(小型车)。
城市道路各种车辆对标准车的换算系数
车型
位置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货车、公共汽车 拖挂车、铰接车、大货车
流率=n分钟内观测到的车辆数×6n0 (pcu/h)
式中:n——观测时间,一般用5min或15min。
(2)行车速度
■地点车速——是指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断面的瞬时车速,用作道路交通管
理和规划设计时参考用。
■行驶车速——是指驶过某一区间距离与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 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 于进行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K—— 平均车流密度(pcu/km)。
(4)车流量、行车速度和车流密度之间的关系
②速度和密度的关系
Greenshields线性模型
V
Vf (1
K) Kj
K
V K j (1 Vf
)
速度-密度关系曲 线图
Q时m的—最—大最速大度流。量。——临V界—f速—K度畅j。行速—度—。最当佳车密流度密V。度m趋于—零—、诸车塞辆密可度以。畅K车行m流无密阻集
2.间断流:一般出现在有 平面交叉口的城市道 路上。
理想状态的绿波交通
六、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行驶的特征
①城市公交车辆运行的典型特征
A
启动加速:车速从0启动,经变换排 挡逐渐加速,经t1秒后达到V1。
加速行驶:随着车速加快,加速度逐
渐减少至0,经t2秒后,速度达到V2。
等速行驶:车辆的行驶速度最稳定
三、行人交通流特征
(1) 行人交通速度、密度与流量的关系
道路上行人的速度、密度与流量存在以下关系:
Q=K﹒V
式中:K——单位面积行人数量(人/㎡); Q——单位时间内单位人行道宽度内通过的行人数量(人
/min/m); V——每分钟步行距离(m/min)。
生命诚可 贵,切勿 走捷径; 人行道通 行,有序 又安全。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第一节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基本概念:
1、交通流的分类
交通流——某一时段、某一断面的车流、人流。
■按交通主体——车流、人流、混合交通流 ■按交通流输送对象——客流、货流 ■按交通设施的影响——连续流、间断流 ■按交通流的交汇流向——交叉、合流、分流、交织流 ■按交通流内部运行条件及其对驾驶员和乘客产生的影响——自由
城市规模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200万人
80
60
40
大城市
50~200万人 60~80
40~60
40
中等城市 小城市

40
40

干路 40
支路 30 30 30 20
(3)车流密度
• 车流密度是指某一瞬时内一条车道的单位长度上分布的车辆数。它 表示车辆分布的密集程度,单位为pcu/km。
KN L
式中 K——车流密度(pcu/km) N——单车道路段内的车辆数(pcu) L——路段长度(km)
④运营速度V营
V营
t行
2 • l线 t停
t首某停
式中: t首末停——车辆在
线路两端首末站上停歇的 时间,其余符号同前。式 中的分母表示车辆在线路 上一个来回的周转时间。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基本概念:
■服务水平——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或行人感
受的质量量度。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
i —— 道路坡度,上坡取正号,下坡取负号。
①车头间距
■ 将式 S制代入后可得:
hs
L车
V 3.6
t
K2 K1 2g(φ f
i)
( V )2 3.6
L安
■观测路段上所有车辆的车头间距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用 hs
(m/pcu)表示。平均车头间距 h(s s/pcu)与密度K(pcu/km)之间 的关系为:
三、服务水平
➢ 是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 指标;
➢ 反映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
➢ 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行驶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舒 适和方便等指标确定;
➢ 设计服务水平等级:快速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 交通安全?
四、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关系
①车头间距
车头间距
①车头间距
■ 从安全角度考虑,由于刹车受到制动性能影响,制动距离需要乘上
安全系数K,所以制动距离最终计算公式整理如下:
S制
g
K2 K1 (φ f
i)
(
V 3.6
)
2
• 式中 K1—— 前车刹车安全系数; K 2—— 后车刹车安全系数;
φ —— 附着系数,一般取0.3;
f —— 滚动阻力系数,可取0.02;
■设计通行能力——指一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
气候环境条件下,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单位时间内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最大 数量。
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
➢ 基本通行能力亦称理论通行能力,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通行能力,实际上是 不可能实现的。
➢ 可能通行能力是根据实际道路交通条件对理想条件修正,以这些修正 数乘以基本通行能力而得到。但若以可能通行能力作为道路规划设计 的标准,则道路交通容量仍将处于饱和状态。故根据对道路的性质及 使用的要求不同,再对可能通行能力作不同的折减,使道路在不同的 通行能力,即实用通行能力。
平均交通量
1n
n
Qi
i 1
(pcu/单位时间)
式中 Qi——各规定时间段(分钟、小时、日)内交通量的总和
n——统计时间内(小时、日、年)的规定时间段的个数
① 平均日交通量
年平均日交通量
1 365
365 i 1
Qi
(pcu/d)
(1)车流量
②小时交通量
■小时交通量——指一小时内通过观测点
的车辆数。
➢ 都反映道路提供的服务质量;
➢ 通行能力是疏导交通能力的极限值; ➢ 服务水平是在满足特性交通运行状态条件下的极限值,是对交通运
行质量更为细致的分析。
五、设计服务水平
➢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既要保证道路服务质量; ➢ 兼顾道路建设的成本与效益。
➢ 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交通管制条件下,并保持特定 的服务水平时,道路的某一断面或均匀路段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 过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2-3-4)
①车头间距
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称为车 头间距,用 hs 表示
V
hs L车 3.6 t S 制 L安
式中 L车 ——车身长度(m) V ——行车速度(km/h) t ——司机反映时间(s),驾驶人员发现前方问题后到采取时 S制 间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一般取1.2s; L安 ——后车正常制动刹车与前车紧急刹车的制动距离之差值(m) ——安全距离(m),车辆距前车的最小距离,一般取5m
hs 1000 / K (m/pcu)
②车头时距
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称为车头时距( )h。s 车头时距可通过车头间距 除以行ht驶速度v求得。观
测道路上所有车辆的车头时距的平均值为平均车头时距,用 (s/pcu)表
示。平均车头时距 (s/pcu)与交通量之间的关系为:
摩托车 自行车
路段
1.0 1.5 1.5 2.0 0.5 0.2
环形交叉
1.0 1.4 1.5 2.0 0.5 0.2
设信号平叉
1.0 1.6 1.6 2.5 0.5 0.2
(1)车流量
• 由于交通量时刻在变化着,对不同计量的时间,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取 某一时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
到所有车辆无法移动时的密度。
(4)车流量、行车速度和车流密度之间的关系
③速度、密度与流量的关系
Q K( j V V 2 ) Vf
自由流
稳定流 临界点
C
D 不稳定流
限制流
五、汽车在城市道路上的行驶特征
由于城市道路有不同等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归纳起来可分为连 续流和间断流。
1.连续流:一般出现在 无平面交叉口的城市 道路上。
❖ 基本路段服务水平
城市快速路服务水平分为 四级:一级服务水平时, 交通处于自由流状态;二 级服务水平时,交通处于 稳定流中间范围;三级服 务水平时,交通处于稳定 流下限;四级服务水平时, 交通处于不稳定流状态。
规定新建道路采用三级 服务水平
表4.2.3 快速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分级
设计速度 (km/h)
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行车速度、舒适、安 全及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映
道路的服务质量。
一、基本概念:
■ 通行能力——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或交叉口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pcu/d)。
ht
ht
ht 3600 / Q (s/pcu)
■ 车头时距、车头间距、与速度的关系为:
V hs 3.6 ht
(4)车流量、行车速度和车流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基本关系
在一条车道上,车流量Q、行车速度V、车流密度K存在以下关系:
Q K •V
式中 Q—— 平均流量(pcu/h); V—— 平均车速(km/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