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拼音教学变通教法的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拼音教学变通教法的合理性
作者:柳玉桓
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9期
柳玉桓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实施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方案”的规定和小学拼音教学
的实际教法之间的差异在学术界历来争议很大。
然而纵观小学拼音教学,我们发现采用《汉语
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和采用小学拼音教学的方法给汉字注音,其结果是一致的,因此,我们
有必要探讨这二者之间变通的合理性。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小学;拼音教学;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9-0154-02
师范院校的理论课程讲授是为了给未来的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指导,《现代汉语》就是这样一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力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各部分
的教学内容同中小学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现代汉语》课中“语音”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与小学的拼音教学有三个方面的差距,小学拼音
教材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汉语拼音方案》进行了变通处理,具体表现为:1.把y、w当声母教;2.拼读音节除采用两拼法之外,还采用三拼法;3.增教了16个整体认读音节。
遍观国内的理论研究,无论是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还是高校的理论研究者对这样的变
通处理,大多采取批判的态度,有人认为失范,需要改进,有的学者为了方便计算机技术应用,干脆创造了一套《汉语拼音文字》[1]108-117,面对这样一些现象,纵观半个多世纪的小学
拼音教学所取得的成果,我认为变通是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有利于《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广。
我们不妨逐个加以分析。
一、把y、w当声母教的根据
《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二表《声母表》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21个声母,然而在小学拼音教学中声母是23个,原因就在于把y、w当声母来教。
《汉语拼音方案》第三表《韵母表》后的第4条注释中规定:“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
母的时候,写成yi(衣),……,yonɡ(雍)。
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
wu(乌),……,wenɡ(翁)。
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u(迂),……,yun(晕),ü上两点省略。
”[2]
解读这段注释,我们看到这其中包含着复杂的规则:在零声母音节中,i行、u行的韵母,如果i或u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i或u的前面加y或w,如果i或u后面还有别的元音,
就把i或u改为y或w。
在零声母音节中,ü行的韵母,一律在ü的前面加y,加y后,ü上两
点要省略,即把ü改成yu。
在小学的拼音教学中就把这些复杂的理论变通为y、w是声母。
为什么这种变通的方法能和《汉语拼音方案》复杂的规则殊途同归呢?
“方案”中规定声母都是由辅音充当的,辅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阻碍,气流较强。
i和u 出现在零声母音节中做韵头时,读音是[j]和[w],是半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类似元音,但也摩擦成阻,气流较强,这更类似辅音的发音,比较接近辅音中的浊擦音,这是把y、w当声母教的理论依据。
其次,从50多年的推行结果看,把y、w当作声母教同“方案”中规定的隔音符号用法,
其拼写结果完全相同,这是把y、w可以当作声母教的事实根据。
二、采用三拼连读法的优越性
在小学拼音教学中把y、w当声母教,采用三拼连读法,可以减少教学的知识点,减轻学生负担。
以复韵母iɑ为例,按照方案的拼写规则,在零声母音节中,把i改为y,拼写成
“押”(yā)、“芽”(yá)等;在声母后面,按两拼法拼为“加”(j-iā-jiā)、“恰”(q-ià-qià)等。
按照小学拼音的教法,拼写“押”等音节,不采用复韵母iɑ为一个整体的办法,而是用声母y和韵母ɑ相拼,即y-ā-yā;拼写“家”等音节,不采用j和ie两拼的办法,而是用声母j、介母i、韵母ɑ三拼的方法,即j-i-ā-jiā。
这样拼写就不需要讲授复韵母iɑ了。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省教7个复韵母,iɑ、iɑo、iou、uɑ、uo、uɑi、uei;8个鼻韵母,
iɑn、iɑnɡ、ionɡ、uɑn、uen、uenɡ、uɑnɡ、üɑn。
“方案”中规定的韵母是39个,小学拼音教学中的韵母是24个,比“方案”少了15个。
同时,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少很多拼写规则,例如,以i、u、ü为韵头的复韵母和鼻韵母自
成音节时,把i、u、ü改为y、w的规则;还有iou、uei、uen同声母相拼写成iu、ui、un的
规则,小学拼音教学中,只讲iu、ui、un,而把iou、uei、uen当做声母y、w与韵母ou、ei、en相拼的音节。
采用三拼法确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采用三拼法拼出的音节有时不够标准。
道理很
简单,有韵头的韵母并非是韵头和韵身的简单相加,比如iɑn的音值不等于i+ɑn,iɑn[iεn]中的ɑ和ɑn[an]中的ɑ发音位置稍有不同,前者是[ε](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后者是[a](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应该说,j+iɑn与j+i+ɑn拼出的音节,其听感
性质是有差异的,教者必须进行有效指导,以消除差异,保证用三拼法拼出的音节等同于用两
拼法拼出的音节。
三、增教16个整体认读音节的作用
有些音节,虽然也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拼成的,但是,这些音节的韵母,发音不容易掌握;还有一些音节,“方案”规定要按拼写规则去拼写,但是,这些规则不容易理解和记忆。
对这样的音节,在小学拼音教学中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认读,这就叫“整体认读”。
小学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整体认读音节共16个,我们分成五种情况加以探讨。
1.zhi、chi、shi、ri:这4个音节的韵母是舌尖后元音“-i”[�](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口形舌位不好掌握。
把它们当作整体来认读就避开学习舌尖后元音的困难。
2.zi、ci、si:这3个音节的韵母是舌尖前元音“-i”[�](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口形舌位不好掌握。
把它们当作整体来认读就避开学习舌尖前元音的困难。
3.ye:这个音节可以看作韵母ie[iε]自成音节,也可以看作由声母y和韵母ê[ε](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拼成的音节。
如果按前者理解,那么,把它作为整体来认读
的作用是省教“韵母ie自成音节,把i改为y”的拼写规则;如果按后者理解,把它作为整体
来认读就避开了学习韵母ê的困难。
4.yi、yin、yinɡ、wu:这4个音节按照“方案”规定的拼写规则,是韵母i、in、inɡ、u前面加y或w构成的。
把它们当作整体来认读可以省教拼写规则。
5.yu、yue、yun、yuɑn:这4个音节按照“方案”规定的拼写规则,是撮口呼韵母ü、
üe、ün、üɑn前面加y并且省略ü上的两点构成的。
把它们当作整体来认读可以省教拼写规则。
总之,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把y、w当声母教,采用三拼连读法,教16个整体认读音节,既减少了教学知识点,又简化了拼写规则,使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后7~8周的时间内
就能掌握汉语拼音最基本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效率,得益于变通的教学方法。
【注释】
①本文中所引用的国际音标和韵母的发音描绘均引用自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
(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5版。
②本文所引用小学拼音教学内容参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2011年4月第20次印刷。
【参考文献】
[1]寇森.优化和完善《汉语拼音方案》是最大的国家利益[J].今日科苑,2012(1).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柳玉桓,女,辽宁省朝阳市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