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重修练习卷答案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基础》重修练习试卷三
一.填空题
1、电源和负载的本质区别是:电源是把 其它形式的 能量转换成 电 能的设备,负载是把 电 能转换成 其它形式 能量的设备。
2、电压 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
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电位的差值等于这两点间 电压 。
电路中某点到参考点间的 电压 称为该点的电位,电位具有 相对 性。
3、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不仅取决于 输入 的状态,还与电路 已存 的现态有关。
4、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是 门电路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是 触发器 。
5、三极管的内部结构是由 基 区、 发射 区、 集电 区及 发射 结和 集电 结组成的。
6、三极管对外引出电极分别是 基 极、 发射 极和 集电 极。
二. 选择题
1、已知工频正弦电压有效值和初始值均为380V ,则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B ) A 、t u 314sin 380=V ; B 、)45314sin(537︒+=t u V ;
C 、)90314
sin(380︒+=t u V 。
2、提高供电线路的功率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 、减少了用电设备中无用的无功功率;
B 、可以节省电能;
C 、减少了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提高了电源设备的容量;
D 、可提高电源设备的利用率并减小输电线路中的功率损耗。
3、已知)90314sin(101︒+=t i A ,︒+=
30628sin(102t i )A ,则(C )
装 订 线
A、i1超前i260°;
B、i1滞后i260°;
C、相位差无法判断。
4、在RL串联电路中,U R=16V,U L=12V,则总电压为(B)
A、28V;
B、20V;
C、2V。
5、电流源开路时,该电流源内部(B)
A、有电流,有功率损耗;
B、无电流,无功率损耗;
C、有电流,无功率损耗。
6、二极管的桥式整流电路,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电压的有效值为20V,则负载电压平均值为(A )
A、18V
B、9V
C、24V
7、半导体三极管是具有( B )PN结的器件。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在电源对称的三相四线制电路中,若三相负载不对称,则该负载各相电压(B)
A、不对称;
B、仍然对称;
C、不一定对称。
9、三相四线制中,中线的作用是(C)。
A、保证三相负载对称;
B、保证三相功率对称;
C、保证三相电压对称;
D、保证三相电流对称。
10、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A)元素构成的。
A、三价;
B、四价;
C、五价;
D、六价。
1、电路中两点的电位都很高,这两点间的电压也一定很大。
(错)
2、正弦量可以用相量表示,因此可以说,相量等于正弦量。
(错)
3、正弦交流电路的视在功率等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之和。
(错)
4、在感性负载两端并电容就可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
(错)
5、变压器是只能变换交流电,不能变换直流电。
(对)
6、放大电路中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总是反相关系。
(错)
7、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等于1 (对)
8、分压式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能够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放大器 (对)
9、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只取决于输入信号的现态。
(对)
RS 触发器。
(错)
四. 简答和计算题
1、试述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答: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是:一是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二是可以减少线路上的功率损失。
方法有自然补偿法和人工补偿法两种:自然补偿法就是避免感性设备的空载和尽量减少其轻载;人工补偿法就是在感性线路两端并联适当电容(欠补偿)。
2、试求下列各正弦量的周期、频率和初相,二者的相位差如何? (1)3sin314t ; (2)8sin(5t +17°) 解:(1)周期T=0.02s ,f =50Hz ,初相φ =0;
(2)周期T=1.256s ,f =0.796Hz ,初相φ =17°。
二者不同频率,相位差无法比较。
3、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电阻R =6Ω,感抗X L =8Ω,电源端电压的有效值U S =220V 。
求电路中电流的有效值I 。
解:Ω I =U/|Z|=220/10=22A
4、电路如图所示,已知R B1= 56k ,R B2 = 16k ,R C = 6k ,R E = 3.3k ,R L =12k , V CC = 18V ,晶体三极管放大倍数β = 100。
试计算静态工作点Q 。
解:
4
1816
5616
212=⨯+=⨯+=
CC B B B B U R R R V (V )
~ X L
1
3.37
.04=-=-=≈E BE B E C R U V I I (mA)
)
(101001013
A I I C
B μβ=⨯==-
7.8)3.36(118)(=+⨯-=+-=E C C CC CE R R I U U (V)
5、图所示电路中,已知R 1=2K Ω,R f =5K Ω,R 2=2K Ω,
R 3=18K Ω,U i =1V ,求输出电压U o 。
解:此电路为同相输入电路。