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强化训练:地壳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地壳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伯利兹蓝洞的形成主要与海平面变化和近岸存在大片石灰岩区域有关,其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下图示意伯利兹蓝洞的景观,完成1~2题。

1.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足

A. 冰川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地壳下沉

D. 火山喷发

2.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刚期,全球

A. 生物多样性减少

B. 地壳运动更为活跃

C. 陆地面积从小变大

D. 气温由低到高

答案:1.B 2.D

【解析】

1.根据材料,在冰川时期,海平面低,近岸地区存在大片的石灰岩地区。后海水涌入形成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B对。冰川侵蚀不是主要作用,A错。与地壳下沉、火山喷发无关,C、D错。

2.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初期,是由冰川时期开始,海平面低,后海平面升高,全球气温由低到高,D对。生物多样性由少到多,A错。冰川时间气温低,应与地壳运动弱相关,B错。随着蓝洞形成,陆地面积从大变小,C错。

“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据此回答3~4题。

3. “尖峰石阵”形成的过程是()

A.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B.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C.板块运动、海水沉积、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

4. “尖峰石阵”风力沉积最显著的季节是澳大利亚的(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解析:3.A 4.D

3. 结合材料可知,“尖峰石阵”是石灰岩景观,石灰岩是海洋沉积物形成的,后经过板块运动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风将沙子吹到该地,沙子沉积后形成沙地并淹埋森林,经风化后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岩经风力侵蚀形成石柱,从而形成“尖峰石阵”。

4. 结合材料可知,沙子主要来源于海边,该地位于30°S附近的澳大利亚西南部,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沉积作用最明显。

“鼠穴”是由于水涡旋带动石块或砾石的研磨作用在河流溪间的岩石床址上形成的圆洞。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又称之为“壶穴”。(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5~7题。

5.形成壶穴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A.侵蚀作用B.变质作用C.岩浆冷凝D.堆积作用

6.壶穴多分布于

A.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B.高温清洁的水域环境

C.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D.稳定半封闭

7.壶穴中常有丰富生物,是因为其

A.充足的光照条件B.中游河漫滩C.泥沙淤积严重D.山前冲积扇

【答案】5. A 6. C 7. D

【解析】

5. 根据材料可知,“壶穴”是在“鼠穴”基础上形成的,其成因是由于水流携带无对坑穴的侧壁持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据此得名。因此。形成壶穴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选A。

6. 结合上题,壶穴的形成与侵蚀作用有关,在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侵蚀较为容易,侵蚀作用也更为强大,壶穴多分布于此。而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高温清洁的水域环

境、稳定半封闭的环境中,侵蚀作用相对较弱,难以发育壶穴,据此分析选C。

7. 壶穴中常有丰富生物,是因为壶穴位于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或山前冲积扇地带,这些位置壶穴很深,水量稳定半封闭,营养物质丰富,故生物丰富。与河道中其它区域相比,壶穴的光照应较弱;中游河漫滩往往几乎无壶穴发育;壶穴形成部位往往侵蚀作用强烈,泥沙淤积并不严重。据此分析选D。

【点睛】本题一定要注意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有利于壶穴发育的是裂隙发育。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主要是因壶穴很深,水量稳定半封闭,营养物质丰富。

吐鲁番火焰山由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和田玉由镁质大理岩与岩浆接触交替变质而成,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浅水河滩是玉石富集区。图a为新疆地形图,图b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据此回答8~10题。

8. 形成火焰山、和田玉的岩石分别与图5中序号相对应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 拾玉的重要地段和最佳季节是

A. 甲,春季

B. 乙,夏季

C. 丙,秋季

D. 丁,冬季

10. 形成火焰山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生物风化、流水侵蚀

B. 化学风化、冰川侵蚀

C. 物理风化、风力侵蚀

D. 物理风化、海浪侵蚀

答案:8.D 9.C 10.C

【解析】

8. 根据材料,形成火焰山的岩石是沉积岩。形成田玉的岩石是变质岩。根据地质作用类型,图5中序号①是冷凝形成的岩浆岩,②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③是重熔形成的岩浆,④是变质岩。相对应的是②④,D对。

A、B、C错。

9. 拾玉的重要地段是河流出山口,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多,丙地。最佳季节是秋季,水量减小,河床泥沙出露多。C对。甲、乙位于河流上游,流速快,不易沉积,A、B错。丁地水量太小,冬季断流,流水不能把玉石带到这里,D错。

10. 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流水作用不是主要外力,植被少,生物风化、化学风化作用少,A错。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B错。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火焰山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物理风化、风力侵蚀,C对。距海远,没有海浪侵蚀,D错。

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下图为燕山山前构造单元图(左图)和Z地钻孔沉积物垂直剖面分布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对甲河流的影响有

A.流量减少B.汛期变长C.流程变短D.泥沙增加

12.山前平原的主要形成过程

A.褶皱—一断裂下陷——流水堆积B.断裂——褶皱—一隆升——流水侵蚀

C.断裂下陷——褶皱——流水堆积D.褶皱——断裂—一下陷——流水侵蚀

13.Q1至Q4沉积层形成时期Z钻孔河段水流速度最缓的为

A.Ql B.Q2 C.Q3 D.Q4

【答案】11.D 12.A 13.B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11.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燕山成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加大,落差增大,水流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