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 人教版高二选修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教师用书:第1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一〉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一)读书游历阶段(四)漂泊西南时期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
冯至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
代表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译著《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万方多难”出佳作冯至先生本人曾这样描述自己为杜甫立传的缘由:“我对杜甫的研究,多半是客观环境所促成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同济大学内迁,我随校辗转金华、赣县、昆明,一路上备尝艰辛。
从南昌坐小船到赣县,走了七八天,当时手头正带了一部《杜工部选集》,一路读着,愈读愈有味儿,自己正在流亡中,对杜诗中‘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一类诗句,体味弥深,倍感亲切。
“后来到了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教德文,课余之暇,颇留意于中国文学。
有一天在书肆偶得仇注杜诗,又从头至尾细读,从此形成了自己对杜甫的一些看法。
……元稹的《杜子美墓志铭》、新旧《唐书》中有关李、杜的记载,都过于简略。
为此决意给杜甫作传。
“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花全部精力来做这件事,所以我的准备工作用去了四五年时间。
“我首先做杜诗卡片,按内容分门别类编排,如政治见解、朋友交往、鸟兽虫鱼等。
同时,对唐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思想文化诸方面的发展沿革,也做了必要的了解,国内学者如陈寅恪等人的有关著作,也都读了。
另外,对杜甫同时代诗人李白、王维等人的生平、思想、创作情况,也有了基本的掌握。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才开始写《杜甫传》……”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为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
人教选修 中外传记选读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绩的“诗圣”课件(43张)
① ③ ⑤ ⑦ ⑨
豁免(ℎ������ò) 豁口(ℎ������ō) 慰藉(������������è) 狼藉(������í) 隐埋(������á������) 埋怨(������á������) 泥泞(������í) 拘泥(������ì) 裨将(������í) 裨益(������ì)
② ④ ⑥ ⑧ ⑩
������ī������������(泾)渭难分 (2) 不������ì������������(胫)而走 曲������ì������������(径)通幽 斑������á������(斓) (4) ������á������(谰)言 波������á������(澜) ������í������(嫔)妃 (6) ������ì������(摈)弃 ������ī������������(槟)榔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钗钏 (chuà n) . 氤氲 ( yīn yūn) .. 伶俜 (lí ng pīng) ..
香醪 (lá o) . 医筮 (shì ) . 园畦 (qí ) .
禁掖 ( yè ) . 支绌 (chù ) .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2)多音字
精 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心境,以及传记中人、诗、史三者 有机结合的特点。 2.领会传记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能够从时代背景 入手,分析杜甫生活时代的特点;能够从杜甫的诗歌入手,分析诗人、 情感、社会之间的关系;还能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被称为“诗 圣”的原因。 3.学习杜甫关注国计民生的精神,感悟杜甫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 生价值的抱负和承受苦难的人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三第1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
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 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 出来了,对于他的诗的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 他由此才得到机会,又接近战乱中的人民,认 清时代的苦难,因此而恢复并且扩展了他的广 大的诗的国土,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 诗人的岗位上。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整体预知
长安十年:仕途坎坷,生活窘迫 杜甫
→执着生活,关注现实 ↓
诗圣
↓
流亡:经历险恶,命运多舛 →关心国事,感时忧国 侍奉皇帝:生活平定,视野狭窄
杜诗 →思想庸俗,认识浅陋 ↓
走向人民:思想矛盾,内心痛苦
诗史 →同情人民,痛心国事
课堂互动探究
1.在节选的这几段文章中,杜甫的思想发生了 怎样的重大转折? 【点拨】“长安十年”,杜甫开始想在政府里谋 个一官半职,但因政治腐化,皇帝昏庸,奸臣当 道,他的仕途经历坎坷,生活因此困顿不堪,由 此使他认识到了现实黑暗,写了一些反映人民生 活困苦,表达自己同情百姓的诗篇。“流亡”, 使杜甫更进一步接近了人民,他既“慨世”又 “慨身”,大部分诗篇充溢着感时伤国的情感。
(2)多音字 坊牌坊.fānɡ
磨坊.fánɡ
塞边塞.sài 阻塞.sè
涨暴涨.zhǎnɡ 头昏脑涨.zhànɡ
●字形 饬整饬
伤伤脑筋
谒参谒
渴渴求
缀点缀
掇拾掇 祟作祟
崇崇山峻岭
仔细比较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 《北征》。如同冯至的评价:前者论述了大乱 前人民的痛苦,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后者表现 了他对于当前局势的意见。杜甫对战乱给百姓 带来的苦难有着切身的体验,杜甫本人又深受 济世救民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杜甫战乱 中的诗歌往往把自己的苦难与国家的命运连在 一起,真诚地表达了对君主和国家的忧虑与期 望,故后人说“每饭未尝忘君”。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共36张ppt - 上课用
(二)长安十年
——创作定位时期
• 3、他到长安之后经历了写什么? • 经济: • ①父亲去世,开始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 比一天穷困,为维持生活,充当宾客,采 撷或种植药物,换取药价。 • ②因为生活艰难,幼儿饿死。
• 身体: • 四十岁后,身体多病,渐渐衰弱。
(二)长安十年
——创作定位时期
• 4、这一时期杜甫的诗歌呈现怎样的特点? • ①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 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 的情绪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理: 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 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 • ②在长安的所见所闻以及自身的经历,让 他感悟更深,诗的国土扩大了,出现了唐 代被剥削、被奴役的人民。 • 在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 的第一步。
——创作定位时期
• 1、他为何到长安?
• 他希望得到一个官职(做官)
• 为何想做官?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 理想
(二)长安十年
——创作定位时期
• 2、当时的社会状况如何?
• 总体: • 这时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长安 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 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
(二)长安十年
——创作定位时期
• 3、他到长安之后经历了写什么? • 政治: • ①747年,参加了一场欺骗性的科举考试, 遭受打击。 • ②751年,进献三篇《大礼赋》,受到玄宗 欣赏,待制集贤院,李林甫从中作梗,只 好漫长等待。 • ③754年,连进两篇赋,渴望仕进;投诗给 权要请求援引。 • ④755年,被任河西县尉,断然拒绝;该任 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看管兵器。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1、他为何到长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1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系列一)
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一〉杜甫(712—770),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杜少陵、杜草堂,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与晚唐时的“小杜”杜牧区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其生平经历主要有:(一)读书游历阶段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12-745年①自幼好学,7岁能作诗。
②19岁起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③736年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又开始齐赵之游。
其间与李白结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二)困居长安十年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46-755年①赴长安应试,因权相李林甫弄权而不第。
为实现政治理想,转走于权贵之门却依然不得志,过着“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的贫困生活。
②天宝十四年,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十一月,省家奉先,刚进家门便遭小儿饿死之痛《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三)战乱流离时期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56-757年①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次年,潼关失守,杜甫率家人逃离。
②闻肃宗即位,即投奔,途中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③757年,冒死逃脱,被肃宗授为左拾遗。
后因受房琯案牵连,被贬为《春望》《月夜》《瘦马行》华州司功参军,宣告其政治理想的破灭《悲陈陶》等(四)漂泊西南时期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58-770年①随着九节度使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②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的一条小船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二〉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 第1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后来到了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教德文,课余之暇,颇留意于中国文学。 有一天在书肆偶得仇注杜诗,又从头至尾细读,从此形成了自己对杜甫的一些 看法。„„元稹的《杜子美墓志铭》 、新旧《唐书》中有关李、杜的记载,都过 于简略。为此决意给杜甫作传。 “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花全部精力来做这件事,所以我的准备工作用 去了四五年时间。
“我首先做杜诗卡片,按内容分门别类编排,如政治见解、朋友交往、鸟 兽虫鱼等。同时,对唐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思想文化诸方面的发展沿革, 也做了必要的了解,国内学者如陈寅恪等人的有关著作,也都读了。另外,对 杜甫同时代诗人李白、王维等人的生平、思想、创作情况,也有了基本的掌握。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才开始写《杜甫传》„„”
其生平经历主要有: (一)读书游历阶段 时间 杜甫经历 ①自幼好学,7 岁能作诗。 712- 745 年 ②19 岁起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望岳》 《房兵 代表作品
③736 年参加进士考试落第, 又开始齐赵之游。曹胡马诗》 《赠 其间与李白结下“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 李白》等。 的友谊。
(二)困居长安十年 时间 杜甫经历 ①赴长安应试,因权相李林甫弄权而不第。 为实现政治理想,转走于权贵之门却依然不 《兵车行》 《丽人 《自京赴奉先 746- 得志,过着“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的贫 行》 755 年 困生活。②天宝十四年,被授右卫率府胄曹 县咏怀五百字》 参军。十一月,省家奉先,刚进家门便遭小 等。 儿饿死之痛。 代表作品
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 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为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传 记文学的基本特征:一是真实性,二是文学性。 1.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是指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对人物 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过是过, 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虽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 物上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做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1 杜甫_“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共51张PPT)
加点字
氤.氲. 采撷. 禁掖. 谄.媚 胼.胝. 咫.尺 霪.雨 阆.苑 支绌. 贬谪.
读音 yīn yūn xié yè chǎn pián zhī zhǐ yín lànɡ chù zhé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加点字
监
监.视 国子监.
钥
钥.匙 锁钥.
辟
开辟. 复辟.
2.写汉字
词语
间 dié 光 dié 通 dié lì精图治 磨 lì 再接再 lì è制 拜 yè jì子 疏 jùn
易错字
谍 碟 牒 励 砺 厉 遏 谒 偈 浚
词语
穷兵 dú武 shú罪 亵 dú 案 dú fù辙 lǚ 历 木 jī 杀 lù chuō 穿 lù力同心
易错字
黩 赎 渎 牍 覆 履 屐 戮 戳 勠
读音 chì bō wéi zhuàn táo xū xī yán jīng qí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加点字
绯.红 伶俜. 回纥. 钗钏. 府邸. 不啻. 帝胄. 澧.水 云鬟. 庸懦.
读音 fēi pīnɡ hé chuàn dǐ chì zhòu lǐ huán nuò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时 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诗歌内容
751 年
玄宗过分推崇道 教,举行了三个 盛典
写成三篇③《大礼赋》 进献,一时声名大 噪。李林甫从中作 祟仕途仍无望
吸取④ 方言口语
751 年
穷,身体也渐渐衰弱 向朋友诉说他的病和
秋
了
饥寒,诗更为新鲜有
力
乱世征象出现, 751 边将挑动战争。 年 残酷剥削人民,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课件-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放还允省亲,辗转终辞官
……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 ——《夏日叹》(节选)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夏夜叹》(节选)
·放还允省亲,辗转终辞官
2.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 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 国忠(时任宰相)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 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 的记载:“……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 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 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日月不相饶, 节序昨夜隔。 玄蝉无停号, 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 惆怅年半百。 罢官亦由人, 何事拘行役?
——《立秋后题》
谢 谢 观 看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希望达到)。 穷年(终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携家共避难,离乱显真情(被俘)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杜甫《彭衙行》(节选)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春望》
·携家共避难,离乱显真情(脱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含答案
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64年9月调任现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工作。
1982年辞去所长职务,改任名誉所长。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作协副主席。
出版有散文集《东欧杂记》,传记《杜甫传》,诗集《十年诗抄》,论文集《诗与遗产》,译作《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
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诗风格“沉郁顿挫”,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了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串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和漫游时期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公元712-745 杜甫从小学诗,二十四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但由于奸臣捉弄,没能考中。
他在这一时期里,漫游了全国,先后和高适、李白等人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和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望岳》《房兵曹胡马》《赠李白》等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公元746-755 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
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公元756-757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沦陷,杜甫带着妻儿逃离,后被叛军捉回长安。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1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诗圣被调侃】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冯至
解
题
万方:1.指姿态多种多样。如“仪态万方”。 2.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 万方多难:多指国家处于山河破碎、朝廷正 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
【“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 其祖父杜审言也是著名的诗人, 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 扬名。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 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 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 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 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杜甫的 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一)读书、漫游时期
杜甫从小学诗,二十四岁时曾
参加进士考试,但没能考取。他在 这一时期里,漫游了齐、赵、梁、 宋。游齐、赵时,曾先后和高适、 李白等人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 和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补充介绍】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读书、漫游时期(35岁以前)(公元712-744) (二)十年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公元746-755) (三)流亡时期(44-48岁)(公元755-759) (四)卜居西南时期(48-55岁)(公元759-768)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兵车 行》《 丽人行 》《自 京赴奉 先县咏 怀五百 字》
①诗歌 常有这样 的对句: 上句说要 脱离使人 拘束的帝 京,下句 紧接着说 不能不留 在这里。 ②在现 实主义的 诗歌创作 道路上迈 开了坚实 的第一步
。
忧国 忧民, 关心民 生疾苦 ,形成 沉郁顿 挫的诗 歌风格 。
兵车行(节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2
总结
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
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 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
二、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 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
问题探讨
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为什 么杜甫的诗歌会被称为“诗史”?
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 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
结下了伟大的情谊。
伟大友谊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杜甫的一些见 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受冻的困顿 的生活,甚至为解决衣食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 到他44岁时才有所改善(他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
参军”)。
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 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 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时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这时政
初到长安
治正显露出 时,豪放情绪
日趋腐化的 征象。
还没有消逝。
诗歌特点
长安十 年(
746— 755)
但随着与现实 的接触渐多, 豪放的情绪逐 渐收敛
《兵车行》 忧国忧民,关心 《 《 奉丽 自先人 京县行 赴咏》民沉生郁疾顿苦挫,的形诗成歌 怀五百字》风格
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 的感叹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与杜甫辉煌的艺术成就相比,他的人生 堪称悲剧,你认为造成这样悲剧的原因 是什么呢?
奸臣当道 战乱频繁 皇帝昏庸 性情选择 命运巧合
“还杜甫的本来面目,
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 要写够,写出分寸。”请从 原文中找出一两处具体 ,说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 第一课 杜甫传》 教案
《中外传记》教案传记常识:1、什么是传记。
见《调研》p42、中国古代传记有哪些种类?(史传、史外传)3、传记作品的社会功用(见教参p105-107)。
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注重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2、了解这篇传记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会文学真实性的特点,以及此传记中人、诗、史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
3、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传记,有效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料。
【重点难点】1、本文学术性强,牵涉到许多历史时间,学生阅读可能有难度。
2、阅读时需提醒同学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历史时间的讨论上,重点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
【教学安排】2节预习课这篇传记文学性较强,牵涉到的历史事件较多,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学习本文之前,同学们一定要先对文章中的一些内容作一些预习,最好能够做一些笔记和摘录。
①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②从杜诗入手,分析诗人、感情、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③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第一课时一、导入1000多年前,当唐朝岌岌可危、风雨飘摇之时,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就是用他的一根笔写下了无数的诗篇。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是杜甫逝世前一年对自己的写照。
后人从这孤独的形象中看到了他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回旋天地,与元气同在的精神力量。
二、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传主名片——杜甫简介(见《调研》)三、文本解读1、解题(课本p1 note)2、杜甫一生的五个时期(同上)3、杜诗的典型情感(同上)4、通读全文,填写表格。
(穿插杜诗鉴赏)①解读《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和《投简咸华两县诸子》二诗:②解读《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关于《杜甫传》的评价与赏析(人教版高二必修作品赏析)
关于《杜甫传》的评价与赏析(人教版高二必修作品赏析)对冯至《杜甫传》的评价,一般是从两个方面着眼的,一是其中表现出来的史识,一是此传记写作的风格。
就赏析而言,也可以相应地从两个角度加以欣赏,一个是冯至写作传记时采取的“以杜解杜”的方法,就是从对杜诗的反复阅读当中咀嚼出杜甫的生活和思想;另一个是此传记“诗人写诗人”的风格。
可以参考:1.陈燊《冯至先生的杜甫研究》(《冯至先生纪念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这不是诗人的出处和经历的冷冰冰的记录,而是以“精细而有力”的“心和手”构想和描绘出来的十分丰满、有血有肉的诗人“图像”,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的音容言笑、喜怒哀乐,既充满真情实感,又富于生活情趣。
冯至先生是诗人,文笔生动、热情洋溢,他善于把杜甫的诗句融成自己的语言,写来娓娓动听,富于感染力,不像有的同类论著那样,堆砌繁琐的引文和枯燥的分析,令读者望而生畏。
这里还要提一下冯先生的凝练朴素的风格。
这不仅表现于运句遣辞的力求简明易懂,表现于征引杜诗时总是精选最有代表性的句子,还表现于不做考据文章,像他说的,“为了使读者不被繁琐的考证与论据所累,不曾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写在里边,附注也尽量减少”。
(《杜甫传前记》)因此可以说,这部浓缩为十万字左右的著作,包含有远远超过这个字数的内涵。
文如其人,这里也反映了冯先生为人的平易朴实的风格。
2.钱志熙《史学意识与审美情绪的融合》(《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冯至先生虽然也是杰出的诗人和机智的小说家,可他却不是站在诗人、小说家的地位上的,而是努力站到史学家的地位上,以清醒的史学意识做这项工作。
谁也不会将他的《杜甫传》与他的历史人物小说如《伍子胥》等同起来,它们之间的界限是那样的明显,一望便知。
他说:“作者写这部传记,力求每句话都有它的根据,不违背历史。
由于史料的缺乏,空白的地方只好任它空白,不敢用个人的想像加以渲染。
”(《杜甫传前言》)他承认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无法完全再现历史,但作为主观努力,他“要极力避免使杜甫现代化,因为用现代人的思想与感情去点染将及一千二百年前的一个古人,可以说是一种难以原恕的罪行”。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杜甫 万方多难 中成就的 诗圣 》 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人格 追求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忧民 忧国
【注释】安史之乱,长安沦陷,诗人被叛军所 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 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 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 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 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 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 名。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 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 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 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 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 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②在现
的气氛几 海人士”;一
实主义的
乎扫荡无 方面 又想在
诗歌创作
余了。 长安谋个官职。
道路上迈
开了坚实
的第一步
人格 追求
忧国忧 民,关 心民生 疾苦, 形成沉 郁顿挫 的诗歌 风格。
小结
• 长安十年生活的磨砺,杜甫已经变成了一 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不仅在思想上已经 成熟,而且在艺术上也已经形成了沉郁顿 挫的风格。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 准备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 途漂流,最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 (今湖南)水舟中。
病 死 孤 舟
阅读指导(可分不同角度)
①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杜甫生活 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 ②从杜诗入手,分析诗人、感情、 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为什 么被称为“诗圣”?
杜甫传人教版高二选修
这篇冯至所写的列传,显现了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
《杜甫传》原有13节,大概3万字,限于篇幅,本文只选了此中的" 长安十年 "" 逃亡 "" 服侍皇帝与走向人民" 三节,部分段落有删省。
列传文体列传是一种常有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平生事迹,依照各样书面的、口述的回想、检查等有关资料,加以选择性的编写、描绘与说明而成。
列传和历史关系亲密,某些写作年月长远的列传常被人们当史料对待。
列传的作者在记述过程中,可能会浸透自己的感情、想像或许推测,但和小说不一样,它一般不虚假。
纪实性是列传的基本要求。
它的种类好多,包含一般的列传、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想录、年谱等等。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46 年,历时三年。
冯至从青年时代就特别热爱杜甫。
抗战期间,不论是在流浪失所的途中,仍是在相对宁静的昆明山中,冯至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虑。
正是在这个期间,他开始了写作《杜甫传》的准备,并在 1945年发布了《杜甫和我们的时代》和《我想如何写一部传记》两篇有关文章。
作者简介冯至( 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
回家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作为"中国最优异的抒怀诗人" (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余》《十四行集》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异。
别的,他的散文作品《山川》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学习指导这篇列传文学性较强,涉及到的历史事件许多,阅读起来有必定的困难。
学习本文从前,同学们必定要先对文章中的一些内容作一些预习,最好可以做一些笔录和摘录。
内容剖析1、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 诗史 " ?提示:杜甫的诗之所主被称为" 诗史 " ,就是因为他的诗歌中真切记录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情况,这此中有重要历史事件的描绘,有一般老百姓难过呻吟的写照,不一样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眼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便在个人出身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篇冯至所写的传记,展现了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
《杜甫传》原有13节,大约3万字,限于篇幅,本文只选了其中的"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三节,部分段落有删节。
传记文体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辑、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传记的作者在记述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情感、想像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它一般不虚构。
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它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等。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6年,历时三年。
冯至从青年时代就非常热爱杜甫。
抗战期间,无论是在颠沛流离的途中,还是在相对沉静的昆明山中,冯至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
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了写作《杜甫传》的准备,并在1945年发表了《杜甫和我们的时代》和《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两篇相关文章。
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
回家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
此外,他的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学习指导这篇传记文学性较强,牵涉到的历史事件较多,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学习本文之前,同学们一定要先对文章中的一些内容作一些预习,最好能够做一些笔记和摘录。
内容分析1、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提示:杜甫的诗之所主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的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2、冯至在写《杜甫传》的时候,曾经这样要求自己:"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
"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具体描写,看看作者是如何实现自己这一要求的。
提示: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冯至在他的作品中写道:"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几个贵族府邸中的'宾客'。
""从这里我们看到,杜甫一方面被贫困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他40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
"这样类似的句子,在本文中还有很多。
冯至在他的作品中,真实地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磨的杜甫。
在长安的十年中,他努力想博得权贵的青睐,谋求仕进的途径,因此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很多歌功颂德、酬酢唱和的诗篇,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他更多的关注个人的荣辱,他的目光还没有投向广大的人民。
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
冯至在阐述这一点时,又真实地刻画了杜甫内心的矛盾,同时从个人的不幸中,杜甫也开始看出时代的危机,这一切都预示着他创作方向或者人生道路的转变即将到来。
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封建统治者的某些幻想,以及对"变乱"性质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历史局限性的表现。
作者如实地写出了杜甫的局限性,并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性,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3、作者在文章中选取了三个时期,分别是"长安十年""流亡生活""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在每一个时期,都有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诗歌等方面的表述,请同学们自己作一些总结。
示例:长安十年时间:746社会状况: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
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
杜甫经历: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
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
诗歌: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
流亡生活时间:755社会状况: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
杜甫经历: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
诗歌: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使脱去了浪漫主义斑谰的衣裳,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时间:757社会状况: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
杜甫经历: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
诗歌: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兴奋的心情。
问题思考1、从杜诗入手,分析一下诗人、感情、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一下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3、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一下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课外拓展一、了解杜甫的生平。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甫生。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公年二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735)公自吴越归,赴京兆贡举,不第。
开元二十五年(737)公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741)公年三十,在东都(洛阳)。
天宝五载(746)公归长安。
天宝十载(751)公年四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天宝十四载(755)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十一月,往奉先。
肃宗至德元载(756)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
六月,又自白水往州。
闻肃宗即位,自羸服奔行在,遂陷贼中。
至德二载(757)四月,脱贼,谒上凤翔,拜左拾遗。
疏救房,上怒,诏三司推问。
宰相张镐救之,获免。
八月,墨制放还州省家。
十月,上还西京(长安),公扈从。
乾元元年(758)任左拾遗。
六月,出为华州司功。
冬晚,离官,间至东都。
乾元二年(759)春,自东都回华州。
七月,弃官西去,度陇,客秦州。
十月,往同谷。
十二月,入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760)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
代宗宝应元年(762)公居成都草堂。
七月,送严武还朝。
未几,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反,因入梓州。
冬,复归成都,迎家至梓。
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属邑。
广德元年(763)公在梓州。
是岁,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广德二年(764)严武再镇蜀,春晚,遂归成都草堂。
六月,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永泰元年(765)正月,辞幕府归草堂。
四月,严武卒。
五月,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
六月至忠州。
秋,至云安,居之。
大历元年(766)春,自云安至夔州,居之。
秋,寓西阁。
大历二年(767)公在夔州。
春,迁居赤甲。
三月,迁西。
秋,迁东屯。
未几,复自东屯归西。
大历三年(768)正月,去夔出峡。
三月,至江陵。
秋,移居公安。
冬晚,之岳州(今湖南岳阳市)。
大历四年(769)正月,自岳州之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未几,入衡州(今湖南衡阳市)。
夏,畏热,复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公年五十九。
春,在潭州。
夏四月,避臧乱入衡州。
欲入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
秋,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
能力训练一、阅读宋祁的《新唐书•杜甫传》,回答后面的问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楚、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杨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载,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与房为布衣交,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书,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推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时论许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
爱惜人情,一至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nǜ),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jié)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饥,辄弃官去。
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
一夕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
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1、下列加红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邕奇其材奇:对……感到惊奇B、若令执先臣故事故事:曾经发生的事情C、数上赋颂数:屡次D、会禄山乱会:正赶上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杜甫曾经考过进士,只是没有考上,他因此贫困。
B、杜甫给皇帝写过多篇赋,目的是希望能够引起皇帝的关注,得到一些照顾。
C、因为上书皇帝,给房馆说情,杜甫触怒皇帝。
D、杜甫一生虽多次做官,但都是一些小官,在仕途上是极不得意的。
3、翻译下列语句。
(1)然帝自是不甚省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A3、略。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纵有健妇把锄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