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题型组合滚动练7(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组合滚动练(七)
(分值,53分;建议用时,5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2分,每小题3分)
纪录片①“冰峰168小时”根据1988年乔·辛普森的同名回忆录改编。

它艺术地再现出了两位英国登山者在严寒冰峰极限自然条件下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了死亡绝境,演绎了________的生命体验.
乔·辛普森在登顶返回时,不慎跌下陡坡,摔断了右腿。

下面是万丈深渊,向上却无法攀爬.他的同伴西蒙用救生绳紧紧拉住他,在暴风雪中随他一起下滑。

不幸乔又滑落进了一个狭窄的冰缝,动弹不得,悬崖上的西蒙则挂在他的头顶。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维系两人生命的绳子已不堪重负,严寒几乎把两人冻僵,随时都有同时跌下山谷的危险。

________的西蒙只好绝望地割断绳索,自己攀爬上陡壁,回到了营地②。

两天后,他看到拖着伤腿的乔爬了回来③……,苏格兰登山协会的所有会员________地批评西蒙割断绳索的行为,
西蒙________,陷入了自责与被责的痛苦境地。

但乔始终在公开场合替自己的搭档排解:“他当时割断绳索是唯一的选择,否则我们两个都有冻死在山上的可能,换了我也会这样④”。

这是一部关于拯救与救赎的电影。

人通常决定不了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决定自己()。

乔就是这样。

1.文中四处画横线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B.②
C.③D.④
B [A项,引号改为书名号;C项,逗号去掉;D项,句号在后引号里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艺术地再现出了两位英国登山者在极限条件下,在严寒冰峰中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了死亡绝境
B.它艺术地再现了两位英国登山者,在严寒冰峰的极限条件下,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绝境
C.它艺术地再现出了两位英国登山者,在极限自然条件下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绝境的经历
D.它艺术地再现了两位英国登山者在冰峰严寒的极限条件下与
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生命绝境的经历
D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长定语导致成分残缺,“再现"需有“经历”或“故事”之类的宾语与之搭配,可排除A、B两项;二是重复赘余,“再现出了"中“出”字赘余,可排除A、C两项。

故选D。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生命的强度,心灵的温度
B.生命的宽度,心灵的硬度
C.生命的强度,心灵的硬度
D.生命的宽度,心灵的温度
A [照应前文乔的战胜险境的坚毅与对西蒙的爱护。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惊心动魄万般无奈异口同声百口莫辩
B.惊心动魄万念俱灭异口同声理屈词穷
C.荡气回肠万般无奈千夫所指理屈词穷
D.荡气回肠万念俱灭千夫所指百口莫辩
A [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婉转动人。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此处指使人惊骇紧
张的生命体验,应该用“惊心动魄".万般无奈:形容极其无奈,没有办法。

万念俱灭: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此处指没有办法,应该用“万般无奈”。

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

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千夫所指:意思是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

此处强调大家说相同的话,应该用“异口同声"。

百口莫辩:指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解不清。

形容事情无法说清楚。

理屈词穷:因理亏而无言以对.此处强调西蒙无法把事情说清楚,应该用“百口莫辩"。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令尊、令堂年龄不小了吧?跟你的泰山、泰水年龄差不多吧?
C.他们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同桌,关系融洽,伉俪情深。

D.我明天有时间,会赏光去你家一趟,你有什么事可以跟我商量.
B [B项,“令尊”“令堂”指对方的父母,“泰山"“泰水"指岳父岳母。

A项,“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使用不得体。

C项,“伉俪"指夫妻,如“伉
俪之情”。

D项,“赏光”是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6.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言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体裁,唐以前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五言律诗定型于唐代。

B.禁中指皇帝、后妃、重臣等居住的地方,禁卫森严,一般人不得任意出入,也可称为禁内。

C.宰相是对我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与丞相不相同.
D.上丁指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唐代开始,于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日祭祀孔子。

B [禁中专指皇帝、后妃居住的地方,臣下不得任意出入。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在感冒服药期间,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重复用药。

①,很容易造成某些成分服用量超出安全限额。

感冒有时会伴有发热、疼痛的症状,②,于是便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这是十分有害的。

须知感冒的治疗本身需要一定的过程,而许多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中都有扑热息痛的效用.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感冒药或同时吃退
烧药和止痛药,③,导致急性肝损伤,严重时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解析] 第一步:明确话题,抓中心。

文段的第一句,表述的内容是感冒患者不能重复用药;第二句写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第三句写感冒的症状及同时使用多种药有害;第四句写感冒治疗需要过程以及许多感冒药都有副作用;最后一句写同时使用多种药带来的危害。

由此可以看出,语段的整体意思是感冒重复用药有害。

第二步:理清关系,划层次。

文段共五句话,第一、二句为假设关系,第三句及四、五句为因果关系,第五句明显为假设关系.全段为总分关系。

第三步:再读材料,重细节.如第②处的内容应与感冒患者的心理有关,即想让感冒尽快好起来;第五句中的“如果"。

这些都是可以用于答题的细节性问题.第四步:斟酌词句,拟答案。

如第①处应用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第③处应使用与“如果”搭配的词语;第①处补写“如果重复用药”也可以,但字数与要求相差太多,也不够简明。

[答案]①如果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②有的患者(病人)急于
尽快康复③那么会造成扑热息痛的成分摄入过量(每句2分) 8.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将其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5分)
据京华时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泰国期间,中泰两国签署了《关于深化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跨国铁路激发“泛亚铁路网"联想,高铁所代表的“中国速度”,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

铁路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章介绍,中国高铁在国内大发展的同时,也积极谋划“走出去"。

目前中国已经与包括美国、巴西、白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国家建立高铁合作关系。

他认为,中国高铁能在短短几年间驶出国门,主要有三大优势。

首先是性价比,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

33亿美元;其次是技术;最后是安全性.
[解析]首先找出新闻的陈述对象“谁”——中国高铁;然后从“干什么”角度概括事件主体—-走出国门(新闻的后半部分介绍了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三大优势);最后用一句话概括,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三大优势助中国高铁走出国门。

二、古诗文阅读
(2019·安庆二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

(9分)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此诗是杜甫(712-770)于770年春停留长沙时所作。

②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之冠。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食节那天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他强打精神饮酒,吃着冷食,靠着几案休息。

B.远眺舱外江水浩浩荡荡,岸边百花盛开,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

C.近看舱前蝴蝶翩翩起舞,穿空而过,远看鸥鸟轻快飞翔,时而落在湍急江流上。

D.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境界小巧别致。

D [错在“境界小巧别致”,全诗写景所展示的境界阔大。


10.诗人因何而“愁”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异乡漂泊之愁;②年老体衰、穷困潦倒之愁;③时局动荡、前途不明之愁;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慨。

(每点2分,分析紧扣要点,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15分)
翠姨之死
萧红
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

郊原上的草,转折了好几个弯儿オ钻出地面,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钻出了土皮。

放牛的孩子在掀起了墙脚下面的瓦时,找到了一片草芽,孩子们回到家里告诉妈妈,说:“今天草芽出土了!”妈妈惊喜地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春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春来了,带着呼唤,带着蛊惑……
翠姨和我的堂哥大概是恋爱了。

翠姨十八九岁,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地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

翠姨很喜欢我。

因为我在学堂里念书,而她没有,她想什么事我都比她明白。

到夜里,我住在外祖父家里,她就陪着我也住下.每每睡下就谈,谈过了半夜。

翠姨会弹大正琴,就是前些年所流行在中国的一种日本琴。

她还会吹笛子.我的堂哥钢琴弹得很好,吹箫吹得也好。

叔叔和哥哥他们都到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回到家里,大讲那里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的故事。

翠姨听了很多的故事.
过了不久,翠姨就订婚了。

她的未来的丈夫,我见过,人长得又矮又小,穿一身蓝布棉袍子,黑马褂,头上戴一顶赶大车的人所戴的四耳帽子。

她不知道那是她的什么人,她只当是哪里来了这样一位乡下的客人。

有一年的冬天,刚过了年,翠姨来到了我家。

伯父的儿子——我的堂哥,正在我家里。

他人很漂亮,很直的鼻子,很黑的眼睛,嘴也好看,头发也梳得好看,人很长,走路很爽快.大概在我们所有的家族中,没有这么漂亮的人物。

翠姨一直在看堂哥。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

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

没几天,她的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办嫁妆去了。

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堂哥介绍来的他的同学。

他们住在哈尔滨的秦家岗上,风景绝佳.那男学生们的宿舍里边,有暖气,洋床。

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

翠姨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请她吃大菜,请她看电影.坐马车的时候,上车让她先上;下车的时候,人家扶她下来。

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她总算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觉得到底是读大学的人好,不野蛮,不会对女人不客气。

经这到哈尔滨去一买嫁妆,翠姨就不愿意出嫁了。

她说她要念书,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地闷闷不乐。

翠姨越来越瘦了,堂哥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了一番,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

堂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奇的忧郁,还是一样和我们打牌下棋.
她的婆婆听说她病重,就急着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
吗?翠姨听了,就只盼望赶快死,拼命糟蹋自己的身体。

母亲记起了翠姨,叫堂哥去看翠姨。

母亲拿了一些钱让堂哥给翠姨送去,说是送给她让她随便买点什么吃的。

男子是不好先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

堂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
“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出手去,翠姨就突然地拉住他的手,而且大声地哭起来了,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堂哥没有准备,就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堂哥看了看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
堂哥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

年轻的姑娘们,三两成双,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去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地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地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1941.7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堂哥多才多艺,在哈尔滨那样的大地方读过书,受到过新式教育,但面对自己和翠姨之间的爱情,却不敢大胆表达,畏首畏尾,缺少应有的担当.
B.文中写翠姨未婚夫“人长得又矮又小……”,堂哥则“人很漂亮,很直的鼻子……",通过外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之情。

C.小说以散文化的手法展开叙事,写了翠姨无声无息的人生悲剧,她悄无声息地“活”着,悄无声息地“爱”着,最后悄无声息地“死"去。

D.文章用语深刻,“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寄托着对翠姨早逝的伤感;结尾写翠姨死后“年轻的姑娘们"欢快地准备春装,则对她们有着鲜明的批判意识.
C [A项,“但面对自己和翠姨之间的爱情……缺少应有的担当”说法错误,堂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情并不明确,更无从谈起“表达”与“担当"。

B项,“通过外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之
情”分析错误,两个人物的外貌只是一种客观的描写,“褒贬”用词过重。

D项,结尾写“年轻的姑娘们"“热心地弄着剪刀"准备春装,并没有“鲜明的批判意识”。

]
12.小说开头画线句子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什么特点?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第一问: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描写三月小城的自然环境特点。

草“转折了好几个弯儿”“欣幸地钻出了土皮",“春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将杨花比喻为满天飞舞的雪花,生动贴切地写出了春意之浓。

(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①开篇描写的富有生机而美丽的自然环境,为小说中的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的场景,以乐衬哀,有力地凸显了主人公翠姨的悲剧命运.②与结尾春天再次来临,翠姨坟头的落寞形成对比照应,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春天气息的来临有利于引起读者对当时社会、人物命运等的思考。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3.萧红的小说善于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揭示人物自身、时代之殇,同时悲剧之中蕴含着独特的价值。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1)①(人物自身)翠姨虽然爱着堂哥,但她缺少冲破阻力去追求爱情幸福的勇气和能力,反而以糟蹋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来反抗包办婚姻,这决定了她“寂灭”的悲剧结局。

②(时代之殇)翠姨的悲剧根源于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在包办婚姻等封建思想统治下,她无力反抗,最终只能在抑郁痛苦中死去。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蕴含的价值:①翠姨不为别人理解的“死"是对麻木、愚昧的“生”的否定,是对卑下、屈辱的女性生存的否定,是对生命意识觉醒后对无爱无望、麻木苟活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②翠姨的“死”维护了个体生命的自主和尊严,这种宁“死"而不苟活、不屈服现实的倔强精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③翠姨的悲剧,向我们发出了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其生存状况和人生价值何在的叩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探索。

(2分,答出一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