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钠及其化合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钠及其化合物
[A级全员必做题]
1.钠及其化合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某同学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热的纯碱可去除油污
C.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D.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解析D项,Na燃烧生成的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O2,因此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用沙土掩埋法灭火。

答案 D
2.(2018·江西宜春三中期中)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只有金属单质灼烧时火焰才有颜色
解析某些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的火焰也有颜色,例如H2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A项错误;焰色反应为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合态或游离态)无关,同种金属元素的火焰颜色相同,B项正确;只有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才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防止钠元素的黄光造成干扰,C项错误;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是元素的性质,而不是单质的性质,D项错误。

答案 B
3.如图所示,若锥形瓶内是水,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也是水,向烧杯内滴加水时,发现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则烧杯内的物质是()
A.过氧化钠
B.氧化钠
C.钠
D.钾
解析Na2O2、Na、K与水反应均有气体生成,均会使U形管内液面左边低于右边,A、C、D不符合题意;Na2O与水反应放热但没有气体生成,则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待恢复到原温度后又使U形管内两液面相平。

答案 B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在反应TiCl4+4Na===Ti+4NaCl中作还原剂
B.NaOH应密封保存,以防分解变质
C.盛放K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D.当足量的CO2通入饱和NaOH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
解析NaOH密封保存,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CO2与之反应而变质。

答案 B
5.下列关于Na2CO3、NaH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热时Na2CO3较NaHCO3更不稳定,更易分解产生CO2
B.等质量的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前者产生的CO2更多
C.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前者碱性更强
D.向Na2CO3、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前者产生白色沉淀,后者无沉淀
解析NaHCO3与Na2CO3相比较,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与足量盐酸反
应时,设质量都是1 g ,利用n =m M 和Na 2CO 3~CO 2,NaHCO 3~CO 2可计算出二
者产生的CO 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106mol 、184mol ;CO 2-3水解程度比HCO -3大,则
Na 2CO 3碱性强;NaHCO 3与Na 2CO 3都可与Ca(OH)2反应生成沉淀。

答案 C
6.(2019·河北冀州中学月考)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 2O 2与CO 2反应时,Na 2O 2是氧化剂,CO 2是还原剂
B.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
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均表现出强氧化性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
解析 Na 2O 2与H 2O 、CO 2反应时,都是Na 2O 2自身发生的歧化反应,故A 项错误;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 2,而Na 2O 2能与SiO 2反应生成Na 2SiO 3,故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B 项正确;Na 2O 2具有强氧化性,而C 、Al 、SO 2均具有还原性,故Na 2O 2可与C 、Al 、SO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将C 氧化成CO 2,将Al 氧化成Al 2O 3,将SO 2氧化成Na 2SO 4,所以C 项和D 项均正确。

答案 A
7.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
解析A项,因二者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都会有白色沉淀生成,陈述Ⅰ、Ⅱ均不正确,它们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B项,陈述Ⅰ应为先变红后褪色,错,陈述Ⅱ对;C项,两个陈述无因果关系。

答案 D
8.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解析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而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中要先通入溶解度较大的NH3,再通入CO2,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在溶于水时极易发生倒吸现象,所以通入NH3的导气管的末端不能伸入到溶液中,即a先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A、B、D均错误;因为NH3是碱性气体,所以过量的NH3要用稀硫酸来吸收,故答案选C。

答案 C
9.将NaHCO3和Na2O2的固体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70 ℃,使其充分反应,最后测得生成的气体和残余固体均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组成应是()
解析本题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有关反应规律的理解和分析推理能力。

当CO2和H2O(g)同时通过足量的Na2O2时,可认为是CO2先与Na2O2反应,则题干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有CO2存在,因为若有CO2存在,则另外两种气体—H2O(g)和O2一定也都存在,这样最后就会有三种气体,不符合题意,所以生成的气体由H2O(g)和O2组成。

H2O(g)剩余说明Na2O2已经反应完毕,则生成的两种固体为Na2CO3与NaOH(NaHCO3在270 ℃时会完全分解)。

答案 B
10.(2018·北京朝阳区期末)甲同学将Na2O2分别与H2O和浓盐酸反应,有如下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中:
(1)该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无色无味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中:
(4)根据现象②、③,推测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l2,产生Cl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往“浅黄绿色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立即产生与实验Ⅰ相同的气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试管壁发热,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2H2O===4NaOH+O2↑。

(3)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氯气,过氧化钠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化学方程式为Na2O2+4HCl(浓)===2NaCl+Cl2↑+2H2O。

(5)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盐酸,而稀盐酸与Na2O2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过氧化氢,所以溶液中存在的过氧化氢在氯化铁催化作用下产生氧气。

答案(1)放热
(2)2Na2O2+2H2O===4NaOH+O2↑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4)Na2O2+4HCl(浓)===2NaCl+Cl2↑+2H2O
(5)浅黄绿色溶液中存在H2O2,加入的FeCl3使H2O2分解速率加快,立即产生氧气
11.(上海卷)钠是活泼的碱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完成下列计算:
(1)叠氮化钠(NaN3)受撞击完全分解产生钠和氮气,故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

若产生40.32 L(标准状况下)氮气,至少需要叠氮化钠________g。

(2)钠—钾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热交换液。

5.05 g钠—钾合金溶于200 mL水生成0.075 mol氢气。

①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②计算并确定该钠-钾合金的化学式。

解析(1)解法一:叠氮化钠受撞击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
由此可知生成标准状况下40.32 L氮气时需要NaN3的质量为40.32 L
22.4 L·mol-1×
2
3×65
g·mol-1=78 g。

解法二:根据氮元素守恒有n(NaN3)=2
3n(N2)=
40.32 L
22.4 L·mol-1
×
2
3
=1.2 mol,m(NaN3)
=1.2 mol ×65 g·mol -1=78 g 。

答案 (1)78 (2)①c (OH -
)=0.075×2200×10-3 mol·L -1=0.75 mol·L -1 ②设上述合金中含a mol 钠、b mol 钾,则
⎩⎨⎧a +b =0.075×223a +39b =5.05
解得a =0.050 b =0.10
该钠—钾合金化学式为NaK 2。

[B 级 拔高选做题]
12.(2018·湖南两校月考)①氧化钠、②氢氧化钠、③过氧化钠、④亚硫酸钠,1 mol 上述固体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增加的情况是②>①>③>④
B.质量增加的情况是①>③>④>②
C.上述物质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过氧化钠在反应中转移了2 mol 电子
解析 Na 2O ~Na 2CO 3,1 mol Na 2O 长期放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加44 g ;NaOH ~12
Na 2CO 3,1 mol NaOH 长期放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加13 g ;Na 2O 2~Na 2CO 3,1 mol Na 2O 2长期放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加28 g ;Na 2SO 3~Na 2SO 4,1 mol Na 2SO 3长期放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加16 g ,故A 项错误,B 项正确;Na 2O 和NaOH 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 项错误;1 mol 过氧化钠在反应中转移了1 mol 电子,D 项错误。

答案 B
13.由Na 2O 2、Na 2CO 3、NaHCO 3、NaCl 中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 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一部分。

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 2CO 3、NaCl
B.混合物中一定有Na 2O 2、NaHCO 3
C.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HCO 3
D.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O2、NaCl
解析混合粉末加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其中可能有Na2O2、Na2CO3、NaHCO3,又由于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减小,说明气体中同时含有O2和CO2,则原混合粉末中肯定存在Na2O2,还可能有Na2CO3或Na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将原混合粉末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NaHCO3肯定存在,但Na2CO3和NaCl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答案 B
14.(2018·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O能否与Na2O2反应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连接用的乳胶管均已省略)。

经查阅资料知:①NO是不成盐氧化物;②2NO2+2NaOH===NaNO3+NaNO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完成实验,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有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则该缺陷是________。

(3)连接好仪器,________________,装入药品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滴入浓硝酸,点燃酒精灯,通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能说明NO与Na2O2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究NO与Na2O2反应的产物。

假设1:产物只有NaNO3;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3:产物为NaNO3和NaNO2的混合物。

为验证反应产物,该小组同学准确称取反应后的固体3.50 g,用煮沸并冷却后的蒸馏水配成100.00 mL溶液,取10.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 KMnO4溶液(硫酸酸化)滴定,共消耗KMnO4溶液20 mL。

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产物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解析(5)根据关系式,设NO-2的物质的量为n,
2MnO-4~5NO-2
2 mol 5 mol
0.002 mol n
求得n=0.005 mol
则NaNO2的质量分数为0.005 mol×10×69 g·mol-1
3.5 g×100%≈98.57%。

答案(1)C+4HNO3(浓)CO2↑+4NO2↑+2H2O
(2)h→i→d→e→b→c→f或g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3)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NO2
(4)制备NO D中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5)产物只有NaNO22MnO-4+5NO-2+6H+===5NO-3+2Mn2++3H2O98.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