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星天分外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八星天分外明
作者:张明
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2021年第12期
高考作文限制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决定了考生写作时如同戴着镣铐跳舞,既要符合题意和命题要求戴稳镣铐,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展示才华,舞出美丽。

高考阅卷过程是繁忙而枯燥的,而绝大多数考生的作文又大同小异,有个性、有深度、有亮点的考场作文实在太少。

那么,考生如何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避免“泯然众人”呢?又如何让阅卷老师对自己的作文青睐有加,从而在枯燥的阅卷过程中“眼中有光、心中有喜”,变“阅卷”为“悦卷”呢?这就需要考生在作文中尽力打造自己的亮点。

张明,北大附中语文教师。

连续十二年任教高三年级,担任高三语文学科主任、学科首席、课程建设负责人。

多次被评为北京市海淀区“四有”教师。

一、立意深刻,烛照事理
“千古文章意为先”,文章最贵立意深刻。

立意就是立思想、立见解,深刻的思想、见解才是优秀文章的灵魂。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书信、演讲稿、发言稿等形式的应用文,只要能深耕材料,联系现实,拓宽视野,着力塑造人物形象,说理深入浅出,剖析有理有据,就是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以上是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下面是一篇考场作文的开头一段:
驼铃悠悠,黄沙之上高唱一带一路赞歌;雄关漫漫,蜿蜒之中共筑新兴文化长城。

开篇短短一组对偶句,跨越时空,串联古今,将十二个关键词中的“长城”与“一带一路”联系起来,既有广阔的历史视野,又有深刻的现实观照,更有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关联的严密解析,可谓立意深远。

思想不高、见解不深,就不能教育人、启发人。

立意的“深”在于挖掘材料的本质,因此考生必须要有敏锐的目光,能够穿透命题材料所列举的现象,直达真理。

只有看到事物的本质,
深入挖掘,丰富联想,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具有启人心智、拓宽视野的效果,从而给阅卷老师带来心灵的震撼。

新课标确立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语文的魅力,首先是思想的魅力,然后才是语言的魅力。

写作中思想、立意的深刻,说到底是思维的结果。

思维的严密性、准确性,具体体现在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判断、比较、权衡等方面。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脫。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辅佐之人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以上是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下面是一篇题为《窥管仲之品格,溯中华之精神》的考场作文的开头部分: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窥管仲之品格,溯中华之精神”。

春秋时期,征战四起,无数英雄豪杰跃然其间。

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的传奇一生,与管仲、鲍叔这两位才智过人的臣子息息相关。

公子小白忍辱负重,装死避难,后又采纳鲍叔的建议,不计前嫌,以管仲为相;鲍叔为国之兴旺举荐管仲,成就千古佳话“管鲍之交”,流芳百世。

但管仲之负责与忠心,更让我感佩。

在材料中,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都有体现其内在优秀品质的关键词,如齐桓公的宽容与善用人才、管仲的忠君与才华、鲍叔的知人与容人。

那么,如何做出取舍、体现出“感触最深”,这无疑需要考生具有比较、权衡的逻辑思维能力。

文章以“窥管仲之品格,溯中华之精神”为题,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然后将三位历史人物置于春秋风云的背景下,肯定了齐桓公的忍辱负重、察纳雅言,赞扬了鲍叔的知人善谏、成人之美。

最后通过比
较、权衡,指出管仲的负责与忠心最令人佩服,得出对其感触最深的结论,体现出考生客观、全面的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考场作文立意的深度来自考生的学识与见识。

若没有平日的阅读、思考、观察和积累,缺乏深厚的思想积淀,深刻的立意绝不会凭空飞来。

二、扣题如箍,切题如刀
符合题意是评价考场作文的第一要素,也是老师阅卷时最直观的要素。

从每年各省市的阅卷情况看,考场作文扣题不紧、开头拖沓和切题过慢等导致的分数损失,远比谋篇布局、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损失大。

因此,高考考场作文必须扣题如箍、切题如刀,让阅卷老师能瞬间做出判断。

如果“犹抱琵琶半遮面”,或者“领脉过远”,太曲折,太含蓄,太拖沓,都会分散阅卷老师的注意力。

此乃高考作文的大忌。

考场写作的高手,一上场便会使出浑身解数,以金句开篇,扣题紧,切题快,一亮相便博得“满堂彩”,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以上是2019年全国Ⅲ卷作文题,一篇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为题的考场作文开头是这样切题的:
学子,奋笔,教室中。

斯人,独立,寒窗前。

面对埋首读书的学生,老师饱含深情地说了一句话:你们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寥寥数字,背后是多少热切的期盼与离别的不舍。

文章开头紧扣命题材料,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参差错落的句式,形象生动地关联起漫画中的各个元素,既切题如刀,又饱含深情。

三、题如美眸,顾盼生辉
近年来,全国卷的作文命题大多要求考生自拟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出彩的标题会让阅卷老师过目难忘。

一些省份在制定评阅标准时,将“标题出彩”作为一类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条件。

考场上,考生可以锤炼金句作为作文标题,使之既蕴含全文意旨,又能展现如云才气。

例如这组2020年全国Ⅰ卷选择鲍叔角度的考场优秀作文题目:
①《鲍叔之风,山高水长》
②《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④《鲍叔:水利万物而不争》
⑤《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⑥《心底无私天地宽》
⑦《历史的“隐形人”》
⑧《鲍叔:可敬的“摆渡人”》
例①化用范仲淹名句评价鲍叔的高风亮节,文笔老练,语言功底深厚。

例②上下句对仗,“丘壑”点明了鲍叔的宽广胸襟,“山河”概括出鲍叔的广阔视野,形象生动。

例③和例④以老子名言为题,凸显出历史文化底蕴。

例⑤和例⑥以名家诗句为题:前者雄伟壮观、气势宏大,隐喻鲍叔的襟怀和心胸;后者以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名句为题,道出了鲍叔的耿耿丹心。

例⑦和例⑧则巧妙化用流行语,譬喻生动,亲切自然。

四、段如开屏,惊艳夺目
好的段落如孔雀开屏,惊艳夺目,能够使整篇文章大放异彩。

下面是2019年全国Ⅲ卷题为《为你,千千万万遍》的考场作文的一个段落:
桃熟流丹,李熟枝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于是,孔丘遇上了老子,成儒之大宗,万世师表;于是,苏轼遇上了王安石,成千古风流人物,名冠京华。

所谓“雏凤清于老凤声”,便是这般佳话!我向来不愿以“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吟诵你,因为你曾自谦道,自己不过是在平凡的人生中找了份安逸的闲差。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八字于你而言,再贴切不过。

只愿今后,纵使天各一方,依旧“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君可见,满目秋华无春事,桃李流霞无限光?
以“桃熟流丹,李熟枝残”作为段落的起始句,暗喻教师职业桃李满天下的崇高。

然后充分调动积累,旁征博引,从孔子遇到老子的故事,到苏轼遇到王安石的佳话,从李商隐的传世名句,到曹植《洛神赋》的奇思妙想,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语句隽永,尽显文采。

好的文章段落还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关系,比如正反、因果、异同、点面、虚实等。

这些逻辑关系可以使文章结构谨严、层次分明,让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线索一目了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以上是2020年全国Ⅲ卷作文题,下面是一位考生写的段落:
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观点)。

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明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道理(事例)。

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在人们的批评、建议中认识自己,才能成为一代明君(阐释)。

假如他非但不聽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反而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将“镜子”毁弃,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景象(假设推理)?
行文形成了一种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论述具体的语段模式:观点+事例+阐释+假设推理。

五、尾如撞钟,余音绕梁
古人论诗,有“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之语。

作文也是如此。

一篇好的考场作文,结尾要如豹尾般有力、有洪钟般余韵,这样才会使阅卷老师回味无穷。

请看以下两篇考场作文的结尾: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青年者,国之栋梁也。

十八岁的青年们,但行前路,无问西东,才能开创属于你我的新时代的春天。

这篇以《但行前路,无问西东》为题的考场作文,结尾由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领起,化用经典电影的片名回扣标题,既是自励,也是共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机缘与使命、际遇与挑战,时光两头的你我亦是如此。

然而,新世纪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是你我共有的中国,她的梦,当是你我一起追逐的美好的远方。

此肺腑之言,我装进时光瓶,留待你亲启。

考场写作的高手,一上场便会使出浑身解数,以金句开篇,扣题紧,切题快,一亮相便博得“满堂彩”,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以上是2019年全国Ⅲ卷作文题,一篇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为题的考场作文开头是这样切题的:
学子,奋笔,教室中。

斯人,独立,寒窗前。

面对埋首读书的学生,老师饱含深情地说了一句话:你们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寥寥数字,背后是多少热切的期盼与离别的不舍。

文章开头紧扣命题材料,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参差错落的句式,形象生动地关联起漫画中的各个元素,既切题如刀,又饱含深情。

三、题如美眸,顾盼生辉
近年来,全国卷的作文命题大多要求考生自拟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出彩的标题会让阅卷老师过目难忘。

一些省份在制定评阅标准时,将“标题出彩”作为一类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条件。

考场上,考生可以锤炼金句作为作文标题,使之既蕴含全文意旨,又能展现如云才气。

例如这组2020年全国Ⅰ卷选择鲍叔角度的考场优秀作文题目:
①《鲍叔之风,山高水长》
②《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④《鲍叔:水利万物而不争》
⑤《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⑥《心底无私天地宽》
⑦《历史的“隐形人”》
⑧《鲍叔:可敬的“摆渡人”》
例①化用范仲淹名句评价鲍叔的高风亮节,文笔老练,语言功底深厚。

例②上下句对仗,“丘壑”点明了鲍叔的宽广胸襟,“山河”概括出鲍叔的广阔视野,形象生动。

例③和例④以老子名言为题,凸显出历史文化底蕴。

例⑤和例⑥以名家诗句为题:前者雄伟壮观、气势宏大,隐喻鲍叔的襟怀和心胸;后者以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名句为题,道出了鲍叔的耿耿丹心。

例⑦和例⑧则巧妙化用流行语,譬喻生动,亲切自然。

四、段如开屏,惊艳夺目
好的段落如孔雀开屏,惊艳夺目,能够使整篇文章大放异彩。

下面是2019年全国Ⅲ卷题为《为你,千千万万遍》的考场作文的一个段落:
桃熟流丹,李熟枝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于是,孔丘遇上了老子,成儒之大宗,万世师表;于是,苏轼遇上了王安石,成千古风流人物,名冠京华。

所谓“雏凤清于老凤声”,便是这般佳话!我向来不愿以“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吟诵你,因为你曾自谦道,自己不过是在平凡的人生中找了份安逸的闲差。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八字于你而言,再贴切不过。

只愿今后,纵使天各一方,依旧“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君可见,满目秋华无春事,桃李流霞无限光?
以“桃熟流丹,李熟枝残”作为段落的起始句,暗喻教师职业桃李满天下的崇高。

然后充分调动积累,旁征博引,从孔子遇到老子的故事,到苏轼遇到王安石的佳话,从李商隐的传世名句,到曹植《洛神赋》的奇思妙想,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语句隽永,尽显文采。

好的文章段落还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关系,比如正反、因果、异同、点面、虚实等。

这些逻辑关系可以使文章结构谨严、层次分明,让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线索一目了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以上是2020年全国Ⅲ卷作文题,下面是一位考生写的段落:
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观点)。

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明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道理(事例)。

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在人们的批评、建议中认识自己,才能成为一代明君(阐释)。

假如他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反而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将“镜子”毁弃,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景象(假设推理)?
行文形成了一种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论述具体的语段模式:观点+事例+阐释+假设推理。

五、尾如撞钟,余音绕梁
古人论诗,有“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之语。

作文也是如此。

一篇好的考场作文,结尾要如豹尾般有力、有洪钟般余韵,这样才会使阅卷老师回味无穷。

请看以下两篇考场作文的结尾: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青年者,国之栋梁也。

十八岁的青年们,但行前路,无问西东,才能开创属于你我的新时代的春天。

这篇以《但行前路,无问西东》为题的考场作文,结尾由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领起,化用经典电影的片名回扣标题,既是自励,也是共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机缘与使命、际遇与挑战,时光两头的你我亦是如此。

然而,新世纪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是你我共有的中国,她的梦,当是你我一起追逐的美好的远方。

此肺腑之言,我装进时光瓶,留待你亲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